無量壽經玄義 (第五集) 1989/11 新加坡 檔名:02-004-0005
諸位法師、諸位同修,請掀開經本第十一面第二行:
【圓覺云,諸幻盡滅,覺心不動,幻滅滅故,非幻不滅,故云,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】
這是《圓覺經》上的經文,它所說的就是實相。『諸幻盡滅,覺心不動』,從這兩句經文我們能夠體會到常說的覺與迷。迷的樣子就是心動,心會動就是迷,幾時你的心不動就覺了;所以覺心是不動的,迷心妄動。可見得我們從早到晚妄念很多,妄念正是迷,我們不知道我們迷在哪裡,妄念就是迷。不管什麼念頭,甚至於你讀經要研究經裡面的意思,這算不算是迷?我要問你,你心動了沒有?心動了,還是迷。幾時到你讀經,經的意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心沒有動,那就叫開悟了。如果經裡面意思很多,看出很多意思,心還是動的,那沒有開悟。迷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測驗,我們究竟是迷,還是覺悟。
當然,悟真正不容易,也就是說,我們的心要真正做到不動不是容易事情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我們的真心從來沒有動過,真心不動。現在這個動的心是什麼?佛法裡面講的妄心,意識心,或者講八識五十一心所,唯識學裡面所講的。因為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是有為法,所謂的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。諸位想想,生滅就是動的,一個念頭起來,這個念頭滅了,那個念頭又起來,所以我們現在用的心叫生滅心。生滅心不是真心,用生滅心的,在佛法裡面講都叫做凡夫;不但凡夫用生滅心,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還是用的生滅心。不過阿羅漢以上,就是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們用的生滅心用得很恰當,用得很好,有沒有真正覺悟?沒有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說,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」。《金剛經》的後半段又說,「若菩薩有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即非菩薩」,這個「見」比前面的「相」來得更微細。
由此可知,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沒有離開四見,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覺悟,也就是說,他自性的般若智慧沒有透露出來。所以在佛法裡頭,勉強稱他為正覺,他不是正等正覺;他雖然是正覺,他並不平等,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。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然後才曉得我們的修行、用功,準則在哪裡?就是求覺心不動。《圓覺》上講的覺心不動,就是我們《彌陀經》上講的一心不亂,一心就不動,二心就動了。
如何訓練我們能夠得到一心,經上講得很清楚,你要想覺心不動,先要諸幻盡滅。這個「幻」,現象是幻、妄想是幻、執著是幻、煩惱是幻,乃至於佛法也是幻,這要怎樣滅盡?諸位要知道,滅盡不是說把相滅盡,相怎麼可能滅盡,不可能滅盡。滅盡是要把你心裡面的幻法滅盡,不是外面境界,是心中的幻法。也就是佛在《華嚴》裡面所講的,要把我們一切妄想、執著滅盡,是從內滅盡妄想執著,外面的相沒有障礙。《華嚴》上說得很好,不但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重要的是把心裡面的念頭轉過來。「諸幻」是講心裡面的幻想,要把這個東西滅盡,然後你才發現你的真如本性本來不動。
『幻滅滅故』,幻滅簡單講就是心裡面的妄想執著真的滅了;『非幻不滅』,非幻在內就是清淨心,真正的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是真心,這個不滅。清淨心起的作用是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這個不滅;眼前的山河大地,十法界依正莊嚴,這個東西不滅,你在這個境界裡面得大神通、得大自在。這個神通不是修來的,哪裡來的?是本能。我們真如本性裡頭本來具足,本來具足無量的神通。神通就是六根的作用,我們的眼,眼能夠見過去,能夠見未來,能夠見到他方一切諸佛的剎土,無所不見。我們耳根聽,此界他方、過去未來的音聲,我們都聽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學佛,學佛的最後就是恢復本能。
所以佛法絕對不是向外求,向內心求。向外求,縱然求得一點神通,那個神通不大,那是什麼?修來的,不大,你那個能力很有限。有些時候神通還不是自己修來的,神通從哪裡來的?妖魔鬼怪附在身上有神通,這個妖魔鬼怪走了,神通就沒有了。所謂的神通不是自己的,是妖魔鬼怪借我們的身體來現神通。我們把身體借給妖魔鬼怪去用,這更不值得了。這樁事情,我聽說最近演培法師在講《楞嚴經》,《楞嚴經》上講得清楚,講到最後的時候,五十種陰魔,從第六卷的後半部就講到這個問題。講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,就講到這些妖魔鬼怪。專講這個是在第九卷的後半部與第十卷,這一卷半的文字專門講五十種類的陰魔。妖魔鬼怪多!五十大類,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。所以學佛的人如果自己心裡面把握不住,喜歡奇奇怪怪的,喜歡這些神通,喜歡這個東西,很容易上當,很容易被這些妖魔鬼怪欺騙。
《楞嚴經》上一再提醒我們,縱然有這些境界,不要理會,不要生歡喜心,遇到跟沒有遇到一樣,那妖魔鬼怪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。他來誘惑你你不動心,他對你沒辦法,他只好走了,再去找別人去,哪一個動心哪一個人就上當。所以幻滅是講內心裡面的分別執著,這個東西滅了,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心。清淨心見這個世界就不一樣,還套《金剛經》的兩句話,「凡所有相,皆是實相」,就不是虛妄。我們今天用分別心、用生滅心看這個世界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為什麼?心虛妄,能見的心虛妄,所見的境界也就虛妄,境隨心轉。
今天有位同修來問我,他說:學佛的人要不要相信風水,有沒有風水?我就告訴他,學佛的人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,學佛的人知道有風水,風水是真有,但是學佛的人不講風水。可是你要把我的話聽清楚,學佛,佛是什麼樣子?我要真正跟他學,學得跟他一模一樣,雖有風水,對我來講不起作用。為什麼?風水是境界,境隨心轉,我的心能做得了主,風水隨我心轉,不是我隨它轉,是它隨我轉,這個自在!如果你不學佛,那好,你心隨境界轉,風水影響不影響你?決定影響你。所以我就舉個例子跟他說,我說罵你幾句,你生不生氣?會生氣;讚歎你幾句,喜不喜歡?喜歡。我說好,你一定有風水。為什麼?你看讚歎、罵人都是一陣風,風吹到耳朵上去,他心就做不了主,他就會動,這就被風水轉了,這就有風水。如果讚歎我也不喜歡,毀謗我也不在乎,我心如如不動,風水對你不起作用。
學佛的人,修定!修清淨心,心清淨了轉境界。心清淨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人,他到那個地方去一坐,風水本來不好的它會變好。風水會變的,風水不是不變的,常言說得好,「風水輪流轉」,它會轉的。所以人心好,大的風水都轉好,譬如一個國家,國家差不多能夠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好人,這個國家的風水就好;人心不好,國家的風水會轉壞,這是真的,風水隨著人心轉。我們學佛的人懂得這個道理。所以命相有沒有?有!要不要去看相算命?不必要。風水也有,用不著請地理先生來看風水,佛法裡頭不搞這些,這是世間事。你看小乘經裡面,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就教我們清清楚楚的,教我們學佛的人,「可得為世間事」,世間一切的事我們都可以做,各行各業都可以做;「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這些算命、看相、看風水是世間意,學佛的佛弟子不搞這些,不講求這些。
所以,佛在經教裡頭對我們有很多的教訓,明白這個道理,學佛要緊的是『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』,這是修行的原理,修行的原則。真不要求,沒得求的,你求真,一心去求真,你所求到的全是假的;只要把假的丟掉,真的就出來了,真還要求嗎?真是真心,本來有的,只要把妄去掉。見是什麼?見是見解,把所有一切的知見統統捨掉。《般若經》上講般若無知,你們念《心經》,《心經》大家都會念,《心經》到最後的結論,「無智亦無得」,這就是息見。幾時你到無智亦無得,你的真如本性統統現出來。也許有人說,無智亦無得,那我學佛幹什麼?學到最後什麼都不知道,什麼都沒有了,這個佛法我學它幹什麼?
「智」都是邪知邪見,「無智」是講無一切邪知邪見。「得」是什麼?得是你那得失的心,你有得的心就有失,得失是所有煩惱的根源。你能夠把得失心丟掉,煩惱的根拔掉了,那就恭喜你,你永遠不再有煩惱,是這麼個道理。所以,佛與大菩薩沒有煩惱,為什麼?他沒有得失,他得到了不歡喜,丟掉了他也不煩惱,他沒有得失心,他才真正快樂。佛菩薩沒有見解,這個你的看法如何?那個你的看法如何?佛菩薩沒有看法,什麼看法也沒有,他心清淨;只要有一個看法,心裡面就染污了。六祖說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,我有一個看法就有了一物,又有了一個看法,就有了二物,你心怎麼能清淨?心不能清淨。
《心經》是般若的精華,是般若的中心,是《大般若經》的結論,最後兩句「無智亦無得」跟我們此地講的意思完全相同。所以,「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」,把你妄想、見解捨掉,這就對了。捨得愈乾淨愈好,愈乾淨你的心愈清淨,心愈清淨你的智慧愈增長。這是學佛的秘訣,無論出家在家都要知道這個原理,我們的修行不會走岔路,也不會浪費時間,這是非常重要的修學綱領。再看底下一句:
【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】
這一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。
【離故無相,即故無不相,不得已強名實相。】
所以,實相這個名詞也是很不得已勉強說出來的。你不要認真,不要執著「佛還給我們講實相」,好了,你被實相染污,你被實相迷住了,那就壞了。要知道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佛法都要捨棄掉,何況不是佛法。這就是教給我們,對於佛所說的一切法也不要執著。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,也很明白的教導我們,教我們「離言說相」,就是不要執著言說。不執著言說,換句話說,也不執著文字,文字是言說的記錄,是言說的符號。所以說,語言、文字都不要執著。不執著名字相,這個地方講的實相,實相是名字,名字、名詞、術語也不要執著,這叫「離名字相」。「離心緣相」,心緣相就是想它的意思,這一句、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,也不要去想。你看,離言說相、離名字相、離心緣相,你的心多乾淨!
果然統統都離了,給諸位說,言說、名字沒有一樣不知道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為什麼?智慧開了。清淨心對外面境界,這些境界明瞭、通達而無障礙,這是真正智慧開了。我們今天之所以不開智慧,就是這個心處處著相,不肯捨棄,不肯遠離,處處著相,所以心不清淨,智慧不能現前,虧就吃在這個地方。這個地方告訴我們,不要執著這些名相。這一切相,包括了佛法,一切相,世間法、佛法統統包括在裡頭,離就是心裡頭不執著,不執著就是無相,我心裡頭沒有,不但世間法沒有,佛法也沒有,心才乾淨。世間法我離了,我這心裡有佛法,那你的心還是不清淨,還是染污;世間法沒有了,佛法也不應該有。
譬如我們的眼睛,我們把眼睛比作我們的清淨心,我們眼睛裡面落了一粒灰塵,很難過!灰塵比喻作世間法,落在裡頭很難過,我們想把它拿掉;佛法是什麼?佛法是黃金、金剛鑽,好東西!放在眼睛裡舒不舒服?一樣不舒服,也得要拿掉,什麼都不能有。所以,世間法迷我們的心智,佛法也迷我們的心智。當我們沒有開悟的時候需要佛法幫忙,佛法能夠把我們世間法消除掉;世間法消除了,佛法趕緊丟掉,決定不能要。《金剛經》上講「如筏喻者」,這個比喻很好,好像我們要過渡,要過河,過河要船,船是我們的工具。船就好比是佛法,我們利用這個船渡過,渡到彼岸之後,船不要了。如果渡到彼岸還把船背在身上,那苦死了,那個人就很笨了。過了河,船就不要了;世間法捨掉之後,佛法也不要了,這才是個聰明人。佛不迷人,人自己迷,佛不迷人人自迷,學佛法一定要有智慧,一定要捨得,連佛法也要捨,捨了之後才能得一心,才能夠得到明心見性。所以,離是心裡面不執著,心裡面乾淨。
即是應用,如果拿《般若經》的話來說,離一切相就是無相,就是無知;即一切相就是無不相,就是無不知。在應用上面,生活上應用是無所不知,但是不用的時候確實是無知,心地非常的清淨。譬如說有人來問你,你對答如流,無所不知;沒有人問你,什麼都不知道,心地乾乾淨淨,真正是無知。當人家來問你的時候,你給他解答,有沒有想想:他問我這個問題,我應該要怎樣答覆他?不要想的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了四十九年的法,說了這麼多的經典,釋迦牟尼佛最後給我們說了一句老實話,他說他一句話也沒說。這是真的。為什麼?他四十九年接觸這麼多的眾生,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。別人問,隨問隨答,沒有通過思考,他答的就恰到好處,妙極了!答完了之後,你再問:佛,你剛才說了些什麼?佛說:我沒有說。這是真的,佛確實沒有說,但是問題已經解決了,這妙!
底下一段是舉《往生論》上的一段話來說明實相,《往生論》上這段話非常的親切,為什麼?它是淨土宗的經論,與本宗非常之契合,像前面所講,通一切大乘經。
【論云,莊嚴佛土功德成就,莊嚴佛、菩薩功德成就。】
『論』是《往生論》,我們《淨土五經讀本》裡面有。這是我節錄當中省了字,它的原文比較上囉嗦一點。原文是「莊嚴佛功德成就,莊嚴菩薩功德成就」,我們把文字省略了一點,就用莊嚴佛、菩薩功德成就。
【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。】
這個三句實在了不起,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。『佛土』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環境,太美好了;『莊嚴』就是美好,美好到了極處,無法稱讚;『佛』就是阿彌陀佛,老師,老師太莊嚴,太美好了;『菩薩』就是極樂世界的住眾、大眾。諸位要知道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,也是菩薩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,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聲聞、緣覺,亦沒有權教菩薩,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真實菩薩。這三種莊嚴就是把西方極樂世界依報、正報統統包括盡了,這是我們應該知道的。你要是果然知道,真正知道,你一定想到那裡去;你現在還不想去,是對那個地方的好處你不知道,你要知道了,你一定希望趕快去。實在講還不想去,是知道的不清楚,知道的不真實。
【略說入一法句故,一法句者,謂清淨句。】
『略說』是簡單的說,歸納起來講。『一法句』,這一法句是什麼?『清淨句』。換句話說,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清淨無比,阿彌陀佛清淨無比,所有的住眾也是清淨無比;菩薩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去的菩薩,他的清淨跟阿彌陀佛都差不多,幾乎都相等,所以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。我們想想我們一身的罪業,念這幾句佛號就往生,往生到那邊居然跟阿彌陀佛就差不多,這個連我們自己也不敢相信。可是諸位要知道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實,決定不是假的。西方極樂世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不但我們無法了解,就是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理解。你能夠相信那是你真正有福報,為什麼?你一步登天,比天還高,這一步成佛,比天高多了。你如果不相信,這個機會是當面錯過,那可惜,真正可惜!所以相信的人有福!
基督教常常講,相信上帝有福,你相信阿彌陀佛是真正有福,那個福超過信上帝,因為你信上帝也不過到天堂而已。哪個天堂?在我很客觀的看法,忉利天。這個天不高,天有二十八層,忉利天是第二層。他們拜的上帝就是忉利天主,我們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,就是這個天。這個天說老實話,你相信了,說信了就得救,這個有問題;信了不能得救,說信了得救,在我們佛法裡頭講不通的。
我在年輕的時候,還在學校讀書,我在基督教堂裡面走了兩年,基督教的《聖經》,《新舊約》我從頭到尾也看了兩三遍。但是我很執著、很頑固,沒有受洗,很多同學勸我去受洗,我提出了七十多個問題,結果那個牧師不能解答,我就不受洗。這七十多個問題,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,就是我懷疑基督教裡說的這句話,說信了上帝就得救。因為它說,你一個人不管造什麼樣的罪業,信了上帝一定生天堂,如果不信上帝,你這一生做多少的好事,都要墮地獄。我聽了這個話,很不公平,這個話很不公平。所以我問牧師,是不是這樣?他說:是!你造什麼樣的罪業都可以到天堂去,信了的時候。我說那我不去。他說為什麼?我說,上帝的天堂是罪惡的包庇所,上帝是黑社會的大頭目,這個地方我不要去,很恐怖!結果那個牧師說我是魔鬼。這講不通,實在是講不通。
我們佛經上講得好,佛經上講,什麼樣的人能夠生天堂?不一定要信上帝,修「十善業道」,所謂講善因善果,這個講得通。你造作罪惡,信了上帝也不能去,一定要修十善業。實在講,他們那些牧師講道不如我,要是我的話,我會講信了上帝,還要守十戒,你守十戒才能夠升天堂。他的十戒跟我們佛法講的十善業道差不多,這個有道理。信了要修十戒才可以升天堂,信了上帝不修十戒,還是不能上天堂,這個話不是一下都答覆了!他不會答覆,他不懂這個道理。所以要曉得,佛法所講的合情合理,真正講出一番道理,叫你心服口服。他們那些人說得非常勉強,到了講不通了,就說是上帝的意思,這就完了,誰也不能問了。這個問題不能叫人心服口服,不像佛法,佛法任何一樁問題都可以提出來研究討論,都可以追根究柢,這是佛法的好處,都能夠追根究柢。所以說,佛法講的清淨心,一法句是清淨句。
【清淨句者,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。】
人心到清淨,清淨心沒有界限,有界限心就不清淨了。什麼界限?第一個界限是我,把我畫了個小圈圈,在心裡頭畫個小圈圈,這是我,我之外是人、是眾生。這個圈圈不但畫定了,還牢牢的執著,這個苦!清淨心裡這個界限沒有了,界限沒有,這個心多大?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很好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你的心有多大?盡虛空遍法界在你心裡頭。《楞嚴經》裡頭有個很好的比喻,把我們的心量比喻作太虛空,把現在的太空比喻作一片雲彩。你說是太虛空大,還是雲彩大!那麼大的心量是我們的真心,我們今天的心量小得很可憐。
實在講,並不是你心量縮小了,不是的。你心量還是那麼大,只是你在那個大心量裡畫個小圈圈,你把那個小圈圈認為這是我的心;外面那個大的、真正的心忘掉了,反而不承認了,錯就錯在此地。你雖然不承認,還是你的真心。所以清淨心這個心量是無比的廣大,一切法統統是你自心變現的。那麼我們要問問,能變現的是自己的真心,所變現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拿現在的話來講,宇宙人生,是我們自心所變現的。能變所變是一,不是二,它還會有障礙嗎?二才有障礙,一就沒有障礙了。
所以禪宗裡有句話講「識得一,萬事畢」,一切事情都沒有了,天下太平,只要你認識了一。一是什麼?能所是一,依正是一,宇宙人生是一。你幾時能夠認得這個一,你心地就清淨了,絕對不會有一個妄念生起來,天下太平,什麼事都沒有。一法句就是指的這個。所以這是『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』,無為就是不生不滅,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,而不是這個身是自己,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,這個境界是真的,這就是諸法實相。但是,佛雖然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我們很不容易體會,所以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拿作夢來比喻。你想想你作夢的時候,夢裡頭有自己,夢裡頭許多人,山河大地,夢裡也有虛空,想想看是不是自己?全部都是自己,是我自己心變現的,哪樣不是自己?樣樣是自己。
但是,今天這個虛空世界是我們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,我們忘掉了,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,這個很可憐,這叫迷惑顛倒。佛菩薩叫大智大覺,他覺的什麼?他就是覺到盡虛空遍法界是他自己。所以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是平等的慈悲,絕對不是說我們天天拜佛、禮佛的人,佛對我們特別慈悲;那些不信佛的人,甚至於毀謗佛的人,要滅掉佛的人,佛就對他不慈悲,那你完全想錯了。佛的慈悲心是平等的,因為他知道所有境界是自心變現的。就好像我們作夢,我們作夢的時候,也有夢到好人,我們很親愛的人,是自己心裡變現的;也有夢到些冤家債主天天找麻煩的,惹我生氣的,還是自心變現的。除了自心之外,並沒有真的東西從外面跑到我們夢境裡來,沒有。
所以善人、惡人、好事、壞事全是自心變現的,因此他對待這個境界,心就平等了。以平等心、以清淨心、以覺心來對待一切人、一切事,所以叫做無緣大慈。緣是條件,沒有條件,佛這個慈悲對於任何人沒有條件,無條件的。同體大悲,因為他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性,真如本性,體是相同的,所以他沒有任何條件。上面引用的是論文,底下給我們解釋。
【此論直顯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。】
『此論』就是講《往生論》,《往生論》是天親菩薩作的。天親菩薩根據淨土三經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修行,他自己根據這個方法修行,求生淨土,他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。這個小冊子,實在講就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心得報告,他用什麼方法修,他怎麼樣修成功,他的心得報告,所以列在淨土經論的一種。他裡面所講的,全是像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理事無礙的法界。
【即事而真,當相即道。】
為什麼即事都是真?事是事相,真是真性,所有一切事相全是真如本性。這是什麼原因?因為他心清淨,他用的是真心,真心看一切境界都是實相,所以說『當相即道』。道就是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在哪裡?無有一法不是真如本性,古人所謂是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金在哪裡?任何一個金器都是的。這是完全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搞明白了。
【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,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。】
這句話講得可以說是最圓滿、最究竟、最透徹,也就是說明西方世界是真實的世界。所以這個世界不生不滅,這個世界,佛無量壽,每個往生的人跟佛的壽命一樣,個個都是無量壽;不但個個都是無量壽,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、花草也是無量壽。為什麼?因為它是從真實智慧,真實智慧就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,是從這個裡面生的,所以它本來就是無量壽,不生不滅。我們今天為什麼看到身有生老病死,花草樹木有生住異滅,乃至於我們這個地球有成住壞空。什麼緣故?是因為我們用的妄心,用的妄想心,妄想心是生滅心,用生滅心看外面的境界,沒有一個境界不是生滅的。所以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統統是生滅相。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用清淨心,清淨心是不生不滅的真心,所以一切境觀全是不生不滅,道理在此地。這真是一句話把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清淨莊嚴,就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【一一即是實相,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。】
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實相,所以用《往生論》上面所講的原理原則來看本經的性質,是再清楚也不過了,本經是以實相為理體。下面舉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上說,蕅益大師是非常了不起的人。
【要解云,實相無二,亦無不二。】
『無二』就是一,『無不二』就是二。這兩句話好像是矛盾,其實並不矛盾。說「無二」是從體上講的,都是一個真心本性,同一個體性,不二;說「亦無不二」是從相上講的,這一切現象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,無不二。就好比我們作夢,我們每天晚上都作夢,作夢都不一樣。夢境是無二,無二都是一個心變的,都是自己心變的,能變的是一個;亦無不二,所變的夢境天天不相同,這就是無不二。所以,第一句從體性上說,第二句是從現相上講的。
【是故舉體作依作正。】
體是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現出依報、正報,依報是世界,就是物質環境;正報是身體。依報、正報統統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。
【作法作報。】
『舉體』兩個字一直貫下去的,每一句都是舉體,「舉體作依作正」,「舉體作法作報」。『法』是法身,『報』是報身,佛有三身;佛有三身,我們也有三身,我們雖有三身,自己迷惑顛倒,不知道自己有三身,其實我們有三身。絕對不是我們在凡夫位沒有三身,沒有這個道理,縱然墮到阿鼻地獄還是有三身;雖有三身,你自己不能證得,你自己迷失了,確實是有三身,法身、報身。
【作自作他。】
『自』是自己這個身體,『他』是自身之外,別人,別人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。所以,諸位真正要入這個境界,你會對於一切眾生自然會有親切感。為什麼?自他不二,自他是一體,會生起一種同體的大悲心,就跟諸佛如來的慈悲沒有兩樣。我們今天這種慈悲心生不出來,這個我喜歡他,那個我討厭他,這是妄心,分別執著心生出來的。分別執著是妄心,分別執著一拿掉,心是平等的,是清淨的,所以會對於一切人、一切物用一種清淨平等的慈悲。到那個境界那就恭喜你,你已經成佛了,佛才是這樣子,成佛了,成佛就是你真正覺悟,徹底覺悟了。所以現在還有歡喜,還有討厭,這是我們還是在迷,沒覺,自己要警惕。
修行在哪裡修?就是在大眾當中修,大乘佛法講歷事鍊心,你跟一切人一切物一切境界天天接觸,接觸就是修行。第一個修行就是修清淨心、平等心,我看這個人喜歡,看那個人討厭,馬上就覺得:我是凡夫,我的功夫不夠。把這個念頭一天一天比較淡,歡喜的人看得也平淡一點,討厭的人現在也不討厭了,我們功夫有進步。如果你修行,念佛念得再多,拜佛拜得再勤快,討厭的人更加討厭,喜歡的人更喜歡,這就糟糕了,這沒有辦法。古人講,你磕頭,頭磕破了也枉然,也沒有用處;念佛念得再多也是沒有用處。必須要把一切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看平淡,真正的慈悲心能夠生得起來,從內心發出慈悲,發出歡喜心,誠誠懇懇的幫助別人。
願意接受的,我們就多幫助,不肯接受的,我對他不是偏心,我想幫助他,他不接受,這沒有辦法。所以,障礙在他那邊,不在我這邊,我這裡沒有障礙,他那邊有障礙。諸佛菩薩對於眾生清淨平等,決定沒有障礙,障礙在眾生這邊。有的人喜歡聽佛的話,好像我們看到了,佛對他特別有感應,特別慈悲;另外那個人業障深重,佛菩薩好像捨棄他,不照顧他,不是的。所謂業障深的,他不相信,佛想幫他幫不上,他不接受,是這麼個道理。佛心是平等的,佛心是清淨的,佛心是大慈悲的,自他不二。
【乃至能說所說。】
能說是能說這部經的人,本師釋迦牟尼佛;所說的是阿彌陀佛。能說所說也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,也是不二。
【能度所度。】
這個上面都有舉體,「舉體作能度所度」。能度的是佛,佛今天度我們;所度的是眾生。
【能信所信。】
能信是我們的信心,我們心裡相信;所信的是這部經典,這個法門。這也是「舉體作能信所信」。
【能願所願。】
舉體作能願所願。能願,我們這個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能願;所願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現在心心嚮往,我們想到那裡去。
【能持所持。】
還是舉體,「舉體作能持所持」。能持的是什麼?我們的身、口、意三業。善導大師教給我們,身專禮阿彌陀佛,禮是禮拜,我天天拜佛。所以諸位同修,拜佛很重要,希望你每天多拜幾拜。為什麼?拜佛是一種健康的運動,現在的人工作,坐的時候多,運動的時候少。不要去學打什麼太極拳,學那些運動,用不著,我們學佛的人,運動就是拜佛,拜佛是最好的運動。運動裡面,你看不妨礙修行,修行裡面運動都做到了,所以拜佛是很好的運動,你每天拜得愈多愈好,這是養身之道。我們身禮佛,拜佛有規矩的,那個動作每個動作都能夠做得很好,你全身都運動到了。拜佛的時候心地清淨,一個妄念沒有,心裡面想佛,所以拜佛的時候是修心、修身,最好的修持。身專禮阿彌陀佛,專門拜阿彌陀佛,口裡面專念阿彌陀佛,心裡頭專想阿彌陀佛,這叫能持。所持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這樣修行就不錯了。
還有些同修心裡不放心,因為從前拜了很多其他的佛菩薩,還有拜了很多的神明,現在我要專拜阿彌陀佛,從前拜的那些佛菩薩會不會怪罪我?提心吊膽。我老實告訴你,你如果改拜阿彌陀佛,其他的佛菩薩、其他的那些神明個個都歡喜,都讚歎你,都歡喜,都特別的要保佑你。為什麼?你找到了一條正路,你這一生要成佛了,你想想看,你這一生要成佛,那些鬼神還不巴結你!他還敢找你麻煩?他不敢找你麻煩,趕緊的巴結都來不及,不會找麻煩;其他的諸佛菩薩歡喜、高興都來不及。為什麼?諸佛菩薩只有一個心願,希望你快點成佛,現在你的路走對了,你這一生馬上就成佛了,所以諸佛護念,菩薩們看到歡喜。
再告訴你,如果你是個念佛的人,拜阿彌陀佛的人,現在不拜阿彌陀佛,去拜其他的佛菩薩,拜其他的神明,那些諸佛菩薩看到你都搖頭,可惜,可惜!鬼神看到你也可以欺負你了,為什麼?你這一生成不了佛,他不巴結你,他就可以欺負你。所以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,真正不可思議。
【能生所生。】
這個也是「舉體作能生所生」。能生,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三個條件,我們叫三資糧,「信、願、行」,憑這個能生;所生的,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,這是我們所生的,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。下面說:
【能讚所讚。】
這一句要緊,也是「舉體作能讚所讚」。讚是讚歎,能讚的是十方諸佛,十方世界每個世界都有一尊佛,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。什麼叫讚歎?讚歎就是講解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。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讚歎,就是講出淨土三經,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介紹給我們,勸我們往生到那邊去。有很多人聽到往生這個名詞,好像都要死了,他心裡面聽了不太舒服。我們名詞換一換,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移民這兩個字很時髦,大家都歡喜。我們趕緊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那世界好,太好了。
由此可知,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講《無量壽經》的,沒有一尊佛不講阿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的。由此可知,淨土五經是一切諸佛共同宣揚的經典。佛說法,其他的經典不一定會講,但是淨土三經、五經是一切諸佛必定說的,這就是諸佛讚歎,諸佛勸一切眾生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這是一切諸佛的願望。所以一切諸佛護念,一切菩薩加持,一切龍天善神擁護,你們想想這個法門多麼的殊勝。所以,「能讚」是諸佛,「所讚」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
【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。】
上面講的這些,這些也不過略舉大端給我們說明,沒有一樁不是實相,西方極樂世界全體是真如實相。
【本經云,開化顯示真實之際;欲拯群萌,惠以真實之利;住真實惠,勇猛精進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。】
本經是《無量壽經》,這三句都是《無量壽經》上的經文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宣說的,這講了三種真實。這三種真實,『真實之際』就是真如本性的別名,就是真如本性,也就是實相的別名。所以本經教給我們什麼?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。開是開示,佛為我們開示;我們聽了開示,我們就能夠變化氣質,就能夠變化凡夫成了聖人,凡夫一變就變成聖人,這是化。顯是明顯,示是展示,展示什麼?真如本性,這個經是給我們講這些的。『欲拯群萌』,群萌是一切眾生,拯是拯濟,幫助他們。『惠以真實之利』,惠是給予我們,本師給我們是真實的利益,教給我們住在真實智慧,講了三種真實。這個三種真實,給諸位同修說就是三寶。
明天這個地方舉行一次皈依,皈依就是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這一段就是從本經裡面給我們說出什麼叫做三寶。「真實之際」就是佛寶,就是阿彌陀佛,所以彌陀是佛寶。『住真實慧』,西方三聖,阿彌陀佛的旁邊,右面是大勢至菩薩,左面是觀世音菩薩。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,就是真實之慧,是大勢至菩薩代表的。『真實之利』,利是利益,觀世音菩薩代表的。觀世音菩薩代表真實的利益,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,這是利益,真實之利。所以這三句就是西方三聖,這是我們的皈依處。
阿彌陀佛,佛寶;觀音、勢至,僧寶;真實之際、真實智慧、真實之利,法寶,三個真實,法寶,展開來講就是十方諸佛的法藏。十方一切諸佛所宣說的無量無邊的經論,普度眾生,實在講就是這個事情,「真實之際,真實智慧,真實之利」,這把所有一切經論、法藏統統包括了,收起來就這三句話。如果要是略說,就是本經,因為本經這三樣東西圓圓滿滿樣樣具足,一條不缺。由此可知,這部經一放大就是無量無邊的經藏,把無量無邊經藏一合攏來,就是這部經。諸位同修念這部經,就是念一切諸佛的法藏,念這部經就是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論。
這個法寶不容易得到,我們今天得到,你想想看,你有多大的福報你才能得到,沒有福報得不到的。《阿彌陀經》上講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如果你是少善根福德因緣,這部經典你決定得不到。你能夠得到這部經典,證明你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緣,你今天得到了。這個三寶,佛、法、僧三寶,前面說「是故舉體」,這也是舉體作彌陀、觀音、勢至,舉體是真實之際、真實智慧、真實之利;換句話說,這個三寶就是我們自己自性三寶,就是自性全體的德用。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,才叫做真正的三皈依。
皈依佛,就是皈依真實之際;皈依法,就是本經講的開化顯示真實之際,惠以真實之利,住真實慧,詳細講就是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法寶,皈依法是皈依《無量壽經》;皈依僧,僧是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本經上所說的文殊、普賢、彌勒菩薩,這是僧寶。三寶統統皈於自性,自性三寶,自性彌陀;自性文殊、自性普賢、自性觀音、自性勢至、自性彌勒,這自性的僧寶;《無量壽經》是自性《無量壽經》,自性法寶,這叫做三皈依。所以,佛傳給我們的三皈依,實在講我們到今天才真正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真正的皈依處我們找到了。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心外之法,是皈依自性三寶,這一點非常的重要。
一切諸佛如來為九法界眾生所宣講的,就是這個三種真實。如果把它歸納起來講,從最方便、最究竟之處來說,唯獨本經大小二本;大本就是我們現在念的《無量壽經》,小本是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,希望同修們要珍惜。我們這一生遇到是非常的希有難得,千萬不要把它看輕了。想想現前這個世界,世界上四十多億的人口,有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?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而能夠認清這個法門,能夠理解這個法門?如果我們這樣想一想,我們自己會非常珍惜這個法門,真正不容易遇到。遇到了自己能夠珍惜、能夠把握,你這一生決定成佛,也就是決定往生,一往生,一生當中決定成佛。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,這個成就是成佛,不要等第二生,當生成就。
我再跟諸位說清楚一點,說明白一點,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。如果我們不想死,就學這個法門,學這個法門就不死。為什麼?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最近這邊有幾位同修往生,你們去問問,他是死了去的,還是活著去的?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是去了以後這個身體不要了,丟掉了,我們講死了,是走了以後才死的,不是死了以後才去的,這個要搞清楚。你才曉得這個法門叫不死法門,不是死了以後去的,是活著去的,去了以後這個身體不要了,才死的。所以這個法門是真正道地的不死法門,其他的法門不行,比不上。學其他的法門,死了以後才想去,那個靠不住,那是不可靠的,我們很難相信;決定是活著去的。
前面二句講過了,末後一句,『住真實慧,勇猛精進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』。什麼叫真實的智慧?真實是不假,智慧就不是愚痴。我告訴諸位,你對於這部經真相信,真正相信、真正明瞭,這就是真實慧。這個見解、這樣的智慧,我跟諸位同修說老實話,你跟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無二無別。為什麼?文殊菩薩對這個經典相信,一點不懷疑,我對這個經典也不懷疑,也完全相信,我跟文殊有什麼兩樣?沒有兩樣!文殊菩薩依照這個法門修行,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,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,也到西方世界作佛去,咱們沒有差別。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可以跟文殊、普賢稱兄道弟。修別的法門不行,文殊菩薩高高在上,我們攀不到;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天天把手同行,平起平坐,你看這個法門多殊勝。
真實智慧就是指這個,我們對於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能夠深信不疑,這就是智慧,真實智慧。依照這兩部經修行,其他一切法門暫時統統放下,我不學了,我也不要看。法門無量誓願學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學。實在我告訴諸位,「法門無量不要學」,不是誓願學,是不要學,不要學自然就通了。一經通一切經通,就怕你這一門不通,你這一門通了,無量無邊的法門自然就通,不學就通了。你想學,沒有一樣你能學得通的,你不學,就全就通了,這很妙!這是有理論依據的,前面說了,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只要我學到無知,我一切就知道了,無所不知。世間法無所不知,出世間佛法還是無所不知,先要學一樣,一樣是學無知,真實智慧。所以他勇猛精進,一個法門精進。
也曾經有人問我:法師,你現在專念阿彌陀佛,專修這個法門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無量法門你還要不要學?我告訴他,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我還學這個法門,我決定不改變,還是這個法門,我要用這個法門修到底。我會不會走錯路?我決定不會走錯路,我也有理論根據。根據什麼?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說老實話,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也是我看家的本事。因為我從前學經典我就是學這部經,而且這部經我至少講過七、八遍,所以《楞嚴經》我很熟,是我主修的一門功課。現在我也放棄了,我也不講了。
《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所說的,你看大勢至菩薩一開頭講,「我與五十二同倫」,這句話很重要,這句話就是此經所講的「一向專志莊嚴妙土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」。同倫是什麼?同類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同修、同參道友,同修一個法門的。同修一個法門有多少人?五十二個。這五十二個是講什麼?菩薩五十二個位次:十信位、十住位、十行位、十迴向位、十地位,五十個了,等覺、妙覺,妙覺就成佛了。從這句話裡頭我們就明暸了,原來他們修什麼法門?一句阿彌陀佛,從初信位一直到成佛沒有改變,就這一句阿彌陀佛,圓圓滿滿成就了。我知道這樁事情,我也學大勢至菩薩,不要換題目,這是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。印光大師,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,所以他教給我們「老實念佛,莫換題目」。不要改題目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從初發心到成無上正等正覺,就用這一個法門。所以我很喜歡,我就採取這個法門。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也不改題目,我還是這個法門走到底。
其他一切法門,說老實話,不要到西方極樂世界,現在也行,哪一部經論你拿來叫我上台講,我都會講;都會講,現在不講。不講有道理,為什麼?我要決定往生,我怕講別的經打閒岔,搞得我將來不能夠往生,這個虧就吃大了,這個不行,所以現在不講了。現在六十歲以後,要多替自己打算。在六十歲以前,我是什麼經都講,只要人家來請我講,我沒有不答應的,什麼經、什麼論統統都講;六十歲以後,自己往生要緊,決定不能耽誤自己往生。不要到以後,我教的那些人都往生了,我自己還不能去,那冤枉!這也是特別提醒諸位同修,特別提醒大家這個法門的重要。我們再看底下這幾句話:
【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。】
『所開示』就是本經所講的,你要問《無量壽經》裡面講些什麼?諸位一句話就可以解答,《無量壽經》所講的是「真實之際」,講的是「住真實慧」,講的是「惠予眾生真實之利」,這三句話圓圓滿滿就答覆了。《無量壽經》裡頭不迷信,這三樣東西你說好不好?你要說好,你就要好好的來讀《無量壽經》,好好的來學《無量壽經》。它的內容,簡單這三句話就統統說盡了;換句話說,整部《無量壽經》就是這三句話詳細的說明,這三句話可以說是《無量壽經》內容的題目。
【彌陀世尊,宣此妙法,欲惠予眾生以真實之利也。】
阿彌陀佛、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宣說這個妙法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是兩個人說法。這裡面第六章,就是我們常講的四十八願,這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,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,釋迦牟尼佛轉告等於阿彌陀佛親口說的。在經文當中,還有好幾段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所以這部經是二土世尊共同為我們宣說妙法。能令濁惡凡夫,濁是迷惑顛倒,惡是造作很重的罪業,你看迷惑顛倒、造作很重的罪業這樣的眾生,都能夠在一生當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。這樣的人都得度了,我們想想看,我們雖然很濁,還沒有濁到那個程度;我們雖然造惡,也沒有惡到那個程度,那些人都能夠往生,那我們沒有問題,一定去得了,這是信心十足了。
所以要不見到這個境界,我們的信心很難生起來,總是覺得自己業障太重。念佛是好,恐怕往生自己懷疑,自己不敢當;佛歡迎我們去,我們自己不敢當,這沒有法子。所以這個法門,希望同修們拍拍胸膛直下承當,「誰有資格?我有資格」,要這樣相信,這樣諸佛才歡喜。不要退縮,「我業障深重,佛,我不敢去」,那就錯了,那就大錯。一定要自己直下承當,才不辜負佛菩薩為我們說出微妙法門。這是最真實的利益,能夠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消業障,了生死出三界,成佛作祖;我們一生當中就辦到,不要等第二生。這個法才叫妙法,這個利益才叫做真實利益。
【此三真實,即一即三。】
這三種真實,真實之際,真實智慧,真實利益,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
【方便究竟,不可思議。】
無比的方便,究竟圓滿,實在不可思議。
【依正法門,舉體皆是真實之際。】
這是講到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本經是以實相為體,如來為我們開示,統統是依據實相理體給我們講解的,給我們介紹的。再看下面第三段,「一經宗趣」。前面說過了,前面是講本經的理體,也就是本經理論的依據。明瞭理論的依據,我們對這部經才能產生信心,才真正信得過。尤其在此地,我們最近親眼看到幾位同修念佛不久就往生,往生的時候有很多同修見到佛光,聽到天樂來迎接,完全跟經上講的瑞相相應。所以不見到這個事實,不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的心總是猶豫不決,總是有懷疑,信心很難建立。有了這個理論,又見到這個瑞相,應當要相信了。
我在講席當中,常常勸勉諸位同修發心出來講經。講什麼經?講《無量壽經》,講《阿彌陀經》,講淨土五經一論。如果你要發心講經,十方諸佛立刻保佑你,為什麼?你太希有,太難得了!你就是十方諸佛的寶貝徒弟,十方諸佛放不過你,把你看作寶貝,他決定特別加持你。可是這個心能不能發得起來?講經太難了,我不行!你很謙虛、很客氣,打退堂鼓,不敢承當。這是一般人統統有的觀念,這個觀念說老實話也不能怪你。
我告訴諸位同修,我學佛的時候,演培法師在台北做善導寺的住持。那個時候他常常講經,他講經的時候,我那時候還沒有出家,我常常去聽經,我坐在第一個坐位。我們有幾個年輕人,前面坐位沒有人坐,我們都去坐。我們是比較頑皮的學生,所以都坐第一個坐位,跟法師很親近。所以演培法師對我印相很深,因為我們是坐第一排的。從來沒有發心過,發心去講經,這個念頭沒有。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也不過是發心跟他學佛而已,沒有敢發心講經,為什麼?這個太難了,這怎麼可以!
他那個時候辦了一個經學班,就是專門教講經的。他把我帶去,他說你來看看。好了!我就跟他老人家去看。他那個班教講經是不准人看的,為什麼?老師教講經是有打有罵的,年齡都那麼大,打罵多難為情,所以不能讓別人看。他上課外面都派人守著,要有人來叫他遠遠的離開,不能聽、不能看。為什麼?有打有罵,很難為情。他叫我去看,我到那裡去一看,看到裡面學講經的學生,我看到林看治老居士,那個時候她六十歲,再一問她,小學畢業;再聽聽他們上台講的那個,這一看一個鐘點,我的信心就生起來。我就跟李老師講,我可以學,沒有問題。像他們這樣的程度,那我學起來比他們會好一點,絕對不會比他們差。我在那裡看一個鐘點,講經的信念馬上就生起來,這個心生了之後,可以說永遠不退。
李老師有這個能力,六十歲,小學畢業,教多久你會講經?一個月,教一個月他就可以上台去講經,不簡單!所以他老人家那個班只開了兩年,也只單在台中就辦一次,沒有辦第二次。就是這一次,兩年,正好我參加他那個班。兩年當中,培養了二十多個講經說法的法師,不過這些法師都沒有出家的;在家可以稱法師,只要是講經說法的,在家居士可以稱法師,兩年培養二十多個人。台中蓮社在外面有十七個佈教所,就是十七個小講堂。北面到新竹,南面到鹿港,中部這一帶有十七個佈教所,都是這批學生負責講經說法,每個星期講一次,大家輪流去講。不難!
我在台中是很有心得,你們要發心講經,我要來訓練,一個月的時間,保險你可以到這個地方坐在這裡講,講給大家聽,不會講錯的。所以,我鼓勵我們李團長發心辦個佛學院。上次廣餘法師來看我,我也把這個方法教給他,用這個方法來教,學生決定成就。我們辦學培養人才,心血不會白費,錢財也不會浪費,的確是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,培養人才比什麼都重要。所以只要你們肯發心,我一定盡心盡力來幫助大家。
信心往往是我們親自見到了,我們很相信。所以,非常希望同修當中有老人,有六十歲以上的人,小學沒有畢業的人來,我把你教成一個你會上台講經,好多年輕人都發心。他都可以上台,我怎麼不可以?這個叫菩薩化身,你到這裡一講經,把年輕人全都帶起來。我當年要不是看到林看治,我的心就發不起來,一看到她上台講經,我的心就發起來了。這是一個人帶動了很多人,鼓勵很多人都能夠發心。宗是修行的方法。
【宗謂宗旨,又修行之要徑也。】
宗是講宗旨,就是修行重要的門路。
【趣者,趣向,歸趣也。】
你修行總有一個目的,目標就是趣,就是趣向。
【體是理。】
前面一大段所講的是一經體性,那是給你講理論依據,是建立信心的。
【宗是行。】
宗是講修行的方法。
【是故依經宗旨。】
依照這部經典所講的修行方法。
【明其所為。】
為是他所作的,這個經上教給我們應該怎樣修,為就是修為,就是應該怎麼做法。一定要把經典裡面的理論、方法、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、見解、生活、行為,這個經學了馬上就有用。學了之後,你的思想、見解就改變了,你的生活、行為也改變了,變得非常快樂,變得非常的幸福。離苦得樂馬上就兌現,改變的速度非常之快。
【識其所求。】
識是認識,曉得我們求的是什麼。
【究其所至,名之為趣。】
至是到達,明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,我們將來證得什麼樣的果位?到達什麼樣的境界?這些叫做趣,這是歸趣。這是先把宗趣的名詞、定義簡單介紹出來。底下就要說了:
【本經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為宗。】
這講修行方法。
【以圓生四土,逕登不退為趣。】
這是歸趣,圓是圓滿,沒有一絲毫的欠缺。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,一生一切生,它才圓!生到凡聖同居土,沒有生到實報莊嚴土,這個不圓;一生一切生,這個叫圓,這是真正不可思議。向下我們要給諸位詳細說明這樁事實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