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4-006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大乘无量寿经  (第六十二集)  1999/9/4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02-034-0062

  请掀开经本,《科会》第十九面,经文第五行:

  我作佛时。十方众生。闻我名号。至心信乐。所有善根。心心回向。愿生我国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。诽谤正法。】

  第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,也是全经的核心,也可以说是世尊示现出世教化众生,普度九法界群迷,一生圆满成就,就在这一段经文。世尊如是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度众生成佛道亦如是。由此可知,这一段经文的重要性。而经文关键就在『至心信乐』,就在这四个字。这四个字义理深广无尽,浅入则有浅的成就,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是浅入,实报土、寂光土是深入,都在「至心信乐」这几句。这一句经文,前面已经跟诸位做过两次报告,今晚是第三次。

  最近许多地方同修们,都发心结七念佛,而且都是精进佛七。澳洲净宗学会举办连续十个佛七,现在还正在佛七期中,我去看了之后很欢喜。可是十个佛七,这七十天,我们希望能有什么样的成就?如果七十天念下来要是毫无效果,我们这七十天的时间不是浪费了吗?每一个同修都告诉我,念佛期间当中念得好,道场气氛很殊胜,我们一般讲磁场,能令与会同修都生欢喜心,这是个很好的现象。所以也有同修问,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?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问得非常之好。祖师大德告诉我们,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,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,这话说得好。可是「三辈往生」,世尊教给我们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十八愿是「一向专念」,第十九愿就是「发菩提心」。

  我们专靠十八愿行不行?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倡本愿念佛,不错,是很好,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。其实本愿应该要概括四十八愿,那个本愿就没有问题;如果本愿只说第十八愿,那第十八愿要讲得透彻、要讲得清楚。「至心信乐」这里面就包括了发菩提心,如果是仅就这一愿来讲。菩提心是一个真正觉悟的心,到底下一愿,我详细跟诸位报告。我们今天没有发菩提心;换句话说,不是「至心信乐」,而自以为是「至心信乐」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。如果我们自己知道,这一句我们没做到,还会反省,还会检讨,还会改过自新,努力认真的来做到,这还行!如果自以为是「至心信乐」,而并不是真正「至心信乐」,他连反省改过的机缘都断掉了,他怎么能成就?

  由此,「至心」,「至」这一个字,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就注了很多。虽然注得这么多,我们是不是真的理解、真的明白,还有问题。所以他这个「至」,至是「真、诚、实」,这三个字说得好。真心,我们今天心不真,我们用的是假心。我念佛用真心,待人接物用假心,你这个心还有二用,你很高明。佛法告诉我们「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」,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,你就要觉悟,你念佛也是用妄心。诚心,什么叫诚?曾国藩先生说得好,「一念不生谓之诚」,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,哪来的诚心?实是实实在在、老老实实,我们不老实。这三个字,我们全都没有。不但「至」没有,「心」都没有。我们今天不是用「心」在念佛,用什么?用妄想在念佛,用第六意识在念佛。所以信跟乐,都成了问题。

  诸位要晓得,妄心、假心这是轮回心,我们用轮回心来信净土、来修净土,修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。我跟诸位同修说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古德常说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不多。李炳南老居士常讲,一万个念佛人当中,真正能往生二、三人而已。这究竟是什么回事情?古来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讲,这个法门「万修万人去」,现在万修只有二、三去,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?古人「万修万人去」是「至心信乐」,我们今天万修只有二、三去,只有二、三人是「至心信乐」,其余都不是的,都是轮回心。所以我们念佛,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,关键在此地。

  第一个认识清楚,认识清楚就是看破。第二个万缘放下,你不放下,你的心就不真。真,把虚假放下;诚,把自欺放下,真正做到真诚老实。这个话说出来,恐怕还是很难理解、很难懂。大势至菩萨在《圆通章》里面,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,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这个也说得好。觉明妙行菩萨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给我们讲九个字,意思跟大势至菩萨讲的相同,「不怀疑,不夹杂,不间断」,这个更好懂。我们今天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怀疑?很多人说我不怀疑了。好,不怀疑你做到了。不夹杂?没做到;你还夹杂,你就不是至心。至心决定不夹杂,决定不夹杂人我是非,决定不夹杂贪瞋痴慢;不但世法不夹杂在里面,佛法也不夹杂,一门深入,这才叫「至心」。而且还不能够间断,要相续不断。

  我教同学们,特别是教出家的法师们,出家一定要学佛。你们都会说学佛,其实全是假的,佛是什么心,佛是什么样的行,我们有没有学到?佛的心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我们的心量这么小,根本就不能容人,我们这个心不像佛心。佛的心真诚,真诚到极处,诚到极处是什么样子?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说得好,「本来无一物」,那就是真诚到极处了。大乘经上告诉我们「真心离念」,那个念是妄念,一个妄念都没有了,这个心才叫真心,才叫真诚,才叫老实。我们心里头还有妄念,妄念跟正念不一样,诸佛菩萨有正念,没有妄念。什么叫正念?度化众生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感应道交,应机说法,随类现身,这是正念。他虽然现身,虽然说法,决定没有妄念。这个意思很深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我们学佛关键就在此地,学佛具足正念,舍弃妄念。

  凡是念念为自己,都是妄念。我们今天人家邀请我们去弘法利生,去讲经说法,或者人家邀请我们去主持一个佛七,领众念佛,如果有一丝毫名利心,就是妄念,不是正念。我讲经还有求名的心,希求大家对我赞叹、对我恭敬、对我供养,这妄心、轮回心。要把这个念头舍得干干净净,只有一个念头,利益众生,帮助众生断恶修善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只有这个心,除这个心之外,一个妄念都没有,这是至心。这样相信净土,这样愿生西方,「乐」是愿生西方,你才决定得生。

  所以同学们,特别是出家同学们,我们只有两桩事情:一桩事情,讲经说法,利益众生;第二桩事情,帮助大家修行。像我们今天讲堂跟念佛堂,念佛堂里面带领大众念佛是薰修,跟讲堂里面讲经,功德是一样的,决定平等。为什么平等?心平等,心清净,都是真心。如果在念佛堂带领大众念佛的法师们,说「我们把学教的机会舍弃了」,你是轮回心。为什么?你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,你这个心学教也是轮回心。诸位要知道,一个至诚心、真心,无论做什么都是圆满功德,你的心跟佛心一样。不可以夹杂,一定要肯定我自己是凡夫,我不是圣人,我不是佛菩萨再来的。为什么?果然你是佛菩萨再来的,你的心「清净平等正觉」,你也不必到这儿来听我讲经,你是佛菩萨再来的,你听我胡说八道有什么意思?所以我们是凡夫,凡夫要认真学佛,最怕夹杂。

  你想想看,连佛法都夹杂不得,佛法宗派很多,法门很多,诸位你们听过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上哪一个人,他修行证果不是一门深入?《华严经》你去找,没有说找到一个人是修两个法门、三个法门,找不到,都是一门深入。无论哪一门,只要「至心信乐」,都能成无上道,念佛也不例外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成无上道,关键就是这四个字。所以你只要具备著这个条件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你的功德都是圆满的,都是第一殊胜,没有第二的。在念佛堂领导大家念阿弥陀佛第一,你能成无上道。你之不能成无上道,你夹杂,你夹杂著妄想、夹杂分别、夹杂执著,你不是至心信乐。我这说得很清楚了,一丝毫的夹杂都不可以,佛法都不能夹杂,何况世间法?

  所以在家同修们,如果要真的发慈悲心,决定护持出家的法师,不能叫出家法师去搞这些世间事务。我讲这世间事务是管理道场,闲杂事情太多了。你要真正成就这个出家人,让这个出家人远离一切干扰。每天电话都是干扰,你们没有事情,打电话给法师干什么?写信给法师干什么?告诉你,破坏法师的修学,无非是打电话给他、写信给他,把他拉回来,拉到地狱去,不让他成就,不就是这么回事情?法师自己烦恼习气深重,居士喜欢这个法师,法师再攀缘拉信徒,落在名闻利养,眼前可以得一点小利,死了以后阿鼻地狱去了。你要晓得那个法师也不是好惹的,到了阿鼻地狱,见了阎罗王,「哪些信徒他来找我的」,把你们统统都拉进去了,一个也跑不掉;「不是他常常来找我,我是个好修行人」,他要到那里去辩论。

  我今天特别提这个话,是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,有这么一点小成就,我是现代人,值得你们做参考。我一生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钱,没有干扰;所有一切干扰,居士给我承当下去了,这是真正护持我。早年韩馆长护持三十年如一日,什么事情都不要我过问,所以我有个清净心,每天能读诵大乘,合了经本,思惟经义,这才有个悟处,年年境界不相同,月月境界不相同。我对韩馆长感恩,她成就我的。无论什么人找我,先要通过她那一关;打电话她接,我不接;你们写给我的信件,她拆、她先看,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,我不要理。请我讲经,都要通过她那一关,她审察可不可以去。

  韩馆长往生了,真的往生了,这个功德就很大,你们都不知道,她真正成就我,我弘法利生的功德,她要分一半去。她走了之后,李居士承担这个事情,今天每个地方邀请我讲经,我都把这些讯息告诉他,由他来决定,他决定哪个地方可以去,哪个地方没有必要,我在这里听他的。你们供养我的钱全给居士林,那个红包我看都没看过,拆都没拆开过,我也不晓得多少,全部交给他。所以我在这边,依旧是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钱,我这一生才有这么一点成就。你们如果要统统都管的话,也能有我的成就,你比我高明太多了,我自叹不如,我比不上你。我的心是定的,是清净的。

  讲经,尤其是在初学的阶段,初学头一个要熟。所以我劝大家先学《无量寿经》,先把《无量寿经》念三千遍,念到会背,背得很熟。会背之后,每天都要背一、两遍,一生当中不会忘记。我们主修的这部经典,要背得很熟。第二要天天讲,你们现在一个星期讲一次,这是我把方法传授给你了,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三次,永远不间断,你才能学得出来。三次怎么讲?你到此地讲一次,你下一次再讲这一段文,人家不听了,找不同的听众,不同的场所。我们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居士学,那个环境比我们这个环境要差很多,我们到哪里学?到居士家里学。星期一在张居士家里讲,星期二在李居士家里讲,星期三在王居士家里讲,都讲这一段经文。所以这一段,你的法缘要好,找到七个居士,你一个星期就讲七遍,一天都不空过。到人家那个地方去讲经,李老师是规定不能接受人的恭敬供养,只可以喝人家一杯水。他招待,给你沏一杯水,这个可以,其他的不可以接受。讲完了赶紧回来,不要有杂心闲话,杜绝攀缘。去是讲经,到时候你就去,不管有几个人听,讲完之后,立刻就走,就告辞。练讲!居士也知道发心,因为居士都是李老师的学生,这个配合得就很好。

  我们现在实在讲,比他那个就殊胜太多了。现在是我们住在一起,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,都是在家居士,每个人都有事业、都有家庭,不住在一起。我们同学在一起互相研究讨论,一个星期只有一次。你们现在的缘,比我那个时候修学超过十倍都不止,可惜你们不会用。你们现在可以不必到居士家里,有这么多同学,三个五个等於说一个小组,我一个讲,你们两三个听,听完之后批评指教,一定要批评,哪个地方讲的不太满意,要帮助改正,彼此都有利益。就是说除每一个星期在此地讲一次之外,你这一段经文常常讲,不可以少过三次,让你的心都在道上、都在经典上,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了。实在你要是找不到人,没有人听,你的法缘不好,没人听。现在有录音机,录像机你们都有,你们对著录像机讲,讲完之后,再重打开来,重复再来听,再来看自己的毛病,也行。决定不可以放松,一放松,你就胡思乱想了,你的妄想毛病习气都来了。所以我们怎样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,你自己要不下功夫,不认真、不努力,不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谁来帮助你?这个事情要靠自己,要认真、要努力,一天都不能够放松。

  我讲到这么大的年岁了,在此地你们看到,一个星期七天,七天我都没有空过。每天至少讲两个小时,早餐跟大家讲半个小时,早餐完了之后,《华严经》一个半小时。星期六这一天在此地讲两个小时,早晨有半个小时,两个半小时,一天都不空过。不是这样勤苦的修学,怎么能成就?这是值得同学们做参考的。我们出家人立定了方向,一生弘法利生,就走这个路子,这心就定了。定能生慧,展开经卷,你才能看出字字句句所含的真实义、无量义。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「至心信乐」,这个心是真诚心、老实心,贯世出世间一切法。谚语所谓「诚则灵」,没有学过的东西,一接触,你就通达,毫无障碍。什么原因?「诚则灵」,自然就通达了。所以学讲经,不能一天不讲。从前李炳老常常劝导我们,说「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」;唱歌的人,天天要吊嗓子,天天要唱;打拳的人,天天要练。我们学讲经的人,天天要讲,一天都不可以空过。没有人,没有人对树木花草讲,你这样学法,你才会成功;否则的话,你要想学成就,难!太难太难了。我这一点是提供诸位同学做参考,都是「至心信乐」,我是凭这个。

  然后『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』,我们才真正拿出东西来回向。这回向不是空的,有真实的功德,你才能够拿出去回向。我们今天在念佛堂念一天佛,念得心地清净,确实我们不能做到一个妄念都没有,那是很难的,一个小时一支香里面,还有三、五个妄念,不错了,这就是功夫,这个功夫就可以回向。如果在念佛堂一天念下来,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头胡思乱想,你没有功德,你拿什么回向?所以功德是「戒定慧」三学,当然在念佛堂念佛,大概戒学里面多少会有一点功德。为什么?至少你妄语、两舌、绮语、恶口没有了,念阿弥陀佛;杀盗淫没有了,贪瞋痴还有。三业里面,身业、口业能够维持,以这个来回向,意业问题很大,真功夫在意业。身口是属於戒学,意业是定慧。妄想愈少,定慧就愈多,定慧就增长,这是真实功德,这个可以回向。但是这些功德,好像做生意买卖零售商,你不是真的成就。真的成就是念到功夫成片,念到一心不乱。说实在的话,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,你用这个功德回向给别人,人家真得利益。为什么?你有真功德。别人堕三途恶道,你以你的真实功德给他回向,可以帮助他脱离恶道的苦报。

  倓虚法师《影尘回忆录》,写到他在没有出家之前,在天津开个药铺,药铺里有一个朋友,也是同事,他们几个人在一起念《楞严经》,八载寒窗读《楞严》,读得有一点功夫,也就是有一点定慧。他的冤亲债主来找他超度,他只点点头,「行!我超度你」,看到人家鬼魂,踩著他的膝盖、踩著肩膀,生天了,他真有功德。你的冤家债主为什么不来找你?你没有功夫,找你没用处。你真有功夫的时候,冤亲债主会来求你帮助。为什么?你有能力帮得上忙。你没有能力,帮不上忙,那找你有什么用处?我们现在冤亲债主还没有找来,想想自己功夫不够,帮不上忙,要生惭愧心,要认真努力。就在「至心信乐」这一句,然后无论修哪个法门,皆是善根。

  「心心回向」,这个心心,我们过去曾经说过,纯一善心,纯一善意,纯一善行,这就是所有的善根,这是真正善根。回向,自己修学的善根功德,绝不自己享受。如果我自己所修学的善根功德,一定要自己成就,不肯帮助别人,你的心还是轮回心。无论修什么法门是为自己,念佛也是为自己,参禅也是为自己,持咒也是为自己,念念没有忘掉自己,轮回心。你所修积的一切功德,那不叫功德,福德,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,那不是功德。所以什么是功德?没有自己,所有一切修学都是为众生,这就是回向心,为众生修的,不是为自己。为佛法修的,为佛法久住世间,为一切众生得佛法利益,我为这个而活的,决不是为自己,这才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,醒了。

  为什么要为佛法?为什么要为众生?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,《华严经》讲得最清楚、最明白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心是自己的心,不是别人的心;识还是自己的识,不是别人的识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,所以为一切众生,就是真正为自己。为自己,不为一切众生,你是迷惑颠倒,你迷了。什么时候你肯定、承认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,那就恭喜你,你成佛了。怎么成佛?你证得法身。法身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。你入这个境界,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菩萨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大士,你不但超越轮回,你超越十法界。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,真正的目的,就是希望众生把错误念头转变过来,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人生就是自己本人,宇宙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环境,生活环境是自己识心变现出来的,所以心能转境界,《楞严》上说得很好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凡夫为什么不能转境?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,成天胡思乱想,想自己的名闻利养,想自己五欲六尘的受用,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,错了!

  古时候,世尊在世的时候,出家人没有主持道场的。佛法传到中国之后,中国的社会环境跟印度不相同,中国人讲求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,所以才由国家帝王大臣、大富长者,他们提供修学的场所、道场,於是出家人才有管理道场。但是他们那个时候提供给出家人,这些出家人都是些祖师大德,请他们来作住持,请他们来担任寺院的执事。这些人是什么人?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来的,再来人,不是凡夫。他们是应化来的,示现而来的,行!没问题。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来示现的,临终往生的时候学生问他:你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?他说:五品位往生。告诉大家:因为我领众,要管理这些人事物,要管理这些,所以牺牲了品位。但是你要知道,他有把握往生,品位差一点无所谓。但是那是表演、是示现,他早就成佛了。这是告诉我们,我们要想管理道场,要想管理这些事物,有没有智者大师的本事?就是决定得生净土。我要有这个本事,然后我牺牲自己的品位,为大众服务,行!你是菩萨。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,你管理道场,经营道场,你还会起心动念,还落在名闻利养,还向一些信徒去攀缘,你决定堕阿鼻地狱。

  这个事情不能做,做不得!在过去中国大陆有个谚语,我们佛门里老和尚说的,你要想害那个人,请他作住持,请他作当家,害他什么?把他送到阿鼻地狱去。我们听听这个话有道理,有了名,有了地位,有了权势,一不小心卷在名利里面,就堕阿鼻地狱。可是害人的人,那个人存心也不善,是你的冤家对头,不是你冤家对头,怎么忍心来害你,把你往地狱送?可是现在还奇怪了,有人真的把你往地狱送,喜欢得不得了,「这个人好朋友,他支持我」。支持你什么?支持你堕地狱。人迷惑颠倒,真是到所以然处。

  世尊在大乘经论里面教导我们,回向三处;实在讲,是我们修学三个目标。第一「回向众生」,回向给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而修学。第二「回向菩提」,菩提是智慧。我们学佛求的什么?只是求智慧,除这个之外,什么都不求,开智慧。新加坡,诸位晓得有很多宗教,明教即拜火教,他们所拜的神只有一个,一尊神,什么神?智慧,他们求智慧。在我们佛法里面,三德就是讲般若,他们求这个。我们要求智慧,绝不求名闻利养。第三「回向实际」,实际是明心见性。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晓得,明心见性是禅宗的话,禅宗求明心见性,我们念佛的人要不要求明心见性?还是求明心见性,不过我们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,我们叫理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。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,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,名词不一样,意思完全相同,恢复自己的性德。

  菩提是无量的智慧,实际是无量的德能,都是自性。我们如果认清了方向,认清了目标,这一生决定能有成就,不可以偏失方向,不可以偏离目标,所以学佛总要牢牢的记住。现前的社会对学佛人来说,步步都是陷阱,步步都是火坑,你一定要有智慧眼看得清清楚楚,不至於堕落,不至於被陷害,要小心谨慎。善知识少,恶知识多,恶知识里面有些是你讨厌的,有些是你喜欢的。你要记住,你喜欢的那个也是恶知识,他来恭惟你、供养你,把你搞得迷惑颠倒,使你堕在情识里面,智慧完全没有了。真正善知识,你跟他相处,人家说话不好听,为什么?天天说你过失。那才是真正善知识,自己不知道自己过失,人家来提醒我们,这是好事情,我们应当感激。可是现在有很多人,遇到人家常常说你过失的,恨透他,天天找我麻烦,远离善知识。天天来巴结你、奉承你,给你耳边说好话的,这是好人,其实那个人真正来陷害你,你完全不知道。亲近恶知识,远离善知识,你怎么会有成就?

  所以我们目标方向决定要正确,然后是『愿生我国』。可见得回向,回向众生,回向菩提,回向实际,发愿求生净土,这个人决定得生。这个话的意思,诸位能懂吗?心量太小,处处都是为自己想,「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」,不能往生。心量要大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。法界一切众生,不分种类,不分族群,我们展开《华严经》,你就看到了。《华严经》上每一个人,是代表一个大的族类,这一个族类又不知道分多少族群;用现代的话,就是多元文化。

  我昨天晚上回来,李文华居士送了我一片VCD,我晚上去看,「多元文化」,是把我们这一年多来,在新加坡跟澳洲这些活动做了一个简介,做得很好。今天有几位同修,我跟他讲,这个题目不太好,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好的题目?他们想了好久,也没答覆我。还有好题目,不要离本行,多元文化是什么?「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新加坡」,你说这个题目好不好?小题目就是多元文化的活动,我们在新、澳多元文化的活动。这样子大家就完全明白了,佛法就是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就是大乘佛法,两个名词不一样,意思完全相同。

  我们中国人称佛,外国人称Buddha,怎么办?Buddha不是佛,佛不是Buddha,这两个要打架了。在我们佛门里面,称「大方广佛华严」,在澳洲人他们称作多元文化,一桩事情。所以我这一次到澳洲,听说雪梨有些同修心里慌了,怎么净空法师现在不讲佛法,搞多元文化去了?我一听到这个就想到,我们中国人讲佛,外国人讲Buddha,现在净空法师不学佛了,去搞Buddha去了,不就是这么回事情吗?迷在文字里面,这是文字障,他不晓得是一回事情。你们回向,回向要回向众生,那众生人家叫多元文化,你有什么办法?多元文化就是回向众生。

  我们展开《华严经》确实如此,《华严经》上多少不同的族类,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生活方式,他是用怎么样融会的?智慧,使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契入「大方广」。「大」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宇宙人生的本体;「方」是宇宙人生的现相;「广」是宇宙人生的德用,对於这个完全通达明了,就融会,多元文化就落实。落实叫什么?叫「佛华严」。「佛」是人,是我个人,明了了,宇宙人生真相大白了,这叫佛。「华」是什么?华是比喻我们生活环境通达明了,一切事物通达明了。「严」是受用、享受、庄严,我们讲「真善美慧」的享受。佛华严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就是佛华严,一桩事情,两个不同的说法而已。我们把这一个介绍,名称改成「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新澳」,新加坡跟澳洲(新、澳),我们向这几个地方流通,大家一看,生欢喜心了,诸位同修细细想一想。

  可是佛法修学,特别是末法时期,世尊跟诸佛如来教导我们「愿生我国」,决定要求生净土,这才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成就。如果我们不求生净土,纵然入佛华严的境界,你将来往生华藏世界,圆教初住的菩萨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如果在华藏世界修行,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。所以成佛三大阿僧祇劫,是从圆初住开始的,这个以前不算。以前的时间要都算上,我们每个人早都成佛了,我们在过去生中修行经过无量劫,不只三大阿僧祇劫。不算!要从证得圆初住菩萨这一天起。圆初住的条件,我们知道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从这一天开始。

  我们现在想一想,我们连见思烦恼都没断。人家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破一品,这才入圆教初住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个殊胜不可思议,如果不是这个法门,我们这一生一丝毫的指望都没有。见思烦恼断了才出六道,尘沙烦恼断了才出十法界,你想想这个东西多难。什么人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?见思烦恼,佛在经上把它归纳,见烦恼就是错误的见解,三界八十八品;思烦恼是错误的思想,三界八十一品,我们真的一品的能力都破不了。这个自己想一想就晓得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连睡觉都作梦,作梦也胡思乱想,你说有什么方法!才知道自己业障习气深重。你没有觉悟,真的觉悟了,一定就会感觉到非常恐怖,想一想这种状况,来生决定堕三途。三途进去容易,出来太难了。如果要避免三途六道的苦报,今天只有一个方法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;除这个,没有第二个办法。

  下面说『乃至十念』。「十念」有很多讲法,《观经》里面讲「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」,这个十念从字面上来看,就是十句「阿弥陀佛」名号。我在大概四、五年前,也在此地讲经,传授给同学们这个方法,决定要修,决定不能忘记。十句佛号,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六个字,我劝诸位念四个字:「阿弥陀佛」,十声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・・・」,十声一口气念下去,里头没有一个妄念夹杂在当中,这个十念时间虽然很短,确实「不怀疑,不夹杂,不间断」。一天念多少次?我建议同修们九次,不能少过九次。第一次是你早晨起来的时候,漱了口,洗了脸,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,没有佛像,面向西方,时间短,不长,不耽误你工作。无论你工作怎么繁忙,都不耽误,为什么?只要一两分钟的时间。「至心信乐」,「至心」时间短行,长了就不行,长了妄念就起来。这个方法很好,只要你天天照做,你一生一次都不缺,也决定得生,你养成这个习惯了。这是第一次,晚上在睡觉之前念一次,这两次。每天你吃三餐饭,吃饭之前合掌,不要念供养咒,就念阿弥陀佛,念十声阿弥陀佛,这三次,就五次了。另外两次是你工作,你上班开始工作的时候,在开始工作之前,坐在你的办公桌,合掌念十声佛号,再开始工作;下班之前,做一次。所以上午上班下班,下午上班下班四次,总共九次,养成习惯。九次决定不能缺少,得空的时候可以增加,不能减少;每天九次是最少的,不可以缺,一次都不能缺少。天天照做,这就有功德,这个功德就可以拿来回向。所以短时间十声佛号,《观经》上讲「具足十念」。这个十念决定是「至心信乐」,为什么?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从这个地方培养习惯,养成念佛的习惯。经文上说「乃至十念」,「乃至」是讲最少的,最少你要有这种修学的功夫。

  前清乾隆时间,慈云灌顶法师他也提倡一个「十念法」,他那个十念法是给那些工作繁忙的人,没有时间做早晚课。他是用一口气叫一念,尽十口气,每一口气里面念的佛号长短不拘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・・・,尽一口气叫一念,这也是个好办法。我告诉诸位这个方法,有很多同修去做,觉得比尽十口气那种十念法要好、要殊胜。为什么?因为你这个时间短,每天隔不到多少时间,你就要做一次,每天做九次,一次都不缺,比早晚它的时间长,所以功课愈密集,愈收到效果。像我们给诸位说讲经的方法,你学到这一段经文,你每天讲一遍,天天讲,一个星期讲七遍,密集的薰修,那个效果殊胜。一个星期讲一遍,下个星期又换成一段了,前面那一段忘掉了,下面这一段还很生疏,很不容易成就。

  我在学讲经的时候,我给我自己限定,我学这一部经,要用很短的时间把它讲完十遍,密集的来讲,这个很有效果。心,一心专注,你不会分心。我四十年没有间断,讲经这些老法师,在我的前辈很多,到新加坡隆根法师,这是我的前辈,演培法师是我的前辈,都是讲经的法师,但是论讲经时间来说,我的时间都比他长,我天天讲。曾经有一段的时间,大概是三年,每天讲三次;早晨讲,下午讲,晚上讲,一天讲三次,大概差不多是有三年的时间,一个星期差不多将近有三十个小时,所以不是这样密集的学习,就很难成就。凡夫总会有妄想,什么事不管也会打妄想,这难!太难了。克服自己妄想的办法,唯一的我的方法就是讲经,因为不讲经的时候你要准备,准备好了再给别人讲,讲完了又要准备下面一段,还要涉猎一些参考的资料,所以这个方法,让我没有时间去打妄想。总得要逼自己,不能叫自己放逸,一放松麻烦就大了,回头很难,所以一定要逼迫著自己。

  黄老居士注解里提了个问题,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做参考。或者有人疑问,经文当中只说十念,没有说「乃至十念,念阿弥陀佛」,没有这个字样,你为什么说这个十念,就是念阿弥陀佛?可不可以念别的佛?可不可以念别的菩萨?十念。他的答也好,十念当中这个念,「即指口念佛名之念」。是真的吗?中国人文字,要是说文字的话,文字这个「念」,念是「今」、「心」,心上有才叫念,未必在口念。可是证据确实有,《无量寿经》有五种原译本,宋译本里面经文就比较明显,宋译本经文是这样说:「所有众生。求生我刹。念吾名号。发至诚心。坚固不退。」这个文就比较清楚了。这段经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,「求生我刹」,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;「念吾名号」,那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。所以我们用这一段经文来证明,那就肯定这个十念,一定是念阿弥陀佛,不是念其他的名号。这是我们在宋译《大乘无量寿经》愿文里面,可以做为证明。在《般舟三昧经》里,也有明显的说法,《般舟经》也是提倡持名念佛。经文上说:「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,欲来生我国者,常念我名,莫有休息,如是得来生我国土。」这个也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,念他的名号。所以这都是很清楚的说明,持名念佛,不是观想,不是观像,也不是实相。说这些问题,就是怕大家念佛起疑惑心,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疑惑是菩萨修学最大的障碍。

  《观经》里面下品下生章,就是教给我们持名念佛,「十六观经」。诸位要知道,佛说法他是应机而说,我们世间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摆在最后,所以佛随顺我们世间一般人这一种分别执著,也把最殊胜的法门摆在最后。我们读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章,二十五位菩萨出来做代表,为我们说明他们自己是怎样修行证果的,每个人说他们自己修学的经历,给我们做参考,也是把最殊胜的放在最后。我们一看就知道了,像唱戏一样,压轴戏,最好的一出戏一定是在最后。如果最好的戏在前面,人家听完之后,后头都不好了,人家走了,就散场,后头就没得唱。一定把最好的放在后面,让人家慢慢欣赏,好的在后头,别走,在后头。佛说法也是如此,好的在后头。

  如果按照顺序来排列,「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」应该排在第二位,他把观音菩萨这个修学法门摆在最后,这就说明最好的、最殊胜的。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应该摆在第二十三,他们的顺序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七大,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列的。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是属於根大,「地水火风空见识」,见就是根,就是根大,应当摆在识的前面。识是弥勒菩萨代表的,所以他应当摆在弥勒菩萨的前面。但是《楞严经》上的排列顺序,不是这个顺序,他排在第二十四,把弥勒菩萨的识大提前了,他摆在二十四,观音菩萨摆在第二十五。所以一般读《楞严经》的人,很多人大意了,只看到观音菩萨特别,没有看到大势至菩萨特别法门。观音菩萨从第二摆在第二十五,这个距离太大了,所以一看就知道。大势至菩萨跟弥勒菩萨,只是换了一个位置,这个幅度很小,很多人疏忽了。

  二十五圆通章里面,两个特别法门,不是一个。很多人粗心大意,认为只有一个特别法门,不知道是两个,两个特别法门。两个特别法门,为什么不把念佛法门摆在最后,把观音菩萨摆在最后什么意思?观音菩萨这个法门,只契娑婆世界众生根机。文殊菩萨拣选的时候说得很明白,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,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,六根比较耳根最利,所以观音菩萨契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。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,契合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根机,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把他摆在观音菩萨前面,遍契一切众生根机。

  念佛要怎样念法?应当遵守这一段经文的教诲,真正至心。不怀疑、不夹杂才是至心,还要相续不断。所以专修这个法门的人,一天到晚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,日夜不间断,他真的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种人念佛决定是上品往生。所以上辈的人福报大,他不需要工作,一天到晚他的工作就是念佛。中辈的人就没这么大的福报,还要自己照顾生活,还得自己去工作,自己养活自己。上辈的人,有别人养活他,那个太殊胜了。所以出家的同修,你们都是上辈人,有人供养你,你要不好好的念佛,你怎么对得起他?你果然真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所有供养你的人都得福,真的他都修到福了,种到福了。你要不往生,他们也没有白丢掉,来生还债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因果通三世,决定有报偿的。所以我们既然出家,选择这一行,这一行真的你算是有慧眼,你选择一个大福报,有人供养你,你就应当好好的修行,报答施主,你要真正了道。

  学讲经,讲经也是修戒、修定、修慧。依照方法修学,就是持戒,依照方法;一心专注,就是修定;你读诵,你演讲,遍遍境界不一样,那是慧;与戒定慧三学相应。念佛不能少,至少要具足十念,称念「阿弥陀佛」,这就行了。像我们讲经,开讲之前大家合掌唱「赞佛偈」,我们讲经的法师就修十念法,我这里合掌念十声阿弥陀佛,至心专念十声佛号;讲完之后,你们大家念「回向偈」,我也至心念十声佛号。但是因为我们讲经,讲完之后都念佛,跟著念佛,念佛完了之后,念「回向偈」也好。有很多场合当中,讲经之后不念佛,不念佛念回向偈,我们讲经的法师念阿弥陀佛,这个不能间断。

  这一段经文,自古以来讲经的法师、注经的法师,对这个愿文有种种不同的解释,这些解释我们都要懂,如果不懂,将来你看到之后,别人怎么那么讲,我们是不是错了?好了,你的功夫全完了。所以有疑惑一定要来问,必定要把自己的疑惑消除,我们功夫才能得力。不要怕,不好意思问,那错了,有的时候你一问,你也有很大的功德。为什么?还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,不好意思问,你代他问出来了。在解答的时候,大家都明了了,问的人有功德。学问、学问,我们要常常学习,要发问。讲堂大,人多,问的时候,怕有些听的时候听不清楚,你要有问题,只要是本经上的问题,我们讲解上这些疑惑,你都可以写纸条放在我讲台上。我们再利用讲经的时候,就能够帮你解答,也帮许许多多有同样疑问的人都做了解答。

  古德有说,这个地方讲的十念,是「依十法起十念」,不是说称名。但是我们刚才讲,我们说称名十念有根据,五种原译本,宋译本里头就是很好的证明。可是古时候,那些讲经大德们,能够看到五种译本的人并不多。古时候经典,诸位晓得多半是抄写的,宋以后才有木刻本。木刻本的流通量很少,能够有机会见到五种原译本的,太难太难了。宋朝王龙舒居士专修净土,还给《无量寿经》做过会集本,他只看到四种本子,唐译《大宝积无量寿会》这一部分他就没看到。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,几乎每一个人自己家庭,都可以收一部《大藏经》。我们现在看不难,古时候看到很不容易,所以如果说没有看到宋译本的,他就会起怀疑,是不是指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?

  这个我们过去在此地讲过,也是《大宝积经》里面的一会,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又名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。弥勒菩萨在这里头问,他说:「具足如是念,即得往生安养国土。凡有十念。何等为十?」这底下一条一条给我们说出来。所以有人在这里看到十念,是不是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?因此弥勒菩萨问的十念,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我们也应该知道,是我们念佛人很好的参考资料。如果我们果然具足弥勒菩萨这个十念,给诸位说,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。但是弥勒菩萨十念,可以跟我们现在讲的十念,融合在一起。怎么个融合法?下一次我会跟诸位详细的报告。

  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好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每一声佛号,都具足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,声声佛号都具足。所以这个念,有理念、有事念,念念具足弥勒菩萨十念,那就是理念,这个念佛的功夫深。蕅益大师讲得好,「品位高下,决定在功夫的浅深」,那你这功夫就深。纵然每天你就是修十念法,这个十念法,我跟诸位推荐的,每天修九次,每一声佛号,都具足弥勒菩萨所问的境界,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。《无量寿经》里面讲的三辈,你是属於上辈。上辈往生,生实报庄严土,花开见佛,那是无比的殊胜。所以这段文,我们要介绍、要细说,多用一点时间值得。虽然做不到,要心向往之。实在说,没有做不到的,关键在我们自己能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、妄想分别执著。果然能够克服,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所说的一切法,我们都能做得到。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的,佛决定不说,那佛说的没有意思;说的我们做不到,何必说?所以所说的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,佛才是大慈大悲。好,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