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12-001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  (第十九集)  1992/6 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 档名:02-012-0019

  请掀开经本:

  德遵普贤第二】

  昨天讲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,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略为介绍了两段,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。第三段是「广修供养」。供养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。我们对上,譬如父母师长,对长辈我们称供养;对平辈、对下辈,我们称布施。所以供养跟布施是一个意思,供养是比较恭敬一点的称呼,它的目的是在拔除我们的根本烦恼。

  这个根本烦恼是什么?佛在经论里面,将凡夫的烦恼说之为无量无边;无量无边就太多太多了,说话就不方便了,所以把它归纳成八万四千。这个八万四千,确确实实是一条一条能说得出来的,不是一个笼统的数字,是确确实实有八万四千条。八万四千要在平常讲演的时候,那也太琐碎了,所以就再把它归纳,归纳成一百零八,一百零八类,叫百八烦恼。我们这个念珠是一百零八颗,它的意义就是断百八烦恼,是这个意思,把烦恼念掉。可是百八虽然是不多了,说起来还是很罗嗦,再归纳,像天亲菩萨在《百法》里面给我们归纳成二十六个,这个就比较简单了。通常讲经说法要说得详细一点,都讲二十六个烦恼。但是一般情形,还不说这么多,这么多太麻烦了,再把它归纳成六个,六个叫根本烦恼。这六个还嫌多,再归纳成三个,这三个是贪瞋痴。所以「贪瞋痴」称作三毒烦恼,所有一切烦恼都从这三个根本烦恼生出来的,所以叫做根本。贪瞋痴如果再要归纳,就归纳成一个,那就是最毒最毒的「贪」,贪心最毒!归纳到最后一个是贪心。

  布施,就是把贪心破除掉。所以菩萨修行的纲领有六个,第一个就是布施,布施度悭贪。我们知道它真正的用意,我们才会认真的学习。古人常讲「爱不重不生娑婆」!你为什么会生到娑婆世界?为什么会去搞六道轮回?说实在话,都是贪爱的心太重。

  贪爱的对象非常广大,世间的五欲六尘,出世间的大小乘佛法。世间法不贪了,贪佛法,行不行?还是不行,还是搞六道轮回。佛是教我们断贪心,不是教我们换贪的对象,这一点要搞清楚。所以世法不可以贪,佛法也不能贪。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,这一个烦恼最难拔除,可是非拔除不可;你要不能拔除,就不能出三界,就不能够免轮回,这个事情麻烦。

  我们讲了生死、超三界、出轮回,有一个很简单的定律,不管你修学哪个宗教、哪个法门,你那个贪的念头是不是真的断尽了。贪瞋痴果然断尽了,那你就决定能够超越轮回。你修行得再好,这个贪瞋痴念头不断;换句话说,你决定还是在轮回之中,你出不去。由此可知,这个布施供养是佛门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修学的手段。

  用什么心来布施?用恭敬心修布施,就叫做供养。所以此地供养的对象,跟前面两条所说的一样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这个话要听清楚,三世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过去佛,我们知道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了很多;现在佛,像药师佛、阿弥陀佛都是现在佛,没有灭度,还住世的;未来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。由此可知,这个布施供养的对象是一切众生,他们才真正需要。

  用什么方法布施?佛告诉我们,世间人没有一个不求福报的,福报可以分为三大类:一个是财富,这是世间人拼命在追求的;第二个是智慧,聪明智慧;第三个是健康长寿。古今中外,没有一个人不追求,能求得到吗?佛法说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;换句话说,一定能够求得到的。能求得到,为什么许多人在那里求,没求到呢?求有理论有方法,如理如法的求,有求必应。什么叫如理如法?这里面有因有果,我所求的是果报,果必有因,你要知道它的因,我们在因上下功夫,果报必定得到。要懂得理论、懂得方法,这个原理是因果。不但世间法是因果的定律,出世间法还是出不了因果的定律。

  实在讲,这个因果律是真理,诸佛菩萨都不能够推翻,没有人能推翻的。在佛法里面讲得详细一点,因缘果报;通常我们把缘省掉了、报省掉了,单称因果;实际上,因果具足的称是「因缘果报」。

  佛告诉我们,财富从哪里来的?财富是从财布施得来的,原来财布施是因,得财富是果报。我们施财得财,施衣得衣,施食得食。这个财里面包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,你布施什么,就得什么。可见得如果要是昧了因果,昧了就是不明了因果,颠倒了因果,我想求财富,不肯修布施,要求神、求佛菩萨怎样保佑我,就发了财,这是昧了因果。佛菩萨、神明没有这个能力,没法子帮助你,是要你自己真正去修。

  佛菩萨帮助我们的,是把这一桩事情的真理,就是真相告诉我们,方法告诉我们,我们依照这个事实、依照方法来修,别人可以得到,我们当然也能得到。因此,财物不要藏在自己家里,那个是没有福报的,应当要布施;要以清净心、平等心,广为布施。哪个地方有需要,我们有多余的就帮助他,这是你真正在种福,哪有不得福报的道理!

  你施的愈多,施的心愈清净,你得的财富愈多,得的财富也很顺利。我们看这个世间人有的人赚钱赚得很容易,没有操一点心,这个钱财就滚滚而来了;有人财是发了,赚得很辛苦,这里头都有因果。布施的时候,施得很痛快,心里面没有计较,这个布施得很舒畅,得来就很容易;布施得很勉强,听到别人劝请,好不容易布施一点,布施之后又后悔,这个将来得的果报(果报是一定有的),就得来很辛苦。

  实在讲,所谓「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;命是什么?命是你自己造的,不是别人定的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善因,决定有善果;恶因,决定有恶报;因缘果报,丝毫不爽。尤其是佛法讲的透彻,果报通三世。因为我们世间人眼光短浅,往往看到那个人不是一个好人,为什么他发财,作大官,非常有地位,而且还长寿,好像老天爷非常不公平,这样的恶人为什么给他富贵。诸位要晓得,他这一生的果报,是他前世所修的;这一世作恶,实在讲,他的果报已经逐渐逐渐在打折扣,已经在消失掉了。如果这一生再要行善,他的福报就大了,这一生享不尽,生生世世还在享。这一生如果作恶的话,那前生果报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消耗殆尽,他这一生所造的恶业,来生得果报,这一点要知道。来生不报,如果他的福报很大,还有余福,来生再享福,他有后报,后报就是第三世以后,一直到无量劫,什么时候他这个恶的因缘成熟了,恶报自然就现前。这是说我们布施供养是修行的手段,非常重要。

  人为什么造业?人会造业是没有智慧,是迷惑颠倒,不能辨别宇宙人生的真相,所以才会造业。因此,聪明智慧非常重要。佛在大小乘经典里面常常劝我们,宁可没有福,不能没有慧;有福没有慧,享福就造业;唯独有智慧、再有福报能够普度众生,那是福上再加福,那个福报就大了。

  智慧从哪里求?智慧从法布施,世间法布施得世间的聪明智慧,佛法里面行布施得般若智慧。世法里面,范围非常广泛;凡是我会的,我通达的,遇到别人不会,我以非常欢喜帮助他的心来教导他,让他也会,这叫法布施。举个小例子,我会烧菜,他不会,这是很小的事情;像我们佛门同修,我们在此地没有道场,但是有许多地方可以借,像活动中心可以借,其至学校也可以借,一个星期、或者半个月一次,或者一个月一次,我们在这里教烹调,有喜欢学的同修到这一天来,都可以参加,这都叫法布施。

  如果收费,那就不是,收费那是买卖,那个福报得不到。为什么?因为福报你立刻就得到了,一个人交多少钱,马上就得到了,这个叫现世报,马上福报就报掉了。如果不收费的,这个福报就大了,这个福报留在后面再报。所以诸位你尽管布施,后福无穷!我会什么样东西,好好的去研究它,找机会来帮助需要的人,世法里头任何一样都好。

  佛法当然就更殊胜了,普贤菩萨在《行愿品》里面给我们说,一切财布施之中,都比不上法布施;法布施的功德,无量无边。这个法是指的佛法,把佛法介绍给别人。佛法里面,有权实、大小,这就不一样了。因此,你布施佛法给别人,就是我们把佛法推荐给别人、介绍给别人,将来所得果报的大小,与你布施的法,与你布施的心,决定是成正比例的。

  一切法门当中,我们今天知道了,念佛求生净土是第一法。从前不晓得,我们在大乘法里面,样样都好,都来布施;现在知道了,当然要把最殊胜的法门,作为我布施众生的手段,你将来得的果报是第一。

  现在修法布施比从前方便,从前这个经本是手写的,你一年能写几部经;到后来有木刻版,这个木刻版也相当费事,先要写出来,然后雕在木板上,从前印刷是用松烟,没有油墨;就是松子的烟,用棕的刷子刷,一张一张的刷。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大陆去观光旅游,可以到南京去参观金陵刻经处,因为金陵刻经处还有旧的书,老的方法还在那里刷,你就可以去参观参观,知道从前的书是怎么印出来的。现在他们进步了,不用松烟,用油墨。但是用油墨还是刷,油墨比松烟好,松烟的那个古本的书,你用手摸摸的时候,手上就有灰,黑的,这个污染,油墨不会,这也是常识。

  现在我们可以印经,印经是法布施。现在印刷术发达,也很进步,印的东西好,价钱很低廉;像我们现在送给诸位这些经本,我们每次都印一万册、两万册,到处送给人结缘,这是法布施。

  法布施里面,选择经典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。如果你布施假的佛经,误导众生,这个罪过就非常非常重;你布施的是正法,功德无量无边。过去大慈菩萨曾经说过,他说你在一生当中,能够劝两个人念佛,这两个人念佛真的往生了,就比自己精进。你如果真的劝两个人往生了,说老实话,你自己往生就很有希望。纵然临终有业障现前,都有办法,为什么?这两个是你劝他念佛,他们两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到你临命终时,他看到了,他一定拉著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你,为什么?因为我到这边来的是他帮助我来的,不是他,我不知道,我要报恩。确实如此。这是一切佛法当中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,这个果报真正不可思议;你要是真正晓得这个好处,你就会认真去做了。帮助别人,真的是帮助自己。

  大慈菩萨说能劝十几个人,福德就无量无边了。如果能够劝几百人、几千人,你就是真正的菩萨了。如果能超过一万人,那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。这是大慈菩萨偈里头说的。《龙舒净土文》里面,曾经多次的引用大慈菩萨的这个偈子。我这一次印了一个单张的,这里面就有。

  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处,凡是认识的人,亲戚朋友,都用这个方法去劝他。我们这里经书很多,欢迎大家拿,拿回去寄给你的亲戚朋友,辗转布施,辗转供养,功德无量无边。你不要客气,拿一本、拿两本不好意思;我拿的这么多了,起贪心了;不是的,你拿去送给别人,这是好事情;统统发完了,我们台湾会再寄过来,这个书我们一年总要印几十万册,向全世界赠送。

  台湾这个社会,在全世界来讲,可以说是最乱的社会。最乱,它还能维持下去,各方面都还不错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?实在讲,世界上许许多多人都找不出这个因素,这么混乱的一个社会,年年赚钱。诸位要是懂得一点佛法就恍然大悟了,台湾人布施供养是世界第一。印经要钱,财布施;佛经是法宝,也是法布施。那他为什么自己没有聪明智慧?他不念,他把法送给别人,他自己不要。如果自己照佛法修学,确实台湾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极乐世界,这是一点都不假。台湾比不上外国的,只有三桩事情:第一个是污染,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;第二个是社会不安定,风气很坏;第三个是交通混乱;能把这三桩改进,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地区能比得上台湾。今天是整个台湾人都在修福,没有不修福的,所以今天享受这样的福报是有原因的。

  无畏布施是别人身心不安,有恐怖的时候,我们帮助他,使他离开恐怖,身心得到安稳,这叫无畏布施。无畏布施里面最具体的是放生,是素食;素食就是无畏布施,使一切众生对你没有恐怖之心,知道你不会伤害它,这是得健康长寿的果报。

  素食里面,养分是非常非常的充分;不要以为吃素没有营养,那是心理作祟。佛法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因心想生」,可见得确确实实如经论所说,心生法,法生心。最要紧的还是自己的信念,念头能决定一切,你的心清净,营养就足够了。

  佛陀在世的时候,出家的比丘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。那个时候的制度是托钵,托钵就不能讲求素食了;如果素食,人家供养你,一定要供养素斋,会给别人带来不方便,那这就不慈悲了。所以佛法说的是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;你吃什么,就供养什么,不要特别替出家人去准备。佛教传到中国之后,生活跟大家还都是一样,没有吃素的;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。这些事情都必须要知道,一定要晓得。

  现在交通便捷,常常到外国去观光旅游参学,佛教徒无论在家出家吃长素的只有中国,日本的佛教徒不吃素,韩国也不吃素,泰国、锡兰更不吃素。我们到这些佛教国家,他看到我们吃素很奇怪,为什么不吃肉?我们看他们又吃肉又喝酒,看起来也很别扭,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相同。

  佛的制度里面,没有教我们吃长素,只教我们不杀生,吃三净肉,三净肉是不见杀,不闻杀,不为我杀,你在市场里面买的统统是三净肉。所以学佛的佛弟子,绝对不买活的动物回家来杀,也不可以在市场里买活的东西,叫他杀了带回去,这个不可以,这是犯杀生的罪过,这是破戒了。特别像美国,冷冻的这些鱼肉,那绝对是三净肉。

  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,也是佛教的大护法,他读《楞伽经》,读到菩萨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众生肉。他读到这一段经文非常感动,於是他就下定决心,不吃众生肉,这就是素食的来源,是从他这儿来的。他是佛门护法,在佛门里面鼓吹,於是出家人首先响应,中国佛教素食从这儿来的,不是从印度传过来的,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。梁武帝以前的出家人都吃肉,梁武帝以后,才真正把这个素食运动在佛门里面推动,而且非常有成就。我们知道这个历史,知道这个事实,绝对不是说佛教徒一吃肉,那就犯了天大的罪过,好像就不得了了;没这回事情,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。

  更重要的一点,我们必须要知道,这个身体就像机器一样,机器每一天都在那里运动、在那里运作,它需要能源,需要热能来推动它,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。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有人这个身体非常消耗能源,换句话说,他补充就要多;有些人消耗的量就少,他补充就不需要很多。

  这些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?我给同学们说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。所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人,那个能量就消耗得太大太大了。出家人心地清净,他的妄念少,烦恼少,需要量就少,所以他的身体很健康,他需要的量很少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阿罗汉的定功很深,那不是平常人,我们比不上的,阿罗汉七天吃一餐,他就够了;辟支佛,就是缘觉,他那个定功比阿罗汉还要深,人家半个月吃一餐。你在经上看到,阿罗汉跟辟支佛去托钵,半个月出去托一次,一餐就够了,他消耗的少。所以能量的消耗与劳心劳力都不相干,一个操心的人,劳心劳力的人,消耗都少;唯独妄念烦恼,那个消耗就太大太大了。

  这一桩事情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实际的例子。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李老居士日中一食,他每天吃一餐。我跟他在一起,他告诉我,他吃一餐吃了差不多将近有四十年了;学佛没有多久,他就吃一餐,一直到我跟他的时候,他七十多岁。我观察他的工作非常繁重,不但讲经教学,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,俗话说能者多劳!建立「台中莲社」这个道场,莲社里面莲友有十几万人,他把它分班,分成四十八个班,每一班跟老师一个月见一次面。你们想想看,四十八个班,李老师每一天都要接见大众,都要跟大家讲开示,勉励他们念佛。那个大的班,一天一个班;如果班上人少一点,就两个班、三个班合在一天;因为一个月只有三十天,有四十八个班。天天要开会,接触这些大众。

  大众老师跟他们讲开示之后,还有一些疑难杂症要问的,要跟他解答的。老师医道很高明,他这个中医确实非常高明,同修当中生病都找他,他也不能拒绝。还要到学校上课,到孔德成先生那里去上班,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。一般人想见他,必须在两个星期以前跟他约定时间;在一般讲,一个星期之内要跟他约时间,是约不到的。他每天这个时间排得紧紧的,非常忙碌,一天吃一餐。

  一餐吃多少?那个饭量之小,一般人想像不到。台湾那个小馒头,一点点大的两个;一碗稀饭,两个馒头,两个小菜,他的生活就这么简单。你要去看,这哪有营养呢?没有营养。人家活了九十七岁往生,不要扶拐杖,不要人照顾,眼睛不要带眼镜,说话音声宏亮。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,是决定研究不出来的。所以劳心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,统统消耗在妄念上。

  因此,饮食的多寡,一定要看自己的体力,这个东西不能勉强学;勉强学,你的身体一定会出毛病。现在有不少人持午,好像持午是一桩很了不起的事情,很荣耀的事情。他一天到晚妄想多,能量补充都来不及了,他还要装著持午,晚上不吃,充面子。晚上一餐不吃怎么办?中午一餐把晚上也吃掉,吃那么一大盘,结果肠胃坏了,没几年就得胃病。这个病从哪里来的?从面子上来的,何苦!真正持午,或者是一天吃一餐,跟平常饭量一定是正常,不能够加一点,加一点那已经错了,这是我们说到饮食起居一定要知道的。所以无畏供养里面,这个素食就已经做到了。

  持戒是无畏布施,忍辱是无畏布施。譬如一个人他修忍辱波罗蜜,平常我们言行不小心得罪他,我们不会担心,因为他不会怪罪,他也不会报复,我们身心能得到安稳。持戒,我们守法,譬如持不杀生的戒,动物看到我们不会害怕,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它。持不偷盗的戒,人家的财物摆在面前,他离开了很放心,这个人持戒,他不会动我的,他没有恐惧的感觉。这都是属於无畏布施。

  因此,「广修供养」这一条里面,包括的范围很大,特别我们要注重在法供养,就是如何将佛法普及到一切众生。在这个时代尤其需要,而且特别需要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为什么?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,这一部经是最契现代人之机,最适合当前的社会;要想个人这一生幸福快乐,家庭美满,社会和谐,国家富强,世界和平,这一部经统统都可以达到。

  经文并不算很长,读诵研究修学都非常方便。如果有更多的时间、更多的力量,可以再研究其他大乘经典。如果觉得时间少,工作很繁忙,不愿意深入经藏,那么这一本一生足够用了,我们修学世间的目的、出世间的目的统统都能够达到。真正能够依教修行,那是真实的供养;能把这一部经普遍的宣扬介绍,帮助佛接引一切大众,这是供养如来。说实在话,诸佛如来对我们什么都不需要,一个是希望我们自己这一生决定成就,第二个希望将这个法门普遍的宣传。

  第四是「忏悔业障」。学佛的同修都知道我们业障很重,用什么方法去消业障?用什么方法忏除业障?念经行不行?拜忏行不行?修福行不行?说实在话,念经、拜忏、修福都是好事,未必能消除业障。为什么?你先要晓得什么叫做业,什么叫做障,你总得要把这些搞清楚。障是什么?障碍了自性。自性有无尽的智慧、无尽的德能;我们今天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了,这里头有障碍;如果没有障碍,当然现前,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

  现在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障碍是业。什么是业?业是造作。正在造做的时候叫事,造作完了叫做业。你们在学校念书,发给你这个本子叫作业本,在作业;作业圆满了,就毕业。那个业,就是障碍。所以你诵经、拜忏、修福,都是在造业,造业如何能消得了业障?消不掉。只有不造业,业障才能消掉。哪有造业能消业障?不过你诵经、拜忏、修福,你造的是善业,不是恶业。善业在三善道享福,这是果报;恶业在三恶道受苦。善恶统统是业,统统障碍自性,这叫业障。

  因此,你念经,你拜忏,想一想你的心是不是清净,你的妄念是不是少了?假如妄念烦恼减少了,一年比一年少,一月比一个月少,你这个业障逐渐逐渐在消除。如果你的妄想杂念还是一样的多,甚至於一天比一天多;换句话说,你所修的与消业完全不相干,这一点要知道。我们明了这个事实,你就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忏除业障;心清净了,心平等了,业障就消除了。

  我们还举前面「诵经消业障」的例子来说,会念经的人消业障,不会念经的人造善业,不但不能消,他在造善业。怎么叫会念、怎么叫不会念?会念的人,念经是修清净心,是修平等心,这个人就会念了。怎么个修法?经本展开,从「如是我闻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一直念下去,不打一个妄想,不起一个杂念,岂不是念这一部经的时候在修定,在修清净心。经文一个字没念错,一个字没念漏掉,这个叫消业障。如果一面念经,一面想里面的意思,业障就消不掉,那就造业了。所以不能想意思,是用读经的方法修定,修一心不乱。

  读经跟念佛同样一个道理,不夹杂、不怀疑、不间断,这就能消业障。拜忏也是如此,全心全神聚会在忏仪上,依照这个仪规来做,哪个地方是拜、哪个地方是念、哪个地方是观想,也不杂妄想,这个拜忏收的效果就大了,他在修行。修什么行?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、修觉正净,这个能消业障。

  修福要三轮体空,不著相。不要做了一点好事,经常挂在心里,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,去年做多少好事,今年做多少好事,那叫造善业。好事做完之后,忘得干干净净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这个修福是消业障,这个要知道。

  譬如我们印经,把自己的名字印在后面,这个是我印送的;如果你真有这个念头,你著相了,你是在修善业,不是在消业;自己确实没有这个念头,后面这样写著,是写的给别人看,希望他们来仿效,这个意思可以,这是对他的,不是对自己。对自己是三轮体空,对别人是故意标榜,让别人学习。因为世间人名利心很重,这个好事情,我也留个名,好吧,让他也去做一点善事,这是鼓励人做善事的。如果自己真有这个意思的时候,你也是在做善事,你不能消业障。所以消业障就是心地清净,觉而不迷,净而不染,这才能够消除业障。由此可知,佛法教学绝对没有迷信,你仔细去想,非常的合情合理合法。

  第五是「随喜功德」。这一条非常重要,因为一切众生贪瞋痴三毒烦恼是与生俱来的,不要学就会了,贪瞋痴不要学的。除贪瞋痴之外,还有一个严重的烦恼,那个妨碍的程度,不亚於贪瞋痴,那是什么?嫉妒傲慢,这个也不要学的。你看看一、两岁的小朋友,没有人教他,他有嫉妒心;两个小朋友吃糖果,那个吃多一点,他就不高兴了,他就要闹了,他有嫉妒。这是严重的障碍,必须要把它拔除。

  用什么方法?用随喜功德。你要认清楚事实的真相,它有好处,这个好处是能够利益众生的,能够利益社会的,他的好处就是我自己的好处;绝对不可以嫉妒,绝对不可以障碍。因为你嫉妒障碍不是对他一个人的,这个结罪不是对他一个人的,是对整个社会、对一切众生,那这个罪过就大。如果你随喜,你的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样大。所谓随喜是尽心尽力帮助他,成就他,这个功德就大了。万一我没有能力帮助他,我生欢喜心,我赞叹他,赞叹这个人的善行,赞叹这个人的好事,这也是随喜功德。

  所以,随喜是度自己无始劫俱生烦恼里面的嫉妒心。明了这个事实,最聪明的人,自己的心愿让别人帮你做圆满,最聪明的人不必自己去做。自己去做,多辛苦;有别人做,让人家做,好!我们在旁边帮他促成,圆满功德就是自己的心愿,就是自己的圆满功德。那一个做事情的人,我感激都来不及了,怎么会去嫉妒他!

 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「成人之美」,成就别人的善行善事,就是成就自己的善行善事,在佛法里面就是庄严自身,这个一定要懂得。今天社会大家在竞争,用不著争,要知道让贤,要知道培养贤能,有这个能力的人要好好的培养他来接班;看到这个人确实有能力,智慧才干绝对不亚於自己,立刻就要让给他来做,这是对的。在我们中国,大家知道禅宗有个六祖惠能大师,大家对他都非常尊敬。实在讲,与惠能法师没有两样的有个印宗法师,这个人的智慧德能绝对不在六祖之下,很了不起。

  印宗当时在南方是第一高僧大德,没有人不尊敬的。六祖惠能出来之后,谁认识他,哪个人理他?印宗一发现,马上把他抬起来,六祖惠能出家是印宗替他剃度的,换句话说,惠能是他的徒弟,印宗给他剃度的;剃了头之后,印宗再拜他作师父,跟他学。这一种肚量,古今中外,少有!

  在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个现象,发现这样的人,想方法贬他,想办法排斥他,想办法压迫他,唯恐超过自己,这是一般人的心态。印宗不是这样的,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完全奉献给他,倒过来拜他作师父,这把惠能法师一下就捧上去了。惠能大师一生度众生所有的成就,就是印宗的;印宗聪明,自己不要去做,把住持的位子、教学统统让给他,这叫真正聪明人,这是真正随喜功德的一个最好的榜样。绝对不争名,不争地位,不争利养,绝对不争,完全推让。当时佛门出家在家四众缁素,对於印宗非常的敬仰,印宗推崇的人大家都有信心,决定不错,没有怀疑,完全接受六祖的教导。我们今天读「随喜功德」这一句经文,学学印宗就对了,随喜功德怎么修?学印宗就对了,能够退让。

  第六个是「请转法轮」。转法轮,就是指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,所以讲经说法比喻转法轮。法轮在佛教里面是一个标志。佛门里面通常用的标志有三个:第一个是法轮,第二个是莲花,第三个是卍字。卍字是佛三十二相之一,在胸口有这个卍字相,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。我们台北基金会,在过去用「卍」字这个标志,印在运送经书装的纸箱子上。现在改了,改成一个「佛」字,为什么?经书寄到加拿大,海关全部打开检查,他说这是希特勒的符号,给我们带来很大麻烦,所以通知赶快改掉;改掉之后,他看到佛字都不要检查,全部通过了,很顺利就通关了,这是受了纳粹的影响。

  法轮是最早用的,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徵,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;在所有一切物质里面,唯有这个轮接近。轮是动的,圆周是动的,轮要不动就不起作用了,它的用就是在动,它的周边在动,它心不动。佛给我们讲的是动静不二,动静不二到哪里去找?轮可以找得到。空有一如;轮周是有,心是空的,心没有;不能说它没有,也不能说它有。你说它有,心找不到;你说它没有,它确实存在;虽存在,而不可得。与佛法里面讲的空有、性相、动静,它统统能代表,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,所以用它来表法。

  莲花是表清净的意思,轮是代表不二的意思,代表一如的意思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佛将这个泥土比喻作六道,它的根生在这个里面,茎在水之中,水是清的,把水比喻作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四圣法界,莲花开在水的上面,不但世间法不染,佛法也不染,取这个意思。所以你要懂得佛说法,你只要懂得佛的意思,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,佛法决定不能执著,执著就错了;换句话说,一执著,像莲一样就永远不能开花了,莲在水里面没出来,怎么能开花?必须要超出水上,连佛法也丢掉,那你就成功了,取这个意思。

  我们看佛像、菩萨像都是坐在莲花上,站在莲花上,是不是真的脚底下有个莲花?不是的,是表法的意思,表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,取这个意思。西方极乐世界叫莲花世界,那个地方是莲花化生,是不是真正是这个情形?是真的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那边的莲花跟我们这边的莲花决定不一样,不相同的。不要想像到我们这边莲花,我们怎么能站在里面,怎么能生在里面?名字相同,形相相似,而实际上不相同。经上给我们说,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,这个花瓣是细长的,像我们这边菊花一样是细长的,花瓣多,千叶宝莲;不像我们这边这个莲花花瓣没有几个,不相同;莲花之大,也不可思议。

  所以请转法轮,延申的意思就是把佛法普遍介绍给大众,使佛法能长住在这一个地区,使这一个地区的人都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育,目的在此地。因此,要知道礼请法师大德到这个地区来弘法利生。一般人不知道佛法的好处,他不会请;法师大德也不会自己来。现在自己来的很多,从前不请他是不会来的,一定要有人礼请,他才会来。因为礼请有尊重之心,这个地方的人才能够得利益,而且礼请愈隆重,来参加闻法的人恭敬心能生的起来;不是法师大德要大家恭敬,不是的,有这个想法就错了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,是自己得真实利益。如果大众对於佛法、对於这个讲经的人很轻慢,他在这里讲是白讲了,大家一定得不到好处。因此,他也不必浪费这个时间,也不必耽误大家的光阴,彼此都没有利益。所以这个礼请一定是非常的隆重。

  像经上所讲的给孤独长者,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,你们去读读这一段故事就晓得,你看给孤独长者请释迦牟尼佛那一种真诚、恭敬达到极处,使只陀太子都感动。这样隆重的礼请,当然这个地方的人都会感觉到惊奇,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,为什么这么隆重?使那个对佛法没有好印象的人,他也会起恭敬心,觉得有这么多人对他特别恭敬,他也会来听听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,这就能给他种下善根。这个非常非常重要,我们佛弟子一定要懂得。

  真正想度化众生,度化众生是大家共同的事业,决不是法师一个人,法师一个人没有力量。刚才讲的,像六祖要不是印宗这个样子,六祖的影响力不会太大,也是很平常的,而是印宗帮他制造的。

  一个地方迎请法师讲经弘法,要真正影响这个地方,是要这个地方真正热心於佛教的人,大家共同来参与,会产生影响力,这就是前面讲的法供养,上供养如来,下供养一切有缘的众生。所以道场里面,有一类叫影响众,他真正有修有学,甚至於境界修持比这个法师大德还要高,法师讲经他每一会必到,为什么?给别人作榜样的,某人都在听,一定讲得不错,能够激发听众的信心、尊重之心。所以他是来加强大众得佛法利益的一种方式,叫影响众。

  实在讲,他不一定要来听,但是为了大众得利益,他一定要来。我们过去在台湾,周邦道老居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影响众,国学佛学都好;在台中李老师讲经,每会必到,那是没话说的。李老师的学生学讲经,他也每会必到;不但到,他听经还写笔记。我们李老师常对他赞叹,这是影响众,使初学的人来听这个学生学讲,练习讲经,看到周老居士都在那里听,而且写笔记,大概这个人讲得不错。其实讲经的人,无论在学养上、修持上,没有一样比得上周老居士。

  要知道请转法轮里面的内容,也是无尽的深广,要我们冷静去思惟,真诚的去做,这样才能够报佛恩,才能够与普贤行相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