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05-006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  (第六十九集)  1990/4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2-005-0069

 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九面,倒数第二行,从末后两句看起:

  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修诸功德。愿生彼国。】

  这个五句可以说是往生西方修学的重要条件,因为上中下三品往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。由此可知,净宗修学的方法,上自等觉菩萨,下至恶道众生,都离不开这个三句,所以这三句就非常重要。首先说『发菩提心』,什么叫菩提心,怎样发法?有些同修来告诉我,他很想发菩提心,发不出来。这都是讲老实话,发不出来,实在讲他不是发不出来,他是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。看看《大乘起信论》,看看《观无量寿经》,这上面对于菩提心的解释愈看愈迷惑。《起信论》上跟我们讲的,菩提心的本体是「直心」;起作用是「深心」与「大悲心」,深心是自受用,大悲心是他受用,所以这个作用有两种,换句话说,一个是对自己的,一个是对别人的。世尊在《观无量寿经》里面跟我们讲的,名称不相同,意思是一样的。第一个是「至诚心」,第二个与《起信论》相同,叫「深心」,第三个叫「发愿回向心」,这个发愿回向就是大悲心,他受用的。如果将经论合起来看,意思比较上明显一点,什么是直心?直心就是至诚心,至诚心就是直心。

  这现在问题又来了,到底什么叫直心、什么叫至诚心?每个人都说,我这心很诚。晚近曾国藩先生在他读书笔记里面,将「诚」下了个定义。过去读书人几乎没有不受佛家的影响,不信佛的人也读佛经,也受佛法的影响。他这个诚下了个定义,是「一念不生谓之诚」,这个定义下得很好,确实跟佛法所讲的标准相应,你心里面动个念头就不诚,为什么?有念皆是妄念。由此可知,至诚心要发出来确实不容易。如果就一般经论上来看,凡夫没有菩提心,二乘没有菩提心,阿罗汉跟辟支佛都没有,权教菩萨也不是真正的菩提心。到底谁才发了菩提心?你要看看《大乘起信》,那什么人是大乘?「大乘起信」,这刚刚入门,不是小乘,是大乘,必须破一品无明,菩提心才现前,就发出来了。这是什么地位?圆教初住菩萨,别教初地菩萨。所以《大乘起信》,那个「大乘」是指谁?就是圆初住、别初地。《起信论》是对他们说的,《楞严经》也是对他们说的,《金刚经》还是对他们说的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那个标准不是摆在那里吗,「菩萨若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」,这不是菩萨。不是什么菩萨?不是发菩提心的菩萨。菩提心一发,不但四相没有了,四见也没有了。依照这个标准来看,我们没分,我们怎么发法?发不起来。起心动念还有是非人我,还有贪瞋痴慢,还有妄想执着,你哪来的菩提心?我们看到这一句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没指望了,一向专念也许可以做得到,这菩提心没法子发!这个是一般大乘经论的说法。

  可是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跟我们讲发菩提心,是经论里面所没有的,经论过去历代祖师都没有这种说法。他怎么说?他说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心,就是无上菩提心。这是蕅益大师的创见,是蕅益大师的发明。他这个发明有没有错误?如果我们深入经藏,就体会到蕅益大师这句话的真实性、可靠性,他一点都没有说错。只是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有早一点发现,如果早一点发现,不知道多少人得度往生了!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心是无上菩提心?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即使下下品往生,也圆证三不退,那就是法身大士。所以我们要照一般经论上所讲的「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」,「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」,我们实实在在没有能力发起来。这个一念真诚恳切的心求生净土,一般不认识字的老太婆都发得起来。蕅益大师说出这样的话,博得印祖的赞叹,印光大师对《要解》的赞叹,他老人家说,「即使古佛再来,给《弥陀经》作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」,这是把《要解》真是捧到了顶点。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,那么作《要解》的蕅益大师是什么人?蕅益大师没有露身分。能够值得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,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,也必定是观音菩萨再来,绝对不是普通人。普通一个人,不可能把《弥陀经》讲得那么样的透彻、那么样的明白。所以《弥陀经》得《要解》,经义才真正大白,许多疑惑我们才断掉,因此今天我们要依《弥陀经》来修学,那就一定要依《要解》。蕅益是以莲池为老师,老师有《疏钞》,博大精深,所以这两种注子合参,合起来参考,《弥陀经》的经义你才能真正有所领悟,指导我们修学一条光明的道路。

  求愿往生,发这种心的人很多,太多太多了,符不符合本经发菩提心这个条件?实在讲,不见得。为什么不见得?虽然发心求生净土,这个心不真实,这个心不恳切,古人所讲的叫「露水道心」,早晨露水,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。发这么一点道心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一摆在面前,这些念头就没有了,道心就没有了,这怎么能成就?所以我们仔细从「菩提心」这个字面上来观察,菩提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,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。觉悟是对迷惑而说的,你不觉就是迷,迷在哪里?迷在五欲六尘,迷在名闻利养,迷在妄想执着,那就不是菩提心,迷于人天福报,哪来的菩提心?所以一个真正觉悟的人,他知道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万事万物都是虚妄的,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没有一样是真实的。知道一切都是虚妄,这叫看破;看破之后,他对于万事万物决定不取不舍,于一切境界当中没有取舍这个念头,这叫做放下。真正看破、放下,这个人觉悟了,觉心清净,他的心一样都不会沾染。如果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实的、是永恒不变的,生到那个地方人无量寿、树木花草也无量寿,他要真正发现了、真正知道了,决定求取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大觉,这是彻底觉悟。文殊、普贤,十方等觉菩萨,那是我们的榜样。除非不知道;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没有一个不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。

  所以真正发菩提心的人,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,都是西方极乐世界,绝对不会把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人与事放在心里,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。你心里面还有我们这个世间人与事,你就没有菩提心。你虽然念佛,只有底下这一句,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」,能不能往生?靠不住。真正这个心里面,我们这个世间五欲六尘、一切法,确实没有一丝毫牵挂,念念当中都是弥陀本愿功德、西方世界依正庄严,这种人念阿弥陀佛,这个专念,早晚十念都是专念,都符合这个专念的标准,他一天都没缺,他怎么不专!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说得好,能不能往生,就决定在菩提心上,菩提心就是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心,这是你往生的关键;品位高下,在念佛功夫的浅深,也不是说多少,是功夫的浅深。功夫深的念到一心不乱,妄想执着完全没有了,这功夫深的;功夫浅的叫成片,成片就是这个佛号一天到晚一句接一句不间断,这叫成片,你的烦恼妄想虽然有,不起作用,为什么?这个佛号把它压住了,有这种能力,那就笃定往生。上等功夫是理一心不乱,中等功夫是事一心不乱,下等功夫就是功夫成片,不到这样的程度都不能往生,这是诸位一定要牢牢的记住。

  所以我们得常常想想,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的修学都没有成就,这一生好不容易遇到这个机缘,这个机缘绝对不是你生生世世都能够遇得到的。彭际清说的话没错,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这彭际清讲的,从时间上来讲,稀有难逢;夏莲居老居士说「亿万人中一二知」,是从广大学佛群众上来说的。我们听了之后,仔细去想想,才知道这个因缘的确非常稀有。稀有的机缘我们今天能遇到,这不能不说是过去生中的大善根、大福德的现行。遇到这个缘之后,就看你能不能觉悟。真正能觉悟的,这个人这一生就成就了,永脱轮回,这一生就成佛作祖;还有妄念,还有妄想,还有分别执着,这一生纵然遇到,非常可能又是一次空过了,那叫真正可惜!看看古往今来那些念佛往生的人,看看《净土圣贤录》、看看《往生传》,甚至于看看台中林看治老居士写的《念佛感应见闻记》,人家怎么修的,怎么成就的?想想我们跟人家比一比,像吗?跟那些真修的人一比,我们是什么?我们是在玩佛,不是在学佛,是在玩佛,这怎么能成功?我们一样也没放下。只要没放下,那说个不客气的话,念念依旧在造业,念念都在造业。就像《地藏经》上讲的,「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,所以前途,前途是黑暗的,果报在三途。你是把它忘掉了,没去想它;你要真正去想一想,愈想愈可怕。真正害怕,那个菩提心就怕出来了,才晓得前途恐怖,这才回过头来老实念佛。一天到晚、一年到头,只有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专念阿弥陀佛,这个经典专念《无量寿经》(专念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专念阿弥陀佛,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所讲的,弥陀本愿功德、西方世界依正庄严),这才能成功。阿弥陀佛名号是题目,这一部经是文章,本经古人也有定名为《阿弥陀经》,这在我们五种原译本里面看到过。所以名号跟经,不过是题文之别而已,并无二致。

  『修诸功德,愿生彼国』,这修的是什么功德?念经、念佛的功德,就是专念《无量寿经》、专念阿弥陀佛的功德。自己专念,也劝人专念,把专念的好处告诉人,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就在专。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自在往生的,走的时候晓得什么时候走,自己喜欢什么方式走就什么方式走。我们看《六祖坛经》,六祖能大师走的时候一年前就知道了,一年前就派他的徒弟到他的故乡国恩寺去修塔,而且还告诉他,工程要快一点,否则的话来不及了。一年前知道,怎么知道的?那个诀窍没有别的,就是专。所以,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、你学哪一部经论,关键都是一个专字。专心,这个心是清净的,心清净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。所以那些人走得很自在,不生病,站着走的、坐着走的。我们再看看古来的大德,凡是不专的就没有这个能力,走的时候还要生病。虽然也能往生,也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,死得没有那么潇洒、没有那么痛快。你仔细去观察一下,他在生所修所学的不专。我们只要仔细去观察,细心去体会,我们修学应该怎么个修法,自己统统都明白了、都知道了。

  所以这个心里面不能再放拉拉杂杂的东西,经题上讲得很清楚,「清净平等觉」。心里面还有一物,就不清净;心里面还有高下,就不平等;不清净、不平等,就是迷惑颠倒,就是不觉。那个修行的秘诀都在经题上。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」,就是修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如果我们把这三句合在经题上来讲,「发菩提心」就是清净心,「一向专念」就是平等心,「阿弥陀佛」就是觉心,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清净是戒,平等是定,觉是佛、是慧,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。蕅益大师在念佛开示里面告诉我们,只要你专念阿弥陀佛,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包括了。正是《华严》里面讲的,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这个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一切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,这一个法门全部包括尽了,一修一切修。这样求生净土,哪有不往生的!还要记住,无量劫来我们没能成功,就是太大意了、太疏忽了,以为往生太容易了,所以没有把世缘舍得干净,这个样子才耽误掉了。这一生不可以再大意,一定要把世缘舍得干干净净,心里头对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牵挂,我们这一生才有希望。心里面还要掺杂着世间的境缘,缘是人事环境,境是物质环境,这些人事、物质,心里头还有放不下的,这是障碍,这样念佛不可靠,未必能去得了,必须把它舍得干干净净。一切事务我们要认真,认真去做,不牵挂在心上,不是教你什么事都不要做了,什么事都可以做,什么事都不碍念佛。行住坐卧四威仪不碍念佛,世间所有一切工作也不碍念佛,这是这个法门殊胜之处。世间事可以做,世间意不能有,意是你心里头有,那个不可以。你看佛在小乘经上都说,「可得为世间事,不可得为世间意」,你有世间的意念,那就坏了。这一段是讲修行的方法,下面再说他的果报:

  此等众生。临寿终时。阿弥陀佛。与诸圣众。现在其前。经须臾间。即随彼佛。往生其国。便于七宝华中。自然化生。】

  这个果报多殊胜!我们要问,这样的修行人『临寿终时』,我们往往看到这一句,心里怀疑,怀疑什么?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在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,许许多多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,于是有个问题,这些人是不是发心念佛,到他临寿终刚好就是三年寿命?哪有那么巧?偶尔几个,可以说是正常的;太多了就教人怀疑了,确实如此。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得到一个答案,是他念佛功夫成就了;成就了,生死自在,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。如果我们今天念佛堂跟大家宣布:到我这儿念佛,三年一定往生。没有一个人敢来,「这个地方还得了,三年就死掉了!」可见得那个菩提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口里念念「我要求生西方」,心里想着「最好还能够活两百岁」,活到两百岁,「希望再活两百岁」,他不想死,所以菩提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这个临寿终的时候,有两个讲法,一个是确确实实他寿命到的时候,佛来接引他;另外一个,他自己想去的时候,佛就来接引他。

  这桩事情,从前我在台中求学,李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,我们相信他的话,为什么?他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,持戒持得很严,绝对不会打妄语。他告诉我们的,他念佛,大概在七十多岁的时候,他说他生死自在,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,要再多住几年也不碍事。假如他自己没有到这个功夫,那就属于大妄语,大妄语的罪是堕阿鼻地狱。我们相信李老师不是一个大妄语的人,他必定有这个功夫。我们一些学生听老师讲这个话,总希望他不要快一点走,他说他随时都可以走,对我们来讲是很紧张的一桩事情。那个时候我们一共八个同学,在一块一研究,请李老师讲《华严经》,这是大经,他经没讲完总不好意思走。所以这一决定,我们八个人出来启请,请他讲《华严经》。他在最初,的确他也答应,他说:我《华严经》讲完,讲圆满了,然后再讲一部《阿弥陀经》,我就往生。他曾经这样说过。可是《华严经》讲了一半,他就走了,走的时候他也跟大家宣布了,在讲经的场合当中宣布,告诉大家:我讲经再讲两年我就不讲了。说了这么一句话,台中的莲友跑到台北来找我,跟我讲,「李老师向大家这样宣布是什么意思?」我笑笑,我说李老师这个宣布就是告诉你,两年以后他要往生了。果然没错。所以,他老人家往生,可以说两年前他就把日子定好了,生死自在。他能自在,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在?那你就要问他,他怎么修的,只要把那个诀窍找到,我们也如法炮制,那我也自在了。这个一点都不错,没有别的,就是一个专。

  李老师走得没有一些人那么样的自在,没有站着走的、坐着走的那样自在,原因在哪里?他在台中四十年讲经,讲得太多太杂了。所以你看看,自古以来的那些往生的人,凡是站着走的、坐着走的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的,一点毛病都没有的,你仔细看,就是一个专。大法师,甚至于到祖师的地位,当然往生是不成问题,但是走的时候没有那么自在,就是因为他不专。专跟杂的利害摆在我们面前,这样的清楚,我们把这个事实看清楚了,这才决定走专的路线,决定不能够搞杂了。

  这是说临终的时候,一个是寿命终了,一个是自己选择愿意在什么时候走,佛统统现前。『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』,观音、势至,还有许许多多的菩萨来接引你。这些菩萨,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引的人,都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亲朋好友、同参同学,他们在过去生中念佛已经往生了的,都在西方极乐世界,现在看到你的因缘成熟了,他们很高兴,跟着佛一起来接引。到一见面,跟你一介绍,我是哪一生哪一世跟你什么关系,这一说,你也就明了了,你的记忆力统统恢复了。所以你才晓得,西方世界的熟人很多,到西方世界不陌生、不寂寞,这是真的。最寂寞的是六道轮回,现在你在这个世间,你的家亲眷属有几个?一转世,各人走各人的路,再也不认识了,纵然见面也不相识,一切关系都要从头再来、再开始,所以很陌生。唯独西方世界,亲朋善友太多太多了。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一样,将来我们亲戚朋友缘成熟了,他念佛往生,我们也会跟着阿弥陀佛一起去接引他。在接引他的时候,你也会告诉他,在从前哪一生哪一世,我们在哪个世界,我们什么关系。所以有一些同修听到西方世界很好,感觉得太陌生,到那里去一个熟人都不认识,不愿意去,他不晓得那个地方的熟人最多。

  『经须臾间』,这是讲速度之快。西方世界距离我们这里,经上讲的,这两部经都一样,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。在我们凡夫心目当中,这是天文数字,距离太远了。实际上告诉你,虚空法界当中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,换句话说,没有距离、没有先后,这是真的,这叫一真法界。佛来接引我们的时候,我们已经入一真法界了。要用现在科学上的术语来讲,我们现在生活是三度空间,我们一看到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的佛光一照,一见到佛,我们就提升到无数度的空间。所以这个时间先后没有了,空间里面距离没有了,所以须臾之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。古德讲「一弹指顷」就到了,西方极乐世界就现前,就到了。到了极乐世界,就在七宝池中莲花化生,化生的身相,跟阿弥陀佛、诸大菩萨完全相同,这个不可思议!这是说你的身相。

  智慧勇猛。神通自在。】

 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『智慧』、德能几乎是全部的恢复了。这很不容易,非常之稀有难得,通常要在一般大乘法里面来说,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,这个念佛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就得到,所以实在讲是难信之法。果报这样的殊胜,我们不能认真修学,那是大错大错!下面世尊特别慈悲,苦口婆心重复再叮咛:

  是故阿难。】

  『是故』,因为上面所讲的这些事实真相。

  其有众生。欲于今世。见阿弥陀佛者。应发无上菩提之心。复当专念。极乐国土。积集善根。应持回向。】

  这是佛再次的叮咛劝勉我们。你看前面所讲的,真是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,那么我们要想在这一世当中『见阿弥陀佛』,亲近阿弥陀佛,你就应当要『发无上菩提之心』;换句话说,你一定要发心一心一意专求净土,我这一生当中什么都不求,我只求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佛在此地劝我们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绝对没有第二念,修行就是『专念极乐国土』。极乐国土在哪里?就是这一部经,这一部经就是专门讲西方极乐国土的,这是教我们专念。经念到熟了,这个佛号就相应,为什么?一句佛号就是圆圆满满的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念一声佛号,《无量寿经》整个经的经义统统具足了,圆满具足了;经要不熟,经义不明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不相应。『积集善根,应持回向』。专念是正行,修善是助行。特别要注意「善根」这两个字,世间法的善根,是于一切法不贪、不瞋、不痴;佛法的善根是勇猛精进,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「净念相继」,净念相继是菩萨善根,不间断、不夹杂,这叫「积集善根」。「回向」,向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决定求生净土。

  由此见佛。生彼国中。得不退转。乃至无上菩提。】

  『由此』,此,是指前面的因缘。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,你在这一生当中一定『见佛』。见到阿弥陀佛,当然生极乐世界,生到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,一生决定成佛,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读到的。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给诸位说,所有一切经论里面统统没有,找不到的。我们今天遇到,如果当面错过,那就是罪过!再看底下一段中辈往生的:

  其中辈者。虽不能行作沙门。大修功德。当发无上菩提之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】

  这个『中辈』往生的有业障,不像前面上辈的,他把业障都丢掉、抛弃了,这中辈的还舍不得,不能把业障舍得干净。『虽不能行作沙门,大修功德』,这就是说明他的心愿行持不及上辈,可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,这个他做到了。这一句非常非常要紧,千万不能够疏忽,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。再看底下经文:

  随己修行。诸善功德。奉持斋戒。起立塔像。饭食沙门。悬缯然灯。散华烧香。以此回向。愿生彼国。】

  经文到这个地方,都是说的修因,是中辈人所修的。这个修行实在讲也不简单,真是比上不足、比下有余。可是经文里面的意思一定要明白,否则的话,你依文解义那就错了,「依文解义,三世佛冤」,三世诸佛都喊冤枉,你把他的意思搞错了,一定要懂他的意思。随自己的力量,随分随力积功累德,这就是『随己修行,诸善功德』。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,这个功德就是圆满的,做得自己心安理得。决定不许可超越你自己心力之外的,我想做功德没有钱,我去借钱,这个不可以的;我去搞法会,也不可以的,那个都是大错特错了;我到处去化缘,也不可以的。这个佛门里头募化是很晚的,佛在世时候没有,佛法传到中国也没有,为什么?心不清净。随分随力,心是清净的,我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,这个功德圆满;超过自己力量勉强做的,功德不圆满,那都是有欠缺的,说得不好听,都叫造业,这个要知道。佛法的标准,「清净平等觉」,我的心不平、心不净,这个就错了,完全不相应,变什么?变人天福报了,这世间有漏的福报。这个有漏福报里面很麻烦,里面有恩怨债务,将来是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麻烦透了,搞这些事情,所以这个事情佛弟子不可以做,要随分随力。

  『奉持斋戒』,所以大家看到这一句了,知道「我要过午不食,我要去持戒」,佛要听到这个,摇头。为什么?依文解义。持午、持戒,小乘法。这是什么法门?圆中之圆、顿中之顿,所以此地讲的斋与戒,比小乘的斋戒是高得太多太多了。斋是什么?斋是清净心。戒是什么?戒是没有过失,哪里是小乘斋戒能比得上的?清净心是斋,身口意没有过失是戒。怎么能做得到?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做到了,你就圆满了。我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这一句阿弥陀佛,什么都没有,你看这心多清净,斋具足了;身礼佛、口念佛、心想佛,身口意三业没有过失,戒具足了。第一等的斋戒,不在形式上,不在那个事相之中,这个诸位要晓得。往往世间人只看到小乘那个装模作样,很佩服;看到大乘人念阿弥陀佛,你看这个人斋也不持、戒也不持,还在旁边说风凉话,去讽刺他、毁谤他,不知道他持的这个斋戒,比那个形式高得太多太多了。斋戒的功德,从一个人的身体上就见到,为什么?心清净,身口意清净,这个人身体决定健康、决定长寿、决定不生病、决定是容光焕发,这是斋戒的功德,眼前的功德。如果是他那个戒很严,斋很清净,一天吃一餐很清净,过午决定不食,可是药一大把、一大包的在那里吃,你们去想想,他那个斋戒功德在哪里?今天下午「八一七」的沈主任,沈大夫到这儿来皈依,这是个很不错的医生。我就跟他讲,一切疾病的根源,就是妄想、烦恼。他是一个医生,我说,你看的那些病号,哪一个病号心清净、没有烦恼?你可以去调查调查。假如这个病人心地很清净,没有什么烦恼的,很快身体就复原,心理健康。医药治标不治本,斋戒是标本兼治、通治。一定要把这两个字的真实义要看清楚,要理解,心净则土净。这是摆在第一条,「奉持斋戒」,这是自利。

  『起立塔像』,下面这是利他。「起立塔像」,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建立道场,塔是塔寺、是道场,像是佛像,道场供养佛像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科技发达,大众传播事业发达,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,精神、工作的压力很大,谁有时间到寺庙里面来听经拜佛?你们在台湾很悠闲,到外国就不行了,就没有这个环境了。所以今天的塔寺跟从前不一样,今天塔寺,最好的塔寺是什么?广播电台,电视台。你想想看,假如我们台湾,我们佛教建一个电视台,每天二十四小时电视里面都是讲经念佛,每个人家家庭电视机一打开就进了佛堂,佛法才能够普及到每个众生,送到每个人的家庭,这是「起立塔像」。不是教你三个人、五个人搞个小庙,到处在搞道场,道场搞了之后过不了几天就变质,信徒多了、供养多了,问题都来了。古人常说,说的话都很有道理,建道场的时候大家热心,出钱出力,都是菩萨;道场一建立之后,这菩萨都变成罗刹了,在里面争名夺利,天天吵架、打架,这变成罗刹。

  所以「起立塔像」,我们晓得那是应该怎么个做法。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,道场需要多吗?不需要,确实不需要多。今天环绕地球一周,最快速的飞机不到二十个小时,这地球这么小,你要那么多道场干什么?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电视、是广播,我们需要的经典是录音带、录影带,有声有色的这种经本。现在《无量寿经》我们在开始做了,我们做一个录影带,你在家里打开电视就可以跟着电视机念,全部的经文用字幕打进去。现在配音是配黄居士的,黄居士念的《无量寿经》配进去。有这样一个录影带,将来配台语的可以,配客家话的、配广东话的都可以配,配音进去希望这个录影带能够大量流通。对什么?对年老的人最有利益,年老的人看这个字,经本的字太小,萤幕上的字这么大一个的,不要戴眼镜就看得清清楚楚,跟着这个念。特别是在海外,对于海外退休的老年人,这种《无量寿经》是他们最需要的。年轻人没有时间看电视,年轻人有工作,每天开车,一天至少开四、五个小时的车,录音带是他们最理想的,他一面开车一面听经。所以「起立塔像」,我们向这个方向来发展,就是现代化的做法。所以道场一个就够了,像我们在美国建一个道场就行了。为什么?那是美州集散的一个地点。我们这边的经书、录音带、录影带、佛像送到那边,由那边去分发,他们的工作就是散给全美。像一个码头一样,一个就够了,要那么多干什么?这就是知道什么时代有怎样一个做法,这个要晓得。

  『饭食沙门』,此地沙门是讲出家人。对于真正发心修道的人,我们要供养他,使他在生活上没有忧虑,所谓是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。如果他生活有忧虑,不能够安定,就决定不能够安心办道;你要让他安心办道,先要教他物质生活不要缺乏。生活清苦不怕,不会缺乏,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忧虑,身安道隆,这才能专心办道,这个就是一定要供养。「饭食沙门」里面含的就是四事供养,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,这个四桩是生活不能缺少的,我们统统照顾他。现在医药有保险的制度,参加保险,这就是医药的供养。

  『悬缯然灯,散华烧香』,这个两句它真正的意思是宣传佛法,诸位要明白这个。缯是什么?就是幢幡。现在没有了,从前寺庙,庙前面都有旗杆,旗杆就是悬幡幢的。譬如说做法会就悬幡,让外面人一看到,今天这个寺院旗杆上挂幡了,晓得今天他们做法会,喜欢参加法会的人他就来了,这就是通知大家。没有各别通知的,是你自己知道这个消息,你自动来参加的。如果挂幢,幢是圆形的,今天这个地方讲经说法,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,所以它是属于宣传的。像现在我们用电话通知亲戚朋友,哪个地方有讲经、有法会,告诉他,就是悬缯这个意思;还有像在报纸上登广告,也是这个意思;甚至于我们印通知,去发通知,也是这个意思,现在用这些东西代替了;乃至于大规模的,电视上做广告,广播电台上做广告,都是属于悬缯的意思。「然灯」,灯是佛前所供养的,灯代表燃烧自己、照耀别人。这什么意思?尽心尽力为大众服务,为佛法、为众生,尽自己的心力,这是燃灯的意思。你要听了这句话,每天在佛前点个油灯、点两支蜡烛,一点用也没有,佛看到会气死,给你说,完全把他的意思错解了。你真正明白这个意思,我尽心尽力去宣扬佛法,舍己为人,你灯也不燃、烛也不点,佛欢喜,你真做到了。所以那个是形式,形式是表法的,是提醒你的,你真正有这个觉悟,燃与不燃无所谓,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。「散华」也是宣传的意思;「烧香」也是这个意思,香是代表信香,代表的戒定真香。

  这是把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可以能想得到、做得到的,提出几个例子,这里都不能细说,细说就太多了。细说,诸位要去看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详细、讲得多,这个经限于经文,只提出几桩提醒你,告诉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个做法。『以此回向,愿生彼国』,像这样的功德,统统回向求生净土。这是中辈修行的方法。底下一段这是讲果报,既修因必定有果。

 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