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9-012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一二九集)  2010/8/3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12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一百四十八面第四行,从第三句看起:

  「又《净影疏》谓如来得四无碍智。如来由无碍之智,兴无碍之四辩」。远公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说如来得四种无碍的智慧,从无碍智慧里面生起四种无碍的辩才。由此可知,利他行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无碍辩才。我们也都想能够修成这样的能力,可是无碍辩才是智慧的起用,本来每个人都具足的,跟诸佛如来没有差别,现在为什么我们跟佛差别这么大?佛告诉我们,这个原因是由於我们迷失了自性,也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你看佛这是一语把我们的毛病道破了,我们的智慧德相怎么失掉的?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它就现前。这是理论,放下就是,众生跟佛的差别就在这一念,一念真放下了,智慧就现前。我们要记住,佛说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他虽然讲的是妄想执著,当中有一个分别省略掉了。执著就是见思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妄想是无明烦恼,这在大乘教里面我们学了很多,也都很熟悉。见思烦恼放下就证阿罗汉果,尘沙烦恼放下就是菩萨,无明烦恼破了就成佛,经上说的法身大士,那就成佛。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上跟我们介绍诸佛如来,他在《讲义》里面介绍诸佛如来,就是讲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四十一个级别,所以称「诸」,法身大士就是如来、就是佛。

  从理论上讲,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,经上讲的一念顷。我们放不下,为什么放不下?没有智慧,所以你没看破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即使是学习大乘佛法都是用的妄心,不是用真心,妄心是相宗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。不但我们用的是这个心,二十八层天,乃至於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(十法界里面的佛)也是用的这个心。如果我们能够像相宗所讲的转八识成四智,那就行了,不用八识,用四智。四智是什么?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、大圆镜智、成所作智,这是四智。这经上讲的,如来由无碍之智,这才能生起四种无碍辩才。所以,这个地方所讲的境界不是普通人,转八识成四智才有这四种能力,普遍的教化十法界一切众生。

  我们学佛,学佛不是拿著经典去念念,那没什么多大的作用,只可以说比不念好,为什么?念的时候阿赖耶里落谢种子,这个种子是好的。要成就,那必须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,这一生才能成就;如果善根福德因缘不够,再慢慢修。修不是一世成就的,还是要生生世世累积善根福德因缘,哪一天成熟,那就成就了。所以智慧重要。智慧从哪里来的?从禅定来的。前面我们读过,菩萨自利修甚深禅定,定能生慧。定是怎么来的?定是由持戒来的,再往前推。由此可知,佛法没有别的,戒定慧三学而已,戒是手段、是方法,定是枢纽,智慧是目标,我们用持戒的方法达到清净心,这个重要。有些人持戒好像非常严格、谨慎,但是他得不到定。为什么?自己戒行不错,五戒十善修得很好,看到别人不持戒他就生烦恼,轻慢别人。诸位想想,真正会修禅定的人得的是什么?得清净心、得定;这一位修戒律的人、持戒的人他得什么?他得的是贡高我慢、轻视别人,他得这个,得烦恼。你看看,不持戒没烦恼,持戒得烦恼,错了!不持戒对人还挺恭敬,一持戒对人一点恭敬心没有了,那些人不如我。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教错了?佛没教错,是我们自己错用了心,不会用心。

  所以真正持戒,一定要从《弟子规》下手,先修礼敬。你看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这底下就教给我们,底下是「住普贤行」这一段,普贤菩萨第一个教给我们修礼敬,「礼敬诸佛」。人人都是佛,一切万物无一不是佛,这个礼敬才能修得圆满。要学善财童子,善财童子心目当中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,凡夫只我一个,他修成功。我们今天修不成功是什么?是个错误的念头,佛我尊敬他,除佛之外都是凡夫,跟我差不多,还有很多不如我。这种心态,他修行一辈子修不成功,比善财童子差远了。善财童子用真心,不分别、不执著,我们今天修戒定慧是用妄心,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怎么修都修不成功,道理在此地。为什么?对别人没有恭敬,就是对自己不恭敬,为什么?自他不二。把别人都看作是佛菩萨,这是对自己恭敬,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才能有成就,小成就是阿罗汉,中等成就是菩萨,最上乘的成就那你成佛了。印光大师讲得好,一分诚敬得一分成就,十分诚敬得十分成就。我们只有一分诚敬的心,只能证个小果。小果不错,很难得了,这小果是什么?须陀洹,初果,十信位里面的菩萨,初信位。如果有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,连这个位次都做不到。

  我在最近二、三十年,从住美国的时候,我就常常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,放下十六个字我常讲,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我讲这十六个字。而且我说得很清楚,这十六个字真做到,你真放下了,我说你到什么地位,你到哪里?你到佛的门口,没进去。进去呢?进去要用佛的标准,我的标准不行,我这个标准只能带你到大门口,佛的标准就是要真正放下执著、分别、妄想。执著放下你证阿罗汉,小乘最高的阶位,超越六道轮回,证得声闻、缘觉;再向上提升,再把分别放下,你成了菩萨、你成了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;最后能把无明烦恼放下,《华严经》上称的是妄想,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成佛了。这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,超越十法界,你住在什么地方?你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都要用个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记住,真心里面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去炼。佛菩萨在经教里面,祖师大德在学习、分享里面,他们的注解都是学习、分享,都是这样真诚的告诉我们,随缘不攀缘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我们要把这两句话学好,认真去学习,能够随顺众生,什么都好,不要去计较,只要他不是邪知邪见那就很好。每个人的行业不一样,生生世世业因果报不相同,这佛知道,所以佛开八万四千法门,开无量法门,这是什么?这恒顺众生。如果不恒顺众生,佛一个法门就可以了,开那么多干什么?佛开这么多法门没有别的,就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意思在此地,我们要懂他老人家的用意,才能学到东西。所以真正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生活里面、工作里头,待人接物把错误的想法修正过来,错误的看法修正过来,错误的言论、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高级的修行那是菩萨,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。那你就晓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那是法身菩萨们他们修学的纲领,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。

  净宗法门跟普贤菩萨的缘太深了,为什么?净宗就是普贤法门。你看看这个经,这还在序分,证信序,德遵普贤,你看这一品的题目,品题「德遵普贤」,所以净土不可以离开普贤菩萨。前清魏默深居士,这是佛门大善知识,他将《华严经.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就是《四十华严》最后的一卷特别提出来,附在净土三经的后面,号称净土四经,有道理。说明什么?说明净土是修普贤行的,跟《华严》没有两样。早年间,乾隆时候,彭二林居士他首先说出的,他说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这彭二林讲的。魏默深有这个行动,把「行愿品」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一大段经文附在净土三经后面。我们是修普贤行的。净宗学会成立,我们提出学净宗的同学必修的功课,五门,不多,多了太繁琐,麻烦,行门里头愈简单愈好。这五个科目,第一个就是「净业三福」,出於《观无量寿佛经》(十六观经),这一段经文是净宗最高的指导原则,你不能不知道,净宗的方向、净宗的目标就在这一节经文当中。三福这三条,头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我们有没有做到?往生净土,这一条要做不到去不了,对父母没有孝顺心这不行。

  一生作恶,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,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人真正听了,真正听了最重要的是真忏悔,无始、今生的业障,这一忏悔就消除,真正的孝心起来了。虽然他已经临命终,马上走了,他真正那个孝心,对老师尊师重道那个心起来了;这个心要是起不来,他不能往生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所以临终遇到善友,他有没有这个善根,就是说他能不能真正忏悔,真忏悔,阿弥陀佛接受,会接他走。这一忏悔,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,他一切善在一念当中成就。不是侥幸的,在这个时候真正能忏悔,肯定这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得不错,在这一世迷惑了,没有遇到善友,学坏了。临终的时候有人一提醒他,他宿世的善根发现了,那个忏悔的力量很大,真的回头,我们中国古人说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他真回头了,真是好人,这个条件才能往生。所以《弥陀经》上讲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,这是善根。一生作恶,善根能现前,就遇到善友,这个缘很重要,遇到善友给他开导,他豁然明白了。佛法里面决定没有侥幸的事情,全都是真实的功德,因为这一类往生的人我们看到很多。早年我们对教理不太清楚,有疑惑,这么多年的薰修,我们终於明白了,宿世不思议的善根这个时候发现了。

  这三福第一福,我们今天提倡学习《弟子规》,为什么学《弟子规》?《弟子规》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的细说。我们怎样孝养父母、怎样奉事师长?把《弟子规》一千零八十个字做到,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你就做到了。由此可知,《弟子规》是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的落实,你能不做吗?你要不能做到,这两句你白念了。「慈心不杀」,我们把这一句落实在《太上感应篇》上,《感应篇》给我们讲了善恶因果一共一百九十五条。因果教育不能不懂!不要说言语造作有果报,起心动念就有果报,讲得很微细。末后一句「修十善业」,这是佛门的根。所以我称这一句里头给我们说了三个根,儒的根是《弟子规》,道的根是《感应篇》,佛的根是《十善业》,开头要把这三个根扎下去,净业三福第一福你有了。

  现在人没福,没福看起来好像享受都不错?是的,他享福,他福从哪里来的?过去生中修的,这一生中得人身享福报。他享福报,没人教他,不知道修福。不像过去,过去在旧社会里头,确实,无论你有福还是没有福,老人都懂得修福;也就是说,社会上一般人都懂得要学习这三个根。这三个根在中国古代称为扎根教育,什么时候学?小孩一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。怎么个学法?父母做出榜样给他看。你看婴儿他不会说话,他会看、他会听,他已经在模仿了,所以这一千天根深蒂固,这三个根是要父母在家里面做出来给他看。古时候家庭是大家庭,这种家庭现在人无法想像,过去是五代同堂,往上去,你上面有父亲、有祖父、有曾祖父、有高祖父,五代;往下去,你有儿、有孙、有重孙、有曾孙,所以讲九世。古时候你一打开一个家庭九世,九世同堂,这么大的家庭。普通一家人多少?大概总有三百人左右,九世同堂,家里要没有规矩不就乱掉了吗?那还得了!所以齐家就能治国,治家跟治国没有什么两样,有治家的能力、智慧就能够治国。这是从前的社会,你看它多重视教育、重视扎根。

  扎根就是持戒,佛门讲的持戒,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入佛门。所以三福第一福是世间福,不是出世间,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你才得这个资格,你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善男子、善女人才能够入佛门,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,跟佛学经教,提升自己的德行,提升自己的定慧。所以三福第二条,你看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是出世法。受持三皈,正式拜老师,拜释迦牟尼佛为老师,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。释迦牟尼佛教什么东西?教三皈,这是佛教你的,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。你怎样才能成佛?成佛的方法无量无边,所以讲无量法门。无量法门到最后、到真正成佛,归纳起来只有三门,这三个门无论从哪一个门,你只要得到一门你就成佛。无量法门就好比无量的道路,不管你从哪个地方来,到达佛的大殿,这个大殿只有三个门,任何一门进去,一门进去,门门你都得到,这法门平等。这个法门就是三皈教给你的觉正净三门。皈依佛,佛是代表觉这个门,能成佛,觉而不迷;第二个门是法,法是正门,正知正见;第三个门是净门,心地清净,净而不染。这三门是成佛之门。

  从哪个门入?各人根性不相同,觉门是一般讲最难,上上根人,禅宗走这个门,性宗走这个门,上中下三根都没分。那怎么办?上中下三根一般走正门,就是皈依法,法是正而不邪。这个门像办学校一样,它有小学、有中学、有大学、有研究所,你可以慢慢的来、慢慢的学习;觉门没有,觉门是一步登天,它当中没有阶级,能上去就成佛,不能上去,你什么也成不了。好像上楼梯一样,我们在年轻时候学佛,老师告诉我们,那个觉门是什么?觉门好像搭电梯,你进去之后,电梯一直到顶楼,门打开你就到了。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,没有这个能力是上中下三根,怎么样?爬楼梯,法门正门是爬楼梯,你可以一层一层往上爬,也能走到顶。第三个法门是比较特殊,净门,专修清净心,心地清净也能到达顶层。这个净门两个宗派,净土宗是走这个门,密宗是走这个门,密宗是修清净心的。都是修清净心,修行的方法不一样,净宗怎么样?它是远离染污,所以它修的比较容易;密是不离染污,所以密得清净肯定比净要高,为什么?在染污当中修出清净,叫真清净。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,所以现在修密法的人成就的少。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,他学密的,我们李老师也学过密,告诉我这个太难太难了。

  我学佛,第一个亲近的章嘉大师是密宗大德,这个人是好人,真正善知识,为什么?他不教我学密,他教我学显教,学教。为什么不让我学密?他讲得很清楚,他说密,他拿学校做比喻,密是哪一个阶段?是博士班,研究所里的博士班。教是什么?教是大学、中学、小学,你应该从小学念起,慢慢提升,小学念完念中学,中学念完念大学,大学念完念研究所,研究所念完最后念博士班。所以他老人家告诉我,真正学密是什么人?初地以上,没有证得初地,你不够资格学密。好像研究所博士班,什么条件才能入博士班?硕士毕业,你才能够念博士班。我才明白,那个净是真正清净,不像净土宗,净土宗是远离染污,远离名闻利养、财色名食睡,远离,得清净;密不是的,密它不需要远离。

  这些道理明白了,我们是什么根性、应该走哪一条路,我们自己不认识,老师是高人,我们要不听老师的话,不尊重老师、不依教奉行,那你修学得自己负责任,自己负因果责任。我们依教奉行,完全依老师的,那我将来学不成就,这个责任是老师的,老师叫我怎么做,我就循著他的路走,没错。所以要有自己的意见,不听老师的,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,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,真吃亏,吃大亏!什么时候才知道?吃亏上当之后才明白,后悔莫及了。我听老师的话,跟诸位说,我都非常遗憾,我听老师的话听几成?大概七成,还有三成是什么?怀疑,所以我这一生成就很有限。我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听老师的话,那今天不是这个样子,至少可以跟祖师大德相比,能够达到像印光大师、莲池大师,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。我学了六十年,很遗憾的,我没有全听,只听了七成。我教别人,有人全听的,他超过我,我欢喜,我没有嫉妒,应当如是。古人讲「青出於蓝而胜於蓝」,这是教学的成就。教学唯一的希望,希望学生超过自己,这个世界才有救,往后去一代比一代强;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就可怜,众生就要受罪、就要遭难了。一代要超过一代,这是正确的。我们过去学习犯了哪些过失,希望底下一代不犯我们同样的过失,他就超过我了。

  指导的原则我们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先把戒律扎好,这德行。孔子教学,第一个是德行,第二个是言语,第三个这才是政事、文学,没有德行怎么行?而德行的核心、德行的源头就是孝亲尊师。现在这个社会就是缺少这个,不孝父母,没有尊师重道的念头,他怎么能学得成功?学生不懂得尊师重道,不懂得孝顺父母,佛菩萨来教他都没用,教不出来,他不能接受。这个根一定是从小就扎的,我们从小疏忽了,没扎这个根,现在明白了,明白之后真正发愤努力,把这些重要的课程补过来,行!不是不行,恶补,把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补出来。一定要晓得,没有这个根,你就是往下再努力三百年,算你活得长寿,你能活五百年,五百年你都不会成就,为什么?没有根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看到有成就的,有异常成就的,那人是什么?那人真的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,一点分别没有、一点怀疑没有,百分之百的顺从,他很快就成就了。他戒持得好,从戒就得定,他得三昧了,一般讲多少年?三年,不会超过五年,他得定了。得定之后二、三年智慧就开了,智慧一开,所有一切法门,他学习轻而易举,就是一门通了,一切门都通。

 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能学一门,不能学两门。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,可是怎么样?我们没有遵从老师的意思,老师才不得已说的这么一句话,一门学好了再学第二门。这是老师不得已说的,我们以为是真的,一门学好了就学第二门。我说我对老师有七分的信心,我学东西学一门,我这一门不是学一遍,我学十遍,我才学第二门。古圣先贤教给我们,一辈子学一门,这我们不甘心、不情愿,总想多学一点,错了!应该是一辈子就学一门,从这一门里头能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你一生不改变,肯定明心见性,教下里面叫大开圆解。大开圆解就是没有学过的经典你一翻开,没有一句不明了,全通了,开慧了。我们拿古圣先贤教诲去劝别人,有人真干,真的一门深入,一辈子不改变,他成就比我高。他很谦虚,这是一定的道理,我们中国古人说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德行学问愈高愈谦虚、愈恭敬,没有丝毫傲慢的习气,真实学问!我们看到欢喜,正法有人住持,正法久住於世,只要后头有人,这是我们非常安慰的一桩大事情,非常欢喜。谁能成功?人人都能成功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,果然是老实听话真干,没有一个不成就,个个都能成就,个个是释迦牟尼佛的继承人,续佛慧命的人、普度众生的人,都是,我们肯不肯干?所以头一个就是决定不能轻视戒律,根本的根本。

  我对於这个问题,年轻的时候,因为我是从学哲学进入到佛学,所以对於戒律我就不相信。跟章嘉大师三年,这个老人家真是善巧方便,现在才知道他老人家的慈悲,教导我,用心良苦,知道我们是现代的年轻人,不相信戒律,误认为戒律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生活的规范,我们能学吗?我们学佛是不是回到三千年前?时代永远向前面进步,我们怎么后退,怎么退到三千年前?我们是中国人,为什么去学印度人?这个错误的观念,我们虽然不说出来,老师有智慧,老师看得很清楚。他不会呵斥我,也不会批评我,为什么?他要呵斥、批评我,我不跟他学了,我就会离他远远的。他对我非常爱护、非常关心,我只要有一、二次没有去见他,他就会打电话,或者派他的副官打电话给我,问我身体怎么样,为什么没有来,真的像父母对子女那样的爱护,被他感动。他对戒律这桩事情很巧妙,我们是一个星期见一次面,一个星期所学的向他报告,再有问题向他请教。每次上完课之后我离开,他都会送我到门口,会轻轻说一句话,「戒律很重要」,就说这么一句话,我听了大概几十遍,每次提醒我这句话。

  我跟他三年,他老人家圆寂了。他火化的地方是特别建立一个小塔,专门为他做的,那个时候有甘珠活佛,几个人在旁边搭了帐棚,守在这个火化小塔。他们大概住了一个星期还是十天,我在那个帐棚里住三天。我三天就非常认真反省,我跟他老人家三年,他教了些我什么?我学到些什么?我认真的反省。这一反省,头一个,戒律很重要。为什么这句话跟我说那么多遍,也没有详细跟我讲,就这一句?我就认真想这个问题,想了两个星期明白了,我错了,因为我们这是学佛,学佛要用佛的标准,不能用人的标准。我们以前过去学过礼,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里头讲礼,三代的礼就不相同,夏、商、周三代有兴有革,也就是它有修订的地方、有改变的地方,像国家的宪法、法律,经过一段时期要修订一下。现在我们学佛,学佛要成佛,成佛那个宪章、那个法律不能改动,改动就成不了佛。我就想出这么一个道理出来,才知道三皈五戒,律藏里面的东西那是成佛之道,那不是世间法律,那不能改变的。我把这个道理想通了,对於戒律的这个错误观念才纠正过来。

  这是章嘉大师用了三年,还圆寂做这个示现,让我认真反省明白了;他要不圆寂,我不会去反省这个道理,我对於戒律的错误观念会永远保持下去。现代人犯我这种过失的人就太多太多了,不犯的是一个也找不到,比我错误观念严重,我能反省,他们不会反省。我这个反省是章嘉大师示现,不做这个示现,我不会做这个反省,才知道因戒得定、因定开慧。头一个,你对戒不重视的话,你怎么会得定?你怎么会开智慧?你学一辈子,学得再好,可以做一个佛学家,现在可以拿个佛学博士,学的是什么?佛法的知识,不是智慧。因为慧是从戒定里头来的,你没有戒定,你就没有智慧,你学的是常识、知识。知识能不能解决问题?不能解决问题。你有这个知识,确实可以拿到博士学位,可以做一个名教授,西方讲的汉学家、佛学家,你可以拿到这些,与自己了生死、开智慧、证果毫不相关。你看这个东西多重要。总算我们把世间法跟出世间法认识清楚了。那我们要学佛的话,你就不能不重视戒律;你要重视戒律,你不能不从《弟子规》下手,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这三个根,你要不从这三个根下手,你就不可能有成就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我这个人一生没福报,过去生中没修福,一生过著流浪的生活,居无定所,没有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面去学习,始终没有这个缘分。常常想著定下来,你看到现在八十四岁都定不下来,这桩事情让我常常感到遗憾。到处奔走,说句好听的话是广结法缘,但对自己的定慧扎根基础上,确实是有很大的障碍。所以今天人要修福,哪一种福报最大?帮助学人制造一个安定的环境,让他真正在这个环境里面学习个十年、二十年,他成就了。帮助一个人成佛,这个福报多大!比天都大。我相信有这个能力的人很多,有这种心的人也有。可是他会问我,他说:净空法师,你替我找一个人。我告诉他,我找不到,我没见过。什么人能够下定决心,住在一个地方十年不出门、二十年不出门,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?这样的人到现在找不到了。你看多难!真正想修福的人,找这么一个有福的人找不到;真正想修行的人,找那个修行环境也找不到,缘不一样,这遇缘不同。我们说这些话,都是讲的辩才是从智慧来的,智慧是从戒定来的,没有戒定就没有智慧,没有智慧就没有辩才,没有辩才就不能教化众生,这不能不晓得。

  现在我们看经里面讲的四种无碍辩才,第一种「义无碍辩」。义是义理,里面讲的是道理、原理、原则,都是属於义无碍辩。「谓了知一切诸法义理,通达无滞故」,了是明了,知是知道,你看一切诸法的义理。这是世间哲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,科学家也在搞这些问题,还有宗教家。义理里面最重要的、最深奥的是什么?宇宙从哪里来的,这些万事万物从哪来的,我从哪里来的,你从哪里来的,他从哪里来的,为什么有这些事情发生,这些事情发生以后怎么样的演变,最后结果又怎么样,这都是大问题,这都是义理。谁知道?那我们今天可以说,这个事情佛知道。我们中国一般人讲「天知道」,天知道这句话说没人知道,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学佛之后,天也不知道,天是凡夫,欲界天不知道,色界天、无色界天他也不知道。不但他们不知道,二十八层天之外,声闻、缘觉、小乘他们也不知道。再往上去,权教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,他知不知道?不知道,他要知道就不迷了。可是佛法里面学什么东西?就是学这个玩意,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物,包括我们自己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佛。

  佛也有层次,他们虽然统统都知道,里面也有浅深差别不一样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四十二个阶级,这四十二个等级的人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他们对这些东西知不知道?都知道。虽都知道,有浅深的差别不同,譬如十住知道,十住比十行就要差一等,都知道,十行讲的比十住清楚,十回向又比十行清楚,算是十地才能讲到究竟明了。为什么?他亲眼看见了,他六根见到了,宇宙的源起他看到了,一切众生包括自己怎么来的他也看到了,他怎么不清楚!如果这些义理不能够完全通达明了,他怎么会说得出来?释迦牟尼佛看到了,把这桩事情说清楚、说明白了,说这桩事情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说的什么?我们今天科学、哲学里讨论的问题,宏观的宇宙,无限大;微观的宇宙,量子力学,「小而无内」,宏观是「大而无外」。你看中国这两句成语,这两句话,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那个时代,这个话就说出来了,「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」不是现在人说的,古人讲的。这两种说的什么?实在讲,就是说的《华严经》。

  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,中国人为什么说得出来?能说中国古圣先贤不是佛菩萨再来吗?我不相信。经上讲得很清楚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,中国人相信圣贤,所以佛菩萨到中国来示现圣贤身,应以圣人身得度他就现圣人,应以贤人身得度他就现贤人。我在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的时候,我就有这个看法,我向李老师请教,我说中国古圣先贤,尧舜禹汤、文武周公、孔子、孟子这一类人,老庄这一类的人,是不是诸佛如来在东方应化的,现这种身?老师笑著告诉我,理上讲得通,事上没证据。事上他没有说出来他是什么菩萨再来,他没讲过,没讲出来,没证据,理上是决定讲得通。以后,我跟很多宗教往来,这些宗教经典我也常常看,我也有这么一个想法,所有宗教里面的那些神圣、先知、使者,也统统都是佛菩萨化身的,不会是假的。说得最妙的还是就这八个字,「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」,这两句话不得了,把现在所有科学、哲学全部包括尽了,佛讲得多好!现在科学家最新的报导告诉我们,他说今天人类所能够观察到的,这是用精密仪器观察到的,看太空、大宇宙,只能看到百分之十,另外百分之九十不见了,他们看到宇宙的现象是个膨胀的现象,百分之九十不见了。这句话,我们读过《华严经》的人,真正在《华严》里面有一点契入的话,听到这句话明了,真的不见了。到哪里去了他们不知道,我们知道,到哪里去了,百分之九十?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你就找不到了,回归常寂光,你到哪里去找?真如此!所以科学家能说出这句话来不简单。

  我们在佛法当中修行,一级一级向上提升,见思烦恼断了,六道没有了,你提升了,六道里头看不到你了,提升了,在哪里?四圣法界。无明一破,四圣法界没有了,就是十法界里头找不到了,到哪去?到一真法界去了,诸佛实报土。根本无明的习气断尽,实报土没有了。实报土也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佛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土例外,没说,所以实报土还是虚妄的。无始无明断尽了,多久断尽?经教里面佛说了,三大阿僧祇劫。诸位要知道,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说我们修行的时间,我们修行时间成佛那是无量劫。可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那一天起,你无明破了,无明习气没断,无明习气很难断,无明习气不要去理它,它自己慢慢会没有了,多长的时间?三大阿僧祇劫。到那时候习气完全没有了,实报土也没有了,那就是科学家讲的那个宇宙不见了,它回归寂光,回归到自性。回归自性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。自性里面虽然什么都没有,精神现象没有,物质现象没有,但是它能现。它怎么能现?众生有感它就有现,它能够跟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感应道交。它感应道交,那个科学对它没法子理解,为什么?它跟常寂光、跟自性相应,它跟十法界不相应,它跟实报土也不相应。所以科学家这种发现很有道理,用佛法来解释解释得通,他是个疑问,我们很清楚。

  这在什么地方能看出这个事实真相?自性本定。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这句话讲的就是自性本定。自性本定必须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,自性本定就出来了,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,你看到的微观世界,比今天量子力学里头看的更透彻,量子力学发现跟佛经上所说的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。在宏观世界里面,他们讲百分之九十不见了,那就是我们刚才向诸位报告的,回归自性了。一切法从自性流出来,最后还回归自性。这个现象是自然的,在佛经上有个术语叫「法尔如是」,自然规律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这是一个大的循环,回归自性那才真正叫大圆满。所以,生到实报庄严土不是真正圆满,回归常寂光才是真正圆满。我们看这四种无碍辩才,法身大士才有,一般人哪有这个能力?我们今天了解这个现象是因为靠《华严经》,读《华严经》才知道的,这是理论。

  第二个,「法无碍辩。谓达一切诸法名字,分别无滞故」。这二、三是讲方法,首先讲法,法是一切法,从法相上讲,前面是从理上讲,一切法的理,这是一切法的相,现相,你能知道一切法的名字。名字从哪里来的?名字是人给它加上去的。无论是什么人,无论是哪国的人,现在讲无论是哪个星球的人,无论是哪一种不同空间的众生,他们给这些法所命名,你统统知道,你不必要学,全知道。真的吗?真的,有证明,你看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。水就有这个能力,它没学过,我们写中国字它认识,你写英语它也认识,西班牙语也认识,有很多土著那些文字它都没有障碍,我们就知道这是自性的本能。外太空不同维次空间的,他们给这些万事万物命名,明心见性的人全懂,他都认识。所以它会看、会听,会听这些语言、音声没有障碍,而且懂得人的意思。不必说话,你起心动念它全知道,你的念头善,你看它给你的回应,结晶非常之美,你看到了;你的念头不善,它的结晶很丑陋、很难看。江本博士十几年的实验,每天都做上千次的实验,他们有一个小组,我到他实验室去参观过两次,那真的不是假的,科学家承认。所以性德不可思议。

  第三,「辞无碍辩。於诸法名字义理,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,为其演说。能令各各得解故」。辞就是言语,你有能力恒顺众生,无论什么样的言语文字你不必学,你全通了,一接触就通了,为什么?一切法不离自性。佛在大乘经常常告诉我们,这些法从哪来?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自性就是真心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只要真心见到了,真心所现的万法,整个宇宙,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,你全都明白了,什么障碍都没有了,没有一样不知道,没有一样你说不出来,无碍辩才。

  第四,「乐说无碍辩。谓随顺一切众生根性所乐闻法而为说之,圆融无滞故」。第四是四辩的大德,这个大德是欢喜说,不必你请教,很热心的遇到你就告诉你。佛能观机,看一切众生根性,所说出来的跟你的根性相应,你能够听得懂,你能够理解。你听不懂的东西他不说,你不需要知道的东西他不说,应机说法、欢喜说法,这是乐说,乐是喜欢。这个字在此不念「勒」,乐是快乐,念「要」,乐是爱好,喜欢、爱好,是这个意思,乐说。所以这条是德,他要不爱说的话,那前面虽有辩才,众生得不到利益,众生得到利益就是他大慈大悲,喜欢说,主动的告诉我们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喜欢说,遇到人就说。有人,佛一定是等他开口问,提出问题再跟他说,有些人没有问题,佛也跟他说;这部经就是阿难问的,佛才说的,《弥陀经》没人问,佛自己说的。谁会问、谁不会问,佛都知道,没有一样不知道。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,应该给他说什么法,此时此处,你现前这个阶段,你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,佛都会告诉你、都会帮助你,会给你解决一切现前这些疑难杂症,慈悲!

  这里头最重要的,帮助你破迷开悟。这是佛无量辩才里面的真实义,真正用意是帮助你破迷开悟。终极就这么一个目标,帮助你大彻大悟,帮助你明心见性,帮助你圆成佛道,这是佛教。只有真正得到佛陀教化的真实利益才知道感恩,没有得到真实利益,那个感恩都不是真实的,说佛恩德怎么大、怎么大他不知道,他迷惑颠倒,他怎么知道?哪一天觉悟他才晓得,他才忏悔。佛生生世世照顾,不知道感恩,不知道感恩佛还是照顾,佛并没有说你不感恩,我就不照顾你,甚至於你侮辱佛菩萨、毁灭佛菩萨,佛菩萨还是照顾,你看慈悲到这种程度,不是凡夫知见。为什么?因为他知道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他是一体,同一个自性现的,同一个自性生的,同一个体,是自性,同一个体,《还源观》上讲的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。诸佛如来从这生的,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是从这生的,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都是从这生的,一个体。你做错什么事情,做错什么坏事,他都没有放在心上,你的心上有,他的心上干净,完全没有。这是你的真心,这是你的自性,你自己迷失了,你现在用的是妄心,用妄念。所以佛能够圆融无碍,为一切众生示现、说法。

  「上表诸大士契於圣智,得无碍之辩才,善应根机,广宣妙辩,故曰:得佛辩才」。所以我们学佛,明白这个道理,知道在戒定慧上下功夫,才能恢复自己自性的无碍辩才。如果不从戒定慧,从经教广学多闻,好像也有辩才无碍,那是不是经上讲的辩才?不是,因为你没有智慧,你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,你哪来的辩才?那种辩才遇到一些人提出问题你还是无法解答;智慧开了之后不可能有这个现象,都能解答。末后这一段,「《甄解》复进一解曰」,这日本的大德也很了不起,这些话也都是佛在经上说的。「若依根本教,但说一字,亦为得佛辩才,传如来如实言故。不但此菩萨尔,凡夫说亦同诸佛辩才,赞扬佛慧功德,开化十方有缘而已」,这个话说得好,《甄解》真是说得好,依根本教。什么是根本教?不起心不动念是根本教,起心动念就不是根本教。不起心不动念,只说一个字,就能把自性的辩才显示出来,哪一个字?一般讲「佛」字,只说这个佛字就行了,全都代表了。要是从更深的意思来讲,任何一个字,那就不一定讲佛字,任何一个字,为什么?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它从自性流的,任何一个字都是从自性流的,都回归到自性。这个意思就太深了、太妙了!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才晓得禅宗里面,那一种的应对叫禅机,他们说话我们在旁边听不懂,不知道什么意思。那都是属於依根本教,说一个字,说两个字,说一句、两句都无所谓,那真的是佛辩才。真正懂得,他也入境界,他不入这个境界的话他不懂;也就是说,他要没有得根本智他也不懂。得根本智的人,彼此能通达,能懂;不得根本智,用这个方法就错了,那还得用我们世间的方法,世间人才懂。这应机说法,对什么人用什么方法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