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12-002-0007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四十華嚴觀自在章  (第七集)  檔名:12-002-0007

  七百二十面倒數第五行,從圓圈那裡開始:

  經爾時觀自在菩薩。遙見善財。告言善哉。善來童子。汝發大乘意。普攝眾生。起正直心。專求佛法。大悲深重。救護一切。住不思議最勝之行。普能拯拔生死輪迴。超過世間無有等比。普賢妙行。相續現前。大願深心。圓滿清淨。勤求佛法。悉能領受。】

  這一段是觀世音菩薩見到善財童子,對善財童子的一番讚歎。在聖教之中,讚歎是全屬於事實,決定沒有恭維、沒有虛假的。每一句讚歎的話,我們都要注意到,為什麼?觀音讚歎善財,也就是說善財童子具備這許多的條件,才有資格去參訪觀世音菩薩。換句話說,我們如果要能夠具足這些條件,我們才是真正學觀音法門的行者。如果我們自己不具這些條件,我們求觀世音菩薩、拜觀世音菩薩、念觀世音菩薩都不會有感應。具足這些條件,不求觀音菩薩,與觀音菩薩也有感應,為什麼?與他的大悲大願完全相應故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經文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到,『爾時』是善財童子去拜訪觀世音菩薩的時候,『觀自在菩薩,遙見善財』,「遙見」,很遠就看到了,看到善財來了,距離還很遠。這就告訴他,就叫他『善哉,善來童子』,「善哉」就是太好了,你到我這個地方來太好了,「善來」是你來得正好。這兩句是總讚,為什麼?要學觀音法門,這實在是太難得、太稀有了。『汝發大乘意,普攝眾生。』這個「大乘意」就是大乘心。大乘的心意是什麼?是「普攝眾生」,普攝就是平等攝受,也是以平等心教化救護一切眾生。這就是大乘菩薩的心願,這是修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基礎。如果我們這個心願要不是普度一切眾生,我們的心就不是大乘心,不是大乘心就不會解大乘法。所以學佛首先要明理,理路都明白了才能夠談修行,理路要不明,修行確確實實是屬於盲修瞎練。千真萬確,盲修瞎練,諸位想想會有什麼好結果?縱然是好結果,也是人天福報。而學佛人唯一期望的結果是要見性成佛,並不是希望著得人天福報。

  你希望得人天福報,你的修學果然得人天福報了,這是人天小果,五乘佛法裡人乘的佛法,那不是大乘意,大乘意是佛菩薩之意。人乘佛法,說實在的話也不壞,可是也要依教修行,一定要明識因果,種善因則得善果,造惡業必得惡果。善惡果報,絲毫不爽,決定沒有作惡業得善果的,沒有這個道理。造善業得惡果,我們在佛果十種智力,第一條就講是處非處力,是處非處力就是說這個道理。善因善果,惡因惡果,這是是處,絕對是真實的,一點都不假。善因有惡果,惡因有善果,這是非處,絕對沒有這個道理。也許我們看到現在世間有很多惡人,他在享福,他有很好的果報,但是這個人心地很險惡,成天做壞事,為什麼他享福?又看到行善的人,窮困潦倒,事事都不如意,於是乎對於世出世間聖者所講的果報都不相信,就懷疑了。這個原因是我們自己眼皮太淺了,看得太近。現在的果報,前世修的,人家前世修的善,今生得的善果,他在享受,這是處,沒錯;現在所造的罪業,將來要受惡報,也沒有錯。因果通三世!這個理表面看好像很淺,細細去研究,很深很深。

  世出世法裡面,最難得的就是大乘意,大乘意就是菩提心。這一段裡面,還沒有等待善財童子陳述、請教,觀音菩薩就先讚歎。在前面我們所看到的,總是善財童子見到善知識問候、請教之後,善知識才讚歎他。你看在這一段裡頭,還沒有說話,觀音菩薩先讚歎,這個是很不平常。

  『起正直心,專求佛法。』「正直心」是說的真心,正則不邪,直無殘缺,世尊在楞嚴會上所講的「心言直故」,這是修道人的大根大本。道人與任何人說話,決定沒有一句妄語,跟佛說話一樣。佛的語是真語、實語、如語、不誑語、不異語,為什麼?這個五語與直心相應。你說我們修菩提心,我們菩提心怎麼修法?先要修什麼?心要直,言要直,行為自然正直,所謂直心是道場,這就是這麼個修法。如果待人接物還要欺騙別人,給諸位說,不但是大乘佛法沒有了,人法也沒有了。五乘佛法裡人乘,人乘要本著五戒,五戒裡頭有不妄語。我還常常騙人,常常瞞著人,五戒都不全,哪裡還有直心?

  我也曾經給諸位同修提示過很多,世間的賢人君子都不妄語。司馬光成為民族英雄,一代的賢宰相,德行、學問影響到後世。有人問他,您老人家做學問,一生當中成功在什麼地方?他告訴別人,不妄語。他的成功就是在不妄語,這是講世間法。出世間修道要從不妄語開始,對就說對,不對就說不對;是就說是,錯就說錯。一個人到不妄語,再要一心向善,這個人決定有成就。如果是處處欺瞞人,縱然發心向善,那個向善的心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打著向善的旗號,別有意圖,不免造作罪業。實在講,那幹的是自欺欺人的把戲,果報還自受。也許要問了,如果說樣樣都講誠實語,那有許多事情辦不通,古大德也常講方便妄語。不錯,是有這麼個說法,古人的方便妄語是方便別人,不是方便自己;現在學的方便妄語是方便自己,不方便別人,用錯了。方便妄語是叫別人得利益、得好處,寧願自己受過、受害,叫別人得好處、得利益。再說個實在話,祖師這個話,說得很有道理,而且還有根據。什麼根據?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,都叫做方便妄語,利益眾生!所謂黃葉止啼,那不是妄語嗎?小孩不懂事,哭起來了要糖吃,你也沒有辦法,口袋裡沒有錢,拿了一片樹葉告訴他,這樹葉很值錢,你拿到店裡去換糖吃。小孩一聽很歡喜,拿著樹葉當寶貝,不哭了。不哭就行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,就是叫我們不要哭了,把這個佛法當寶貝。所以要懂得什麼叫方便妄語,不是自利,是利他,所以叫做善巧方便。我們現在什麼?自己做錯了事情,瞞著別人,欺騙別人,損人利己,這個妄語是罪過。佛菩薩那個妄語是功德,我們妄語是罪過。所以只聽到人家這麼說,意義不了解,形象又不懂得,還以為自己做得很對,將來墮落三途,還不曉得什麼原因墮落的。這個冤枉不冤枉!

  所以直心「專求佛法」,這個很難得,人要有這樣的志趣,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。哪一個人不為世間名聞利養?有幾個人發心專求佛法?這才叫真正有眼光,真正有志氣,唯有成就佛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圓滿成就。佛法是什麼?法是一切萬法,世出世間萬法,佛是覺悟的意思。專求佛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,法法都明瞭,法法都不迷,法法都覺悟,成就無量智慧,這就叫專求佛法。是在一切法裡面求覺,求明白一切法的真相,諸法實相,這叫專求佛法。諸位要不明這個道理,免不了要走入歧途,誤會把攻讀經典做為專求佛法,這麼一來,必然是死在經典之中。經典裡面所講這些道理,所講這些方法,要把它拿來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使我們六根接觸到六塵境界事事覺悟、樣樣覺悟。見色聞聲起心動念決定明瞭無有疑惑,這才是真正專求佛法,這是成就自己的智慧。

  『大悲深重,救護一切。』唯有真正明瞭諸法實相,才能真正生起大悲心。慈悲心必定是從平等清淨當中生出來的。悲心深重,這是救護一切眾生的動力。誰叫他去救護一切眾生?深重的悲心叫他這樣做,不是外面人勸導他,也不是哪個人命令他的,是屬於自發的;因為屬於自發,所以才能做到不疲不厭。這兩句是講發心,這個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一樣。

  底下一句是『住不思議最勝之行』。前面講發心,這個地方講修行。「住」是講安住,安住就是不移的意思,不改變。他修什麼行?不可思議最殊勝之行。這一句是總讚,下面再別說。何以這種行為不思議,最為殊勝?『普能拯拔生死輪迴』。「普」是以平等心普遍,他有能力去拯拔六道中輪迴生死的那些眾生,他能夠幫助他。『超過世間無有等比』,不但超過了情器世間,更能超越智正覺世間,這才是真正沒有一個人他的弘願、他的行為能跟他相比的。

  『普賢妙行,相續現前。』普賢行,給諸位說,是如來行,是諸佛之行。我們講佛,佛是從體上講的,從體起用就是普賢行、就是文殊行。文殊是從體起用,表般若智慧。普賢也是從法身起用,表一切行為。「妙行」,行即無行,無行即行,這叫妙。譬如說法利生,諸佛菩薩的說法,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,這叫妙行。圓說是如此,身業的造作,意業的念頭,無不是如是,三業之行,無不妙善!「普賢」這兩個字就是表平等法,妙行是清淨行。這一切行為當中自己得清淨,也叫眾生得清淨;自己證得平等,也叫眾生趣向平等,這是普賢妙行。「相續現前」,怎麼說相續現前?你看看後面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念念無間,身語意業無有疲厭。不是有期限,不是有階段,永遠是這樣,為什麼?法爾如是,真如本性所起的作用就是這樣。

  『大願深心,圓滿清淨。』「大願」是普度眾生之願;「深心」,自尊、自愛、自重之心,這是很難得的。大凡我們的德學不能夠成就,實在說我們沒有深心,為什麼?不自重、不自愛、不自尊,所以是一無所成。自愛,自重,自尊,都是在法性上,或者我們說在佛性上;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我有佛性。我有佛性,自己就應該要尊重自己,一定要將自己的佛性發揚光大,恢復本來面目,這就是自愛、自尊、自重。這屬於深心。「圓滿清淨」,圓滿是沒有欠缺,本來沒有欠缺,本來是圓滿的,我們缺什麼?既然知道本來是圓滿的,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於事無求,為什麼?本來圓滿,一求就欠缺了,不圓滿。本來圓滿,自己不曉得,求就錯了。法性是圓滿,法性隨緣,還是圓滿。有一念的希求,只有障礙法性的光明,障礙法性的清淨。你所得到的,得不償失,你所得到的太小了,是把你法身慧命的功德喪失而不能現前,你看看這個損失多大?我們要覺悟。什麼人能見性?於事無求的人,見性。

  所以,凡是於事有求,他不懂得圓滿。真正懂得圓滿,我現在一切具足,跟《華嚴經》毘盧遮那佛去比較比較,我並沒有比他缺少什麼;跟阿彌陀佛校量校量,我也不比他缺少什麼,他也不比我多什麼。幾個人能懂這個道理?今天世界上,美國總統是第一,富貴至極,跟我道人比一比,他比我差得多了。他所得到的,滄海之一滴,我所擁有的是大圓滿,他怎麼能比?我們不論理,理太深了,我們講事。道人無求,於這個世界上無求,美國總統還求,有求比不上無求。所以說無求就圓滿,你圓圓滿滿的法身、般若、解脫就現前,我們要不要?

  底下一句,清淨。清淨是說什麼?於人無爭,就清淨了。於物無爭,說於人無爭,諸位好懂。於人不爭,於天也要無爭,於菩薩也要無爭,於諸佛也要無爭,這才到清淨。有一念爭的心,心就不清淨,總不比上那個無爭的人。無求、無爭是清淨圓滿。你相不相信?明不明白這個道理?明瞭之後,肯不肯這樣做?這樣做了,會不會退心?如果你能夠不退心的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行,你在這一生當中必定成佛無疑。取西方極樂世界如探囊取物,就好像你口袋的東西拿出來一樣,多容易!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什麼難事情?要去就去,要來就來,自在得很。我們一天到晚數念珠,一天數十萬顆,都數不到極樂世界去,障礙就是還有求、還有爭,去不了了。學道之人要明瞭,他爭,讓他去爭;他求,讓他去求。他求他的,他爭他的,我決定不爭,決定無求,我得自在,十方世界來去自如。這種果報大家都羨慕,為什麼不肯幹?不是別人給你的,哪一個人也沒有這個力量給你這個果報,而這個果報是你本來具足的,你本能上具足,你就是一念迷惑,一念把方向、道路走錯了,把你本能的無量功德喪失掉,這才是佛所謂的可憐憫者。

  『勤求佛法,悉能領受。』「勤」是精進,精進就是不懈怠,與智慧之法、與覺悟之法能夠精進不懈。覺悟沒有邊際,沒有止盡的;智慧也沒有邊際,也沒有止盡的。也許諸位又要問,智慧既然是無止盡、無邊際,成了佛,為什麼又說智慧圓滿?給諸位說,講圓滿是講根本智;講無邊際是講他的業用,後得智。根本智是圓滿的,後得智是無窮無盡的。再給個比喻跟諸位說,根本智好比樹的根、幹、本,那是圓滿的;後得智好比是枝葉,年年發芽,年年有新枝。幾千年的老樹,還是發芽,還是開花結果,年年長青,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成了佛之後,他也不休息,所謂是倒駕慈航,普度眾生,就像那個樹一樣,縱然千百年了,它年年還發芽,年年長新枝,年年還開花結果,永遠沒有休息。它是活的,一休息,從枝葉到根本全都死掉了。

  所以諸位要明瞭,勤、精進是性德,本性就是這個樣子。懈怠是迷惑,不是性德,懈怠是從無明裡頭才有,本性裡面找不到懈怠。那個樹木年年發芽,年年長新枝,就是它的精進。活樹裡頭找不到停止的,找不到它在休息的,它那個生機真是苟日新,日日新,天天是新的。那個懈怠休止了,只有在枯樹、死樹裡頭才找到,它不動了。老樹是活的,活,全部都是活動。我們看一棵樹也開悟了,那樹不是佛菩薩又是什麼!所以說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諸佛菩薩隨類化身,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哪一物不是佛菩薩?所以要注重這個勤字,要曉得勤是我們本性之德,不是外來的,應當要恢復。與一切佛法悉能領受,領是領納,受是接受。此地講的領受,一切明瞭,著重在解上,解門是屬於般若,屬於智慧。一切事物境界,一接觸就明瞭了,這叫做「勤求佛法,悉能領受」,完全說的後得智。

  經積集善根。恆無厭足。】

  這是一切都了解了,表現在行為上。行門裡面,要緊的是『積集善根』。「善根」不止是三善根,三善根是世間一切善法的根本,無貪、無瞋、無痴。但是諸位要曉得,三善根雖然是世法善根的根本,它也是出世善法的基礎。如果我們不能夠勤修這三善根,那個出世間的菩薩善根、如來善根,我們沒法子學,菩薩善根、如來善根都是以人天善根為基礎。那麼試問問,我們學佛,眼前我們所要修學的?修不貪,不但世間法沒有一絲毫的貪心,出世間的佛法也沒有一念貪愛之心。對於自己身命,決定沒有貪心,有貪心還怕死,他為什麼怕死?貪生,所以就怕死。他不貪生,他怕什麼死?不貪生則無生,不怕死則無死,生死就了了,沒有生死,哪來的生死?所謂生死,就是你的貪念起了一點迷惑而已,哪有生死?連佛法、生死都不貪了,還會貪世間名聞利養嗎?還會貪五欲六塵嗎?這叫做學佛,這叫做修行。

  第二個善根是不瞋。實在講為什麼會有瞋恨?還是從貪心來的;貪到了就歡喜,貪不到就瞋恨。所以無貪之後,修無瞋很容易,並不難。貪心不斷,要想把瞋恨心斷掉,不容易,沒有法子斷。所以三善根的培養,三毒的拔除,要從貪這個字上開始下手。怎麼個做法?你看六度、十波羅蜜裡面,四攝法裡面,第一條布施,布施就是斷貪心的,布施就是修三善根的。布施是捨,捨,諸位自己要記住,自己捨,自己成就;別弄錯了,叫別人捨,自己多多益善,那就壞了,那大錯特錯。自己要捨得乾乾淨淨,三善根成就,一切善法從這個地方而生。貪心斷掉了,給諸位說,愚痴心也容易破除。為什麼?愚痴是事理不明,我們說老實話,愚痴就是看不破,貪瞋是放不下,真正放下了,那個理很容易看破。如果放不下,要求看得破,辦不到,放不下就障礙你看破。由此可知,三毒煩惱,為什麼佛要把貪說在第一?可見得貪要破除,瞋很容易斷,愚痴很容易破。

  六道眾生所以出不了輪迴,毛病就是這個貪,不貪就沒有六道,就沒有輪迴,就沒有生死,就沒有業報。你看這個東西是不是害死人?我們無始劫以來就受了它的害。所以菩薩修法,在一切法裡頭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為什麼?無貪,無瞋,無痴,才能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隨喜當中成就自己無量無邊的功德,那是什麼?就是此地講的「積集善根,恆無厭足」。只要你能這樣去做,你的智慧天天增長,你的善根天天增厚,這才叫佛法,這才是菩薩行、菩薩道。這一段讚歎的話,希望諸位要牢牢的記住。這一章經,句句都妙,每一句、每一個字所含的義理旨趣,確確實實無有窮盡,我們再細說也說不盡。等我們單行本印出來,希望同修最好能夠把這章經背過,我們與觀自在菩薩一定感應道交,也必定能度一切苦厄,使我們自己也像觀自在菩薩一樣的得到大自在。

  今天就講到此地,這是這一段裡頭,這也可以算是一小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