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1-001-000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佛说阿弥陀经  (第二集)  1983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1-001-0002

 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第二讲,还是继续的给诸位介绍,「净土科学观」的第三段,在第三段里面要给诸位介绍的是通途断惑。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佛法的概略,以及修学的态度、要领,从前面结论上来看,我们晓得佛法的教学、修学,都是合乎科学的统系,合乎科学的精神,合乎科学的方法。佛法实在可以说得上是博大精深,在一般教学过程上来讲,也就是说到断惑证真。所谓的真,都是讲的真如本性,众生迷失了真如本性,佛法的教学,无非是教一切众生,如何恢复他的真性。

  我们看表解上所说到的,我们用这两个圆圈来代表「本性」,这两个圈是不得已而画出来的,诸位一定要晓得,实际上它是一个圈,不是两个圈。今天第三段,我们讨论通途断惑之原理,我们用这个圈来代表真如本性。在有情众生来说就叫做「佛性」,所谓有情就是有感情的。我们今天学说里面所讲的动物,凡是动物都是有情识的,所以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本性。在无情上来说,无情就是包括现在所谓的植物与矿物,这叫无情,无情的分上我们叫它做「法性」。但是,诸位要晓得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并不是有两个性。因此情与无情它的关系我们就明白了,《华严经》里面说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道理就是在此地。经里面给我们说,像《楞严经》里面讲的「性一切心」,性就是指真如本性,一切就是有情、无情,心当作本体讲。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、无情众生的本体,拿今天学术界的话来说,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真如本性。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一真法界,都是说的这个境界,说的这个事实。

  现在问题是发现真如本性,怎么变成了情识,变成这个东西。我在这个图里头画的,这里头有白的圈圈,有黑的圈圈。这个白的圈圈我们把它比喻作善的种子,黑的圈圈把它比喻作恶的种子。这就是原本是很清净的,现在里面为什么会有善恶?诸位要晓得,这就是经论里面所讲的真如本性,一变为阿赖耶识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阿赖耶识的这个圆圈,就是这个圆圈并不是两个圆圈,实际上是一个。为了我们辨别一个清净,一个染污,为了区分这个染净,我们把它画成两个圆圈,实际上是一个圆圈。就是原来是这个样子,现在变成这个情形,里面有善恶种子,这个我们叫情识。在唯识里面称之为阿赖耶识,这种情形是阿赖耶识,像这种情形也称为真如本性。

  今天我们虽然不谈唯识,可是这段与唯识有密切的关系。变成这种情形之后,这个里头就有善恶的种子,白的代表善,黑的代表恶,于是它就变现出见相两分。什么叫「见分」?什么叫「相分」?见分是「精神」,所谓相分就是「物质」。诸位一看就晓得,我们这个世界,不外乎是精神与物质之结合。说到物质,包括我们的身体,我们这个肉体是物质,外面六尘境界是物质。精神就属于心理,物质属于是生理的,精神与物质也是同源,同发生在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就是真如本性,所以说性一切心。精神迷的时候,自己束缚了自己。「迷缚为二执」,二执就是我执与法执,就变成这两种执着,这是有情众生生死的根本。人我执,我执是三界之内所谓分段生死的根本;法执,是三界之外变易生死的根本。所以迷了佛性、法性,变成两种执着。如果把这两种执着打破,解脱了,这是佛学上没有的名词,我们在此地假定给它定个名词叫「心能」,这是对这边来讲的,这就是心的能力。心能是什么?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般若智慧,无量无边的智慧。

  再从这边来看,相分就是物质,「物质收缩为原子」,这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的,「分解为质能」。分解为能量,质量跟能量是一不是二,所以质量可以化为能量,能量可以化为质量。今天科学里头所发现这个变的方法,这是以动,是以极大的速度,可以把物质变成能量。现在科学家懂得,在原理上已经肯定、承认了,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。换句话说,能量可以变为物质,物质可以变为能量,可以互相转变。现在科学家已经接近转变的边缘,虽然这么说把质变成能,就是现在所谓原子弹,这个原理就是这么发明的。可是如何能够将能量变为物质?现在科学家晓得有可能,但是依然做不到,没有办法,不晓得怎么变法,知道是能变,可是不知道是怎么个变法。

  诸位要晓得,宇宙之间这个能量是无量无边的,如果有一天有办法将能量变为物质,诸位想想,我们的资源,我们的物质还会有缺乏吗?不会!今天全世界每个国家政府都感觉得人口的压力,想方法来节制人口。诸位想想,为什么要节制人口?就是大家觉得我们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,如果人口要无限的膨胀,总有一天我们的资源会枯竭,怕这点。要想控制人口增加率,诸位晓得,这是个很笨的一种消极方法。聪明、积极的办法应该怎么做法?应该去研究怎么样使能量把它变成物质。那世界上人口再多,我们不怕,为什么?有的是资源。真的要是把这个能量变成物质的话,确实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那还怕什么?

  但是科学家、哲学家今天能够发现的、能够理解的,只是佛法相分这边。至于见分这边,就是精神这边他还没注意到,不要说他没发现,他现在还没注意到。而在佛法里头早就说明,佛法是着重在见分这边,就是在精神这边;而不着重在相分,物质那边。为什么?因为在原理上,佛告诉我们「相随心转」,换句话说,相分是随着见分转的。因此只要在见分上、心能上解决了,这个物质是不成问题的,是没有问题。我们要是看看《弥陀经》里面讲的西方极乐世界,他们的科学比我们发达,因为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个原理,不知道怎么个变法,西方极乐世界早就知道这个变法。而且这种变的方法就是能变为质,质变为能,不是某几个科学家用些仪器才能够变,不是的。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有把能转变成质,质转变成能,有这个办法,有这个能力,家家有这个能力,所以说那个地方是科学世界;我们这个地方科学的发展,跟它相比差得太远了。

  我们继续再往下面看底下这个解释,转变在佛法里面是讲「静」,就是讲定的功夫,禅定。甚深的禅定能够把我法二执打破,变成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。这边告诉我们「见相净」,净是清净,见分与相分清净了,所现出来的相就是净土。这个西方净土就是这么来的,它见分清净,相分清净,里面只有善法,没有染法,只有善没有恶。「见相要是秽,则现秽土」,秽是不清净,见分跟相分不清净,就是带着有无明烦恼、贪瞋痴慢,有这样的心就现恶相,现不平等、斗争、互相残害,这种不清净的相,现秽土。

  因此可知「十界心造」,十是讲十法界,十法界从上面讲是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;下面这是六道,有天、修罗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这是大家所熟知的,这个十法界是心造的,这个心就是见分,就是我们讲的见分,是你见分所造的,十法界的转变既然是你心造,当然是你心转的。所以你今天想成菩萨、想成佛能不能做到?能做到。为什么?因为你有心,这是要心去转变它。

  佛法的理论亦如是,所以在结论上告诉我们,「见相同源」,见分、相分同一个阿赖耶识,同发生在阿赖耶识里头。「心物不二」,这是心,精神这个部分是心,精神跟物质不二。「染净一如」,染与净是一体的,悟了,觉悟就清净,迷惑了就染污,所以染净是一。「质能同体」,这是今天科学所发现的,因此体上讲是一如,相上讲它有差别。用那是各有各的用途,因为它相不一样,它作用就不一样。譬如像水,水在液体的时候可以解渴,可以行舟;它要在固体,结成冰,冰有冰的作用,它就有障碍,把它筑成一道冰墙它就变成妨碍;如果把它加热变成水蒸气,它可以推动机器。从前的火车是用水蒸气推动的,轮船也是用蒸气机来推动的。由此可知,虽然体是一样东西,你看它变成气体,它的相是气,变成液体,变成固体,这个相不相同,它作用也就不一样。《华严》告诉我们「一切唯心造」,《唯识论》里面给我们讲「万法唯识变」,都是说的这个道理。

  通途的成佛,所谓成佛就是「无上正等正觉」,成佛的道理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道理,必须要「断二种障,要转识成智」。所以千经万论,八万四千法门,全都是发明这个道理。哪二种障?第一是烦恼障,要「断烦恼障,我执破」,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我,也不再执着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的心,不执着这个肉体是我的身,我执就打破了。我执打破了,三界之内的分段生死就尽了,这个我们讲「证大涅槃」,涅槃是印度话,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生不灭。第二「断所知障,法执破」,界内、界外的变易生死就尽了,「证大菩提」,菩提是觉,就是大智、大觉,圆满究竟的大觉悟,这是断二种障。这两种障碍了我们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必须要把它断除。

  断了二种障就转识成智,这多少要懂得一点唯识学,就很容易明了。要「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」,就是眼耳鼻舌身识,眼识、耳识乃至于身识,这个前五识成就所作的智慧作用。「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」,第六就是意识,我们现在把它当作心,实际上它是妄心,把它一转变变成妙观察智,因为第六意识善于分别,它转变就变成妙观察。第七识它是一种执着,所以说我执、法执,它的执着能力最大;现在把它转变,它不执着了,不执着人我,也不执着法我,这就变成平等性智。有执着就不平等,所以有第七识的存在,决定没有平等心;转第七识才有真正的平等性智,平等心现前。「转第八为大圆镜智」,这个大圆镜是比喻,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。就是前面我们所画的两个圈圈,见相同源的大圆镜智,这叫根本识。大圆镜是比喻,大是比喻它广大无边,因为它含藏无量无边一切法,圆是圆满,这个镜,好像一面镜子一样,无所不照。

  在修行功夫上来讲这个断障转识,佛在一般经里头说有「五十二个位次」,就是阶层一层一层的。时间上讲要「三僧祇劫」,所谓是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把这个问题断除。由此可知,这是个很大的问题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佛说得虽然是容易,可是诸位要晓得真正能够理解,实在是不容易;理解之后又能够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的,更不容易。照这个方法来修行,能够保持着不退转,一直达到转识成智的目标就更难了。因此,在整个佛法上来说,一般接触过佛学的高等知识分子,对于佛法可以说无不羡慕。虽然羡慕,他也怀着恐惧,认为什么?理,实在太好了,太圆满了,但是做不到,正如古人所谓望洋兴叹。这一般接触佛法的这些聪明才智之人,也是望着佛法而兴叹。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,这个时代,确实是不容易断惑转智。为什么?我们今天这个时代,无论是我们所学习的、所见闻的,无不是增长二执,无不是增长见闻。诸位要晓得,增长见闻就是增长所知障,你要断所知障,天天所知障在增长,怎么能断得了?在社会上天天是增长欲望,增长欲望就是增长贪瞋痴,那是增长的烦恼障,你看这个二障要断,却天天在增长。所以佛法的修学就成了一种很大的障碍。

  可是八万四千法门,无论是哪个法门,如果说不断二障,不转识成智,而能成佛作祖者,无有是处,没有这个事情,没有这个道理。这样看起来,我们还会有成就的希望吗?要成就除非只有这么个法门,「特别法门」,特别在哪里?特别在不要断烦恼,不必转识成智就成就。这个太奇怪了,简直叫人不可能相信,因此这个特别法门也叫做难信之法。如果没有这个法门,我们这个时代众生学佛绝不会有成就。而佛给我们开了这个法门,末法时期的众生才有得度的机缘,真正是得到了一线光明。

  特别法门里面,我今天要给诸位说的一个是事,一个是理,理事都特别,这个特别法门就是佛法里面的,「净土宗,持名念佛」。先跟诸位讲「净土之事」,当然在此地不能够详细介绍,详细的介绍我们要到经文里面,跟诸位再细细的来研究、讨论。西方极乐世界的「依报」,这个依报就是生活环境,那边黄金为地。黄金为地是怎么说?这个意思就是讲马路路面,我们今天地球上造的高级公路,这些道路用柏油铺的,柏油所铺的路面,我们觉得这很不错。西方极乐世界铺道路地面,就像我们这边用柏油,它那边是用黄金,诸位想想,这个世界多么的富足,金地,金地是指道路。

  「七宝行树,七重栏楯,七宝楼阁,七宝莲池,八功德水」,在这经里面所看到的都是七。所以有的时候同学来给我讲,他说家家门口都是七宝,七重行树,七重栏楯,七宝楼阁,那有什么意思?有什么好看?诸位要晓得,经典里面所讲的七不是代表数字,而是代表圆满。所谓圆满的意思就是随心所欲,我希望我院子里面有什么花,有什么树,这个院子自然就有这个花,就有这个树。喜欢有多少棵就有多少棵,喜欢怎么排列就怎么排列,一切随心所欲,这就叫做七;与《华严经》的十一样,它是表法的不是数字。七之表法,在我们东方所谓四方、上下再加上当中,这叫做七,所以是很圆满;《华严经》里面十,从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。《弥陀经》讲这个七字,跟《华严经》讲这个十字,是同样一个意思。所以这个金地、宝树、栏楯、楼阁、莲池、八功德水,这是我们讲的生活环境里头,举个简单例子。

  烦恼障尽了,那个世界好,好在此地,你生到那个里面这么好的环境。在我们世界,我们讲美国很富足,美国有也有穷人,但是诸位要晓得,美国那个穷人家里面都还铺着地毯,由此可知,他们的生活水准之高。西方极乐世界哪家道路不是黄金?哪家不是七宝行树,七重栏楯,七宝楼阁?由此可知,在十方世界里面,生活环境这个水准最高的,的确要算是西方极乐世界。这是它的生活水准之高,家家富足,人人富足,没有烦恼;换句话说,物质上所需要的他没有缺乏。不会像我们这个世界为衣食而操心,每天忙着生活,西方极乐世界不必。所以到了那个地方去,他因为没有烦恼障,烦恼自然断掉了,不断而自然就断掉了。

  再讲所知障,第二个「说法」,这就是讲教育,这是生活,这是教育。教育在人身上来说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中国古人早就说过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说明教学的重要。我们要建立一个国家,要统治那些老百姓,在政治设施上什么最重要?教育最重要。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,阿弥陀佛也晓得教育重要,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统治,是用教学来统治。而且是「六尘说法」,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都说法,不必要人讲,你眼见色,开悟,一见色开悟了;耳听音声,一听又开悟了;吃饭,尝味道,又开悟了。无所不觉,无所不知,这个世界本身了不起。我们今天的教学无可奈何,在今天我们的科学发展,利用电视已经觉得很进步了;要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,那我们差得太远了。

  还有一桩事情,就是「清旦供佛」,经里面所说的,每天早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都好像我们这里出去参加晨跑,或者是早操,有益于身心的健康。极乐世界这些大众,他们早晨也有这个习惯,早晨出去散散步,可是他们是有目标的。他到哪里去?十方世界有诸佛,早晨带着花,带着天花去供养佛去。不是供养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自己家里的佛,本世界的佛那不必说。他供养他方世界的佛,供养多少?经上讲的「十万亿」,诸位想想,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,他要供养十万亿佛,岂不是每天早晨出去转一圈,就已经经历十万亿个大千世界了。假如说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银河系,诸位要知道,他早晨出去玩一玩,就已经经历了十万亿个银河系,真正不可思议。

  我们今天最进步的太空火箭,从地球射到月亮,这个距离是很近,还要几十个小时。人家只一个早晨已经游历十万亿个银河系,回来什么时候?吃早饭的时候。他去供养佛,诸位要知道,见到佛,佛一定给他说法,不要说多,一尊佛给他说一句,他每天早晨出去逛那么一圈,已经听了十万亿句的佛法。你们想想,他怎么能不开悟?供佛是修福,佛是最大的福田,种福;闻法是开智慧。每天早晨出去游历一番,已经是福慧双修,那就不必再谈别的了。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环境,怎么可能有所知障?所知障尽了,断掉了。刚才跟诸位说,通途修行的原理是要断二障,到极乐世界二障不断,自然断掉了。

  再讲「正报」,正报是讲的身体,「光寿无量,一生补处」,光是光明,我们今天讲光采非常好,某一个人光采、风度、智慧;寿是讲寿命,健康无量。因此阿弥陀佛,古人把他翻成「无量光佛、无量寿佛」。佛光寿无量,在那个地方所有的众生,每个人无不是与佛一样的光寿无量。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生命很短促,长寿的也不过一百多岁;寿命短的,古人所讲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。这样短促的寿命要想成就一桩事情不容易,譬如前面讲的断惑,转识成智,要经历五十一个位次,三大阿僧祇劫。三大阿僧祇劫在极乐世界人看起来这是小事,为什么?因为他们的寿命是无量寿。

  我们就把这个无量当作一个数目字来看,印度数目字单位里头有无量这个单位。无量是多少数字?阿僧祇个阿僧祇,是阿僧祇乘阿僧祇叫一个无量。我们不要讲太多,就说一个无量,他的寿命是阿僧祇个阿僧祇,那三阿僧祇算个什么?好比我们人间寿命百岁,而这个事情多少时候可以完成?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。一个人活一百岁的寿命,三个小时它算什么?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看三阿僧祇劫,就像我们看三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,这是大自在。所以诸位要求长生不老,到哪里去?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长生不老。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办法,做不到!

  说到成就则一生补处,一生他就完成,补处是什么?是等觉菩萨。补是后补,补处是后补佛;换句话说,他一生成佛了。虽然成佛,他不在佛位,必须等别的佛他退休了,他去做后补去。像现在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做为后补佛,释迦牟尼佛的法运终了之后,他来补缺,底下他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成佛。这个事情,是从凡夫地修到等觉菩萨,一生完成,在其他任何一个世界都不可能。唯有在西方极乐世界,他一生完成,所以他变易生死尽了。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正报之殊胜。

  再说我们「往生」,刚才讲破二种执着,断烦恼障、断所知障都是我们办不到的。二种障不断叫带业,带业能够往生,这是不可思议之处。我们前面讲过这是想不通的道理,理太深,事情也太奇怪,所以说理事都特别,这称之为特别的法门,理事都特别。往生,我们在本经跟诸位要细细的讨论,这是回什么事情?这是什么个道理?经上常说这一个法门叫「二力法门」。这是两种力量,一种是阿弥陀佛的力量,他帮助我们;另外一种力量,就是自己的力量。自己力量跟阿弥陀佛力量结合起来,这个法门它特别在这里。

  除这个法门之外,在佛法里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,都是只有靠自己的力量。我们所谓说佛菩萨的力量,就是佛菩萨讲的这些经典,这些道理,这些法门来教导我们,来帮助我们,如此而已。唯有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他的神力,确实能够帮助我们,临命终时带业往生。不带业往生的我们不必说,为什么?那个通途法门里头有不希奇,事理都是很正常,都是不难明白的,我们不谈它。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带业往生,这是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。也许诸位要问,到我们临命终的时候,佛才来接引;如果我们这个寿命不要了,现在我就想去,佛来不来接引?给诸位说,佛也来接引。靠得住吗?决定可靠;有证据吗?古往今来的实证很多。

  像宋朝莹珂法师,将来到经文里头,我再跟诸位详细的来说这个公案。他求往生,念佛念了三天三夜,阿弥陀佛现前告诉他,「你的寿命还有十年,十年以后,你寿命尽的时候,我一定会来接引你往生」。这个等于是授记,可是莹珂法师他自己不愿意,他说「我还有十年寿命我不要了,我现在就想跟你去,可不可以?」阿弥陀佛笑笑,「好!三天以后我来接你」。他高兴得不得了,于是乎向大众宣布,三天以后佛来接引我往生。寺院的大众听了他这个话半信半疑,如果对他修持上来说,大家对他怀疑;而听他说话语气那样肯定,那样的果断,不像是妄语。所以大众也就是姑且听之,也替他做了准备。到了第三天莹珂沐浴,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,换上新衣服,早课的时候要求大众给他诵《弥陀经》,念阿弥陀佛的佛号,送他往生。佛号刚刚起,还没有念几声,莹珂就告诉大众,「阿弥陀佛来了,我已经看到了,现在要跟他走了。」向大众告别辞行,他就在大殿上坐化。

  这是史传上有记载的,可见得这个带业往生真实不虚。莹珂法师是个业障很重的人,他都能够做得到;怕的是你不晓得这个道理,你不晓得这个方法。如果这个道理明白,方法也晓得了,正是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,「万修万人去」,一个都不会遗漏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好好的记住,这是个实在了不起殊胜的法门,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,有理论、有方法、有数不清的例证。我们如果说再要不相信,就像佛在经里面所说的,对于这个法门不相信,多半都是过去生中由恶道中来,他带着恶道的习气,于如来的正法不能接受,不能够信受奉行。这是自己错过了机会,自己耽误了自己,诸位想想,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!这是说的带业往生。

  其次往生还有一桩不可思议的,那就是「永不退转」。我们晓得通途的修行,无论什么人在修学过程当中,总是有进的时候,也有退步的时候,所谓是进进退退。这种现象也许我们自己有,可是不必着急,不必害怕,为什么?自古以来人人都有。如果说只有进没有退,他一生当中必定成佛,哪里要三大阿僧祇劫?这个要三大阿僧祇劫,就是因为他有退,所以时间才会拖长。初学的时候总是进得少,退得多,所谓是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这种现象太普遍了。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情况特殊,刚才说六尘说法,清旦供佛,我们不要讲别的,就讲这两桩事情,所以他没有退堕的因缘,只进不退。

  其实这个事情也并不很难懂,像我们现代学校的教学,学生的成绩,我们念书在学校里头,学生成绩每个月考试有进步、有退步。可是诸位要晓得,在我们从前私塾的教学,有进步没有退步,那是什么原因?私塾教学它不是同一个标准。像我们现在学校教学,它是同样一个标准,在这个标准有超过的,进步;有不及的,就退步。以前私塾教学是每个人各个有他自己的标准,譬如说甲这个学生他的能力很强,他一天可以背一千字这样的进度,老师每天教他背一千字,他不退。乙就笨一点没有这个能力,一天只能背一百字,老师每天就教他背一百字,他也不退。如果要是讲这个乙也要叫他每天背一千字的话,他就得要留级了,甚至于被开除,跟不上。

 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,各人以各人自己善根福德因缘,各个蒙佛加持,所以只要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证三种不退,「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」,这也是不可思议。因此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因为他不退转,所以他分段生死就了了,真的超越六道生死轮回,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如果在通途上来说,要想超越三界六道轮回,分段生死要了,必须要烦恼障断尽,要修成阿罗汉,要修成九次第定,这很难。佛在小乘经上讲,证得须陀洹果之后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才能够把烦恼障断尽,超越六道生死轮回。诸位要晓得,人间寿命不长,天上寿命长,这个七番生死要多少时间!所以不能一生成就。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,一生往生,一生成佛,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法门。

  这是从「因缘果」上来说,诸位一看也就明白了,这讲「分段尽」,这两条是因,烦恼障尽,所知障尽,这是成佛之因。分段尽就是往生,带业往生这是缘,正报;变易生死尽了,这是果报,这是成佛,一生补处就是成佛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,的确具足圆满菩提的因、缘、果,我们要是把这点看清楚了,我们对于这个法门就相信,决定不会再有怀疑。为什么?你看为什么能够成佛?圆满菩提就是成佛。为什么能成佛?因为因缘果他统统具足,那他怎么不成佛!而这个因缘果,我们自己具不具足?具足。今天我们最重视的这个缘,因是我们真如本性里头,阿赖耶识十法界的种子没有一个人不具足,缺的就是缘,今天我们只要把往生的缘具备,我们能够带业往生,永不退转,我们成佛也就是一生决定可以做到,这是净土不可思议之事。

  底下再给诸位介绍「净土之理」,有事必有理,理论的依据是什么?我们也从这四层上来看,先说「依报」,就是环境,刚才说过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质能转变,他都做得到。不像我们今天把少数这些物质转变为能量,只有那些科学家,还要特殊的设备,像核子反应炉,要用这个设备才能够把质转为能。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要,每个人都有这能力,每家都有这个能力,所以他得大自在。因为能量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想要什么物质,能量就会转变什么物质。像大本经里面讲,极乐世界的人他想吃饭,这一念之中他的饭菜都现前,想吃什么菜什么菜就现前。而且餐具想用金的碗,餐具都是金的;想用银的,餐具都是银的。随心所欲,变化所现,它就变现,吃完之后不要,也用不着去洗碗、洗碟子,不要了。为什么?这些物质一转变又变成能,就化为乌有。诸位想想,这是我们科学家一天到晚也在想的!想到什么?理上是讲得通,事情办不到,不知道怎么变化。它那里懂得这个方法,所以他才大自在;这个原理,我们科学家已经承认了。

  「说法」,为什么它六尘说法?何以有清旦供养十万亿佛这种能力?说老实话,这种能力连光速都赶不上。我们今天晓得,最快速度是光,一秒钟三十万公里。一秒钟三十万公里,说是一个清早晨,要去游历十万亿个银河系,做不到;他的速度,比光的速度大得太多了。这种能力从哪里来?这个说法是「离言虑分别」,故说法无有穷尽。这个道理在我们地球上二、三千年来,佛法教学里面见到过一点迹象。有些聪明智慧绝顶的人,他的能力从哪来的?是因为他离言虑分别。

  像六祖大师他的能力之所以产生,靠他的清净心。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心清净,心清净所示现的万德万能。在经典里面,我们看到舍利弗尊者辩才无碍,有人请问释迦牟尼佛,舍利弗尊者何以有那么大的智慧?佛解释给他说,舍利弗的心就像一个鼓一样。诸位想鼓里面有些什么东西?鼓里面是空空如也,大叩则大鸣,小叩则小鸣,不叩则不鸣。这就说明心清净至极则生智慧,这种智慧为他受用,则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是说法无尽之理。显示在极乐世界六尘说法,清旦闻十方诸佛说法,是根据这个道理。

  讲到「正报」,就是前面讲的转识成智,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,所以叫光寿无量,是这么个道理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不能够转识成智,我们的光明寿量是业报所显现的,业报所显现的时间就不长。你的业报善,你示现的身相好,健康长寿,你有福;如果你的业力不善,所示现的身相丑陋,寿命不长,不很健康,而且还造恶业,受业力的支配,不自在。再讲到往生,往生有性具、有事造,这是很重要的。说法离言虑分别,言是言语,虑就是思惟,离言语思惟,离一切分别故无尽;「正报,识性转」,转成大圆镜智,所以光寿无量。

  「往生,性具事造就成自然」,这往生的事,我们真如本性里头具足,这是因。事造,这是缘,我们今天要修往生之事,怎么个修法?依据《弥陀经》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来修学,这就是事造;将来佛来接引我们往生,这就是成就,这是结果,因、缘、果统是自然的。我们还怀疑什么?诸位从这个事理上来看,你承不承认西方极乐世界是个科学世界?我们今天讲科学发达,跟西方极乐世界比一比,真是小巫见大巫,差得太远了。

  末后我们做个「结劝」,总结劝勉,首先我们对这个事情要把它认清楚。净土就是我们所讲的,净土宗或者净土的法门,是「科学之极峰」,科学最高明的处所,是「哲学之精华」。无论讲科学、讲哲学,你不懂得净土,不晓得这个法门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,你谈不上科学与哲学。是「法门之大成」,我们从《华严经》就能看得很清楚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显示的,这是无量无边法门里面之大成。这一个法门具足了一切法门,一切法门不能够包括这一个法门,这一个法门可以包括一切法门。我们今天讲修行,应该采取哪个法门?不说自己晓得了,因此,我们应当要觉悟。

  古德告诉我们「欲漏未除」,欲是五欲六尘,漏是烦恼,五欲六尘、一切烦恼你没有断,这时候你的果报,你的境界是「轮回无尽」。你在六道里头要受生死轮回,这是一桩非常可怖的事情,就是非常可怕。你难道不怕吗?你没有认真去想想这个问题吗?要怕,怕有什么办法?如果说怕,没有办法解决,这个话是废话,这也不应该说。怕,不要紧,真害怕,害怕,我们出去,我们这一生超越轮回。虽然我们欲漏未除,我们也有办法超越轮回,那是什么?带业往生。「净业正因,当生成就」,带业往生是净业正因,是当生成就的佛法,那你怕什么?这个事情最可贵、最要紧的是要你信得及,你要能相信。

  「学贵圆解」,圆是不偏、是不缺;解是理解。世出世间的学问都要圆满的理解,不要解偏了,不要有所偏差。「行(修行)贵专一」,行门贵专一,所以诸位要记着,你的解贵圆,你的行贵专一。「智者当取」,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,应当要取法。大意就给诸位介绍到此地。古人讲经,在讲经前面都讲玄义,我们今天是用这篇讲演来代替玄义,说明净土的价值,说明净土之可信,说明净土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当修学的,应当要采取的。

  下面我们就介绍这部经,首先要介绍经题,本经的经题,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六个字,这六个字就有四个段落,第一段「佛」这个字,第二段是「说」这个字;第三段是「阿弥陀」,这是一句印度话;第四段是「经」。我们就按着这四个段落,来给诸位简单的介绍,至于自古以来七立选题,就是七种方法立题目,我们前面在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里头介绍过,此地不讲,直截了当的跟诸位介绍本经的经题。

  我们先看看「佛」这个字怎么讲法,学佛先要晓得佛这个字的含意。在表解里面我们将佛这个字的大意显示出来,佛是「觉」的意思,它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。觉里面又有三个意思,「本觉,始觉,究竟觉」,我们现在一段一段的来看。什么叫本觉?所谓本觉是说「自己本有觉性」,觉性不是外来的。我们举个比喻来说,譬如眼能见,能见是你本有的觉性;耳能听、鼻能嗅、舌能尝、意能知。见、闻、觉、尝、嗅、知这就是觉性。古德常讲「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」,就是指自己本有的觉性,这是本觉。

  所以佛在大乘经常讲「众生本来是佛」。佛是什么?佛就是觉性,你有觉性,那你怎么不是佛?《金刚经》所谓「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,是法就是性,本觉之法是平等的,是不二的,众生与佛是一样,一点差别都没有。现在佛跟众生有了差别,差在哪里?差在觉迷。众生一向迷失了本觉,对自己本有的觉性迷失了,这就是凡夫;不迷就是佛,迷了就是凡夫。不管迷不迷,如果从本体上说,从本觉上说那是佛;从现相上讲有觉,有不觉。现相上讲,觉是佛,不觉是凡夫。凡夫这是一念迷,迷了之后,现在他觉悟了,这个觉悟就叫做「始觉」,始觉一定是依本觉。

  他怎么会觉悟?这个地方举两个因缘,第一个因缘,他有「知识开导」,知,知道这桩事情;识,认识这桩事情。就是对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他知道、他认识,这在佛门里面称之为善知识,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老师。他善知、善识一切众生本有觉性,善知、善识是法平等,无有差别,这是一个因缘,使我们能够觉悟。其次一个因缘那是「读经」,譬如像杨仁山居士,他就是因为偶然的一个期间,读了一部《大乘起信论》,他觉悟了。他是个读书人,读书人当然都喜欢书,有一天他逛旧书摊,在旧书摊里头发现有一本《大乘起信论》,他就把它买了回家去看看。这一看,发现到佛门里面所说的道理太完美、太美妙了,于是乎从此以后搜集佛经来研究,后来成为一个大佛学家,对于中国近代的佛学有深远的影响。他是偶然读一本佛书,而开始觉悟的,这就叫做始觉。

  始觉里面有浅深次第之差别,所以它有究竟,有不究竟。譬如说我们凡夫,现在在凡夫地,我们遇到好老师,我们读经,现在觉悟了,但是这不是究竟的觉悟,也就说不是究竟的始觉。什么是究竟始觉?成佛叫究竟始觉。由此可知,这个始觉就是你开始觉悟,天天都是始觉,为什么?天天都开悟一点。昨天开悟了一点,今天又悟到一点,天天都是始觉。因此在佛法位次上,菩萨五十一个位次,位位都是始觉,到成佛了,成佛叫究竟始觉。究竟始觉就是此地讲的「究竟觉」,究竟觉是讲究竟始觉,成佛了。「菩萨地尽」,十地以上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叫十一地,十一地再上去,菩萨地没有了,因为再上去就成佛了。菩萨地尽,尽了头到成佛了。「惑尽智圆」,惑就是根本无明,所谓的是根本生相无明断尽,智慧圆满了;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统统圆满了。「究竟大觉」,这是佛,究竟大觉是我们对佛的称呼,这叫究竟觉。这是解释佛的意思。

  还有经上常讲的三种觉,自觉、觉他、觉满。「自觉,异凡夫」,自觉就是始觉,因为凡夫不觉,不自觉;佛自觉,不同于凡夫。「觉他,异二乘」,二乘是声闻、缘觉,我们讲阿罗汉与辟支佛,这两种人自觉。但是怎么样?他不觉他,觉他是教化众生,他只有自觉,不教化众生;菩萨教化众生,菩萨自觉又觉他,所以不同于二乘人。第三个意思,佛的觉是圆满究竟觉,所以不同于菩萨;菩萨虽然觉,自觉觉他不圆满,就是前面所讲非究竟,佛是究竟。因此我们讲佛是三觉都圆满,这个成佛。

  还在一切经里常常见到的,佛有「三身」,第一个叫「法身」,法身是理具之身,是说的理,理具身。什么理?真如本性圆满清净周遍法界,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一法身;法身也是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,宇宙万有之本体。这点不太好懂,我们在此地举个比喻来说,一般人功夫不到家的都会作梦,诸位晓得,作梦的时候时间短,醒得快,到你一醒过来,你就觉悟了,我刚才做了个梦。想一想梦里头有些什么事,还很清楚,梦里什么境界还满清楚的,还能想得起来,像是真的一样。可是你有没有曾经想到,你那个梦从哪来的?你梦中的自己,梦中所有的人物,山河大地,乃至于梦中的天空,是不是你自己心里变现之物?不错,是我心里变现之物。换句话说,这个时候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境,整个的梦境就是你的心相,你要说你的心像什么样子?心变成整个梦境,整个梦境的样子,就是你心的样子。所以你要觉悟,你梦中哪一法不是你自己?这才恍然大悟,梦中整个境界都是自己心变现,梦中整个的境界原来就是自己一法身,所以说法身圆满就是这个意思。梦境时间短,容易觉悟,我们今天真如本性迷失了,变现出这个样子是什么?就是尽虚空遍法界,十法界的依正庄严,都是我们自性清净心变现的妄相。经上常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道理就在此地,这一切万法的理体,称之为理具之身。

  什么叫「报身」?报身是说智慧之身,是讲的智身。「惑尽」,迷惑断尽了,智慧圆满,这叫报身。诸位要记住,因为这是常常见到的,将来在一切经里头常常会看得到的,就是烦恼障、所知障、无明障,根本无明,全都断尽了;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都圆满了,所现的相叫报身。报身也是自受用身;法身是理体,自他是共有的,这是情与无情所共有的。报身这是自己的受用身。

  「应身」是功德之身,我们常讲修得的,法身不是修得,是理具的。佛在经上常讲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意思也在此地,从法身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报身跟应身都要靠修得,报身是自受用所现,应身他受用所现的。譬如佛智身圆满之后,还要修相好光明,他为什么要去修相好光明?为了要度化众生。众生贪恋相好光明,佛满众生的欲望,换句话说,为众生而修相好光明,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叫众生一见到佛就生欢喜心,就愿意亲近佛,不舍离佛,佛才有办法来教导他,才有方法来度他;换句话说,教他的时候他肯接受,这叫应身。佛皆有三身,这个三身禅宗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第五章里面,跟我们说得非常之亲切,诸位可以参考。

  本经所说的佛,这个佛的意思,前面略略给诸位介绍了。此地所指的是我们的「本师释迦牟尼佛」,本师,本是根本,我们最根本的一个老师,佛门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。从前我们中国念书人,尊崇孔子为「大成至圣先师」,这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一个教育家,谈到教育用他来做代表。所以佛门弟子尊称自己的老师为本师,他是我们根本老师。释迦牟尼都是梵语,都是印度话,释迦翻成中国意思是「能仁」,仁慈,这是「大悲」的意思。牟尼也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叫「寂默」,寂默是定,表「大智」的意思。为什么寂默是大智?诸位要晓得,寂默是清净心,清净心能生智慧,智慧是从定当中生的;没有定就没有智慧。所以本师的名号,释迦是他的姓,牟尼是他的名字,在他的姓名里面表显出仁慈、清净,寂默就是清净,表现的这个意思。

  实在讲他在我们这个世界,尤其在这个阶段,提倡正智、正觉的教学,拈出这个教学的宗旨,就在名号上显示出来。因为现阶段娑婆世界的众生,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没有慈悲心,太缺乏仁慈,无论在哪个地区,这三千年来无论在哪个时代,我们都看到有战争、有残杀。尤其是在现前这个阶段,科技的发达变成了最危险、最恐怖的核子武器,使我们全球每个人心、精神都不能够得到安稳,这就是缺乏仁慈。所以佛陀的教学,这是以仁慈为教学的宗旨。

  其次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的人,人心太乱了,定不下来,静不下来,所以佛的教学宗旨,教我们把心静下来,定下来。定心、清净心这就能生智慧,智慧就能够把一切的理论、一切事实的真相,都会搞得清清楚楚,看得明明白白,就不会做错事情。所以佛的名号,实在上里面已经暗含着把教学的宗旨显示出来,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学释迦牟尼,学仁慈、学寂默,也就是学慈悲、学清净。能仁就是慈悲,寂默就是清净,以慈悲、清净是自利,这里面有无穷的受用,一片慈悲,一片清净,这种心多自在,多快乐。

  我们要是讲到人生享受,究竟圆满的真正的快乐,无比的快乐,就是慈悲心跟清净心;教化众生也是以慈悲、清净利他。在我们中国教学里面所提倡的是「止于至善」,这是我们的理想,是我们的愿望。在佛法里面教学,确实做到至善,善到极处,无以复加!我们止于至善的教学,用在佛陀教学上最恰当不过。如果我们拿儒家教学来说,儒家教学三大纲领是「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」,这是大学之道。明德是自觉,亲民是觉他,止于至善是觉行圆满,觉满才是止于至善。

  所以儒家所讲跟佛法的教学,实在讲并没有两样。儒家的经典分量少,所说的全是纲领,全是原理原则,不太容易叫人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除非有很高的智慧,有很高的悟性,他才能够理解先王之道。佛法的经论多,文字多,所以它解释得清楚,解释得明白。如果我们把儒家的经典,跟佛法的经典合起来看,自然能够融会贯通。中国人所讲的圣人,印度叫做佛;中国人讲的贤人,印度人称菩萨。圣贤之道无非是自觉,觉他,觉满;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。特别是在佛的名号当中显示出来了。本经的经题六个字,第一个字是佛,佛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。「说阿弥陀经」这个题目下面这五个字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到底下一次,再跟诸位把这个题目就可以讲圆满了,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经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