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04-000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玄义  (第二集)  1989/11  新加坡  档名:02-004-0002

  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,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四行,看第八:

  本经之殊胜在於契理契机。】

  没有起讲之前先要交代几句话,佛经通常我们称作「契经」,契就是契机的契,契是相应的意思,也是完全相符合的意思。为什么称它作契经?凡是佛所说的经典,第一个,一定要与真理相应。这是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,现代人讲真理只有一个;在佛法里面讲就是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才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唯一的真理。可是世间人所谓的真理,并不是佛所讲的真如本性,假如这个世间人知道真如本性是唯一的真理,世间法就叫做佛法,所以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就在此地。

  什么叫做唯一的真理?现代许多科学家、哲学家,乃至於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,我们人身从哪里来的?万物从哪里来的?世界从哪里来的?乃至於我们讲的太虚空,它从哪里来的?实在找不到,没法子了,说个什么?上帝造的,抬出个上帝来了。如果我们再要追究,上帝从哪来的?追根究柢!上帝从哪来的?总不能说无中生有!所以,整个宇宙人生、一切万物它的来源,这就是真理。

  自古至今,真正找到这个真理的,实在讲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。释迦牟尼佛以前当然还有许多诸佛如来,那是很久很久过去的事情,咱们不谈它。他给我们说出来,实在讲这个真理没有名字的,也说不出来,不但说不出来也无法想像。所以,佛在经上常讲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也就是言语这一道,言语说不出来;我们心里面会想,能够想过去也能够想未来,但是对於真理这个东西想不出来;换句话说,它不但超越了言语,也超越了思惟,思惟、想像达不到的。它确实存在,一切万法都是它变现出来的。

  我们佛门里面常讲的大彻大悟,大彻大悟他悟的是什么?所谓悟,就是明了,就是通达,大彻大悟就是真的明了、真的通达了。通达什么?就是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了。像我们中国禅宗六祖大师,他在开悟的时候,他说了五句话,这五句话里面第一句话他说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。自性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名词(假设,用这个名词),真理,唯一的真理本来是清净的。又说,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这是很了不起的。具足是什么?我们佛门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拿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整个宇宙人生,包括太虚空,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本来具足的,一样也不少。末后又说,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这个世界、虚空,森罗万象,哪里来的?真如本性变出来的。

  所以,凡是佛所讲的一切经,如果与这个真理不相应,那就不叫做佛经,不能称之为佛经。佛经一定要与这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相应,也就是说,这是佛经理论的基础,是佛说法理论的依据。佛所讲这么多经,他依什么而讲的?就是依真如、依自性而说的,这叫做契理。我们把这个意思(大意)略为介绍之后,我把这段文,我们念一念:

  理者,实际理体。】

  『实』就是真实,它不是假的,不是虚妄的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这一切境界,他老人家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;这不是虚妄的,这是真的。又告诉我们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,有生有灭叫做有为法,那不是真实的。真实的法是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那才叫真实,这就是真实理体。『理』就是理论的依据,『体』就是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谓的本体,宇宙人生的本体,所以称之为「理体」。

  亦即真如实相。】

  『真』则不妄,真跟前面讲的就是真实。『如』这个意思很深、很广,万法皆如,为什么?全是你自性变现的。这句话很难体会,很不容易懂得,我们还得用比喻来说。凡夫,所谓凡夫就是凡人,不是圣人,不是圣人都会打妄想。圣人跟凡人有什么地方不一样?圣人不打妄想,凡是会打妄想的,就叫凡人;圣人不作梦,凡是会作梦的都是凡人。我们想想,我们在座的同修里面有没有圣人?你们有没有从来没有做过梦的?既然做过梦,我们用作梦来做个比喻。你看当你在作梦的时候,梦中一定有自己,不可能做个梦,梦里头没有自己。你们诸位同修哪个人有这个经验,我曾经做过梦,梦里头没有自己,你们有没有这种经验的?决定没有的。梦里面一定有自己,也会梦到许多人,也有山河大地,也有虚空,也有太阳,也有月亮,都是梦过的,这些东西不就是一个世界!宇宙万有!从哪里来的?你自己心里头变现的。

  当你作梦时候,你整个的心就变成了梦境,整个的梦境就是你自己的心。平常我们讲「心」,心在哪里?不知道。心什么样子?也不知道。可是作梦的时候就太清楚了。心在哪里?梦境就是心。心是什么样子?梦境的境界就是心的样子。所以你要说梦中哪样东西不是自己?没有一样不是的。为什么?「全梦即心,全心即梦」,所以梦里头样样东西都是自己变现的。我们拿六祖这句话来体会到这个意思就很清楚了,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。你天天晚上作梦,做的梦都不一样,梦中境界全是你自性里头具足的;你自性里头没有那个境界,怎么会现这个境界!

  作梦的时候现出这个境界,这就是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。梦境时间短,很快我们就醒来,醒来想想刚才做的梦还清清楚楚,记忆犹新,时间短,知道刚才做了个梦。可是我们眼前这个境界,你就迷住了,不晓得眼前这个境界是我们真如本性显现出来的,就跟作梦没有两样!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明白的开导我们,「一切有为法」,有为法刚才讲了是有生有灭的法,「如梦幻泡影」。今天这个虚空、大地,森罗万象,全是我们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。

  也许诸位要问,既然是自性变现的,那应该样样都变现得很顺心如意,为什么变出好多不顺心如意的事情?这个话问得很有道理,应当现的是称心如意,应该是如此。现在为什么现出的境界不能称心如意?那就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,佛法里面讲迷、悟,你迷了,样样就不顺心,觉悟了就样样顺心。所以,佛法所追求的是离苦得乐。苦从哪里来的?苦从迷惑颠倒来的。乐从哪里来的?乐从大彻大悟来的。所以,苦、乐是果,迷、悟是因。你要想离苦,你就要破迷,你想要得乐,那你就得要开悟。佛教给我们的是破迷开悟,破迷开悟我们才能够离苦得乐,我们自性现的境界就样样称心如意。你们想想佛法这个学问好不好,我们应不应该学?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要学习的。

  佛的经典很多,非常的丰富,可以说对於宇宙人生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我们这个地球,他方世界,我们今天讲的外太空,佛经典里面都给我们讲得很详细、很明白,所以是一部真正了不起伟大的学问。这么多经典,我们初学的人看到了,从哪里下手?古人常讲一部《二十四史》都不知道从何念起,《二十四史》是我们中国的历史,其实这一部《二十四史》也不过三千多卷而已,比起佛经少的太多太多。

  佛经从哪里下手,的确是重要的课题。在上次我也曾经跟诸位做过详细的报告,首先我们要认识佛的经典。佛的经典,给诸位说真实话,没有浅深,这个妙极了,没有浅深。浅人念起来浅,深人念起来深,这是它跟我们世间的书籍不相同。经典本身没有深浅,为什么?因为它与自性相应。自性里面没有分别,自性里面没有染著,自性里面没有执著,它哪来的浅深?所以说要浅,三岁小孩都能懂;要深,等觉菩萨还摸不到边,像观世音、大势至都摸不到边际,这是真的。

 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对於经典的选择就不会怀疑,也就容易了,一切经里面你喜欢哪一部经典,你就可以选择这部经典下手;诸佛菩萨你喜欢哪一尊,你就可以亲近这位佛菩萨。你看这个多自在,没有一丝毫的约束,也没有一个定法,一定要从哪里进,没有,没有定法。但是虽没有定法,它有原则,这个原则一定要遵守,如果不遵守原则,我们的修学要想上轨道就困难了。这个原则就是「专精」,说实在话,这样的原则,不但学佛我们要遵守,世间法里面还是离不开这个原则。

  譬如你在学校念书,你只能选择一个科系,一个科系,就是专,就是精,你的书才能念得好,你念上四年才能拿个学位。如果你不专,你说我每个科系我都想学,每个科系我都想听,一个大学有几十个科系,一个科系念四年,十个科系四十年,一百个科系四百年,你到哪一年才能毕得了业?所以,佛法在原则上讲是相同的,一定要专攻、要专修,我们才能够在短时间得到真实的效果。不管你选择哪部经、哪个宗派、哪个法门,能够守住这个原则,都能有成就。如果你还没有选择,在此地我就奉劝你,我给你提供一部经书,就是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,我贡献你从这部经上下手。这个经下手有什么好处?这个地方说了,我们再念下去:

  本经乃住真实慧,开化显示真实之际,并惠以真实之利,纯一真实也。】

  你们看这一句你就想到,我们给诸位推荐、给诸位介绍是有道理的。这三种真实其他经上很少看到,在我们这个经上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给我们讲三个真实。第一个『住真实慧』。「住」就是你心里面安住,心安住在哪里?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上。

  在中国,实在讲中国人受小说的影响非常之深。因为在过去,学校少,受教育的机会少,看戏、听说书,说书不晓得此地有没有,在从前大陆上说大鼓书的,大鼓书说书的内容都是小说。在中国小说里面《西游记》流行得很广,唐三藏取经,孙悟空、猪八戒这些妖魔鬼怪的徒弟,这是家户喻晓,这个对於佛法的误解有很大的影响。经典里面,《金刚经》的知名度最高,在一切经里面,没有人不晓得佛门里头有部《金刚经》;佛教里头有个观世音菩萨,佛菩萨里面观世音知名度最高,家户喻晓。这些统统是《西游记》给他宣传的,没有《西游记》的宣传,谁知道有观世音,这都是小说造出的影响力。

  《金刚经》上,读过《金刚经》的同修都知道,《金刚经》上实在是提出两个问题,须菩提尊者提出来的。实在讲,须菩提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,解空第一,在佛的弟子当中,他是解空第一,《金刚经》讲空慧。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向释迦牟尼佛提出两个问题,当然这两个问题在他来讲是明知故问。为什么这样?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,大家不晓得,他装做不知道,向老师(佛是我们的老师)提出这个质疑。

  第一个问题,就是「云何降伏其心」。我们凡夫的心杂念很多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想止都止不住,这是请教释迦牟尼佛,怎么样能把我这个乱心能够降伏,叫我的心定下来。这是一个问题。第二个问题说,「应云何住」,就是我们的心应当安住在什么地方?整部的《金刚经》,释迦牟尼佛就是解答这两个问题。诸位要是去研究《金刚经》,读《金刚经》,你花上个十年、八年未必能够理解,未必能够得到答案。可是如果换到本经,这个答案就太简单了,而且非常具体,并不谈玄说妙。

  《金刚经》是有点谈玄说妙,愈说愈玄,玄得我们自己不晓得它说些什么!很难在《金刚经》上得到利益。不像这个经,这个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「住真实慧」。我们要问,真实的智慧在哪里?这部经典就是真实的智慧;不但是阿弥陀佛的真实智慧,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真实智慧。我们要怎样住?住的方法,你每天去读诵,读诵就是住。我念这个经,我的心跟经就相应,你的心就住在真实慧里头了。

  所以对於这部经,我一再的劝勉同修不要求理解,不要刻意的求解。解怎么样?随分解。你念,你每念一遍有一遍的体会,体会就是理解,这种体会就是你的真实慧。经是佛的真实慧,也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,我每念一遍体会到那个意思,就好像我吃东西尝到口味,我欣赏到了,我真正得到了;而且这个味道愈尝愈浓,愈来愈多,遍遍有悟处。你这样念下去,这个经百读不厌,愈读愈欢喜,愈读心愈清净,愈读愈快乐,你好好的去念。它的效果,底下这两句:

  『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』,这句话如果拿禅宗的术语来讲,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,因为「真实之际」就是本性。开是开示,是开启、打开,化是变化,化也是修学的成绩,修学的成果。我们中国古人教学,所谓读书要在变化气质,化就是变化,变我们凡夫境界成为佛菩萨的境界,就是说使我们凡人变化成佛菩萨。「开」是所谓茅塞顿开,开就是开悟;「显」是明显,完全显露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。真如本性在哪里?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之间。到那个时候,就像《心经》上讲的观世音菩萨,「观自在菩萨」,那就得大自在了。你在这个世界随心所欲,左右逢源,源是什么?源头,就是真如本性。所以这句话就是禅宗的「明心见性」,就是密宗里面讲的「三密相应」,就是教下所讲的「大开圆解」,你想这是真实。这一句是我们自己得的利益,我们自己住真实智慧,这是讲修行,这句是讲自己得的利益。

  后面这一句,我们自己得利益了,我们还希望把这个利益推广,能够令一切众生统统都得到,大家都得到,叫『惠以真实之利』。惠就是送给别人,惠施、布施,送给别人,送给别人真实的利益。真实的利益就是这部经典,劝勉大众依照这部经典所说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认真的来修学,必定能够得到如诸佛菩萨一样的「真实之利」。

  菩萨,诸位要知道,菩萨不是神,这点诸位同修一定要搞清楚。今天下午还有个同修送来一个蟾蜍,蟾蜍诸位懂吧!口里面含著铜钱的,不晓得是哪个神教里面的,他拿来要我给他开光。我说我们佛门里面开光,只有佛像、菩萨像、罗汉像可以开光,我说这个东西我不懂,这不是我们佛教的,我也不会开光。他一定要我给他开光,好像开了光就灵了,不开光不灵。大概蟾蜍口里头含的钱,恐怕是开了光拜它会发财。我给它开了光它就灵了,我不给它开光它就不灵,你们想想看你拜那个东西干什么,拜我就好了!我灵!我不给它开光它就不灵,你何必拜它?这是误会,很大的误会。

  在此地我顺便给诸位同修做个简单的报告,这个误会的确很深。佛弟子家里面供养佛像,这个佛像要开光。开光是什么意思?是要请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,这个人,出家的法师可以,在家的居士也可以,开光不分在家、出家,他是要真正懂得佛法,这一点重要。就是告诉我们,我们供养这尊佛像是什么意义?供养这尊佛像有什么好处?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、什么样的态度来供养这尊佛像?把这个说清楚,这叫做开光。不是说拿著一面镜子照一照,拿个笔去描一描,那都是俗话说,「和尚不作怪,居士不来拜」,不是那个意思。

  譬如说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,供养观世音菩萨最多了,应当把供养观世音菩萨真正的意义说明白。观音菩萨有三部经,经典里面最重要的意思,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什么?他代表是我们真如本性里面的大慈大悲的德行。我们供养这个菩萨,每天早晚给他烧一炷香,跟他见一次面。早晨跟他见一次面,提醒我自己,我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要慈悲,要像观音菩萨一样慈悲。晚上再烧一炷香,去反省一下,想想我今天跟别人往来有没有慈悲?是这个意思。这就是这尊佛像开启我们自性慈悲的光明,开光是这个意思。否则的话,你这个佛像供没意义,他不是神明,用这个佛像常常提醒自己。

  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,「释迦」是仁慈的意思,「牟尼」是清净的意思。所以念这句佛号,看到这尊佛像,想到我们自己心清不清净?对待人慈不慈悲?能不能够推己及人,视人如己?看别人就跟看自己一样,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意义。由此可知,佛门里面佛的像很多,菩萨的像很多,统统代表真如本性里面的智慧德能。我们见到这些形像,听到这些名词,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,自性里面的德能,就开化显示,透出来了,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

  所以,佛教里头没有迷信,诸位要把这些佛菩萨当神明去供奉,他会保佑你,那你就错了,没有这回事情。你明了这个意思,他时时刻刻提醒你,这就是保佑你。一个人心地善良,大慈大悲,这种人在这个世间上决定遇不到灾难,遇难成祥。为什么?他心地慈悲,慈悲能够化解一切冤仇,化解一切灾难。佛菩萨保佑我们,佛菩萨加持我们,就是他把这个理、事给我们讲清楚,使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所遵循,不离开正道。正道就是与实际理体相应的道路,这叫正道。

  所以你认清佛法,佛法实在讲在世出世间再完美不过,找不到比佛法更完美的。特别在这部经,这部经因为它分量不多,无论是在理论上、事相上,可以说讲得非常的圆满。所以,这个经里头讲这三种真实,『纯一真实也』。

  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。】

  我们晓得《华严经》所谓是经中之王,这是我们中国人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承认的,尤其是讲到一生成佛,唯有《华严》具备。《华严经》讲一生成佛的,肉身成佛,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。昨天跟诸位报告过,本经是《华严经》的结论,是《华严经》的归宿;换句话说,就是《华严经》的浓缩。这对我们来讲太方便了,那八十卷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念一遍都得半个月,一天念八个钟头,念半个月你才能够把这部经念完。念到前面不知道后面,念到后面前头忘光了,这有什么用处?

  这个经好,这个经只有两万字,一部经念完,整部经的意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它是《华严经》的浓缩。既然是《华严经》的浓缩,也就是整个《大藏经》的浓缩,正是《华严》所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「一」是什么?一就是本经;「一切」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。一切经就是这部经,这部经就是一切经,我们念这部经等於把所有的佛经统统念到,这是便宜事情。我们很幸运,真正把佛法认识清楚。

  「中本华严」这句话是清朝彭际清居士所说的,彭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间人。这个人非常谦虚,你看他的传记写得很简单,其实他的出身是非常了不起。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那个时代的兵部尚书,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,他是国防部长的儿子,而且人非常聪明,十几岁的时候就考中进士。中国人讲成年二十岁,二十岁行冠礼,他不到二十岁,童子的时候就中了进士。但是他是世家子弟,做了很短一个时期的官,做很短时期他不做了,他专门学佛去,对於佛法的经论造诣很深。他有《无量寿经》的节本,而且有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是他作的。

  还有一本很了不起的著作,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。他是把《华严经》里面修行的方法,当然《华严经》修行的方法,在「离世间品」里面虽然讲了两千种修行的方法,但是它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念佛。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童子都是修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的方法,所以他作了一篇文章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。在今年年初,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讲过这篇论,他一共有七个录音带,我们这边有。现在书也有,录音带也有,诸位听听,实在是很了不起。这是对於大乘佛法要不是真正有修、有学,真正有心得的人,说不出来。

  他讲这个经是中本《华严》,既然说中本,那应该还得有小本。小本是什么?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因为《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是同部,既然把《无量寿经》称为「中本华严」,他不称作小本,他称为中本,当然就是把《阿弥陀经》看成为小本。这样一来,八十卷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这三个经是平等的,这三个经是一部经,大本、中本、小本。这是彭居士把大、小两本的地位提升了。实在讲把大、小两本地位提升到最高峰的,他还不是第一个人,第一个人大概是在隋唐时代,我们后面会讲到,就已经承认了这个事实。

  莲池大师在注解《弥陀经疏钞》的时候,他是处处引用《华严经》来解释《阿弥陀经》。这桩事情诸位要仔细去看黄念祖老居士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你就明白。他的注解引经据典,说得很详细、很透彻。我们再看下去:

  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,即华严之事理无碍,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。】

  『诠』就是所记载的,经中所说的一切事、一切的理论。本经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一真法界,而且是一真当中的一真,是一乘当中的一乘。

  华严秘奥之理体,却在本经。】

  『秘』是秘密、深秘,『奥』是奥妙的玄理。你才晓得这部经典的好处。这是讲到契理,这个经与这个理完全相应,依这个理体、这个理论依据为我们说出的。

  第二讲契机,「机」是什么?我们大众的程度。假如说这个经不适合我们的程度,那我们念了也没用处。理虽然不错,理论依据我们相信,没有怀疑,但是我们来学习,我们程度够不够?我们根性有没有问题?这是必须要考虑的。假如这个法门与我们的根性、与我们的程度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要是脱节,或者是有困难,我们学习起来就不容易成就,很难得到利益。必须适合於我们的程度、根性,乃至於生活环境。我们看底下这一段。

  机者,根机,至於契机,更是本经之独胜。】

  『独』是独有,『胜』是殊胜。讲到契机,这部经跟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可以讲是第一殊胜,为什么?

  以持名念佛。】

  它的方法简单,就是念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你看六个字,这个方法太容易,太简单!

  三根普被,凡圣齐收。】

  这是讲众生根性不相同,佛说大致上,上根、中等根性的,下等根性的,它统统都包括。凡夫是讲六道众生,圣人是讲菩萨、缘觉、阿罗汉,统统都适合。这个法门就妙了,所以称之为独胜。

  上上根全体承当。】

  『上上根』是指等觉菩萨,像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大智慧的文殊菩萨,大慈悲的观世音菩萨,大愿大行的普贤菩萨、地藏王菩萨,乃至於弥勒菩萨,统统都是修学这个法门。弥勒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有证据。我们有很多同学想亲近弥勒菩萨,到哪里去找弥勒菩萨?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经上讲得很清楚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见到阿弥陀佛、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弥勒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经文有的,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见到弥勒菩萨。这实在讲是修弥勒净土的捷径,不必龙华三会,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亲近弥勒菩萨,这是讲上根。『全体承当』,为什么?他真正了解,这个事实真相他通达明了,没有一丝毫怀疑。

  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。】

  根性差的人,很愚的人,很笨的人,不要紧,也能够依这个法门得度。度就是超越六道轮回,这一生当中,从我们凡夫的地位度到成佛的彼岸,这个度叫究竟度。

  下至五逆十恶。】

  这是下下根,下到什么程度?实在讲,下到不能再下了,下到五逆十恶;五逆十恶,这是阿鼻地狱的众生。

  临终念佛,亦必随愿得生。】

  这个不可思议,这是所有一切经论里头没有这种说法的。

  横出三界,圆登四土。】

  特别重视这个『圆』字。诸佛都有四种净土,这四种净土是有阶级、有次第的。唯独这个法门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像我们去的,我们的烦恼一品都没有断,当然生到那边是凡圣同居土。虽然生到凡圣同居土,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,它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、常寂光净土,在一起,这个现象很特别,所以说一生一切生。这四种净土,后面会详细介绍。

  所以,文殊、普贤生到那边是实报庄严土,我们生去是凡圣同居土。因为它四土在一起,所以我们每天可以跟观世音菩萨,跟文殊菩萨拉拉手、拍拍肩膀一块同行,平等!我们在这个世界想跟这些菩萨平等,谈何容易?他太高了,攀都攀不上。到那个地方天天在一块,平起平坐,称兄道弟。这是非常之难得,『圆登四土』。

  顿与观音势至并肩。】

  『顿』是一下就达到,跟观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、文殊、普贤、弥勒就称兄道弟了,平起平坐。

  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,善应群机也。】

  讲到契机,真的,这个法门、这部经典独胜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。这桩事情诸位要明了了,你就放心,放宽心,好好的修学这个法门。这个法门非常适合自己,一切法门里头没有比这个法门更适合,你就从这下手,决定不错。底下还有补充的两条:

  净宗之妙,在於不离佛法,而行世法;不废世法,而证佛法。最为方便,随时随地可修,不误世间工作,依旧顿脱生死。既能自觉觉他,广度众生於未来,亦复自他俱利,造福社会於今世。】

  这是说明了这个法门,讲到契机,不但契合自己的根机,还能够契合这个时代,这是最为难得的。因为它『不离佛法,而行世法』,世法跟佛法融合成一体,并不是叫你把世间法放下,你才去学佛,不是的。世间的工作样样可以照做,还能够了生死,能够出三界,能够成佛,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?找不到!真正找不到!所以,在一切法门里面,这个法门第一方便,因为它随时可修,随处可修。前面说了,它是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与《华严》没有两样,是无障碍的法界。因此它修行也是无有障碍,因与果都没有障碍。

  『不误世间工作』,不管你在世间从事於某种行业,决定不耽误,决定不妨碍。不但不耽误、不妨碍,对於你的工作一定会带来更为繁荣,更为进步。为什么?因为你在工作当中与佛法相应,佛法就是与定、慧相应,或者说得再清楚一点,与清净心与真实智慧相应。你心地清净,你有真实智慧,你处理任何问题决不会有错误,决不会有偏差,所以它的结果必然是兴旺。这是我们世间人想求而求不到的,你修学这个法门就称心如意,没有一样事情不圆满的。这是不误世间工作,依然可以『顿脱生死』,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。

  『既能自觉觉他』,我们自己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行,是自觉;我们把这个方法、把这个经典介绍给别人,这是帮助他们,这是觉他。『广度众生於未来』,未来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,何况於我们当代。『亦复自他俱利,造福社会於今世』,这就是前面讲的不误世间工作,才能够造福社会。可见得它不但契合个人的根机,也能够契合这个时代,这个社会的需要,这是非常难得而可贵的。末后一条说:

  经云,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止住百岁,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】

  这段话是经文,我们不要细说了,经文并不难懂,过去曾经跟诸位讲过。经文里面,『我』是释迦牟尼佛自称,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威德、神力,将来在一切经灭尽的时候,这部经最后灭,它还留在世间一百年;换句话说,所有一切理论众生都无法得到利益了,这个法门还得利益。这也就是明白的告诉我们,这部经、这个法门是佛度众生的真实利益、究竟利益。一切法门都失效了,好像治病,这个人病得很重,所有一切医疗、医药都没办法救他病,还有这个单方可以起死回生,还能救他的命;这个单方就是这部经典,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。才知道这个法门是究竟法门,是真实利益,是真正不可思议。

  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,离苦得乐,究竟菩提之法要也。】

  『诚』是真实,真正的,真正是,『此界』是我们娑婆世界,『他方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世界。此界、他方众生要想离苦得乐,要想成佛作祖,统统要依照这个法门。这句话如果对於佛法没有很深研究的人,看起来好像有点不服气,好像你太自大了,太自夸了。如果你对於大乘经典真正下上几十年功夫,你好好去研究,你会体认到这是事实,这个话是真实语,一丝毫没有夸张,确实是如此。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要想在一生当中离苦得乐,在一生当中证得无上菩提,只有这个法门。所以这部经、这个法门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之所赞叹。诸佛如来既然赞叹,必然弘扬,必然劝导一切众生修学这个法门。这是我们应当细心体会的,然后你才能够得到肯定,才能够死心塌地的修学,那你就在很短的时间当中,得到最殊胜的利益,最殊胜的成就。

  这段话是我们这次介绍概要的前面,交代的一些经义,先做个简单的交代。底下我们就要开始介绍这部经的玄义,「玄」就是玄妙之义理,这就是全经的大意。全经大意一共分为八个段落,虽然讲十门开启,第九是介绍经题,第十是讲经文,实际上那个不算,真正的玄义有八段。底下这个地方,我们这个本子漏掉了一个字,在概要的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字「丙」,甲、乙、丙。我们总共分成三大段,这是第三大段,丙这一段,第三大段,「概要(十门开启-玄义)」。完全依照《华严疏钞》的例子、体例来讲解、来介绍。

  这个十门,题目就列在下面:一、教起因缘;二、本经体性;三、一经宗趣;四、方便力用;五、所被根机;六、藏教所摄;七、部类差别;八、译会校释;九、总释名题;十、正释经文。所以,后面两条都讲经了,真正介绍全经大意是前面八段。我们现在按顺序一条一条跟诸位介绍。

  教起因缘。】

  『教』就是教学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?他到这地方来,为什么给我们开佛陀的教育?这是我们学佛同修首先要肯定、认清楚,佛教不是宗教,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,那我们算是一开头就错了。开头错了,一错就错到底,你对於佛法真正的意思你很难理解。佛教是教育,是佛陀的教育,「佛陀」是从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,它的意义是圆满的智慧,是彻底的觉悟;佛陀教育就是圆满的智慧教育,彻底大觉的教育,所以它不是宗教。因此,任何宗教徒都应该接受这个教育,这才是正确的。

  这个教育的内容广大无边,它的教科书就是经典,经典就是佛陀教育的教科书,包罗万象。里面所含盖的,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时间是三际,空间十方,无所不谈,所给我们说的句句真实,没有一句是妄语。他为什么给我们开这个教育?为什么给我们开这个课程?这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的。我们看底下的文,我们把它分成两个大段,大段里面再分小段,便於讲解。

  一,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。】

  『大教』就是整个的佛法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建立佛陀教育,然后再谈他为什么给我们开这个课程,这个课程就是净土的课程。

  一切法不离因缘,大教之兴,因缘无量,而无量因缘,唯为一大事因缘故。】

  我们先解释这一句,『一切法』包括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。小,我们起心动个念头,这是一法;大,宇宙、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?这也是法。这一切法有因有缘,所以佛法常讲因果,因果是省略的话,当中还有个「缘」,因没有缘不能结果。譬如我们种瓜,瓜子是因,是将来长成瓜的因,但是那个瓜子我们把它放在玻璃杯里面,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出瓜来。为什么?它没有缘,缘是帮助它生长的。瓜子它要什么缘?它要土壤,要肥料,要水分,要阳光,这些缘统统具足,它才会长得很好,将来才会结果。所以我们讲因果,当中省略了个缘,缘非常重要。

  讲到因,可以说因是具足的,六祖讲得好「何期自性本来具足」。他讲的具足,就是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,也就是讲一切法的因,一切法的因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头统统具足的。一切法的因具足了,能不能够现这一切法,现这一切境界?这是果,那就看缘!因遇到缘,就起现行,现行就是结果,它就结果。无论大事小事,因变成果所需要的条件都很多,绝对不是一个条件、两个条件那么单纯的,它要具足无量的因缘,这是真实话。

  佛常常在教学当中给我们讲,往往把很复杂的问题他归纳,归纳成几个纲领。譬如说佛常常告诉我们,把无量的因缘归纳成四种,叫四缘。这四缘,第一个是因缘,第二个是所缘缘,第三个是无间缘,第四个是增上缘,具足这四个缘一定会结果。这四条是许多因缘归纳成这四大类,实在讲这个四缘一展开,就是大经上讲的无量因缘。可是无量因缘归结成一个,这一个就是讲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。释迦牟尼佛你到这里来干什么?

  我们有没有问过,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人,是为什么来的?有没有人曾经这样反省过,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?我来干什么的?实在讲这很重要!我们为什么到这世间来?我到这世间来干什么?应当要问一问,你要常常这样反省,你会觉悟。如果你糊里糊涂的,也不知道生从哪里来,来也不晓得干什么,将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,糊里糊涂过一辈子,这个人叫迷惑颠倒。所以真正聪明人、明白人晓得,我从前是从哪里来的?我知道我来到这里干什么?我将来到哪里去?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他生活就很自在。所以这是要常常反省的。

  佛菩萨知道!他来干什么?他为『一大事因缘』而来的。一、大事,一就是一真法界,一是真的,二是假的,一才真!二就是假的,就不是真的,他是为这个真理而来。世间人都期望找到真理,找不到,他知道。你们既然想找,我一定来帮助你们,你们想找我来帮助你,帮助你把这个真理找到。大事是什么?生死大事。这桩事情说老实话,整个世界科学家、哲学家、宗教家,都没有法子解决。印度在古老,有很多真正高级宗教,他们有能力来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。天有二十八层,他能够生到最高的这一层上去,没有办法突破,超越不了三界。佛看到这个样子,不能不来。所以佛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给我们真理,帮助我们解决生死大事,他为这个而来的,他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在此地。

  法华云,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於世。】

  《法华经》上一段话。诸位想想,世间人能够解决得了的事情,佛就不必来了。佛这个人既不好名,也不要利,他什么都不要,说实在话,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,你这里没有真正的必要,他决定不来。他到这个地方来是不得不来,为什么?他不来,真解决不了问题,而且这个问题是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,不能解决,那他是义不容辞,他一定要来;你们有能力解决,他决定不来。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!《法华经》上说的。

  华严云,如来成等正觉出兴於世。】

  「成等正觉」就是示现成佛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降生在北印度,三千年前他出生在北印度,表演一套也离家、也去出家修道。六年苦行,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,然后来教化众生,他表演这一套,我们这经上有,「八相成道」。这就是这一句所说的『如来成等正觉出兴於世』。

  以十种无量无数因缘,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。】

  这就是说得多了。到最后把这无量因缘总结归纳。

  唯为一大事因缘…,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。】

  《华严》是佛最初说的,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,第一部经讲《华严经》,《法华经》是最后说的。这个当中差距四十九年,佛一开头,一结束,都把他出现在世间的目的给我们明白说出来,是『为一大事因缘』,帮助我们悟入佛之知见。『开示』,他的事情,老师为我们开示,我们做学生的人要能够悟入。学生不能悟入就对不起老师,老师是苦口婆心的来教导我们。

  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。】

  佛知见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知见,也不是阿弥陀佛的知见,谁的知见?我们自己的知见,我们自性、本觉的知见;换句话说,佛法的教学是教我们明自本心,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。他的目的是在此地,是要见自己的心性,自己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,就是佛知佛见。因为诸佛如来是用真心,如果我们也用真心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佛的想法、佛的看法,跟我的想法、我的看法,完全一样,不谋而合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每个人的想法、看法不一样?因为我们不是用真心,用妄心,妄心每个人就不一样,真心是一样的。所以真心的想法、看法相同,妄心的想法、看法不相同。

  同佛知见,等成正觉也。】

  『等』是平等,我们心性显露之后,我们自己与十方诸佛如来一定是平等的,而且我们的知见、思想见解一定是相同的。这是讲整个佛法建立的因缘,也就是佛陀教育兴起的原因。下面再看本经,本经就是在整个佛陀教育里面,他特别给我们开这一门课,这门课又有什么因缘?

 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。】

  佛给我们开这个科目,跟他建立这个教育是相同的。

  经云,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,说诚谛语。】

  这个经云就是指我们现在这部经典,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所说的。『我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,这个不是别人看到的,释迦牟尼佛亲眼看到的。看到什么?看到『如是利益』,这样究竟圆满的『利益安乐大事因缘』。这个「如是利益安乐」是指什么?给诸位说,即西方极乐世界,太美好了,一丝毫的缺陷找不到。十方诸佛的世界都有缺陷,再好还能找得到一点缺点,西方极乐世界找一丝毫的缺点找不到,这样的美满,这样殊胜的利益安乐。大事因缘跟前面讲的一样,我们一生当中可以到那里去,实在讲,从娑婆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。

  所以我上次来,劝你们这边成立净宗学会,净宗学会是什么,你们知不知道?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派到此地的大使馆。你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,到这里办签证!《无量寿经》送给你,这就是护照,你念念不忘掉的时候,你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这个护照重要,比什么都要紧!常常放在身边,身分证不可以失掉的。所以我们这次皈依证,我从前的皈依证,后面附印的是《华严经》的「净行品」跟普贤菩萨《行愿品》,现在成立净宗学会,我就把它换成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这是第一护照,这是正本,从前那是副本,现在换成正本。这个重要,非常重要!希望大家念念不能忘失。我给你说的话句句真实,没有一句是妄语,给你说的是『诚谛语』。

  可见与华严、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。】

  这个经是整个佛法里面了义一乘,在大乘之上。

  疏钞云,今但一心持名,即得不退。】

  『疏钞』是《弥陀经疏钞》,莲池大师作的。念佛的要诀昨天跟诸位说过,第一个是不怀疑,第二个是不间断,第三个是不夹杂。这三句统统做到,就是此地讲的『一心持名』,这就一心,一心一意,我们通常讲专心,专心念这一句佛号。你能够这样念,『即得不退』,不退转现在就得到。不但得到,而且告诉诸位,现前你所得到的不退就是三不退,这真正不可思议,一切法门里头确实没有。这个不退是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,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,我们一点都不怀疑,为什么?因为现前就得三不退,何况到西方极乐世界!

  这个法门实在是不可思议法门,第一殊胜的法门,可是真正认识的人不多,正是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「亿万人中一二知」!我们同修蒙阿弥陀佛、十方诸佛如来的加持,亿万人中一二知,新加坡有这么多人知,这还得了,不得了!新加坡这个地方是我们地球上的极乐世界,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块净土。这个净土从哪里来的?你们诸位同修建立的。你们清净心建立的,你们口里阿弥陀佛建立的,你们依照《无量寿经》理论、方法,修持而建立的,无异於西方净土。

  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,若能谛信,何须遍历三乘,久经多劫,不越一念,顿证菩提,岂非大事。】

  这是莲池大师给我们讲的,关键的所在就在『谛信』这两个字。谛是真实,你是不是真的相信?是不是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这样的相信?如果你真的这样相信的话,那就恭喜你了,你不必要『遍历三乘』。遍历三乘就是逐渐慢慢的修学,从小乘到大乘,从声闻乘、缘觉乘,再到菩萨乘;好像念书一样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慢慢的来。不要!一下就成佛了,这多简单、多快速。慢慢的修学,佛常在经上讲,需要三个阿僧祇劫,要这么长的期间,从凡夫修成佛果。

  一个阿僧祇劫是多少年?经典里面讲法有很多种,我们说个最简单的讲法。我们中国人,它这个单位是劫,不是年,我们不管它,就算劫!多少劫?咱们中国人算个、十、百、千、万,万万是亿,万亿是兆。用兆做单位,上面是一千,底下八个万字,「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」,一个阿僧祇劫,还要乘三,你想想看多难!你要学这个法门,就不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,一生当中就办妥了。你看看这要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,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,他怎么能碰得到这个机会?这就好像中奖一样,中第一特奖,哪有那么巧,你一下就摸到了。难,真正是难!

  所以说,你要是真正相信的话,不须要遍历三乘,也不须要『久经多劫』。『不越一念,顿证菩提』,一念就是前面讲的一心持名。我心里面没有妄念,只有一念,这一念是什么?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我心里头只有这一念。有工作的时候,我把佛号放下,我全心全力的去工作;工作完了,我就一心念佛,这叫做一心称念。你这样,你工作也做好了,佛也念好了,为什么?都专心!同修们也许有疑问,我工作做完了还得要去想,想什么?明天工作怎么做法?如果不想,明天工作怎么办?这个论调听起来也满有道理,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,为什么?你工作放下来之后,你脑子里想叫胡思乱想,所以没有道理。

  你不如整个把它放下,放下什么?让精神轻松,头脑清净,清净心能生智慧。明天事情一接触,你的智慧就现前,你处理得圆圆满满,周周到到,比你打胡思乱想高明不知道多少倍!你们从来没有试验过,你不晓得。所以没有道理。事情放下的时候,一心念佛,心清净什么都不想;事情来的时候,佛号放下,面对著事情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处理决定不乱,这是秘诀。对於我们身心健康,佛门里面讲,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精神体力都愉快,为什么?不疲倦!你们今天为什么工作会疲倦?妄想太多了,所以才疲倦,没有妄想就不会疲倦。

  像我讲经,我曾经告诉诸位,我是这全世界最快乐的人、最幸福的人。为什么?没有妄想!所以就没有疲倦。我在这个地方,我可以连续跟诸位讲八个小时,你们在那里坐八个小时听,听累了,我讲不累。我真正有纪录,我在美国一天讲九个小时,有纪录的,而且我还是站著讲,大家在底下坐著听;坐著听都听累了,我站著讲的人不累,愈讲愈有精神。什么秘诀?就是不打妄想就行了。你们只要不打妄想,个个有这个能力,这个能力并不是我专有的,每个人都有。只要你不打妄想,你精神体力就旺盛。这个法门的修学可以说立刻见效,比任何法门来得快速,立刻见效。所以这个地方的「一念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,这是大事。

 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。】

  『直指顿超』原来是禅宗上所说的,禅跟净两个比较,净比禅还要来得直捷,还要来得快速。

  以念佛心,入佛知见,净宗之兴起,正由此大事因缘也。】

  这句话说得真是妙极了,也确实极了,真正是确实的。因为能念的心就是我们的始觉,所念的这句佛号就是自己的本觉,所以念佛,念念都是始觉合本觉,始觉合本觉就是明心见性。跟禅宗所不相同的,手段、方法不相同,所讲的效果、目标完全相同。这是用念佛心,入佛知见,这是说净宗之兴起。下面再详细说明本经兴起的因缘,前面是概说,说个大概,下面要详细的说。详细说这里面分成五个中段,这一大段里面我们分五个中段,每一段都有一个标题。我们接著看,第二大段是「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」。第一个中段:

  称性极谈,如来正说。】

  『性』就是真如本性,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跟诸位讲的唯一的真理。真如本性,我们现在人讲真理,真理只有一个,唯一的真理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。它是依据这个真理而说的,不但是而说,说到了极处。如果讲「称性而谈」,可以说一切大乘经典都是如来称性而谈的,但是统统同样都是称性而谈,这部经讲到极处,讲得最究竟、最圆满,其他一切大乘经所不能够相比的,这叫『极』。这是说这部经,说实在话,超过了《华严》、超过了《法华》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是如来称性极谈,可以说是称性极谈,但是称性极谈里面做个比较,《法华》跟《华严》比不上本经。原因在哪里?本经是「三根普被,凡圣全收」,《法华》跟《华严》不收凡夫,它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它不收凡夫;这个凡圣统统收。可见得比较起来,这部经、这个法门比《华严》、比《法华》还要圆满。

  我们看一切经,总得用很冷静、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它,你才能把它的真实的功德、利益能够看得很清楚。平心静气,用清净心来看,不要感情用事,不要我学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就第一,别的法门都不如我,这感情用事。我们俗话说「老王卖瓜,自卖自夸」,这个不行,这个里面不是真正的标准。一定要用很冷静、很客观的态度来观察,才能看到它的真相。

  『如来正说』,佛教学,教学好像开课,这个课有主科,有副科,正说就是主科,最主要的一门功课,这是主要的功课。前面就讲了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也是主要功课,这门课比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还要来得主要。为什么?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到最后统统指归到本经。可见得前面这些祖师大德们说,这个经是「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」,讲得不错,的确很有道理。我们看第一个小段:

  华严、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,但其归趣,却在本经。】

  『归』是归纳,『趣』是趣向,这两部经到最后一归纳一个方向,是什么?《无量寿经》,归到这里来了。所以,这个经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的结论,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的归宿。才晓得前面两部大经是如来称性极谈,这部经是称性极谈里面的极谈,极到了顶处。也就是说《华严》跟《法华》还不是佛法的最高峰,已经算是最高锋,但不是真正的最高峰,最高峰里头还有个顶峰,就是这部经。看第二个小段。

  要解云,绝待圆融。】

  『要解』是蕅益大师所作的《弥陀经要解》。今年我们将《无量寿经》给诸位同修介绍过了,明年我再来讲经,我就跟诸位讲《弥陀经要解》,蕅益大师作的,非常之精彩,我跟大家来介绍这部经。《要解》里面说,『绝待圆融』。圆融到了极处,绝待不是相对的,相对的不究竟、不圆满;绝对的,绝对的圆融。

  不可思议,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。】

  『奥』是奥妙,『藏』就是含藏,《华严经》那种奥妙所含藏的道理,都在这部经上;《法华经》秘密的精髓也在这部经上。

  一切诸佛之心要。】

  『心』是中心,『要』是精要、就是精华,一切诸佛所讲的一切经论的精华、中心。

  菩萨万行之司南。】

  一切诸菩萨修行的方向,指南针一样。

  皆不出於此矣。】

  统统都在这部经上。你就想想这部经的价值,它崇高无上的地位。我们读了之后,听了,读到了,如果我们不动心,不发心去学习,那就是李老师所讲的,不是愚痴,就是狂妄。如果是个正常的人,听了之后,一定欢喜认真来学习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看那边录影带已经完了。我们明天继续再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