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(第四集) 2004/4/1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:WD19-007-0004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。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,諸位觀眾,諸位同學,大家好,阿彌陀佛。今天是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第二屆淨宗課程一百O二集的播出。上一集我們講到《十善業道經》經文:「汝當於此,正見不動,勿復墮在斷常見中。於諸福田歡喜敬養。是故汝等,亦得人天尊敬供養。」上一集我們講到這段,今天再接下來,我們看下面的經文:
【龍王。當知菩薩有一法。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。何等為一。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。令諸善法念念增長。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。是即能令諸惡永斷。善法圓滿。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。】
今天我們從這一段看起,這一段開示是本經最重要的經文,不僅是本經的中心,也可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、教化眾生的中心。佛對龍王講,『龍王,當知』,娑竭羅龍王是本經的當機者,也是我們大家的代表。娑竭羅是梵語,意思是鹹水海。海水是鹹的,這是表示我們的心不清淨。佛叫「龍王,當知」,也就是叫我們,叫六道眾生當知。『菩薩有一法』,「菩薩」,玄奘大師將它翻譯為覺有情,有情就是指十法界的有情眾生,有情眾生覺悟了就叫做菩薩。什麼叫覺悟?想要離苦得樂,這個人就覺悟了。
世間人以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為樂,殊不知這是苦的根源。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享受是一切苦的根源,享受的結果在三惡道,三途。像《四十二章經》佛告訴我們的譬喻,「刀口舐蜜」,一把利刃,刀口放蜜,我們去貪吃很甜的蜜,舌頭去舐刀口,蜜的甜是嚐到了,但是舌頭也被利刃割破了。真正覺悟的人就是放下自私自利,起心動念為眾生、為社會、為正法久住,斷惡修善,轉迷為悟。佛告訴我們,菩薩有一個方法,『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』,「諸惡道」不僅是指三途六道,也包括十法界在其中。人間之苦,我們能夠親身感受到;天上雖然比人還快樂,有壞苦,有行苦;四聖法界,有不能破無明、證法身之苦。只要是苦就是惡道,我們稱四聖法界還是惡道,因為它跟一真法界比就是惡道;跟六道比,四聖法界是善道。
『何等為一』,菩薩到底用哪個方法?『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』。何謂「善法」?什麼是善法?這總是有個標準。此法即是十善業道,十善業就是善法;反過來就是惡法,違背十善就是惡。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,我們修行的標準。修行要從哪裡修?從這裡修。在修什麼?就是修十善業。如果沒有這個基礎,念佛修行就不必談了。「晝夜」,這是說二十四小時不間斷;「常念」是心裡真正有,心善;「思惟」是起心動念,念頭善;「觀察」是言語造作,行為善。身、語、意無有不善,這才行。心裡還有自私自利是心不善,這是根本不善。人為什麼會造罪業?為什麼會造十惡?無非是為了自私自利,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,這是根本的錯誤。由此可知,凡夫迷,念念自私自利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學心善、念頭善、行為善。從哪裡學起?從十善業道學起。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念頭,不但不能殺生,連讓眾生生煩惱也不可以,這也等於是殺生。人的生命,有物質的身體,有精神的法身慧命,所以諸佛菩薩令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,絕對不會令一切眾生生煩惱。令一切眾生生煩惱,這個人是魔,不是佛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思惟善法,這是我們念頭善,起心動念就是這樣思惟,思惟善,十善業。觀察善法是行為善,我們的行為善。行為,我們對我們自己以十善不斷來修正,根據十善這個標準來修正,這是對我們自己。對別人我們就要看別人他接受的程度,他能夠接受多少,要求多少;不能將要求自己的標準,去要求所有的人。因為每個人覺悟時間早晚不一樣,再壞的人也有他的好處,我們就看他的好處,他的缺點,我們不要放在心裡,這樣我們十善才修得圓滿。千萬不可以將別人的缺點,永遠記在我們心裡,這樣就破壞我們的善法。這裡教我們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,你要這樣思惟、這樣觀察,吸收人家的好處、人家的優點。譬如這個人他對我有一件好處,我就永遠記他對我好的這件事情,他對我九件差的,對我差的永遠不放在心裡,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夠修到純淨純善。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人剛好相反,都是記人家差的那方面,人家好的那方面都沒有記在心裡。所以惡法一直增長,十惡一直增長,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對立不斷的增長,這就是不知道怎樣來修善法,方法用錯了。所以一定要依經典講的這樣修,這才是正確的。千萬不要將別人的缺點、別人的錯誤放在我們心裡,破壞我們的善法。
如此才能『令諸善法念念增長』,我們就記好的,不好的我們都不要放在心裡。『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』,一毫一分一點點的不善都不能摻雜、不能把我們間斷,毫分不善都不可以夾雜,如果是夾雜不善就不能成就。『是即能令諸惡永斷,善法圓滿』。這就是修善的心法,我們要掌握到這個總原則、總綱領,我們斷惡修善就很容易達到圓滿。所以古大德教我們從根本修,這就是根本,就是這樣修。「是即能令諸惡永斷,善法圓滿」。學佛的同修都想成就自己圓滿的善法,為什麼成就不了?就是修善法裡面,又夾雜著不善在裡面。不善在本經具體來說,就是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、瞋、痴(本經說邪見,邪見就是愚痴),就是這十惡業夾雜在其中,於是將我們的善行全部毀壞,所以不能成功。
這個不善的根就是我執,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執著一個我,我是第一。一切都為我,這個念頭是六道輪迴第一個因素。這個因素不拔除,決定脫離不了六道輪迴。因此,我們要出離六道,必須將這個病根拔除,念念想眾生。從「晝夜常念思惟」,到「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,是善因;「是即能令諸惡永斷,善法圓滿」,是講善果。善法圓滿就是止於至善,這個果報殊勝。『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』,這是善緣,也就是說你能夠這樣來修善,將來的果報一定是在華藏世界、極樂世界,能夠與諸佛菩薩在一起。像我們讀到《彌陀經》,《彌陀經》佛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不但是善,上善。我們能夠依照十善業道來修,修到上善,就是不容毫分不善間雜,我們這一生念佛求往生西方,絕對能夠達到我們的願望。
我們念佛人一定要斷惡修善,這是一定要知道的,千萬不可以繼續造惡業,再造惡業,我們念佛求生西方就會產生障礙。所以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在還沒有教韋提希夫人修十六觀法以前,先教她修淨業三福。淨業三福,第一福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你看,第一福是三福的根本,修十善業可以說徹前徹後。前面是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」,這是前面;後面,從第二福,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;第三福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這是後面。前後都是以十善業做基礎,你如果不修十善業,你要拿什麼來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(慈心不殺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慈悲心)?絕對不是說這個人他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他很有慈悲心,但是都在造十惡業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這個人不修十善業,他能受持三皈,我們現在說三皈依,這就是第二福,好像三層樓,這是第二層,三皈。再來具足眾戒,你受五戒,或者八關齋戒,或者菩薩戒,都是以三皈為基礎,這是第二層。第二層的基礎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,以三皈依為基礎,三皈依以什麼為基礎?十善業為基礎。然後才有第三福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發菩提心以什麼為基礎?也是以十善業。所以經文後面佛會告訴我們,人天福報,聲聞菩提,獨覺菩提,無上菩提,都是以十善業道做基礎。這佛在這部經跟我們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所以《觀經》三福,我們修淨業的同修,乃至修其他法門的同修,是我們共同的科目。這個共同的科目以十善業是基礎的基礎,這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。上一集也跟大家報告,這個十善業不管你有學佛,或者沒有學佛,或者信仰其他的宗教,或者你沒有信仰宗教,都必須要修十善業。為什麼?一般的人總是要求福報,求生活幸福美滿,幸福美滿你也要修十善業才得的到。你如果不斷在造十惡業,怎麼可能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?所以這個十善業,佛把它比喻作像大地一樣,所有的萬物都依靠這個大地來生長,離開大地,所有統統不用說了,都落空了。因此我們要重視這個十善業,我們修學才有一定的成就。
從「龍王,當知」,到「永離瞋恚、邪見」,這段經文一定要背誦,起心動念都要想到佛陀慈悲的教誨。果然能夠做到,心地善良,念頭善良,行為善良,將來決定能生至善的世界。西方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都是至善的世界,人人無量壽,人人具足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、無量壽命,而往生的條件決定在善心、善念、善行。如果心行不善,信願都具足,但是行不具足。信願行三資糧缺一樣都不行,三樣一定要具足,你有信願,但是行不具足也不能往生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行不但是要念佛,還得要修善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修善就是以十善業道做標準。十善業以心是最根本的,心善,行為自然就善;心惡,行為自然就惡。再看下面經文:
【言善法者。謂人天身。聲聞菩提。獨覺菩提。無上菩提。皆依此法。以為根本。而得成就。故名善法。】
佛在這段經文很明白告訴我們,『言善法者』,所謂善法,在六道得人天身,你能到人道來做人,或是生到天道,都要依這個善法。『聲聞菩提,獨覺菩提,無上菩提』,這是聖人證得的果位,也是依這個善法而證得的。「聲聞」是阿羅漢,「獨覺」是辟支佛,「無上菩提」是佛的果位,都是要依這個善法。這是我們要知道的,一定要行善修福,你要得到人天福報,乃至證得佛的果位,我們念佛的人要求往生西方去作佛,都要依這個善法而得成就,離開這個善法都不能成就。我們拿來對照《無量壽經》跟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這就非常的清楚。再看下面的經文:
【此法即是十善業道。何等為十。謂能永離殺生。偷盜。邪行。妄語。兩舌。惡口。綺語。貪欲。瞋恚。邪見。】
『此法即是十善業道』。哪十種?『永離殺生』,不但不可以殺生,殺生的念頭都要永離。無論對什麼人,即使對極惡之人,對傷害自己之人,甚至於像《金剛經》講的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,他也沒有絲毫的瞋恚心,也沒有我對、你不對這個念頭,這才是「永離殺生」。就是連傷害眾生的念頭都沒有,這就是永離殺生意思的延伸。就是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,要能生起護生的心,念念幫助眾生、利益眾生、愛護眾生,這是永離殺生的真實義。
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,我們一般稱為六波羅蜜,第一是布施,布施的對象就是一切眾生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無畏就是對於眾生布施,讓他心中沒有怖畏。無畏就是不能使眾生有恐怖之心、有畏懼之心;如果你使眾生看到你就怕,這也包含在殺生範圍之內。雖然你沒有殺害他,但是你讓他感覺到恐怖、不安,這都是屬於殺生的範圍。甚至於眾生對於我們所作所為不滿意、不高興,都是我們的錯誤,這就是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。殺生範圍很廣,重點還是在我們的心,不可以有殺生的念頭,當然行為更加不可以,連蚊蟲也不可以任意、故意去殺害。
永離『偷盜』。「偷盜」就是不與取,有主之物,主人沒有答應,我們就把它拿來,或者是據為己有,或者是暫時使用,或者是移動位置,偷盜範圍很細,這都叫偷盜。這些樹木花草是野生的,無主,我們一般說這些是沒有主人的,如果我們這樣想也是錯誤的。樹木花草,譬如佛在《戒經》裡面教誡出家人,出家人如果要住在山上,住茅蓬,他就地取材,砍幾棵樹,山上荒郊野外沒有人的,沒有主人。但是樹也有主,誰是主?山神、樹神住在這裡,這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。佛告訴我們,這棵樹只要有一個人的高度,你要砍它,三天之前要先去祭祀,為它誦經念咒,說明我要用這棵樹搭個小茅蓬修行,請樹神搬家,先通知它。如果不這麼做,也是屬於偷盜,這是佛在《戒經》裡面交代出家人,如果要到山上砍樹,就先要有這個程序。所以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一定要小心謹慎。
尤其我們在道場偷三寶物的罪過更大,常住物,在裡面偷一針一線、一張紙都不可以,不可以用偷盜心來取。現在跟過去時代不同,科技發達,照明用電,電燈要付電費,打電話要付電話費,如果浪費常住的能源,讓常住去繳費,也是屬於偷盜。有些明理的居士,他們用常住的電話,用完之後一定會付一些錢,這是對的。點點滴滴,很小的事情,就是毫分不善夾雜在其中,都會毀壞善法,不能不知道。偷盜說到最具體的,凡是你佔別人的便宜,別人損失不大,自己的損失太大了,你有佔別人便宜的心理,這就是偷盜心。為什麼說自己損失太大?障礙自己的道業,毀掉自己的清淨心,把這一生往生作佛的機會錯過了,這是無法彌補的損失。別人佔我的便宜可以,不要去計較,不要放在心上,這是布施;如果你要去計較,又變成不善。我們自己決定不能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,佔一個人的便宜尚且不可以,怎麼可以佔公家的便宜?一定要記住永離,我們這一生肯定會成就。因此,我們要念念幫助別人,一切時、一切處要尊重別人,決定不能佔別人便宜。
永離『邪行』,就是不邪淫。男女的情欲,要從念頭上將它拔除,沒有這個心,沒有這個念頭,才叫永離。如果能把這個念頭伏住,不起現行,根雖然沒斷,將來能生色界天。這個念頭沒有斷,縱然很輕微,偶而還會起這個念頭就出不了欲界,還是在欲界裡面,修行功夫再高,也是在六欲天。經上常講,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」。財色名食睡是五欲,這些念頭如果嚴重就墮地獄,能夠把這個放下,地獄的根就斷了。貪戀五欲六塵的享受,佛念得再好,都不能往生;縱修善因,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,決定出不了三界。
佛教導學生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無論是物質生活,或者是精神生活中的苦,都要能夠忍受,苦才能夠激發出離心,對眼前的一切才不會留戀、不會貪戀。生活如果太舒服,就是很好過,太富裕,就會產生留戀,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,這樣就不能往生。因此,佛家讚歎苦行,苦行對我們修出世間法障礙少,道理在此地。男女的情欲氾濫,這些事情在現前社會已經太普遍了,所以社會動亂,世界不太平。佛法講虛空法界就像一個身體,每個家庭就像身體中的每個細胞,夫妻就是細胞的核心。夫妻不和,男有外遇,女也有外遇,細胞的核心就壞了,細胞的核心壞了,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。所以夫妻不和、家庭破裂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,邪行的因果有多大?今天全世界離婚率這麼高,世界怎能不亂?有這麼嚴重的關係,所以佛才將之定為根本戒,不邪淫。
世界和平、社會安定、國家興亡都在家庭,所以儒家講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。我們起心動念就要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。一念惡,整個社會、世界,一切眾生遭難;一念善,能令一切眾生得福。社會的安危,眾生的禍福,都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。
永離『妄語』。「妄」是虛妄,不誠實,說假話,有意無意欺騙別人,這是口惡裡面最嚴重的,而且最容易犯的。所以會作惡、會毀犯佛陀的教誨,現在人說是保護自己的利益,其實都是包庇自己的罪惡。罪惡不能積,罪惡愈積愈大,將來的果報愈墮愈苦。
永離『兩舌』。「兩舌」是挑撥是非,誤導眾生,鬥亂兩頭,人與人引起對立衝突,擴大為族群與族群之間的摩擦對立。如果講話引起對立,這就是犯了兩舌的惡業,這個罪過尤其是重,果報在拔舌地獄。兩舌最嚴重的是破和合僧,這是五逆罪之一。和合的僧團,你去講壞話,兩邊講壞話,讓他們發生衝突,這個罪是五逆罪,墮地獄。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裡面講,出家人嫉妒、毀謗講經說法的法師,破壞道場,讓信徒對法師喪失信心。這個嫉妒的人目的達到了,可是他的果報墮落在地獄,以我們人間的時間來算是一千八百萬年。諸位要曉得,人間跟地獄有很大的時差,在地獄裡面所感受的是無量劫。時間不是真實法,是從抽象概念上造成的,不是真實的。佛在大經上講「念劫圓融」,一念展開是無量劫,一念是很短的時間,無量劫是很長的時間,無量劫可以縮短成一念。因此,我們看到別人有好事,應當隨喜讚歎,幫助、成就他,我們所獲得的功德跟他相同一樣的多。所以自利與自害,吉凶與禍福,存在於一念之間。一念覺,得無量無邊的福報;一念錯,招感無邊的禍患。不學佛不知道,學了佛必須深明此理。
永離『惡口』。「惡口」就是言語粗魯,沒有禮貌。這是顯示一個人的修養、行為與受教育的程度,此地所說的教育是指聖賢教育。受教育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德、涵養、境界,以佛法的術語就是超凡入聖。聖者就是永遠斷除十惡業,大聖是做到沒有毫分的不善,就是做到沒有一絲毫一分不善間雜在當中,這就是大聖,佛是究竟圓滿。十善業實在講,修到什麼時候才圓滿?成佛才圓滿。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,純粹是屬於知識教育、科學技術的教育,不是聖賢倫理道德的教育;換句話說,不是做人的教育,現在學校的教育與聖賢教導完全相違背。不但儒佛的大聖大賢,甚至一個宗教的創教教主,以及追隨他們的這些信徒,沒有一個不是捨己為人,犧牲自己成全別人,決定沒有自私自利,這才是聖賢的教育。惡口之人,對人沒有禮貌,對事粗魯,對物沒有愛惜之心,顯示他的煩惱習氣現前,這樣不但傷害自己,也傷害社會、傷害別人。所以,孔子教學,將言語看得很重。我們這一代的人不幸,生逢亂世,整個社會動亂,對聖賢的教育,縱然不否定,也是以冷漠的眼光看待。
永離『綺語』。「綺語」是花言巧語,說話說得很好聽、很美麗,目的還是損害人,引誘誤導眾生造不善的業。現在的電視、電影、戲劇、舞蹈、音樂、歌曲,乃至於美術,都是屬於這一類,能夠讓大眾歡喜,可是內容是不善的。今天美其名是藝術,做的是社會教育,教人什麼?教人殺盜淫妄,教人貪瞋痴慢。聖賢的文藝教誨,指導的原則是思無邪,是人天的眼目,就像黑暗當中的一盞明燈。聖賢教育沒有了,人間就是一片的苦海,前途一片的黑暗。
以上講的是口的四種過失,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。諺語講,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。《無量壽經》佛告訴我們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把口業放在第一位,道理就在此地。這是前面從身、口七種的不善業要永離。
再來就是意業有三條,第一是『貪欲』。佛法常講,貪瞋痴三毒煩惱。世間所有一切惡業,都是從貪瞋痴產生的,這是根本嚴重的大惡。我們念的懺悔文,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,從身語意之所生,我今一切皆懺悔」。可見所有的惡業都是由貪瞋痴這個根所產生的,貪瞋痴第一貪欲,這是根本大惡。西洋人提倡貪欲,說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,人要是沒有貪心,社會就不會進步。所以西洋人鼓勵貪欲,誘導人貪欲,讓你貪欲的念頭念念增長。佛告訴我們,貪心是餓鬼的業因,瞋恚是地獄業因,愚痴是畜生業因,這是三惡道的業因。今天都在提倡貪瞋痴,消滅戒定慧,這是什麼世界?三惡道充滿的世界。我們到底是要相信科學,還是相信佛陀的教誨,我們要做一個決斷,這是真正的智慧、真實的福德。這個決斷將會有兩種不同的果報:如果隨順貪瞋痴,果報在三途;隨順佛陀的教誨,相信淨宗法門,如理如法的修學,必定往生淨土。
世出世間的事、理,無量無邊,無有窮盡。事繁雜,理深密,誰能夠徹法底源?佛能夠,佛做得到。這決定不是抬高佛教,瞧不起別人,絕對不是這樣。像一棵大樹,從根本到枝葉完全貫通,毫無障礙,這個人就稱作佛。你的智慧只能知道一個樹梢、樹枝,或者樹幹,智慧不圓滿,見解不普遍,你的作法、想法依舊有錯誤。所以經上講,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智慧德能就沒有達到究竟圓滿。佛法是平等法,於法界平等,於一切眾生平等,這才是真正值得讚歎、尊敬的,我們學佛在這些地方必須要辨別清楚。
『瞋恚』就是發脾氣,常常發脾氣當然會做出不好的事情,縱然在身、口、行為沒有造作,但是我們心裡氣一分鐘,我們的細胞不曉得死了多少。一下子的生氣,差不多要三天才能夠恢復,對我們自己本身的傷害就很大,所以不可以瞋恚。
『邪見』,錯誤的見解,偏差的見解,我們一般說知見不正就叫做邪見。這都要永離,沒有一絲毫瞋恚心,沒有一絲毫的邪見,這必須要依據經典來做為我們修正的標準,我們才能達到這個目標。「邪見」就是愚痴,都要永斷。
這段經文是世尊對一切眾生無上的教誨、真實的開示,不僅是釋迦牟尼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例外的,也可以說沒有一尊佛不講《十善業道經》,沒有一尊佛不教人修十善業、斷十惡業,只要是佛都一定教眾生斷惡修善,就是修十善業。從「龍王,當知」,一直到「永離瞋恚、邪見」這一段,一定要背誦,要常常記在心裡,常常警覺自己。佛法講修行,修什麼?就是在修這一段。所以修行不是每天打木魚誦經,念佛、拜佛。修行就是將我們錯誤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行為修正過來,依照十善業的標準來修正。如果我們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行為違背十善業,必須要根據十善業的標準來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行為。所以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,這才叫做修行,千萬不要誤會修行這兩個字。修行真正的意思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。
這一段是佛家的行經,行經就是我們修行的經典,行就是說你要去行,要去實行,告訴我們修十善業道。下面經文是詳細來說明,佛詳細跟我們說明,告訴我們修十善業道會得什麼樣的果報。如果我們對這個果報不明瞭,對於修善因的意願就不會很大,如果不知道修十善業到底有什麼好處,修善的意願就不大。如果知道這個果報,有這麼多的好處,我們一定發心來斷惡修善。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:
【龍王。若離殺生。即得成就十離惱法。何等為十。】
這集的時間到了,這段經文我們就留到下一集再跟大家報告。下面講的這十條,就是你如果永離殺生就能夠得到這十種殊勝的果報。這集我們講到這裡,謝謝大家收看,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