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0-0123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一二三集)  2013/1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123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三百五十七页第四行:

  「《涅盘经卅》」,也就是三十卷,「曰:我於此间娑罗双树,入大寂定。大寂定者,名大涅盘。」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一个简单的说明。大寂定是术语,「或曰大寂室三昧」,或者说「大寂静妙三摩地」,都是同一个意思,「如来所入之禅定也。离一切散动,究竟寂静」,这叫大寂。我们在大乘经教里头常听佛说,烦恼有三大类,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每断一种烦恼都是属於寂定。见思烦恼断了,也就是此地讲的离了,离见思的散动,这就得寂静。这是阿罗汉的寂静,小乘寂静。如果离尘沙烦恼,就是尘沙的散动,那是菩萨的寂静,菩萨的禅定。如果於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就是此地讲的离一切散动,三大类的烦恼全部包括在其中,这个离了叫大寂。这是如来所证的,如来所入的禅定。

  「梵语曰三昧」,或者是说「三摩地」,三昧、三摩地都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都是定,我们叫禅定。「如来会曰:世尊今日入大寂定,行如来行」。这个大寂定是自性本定,「何期自性,本不动摇」。动摇就是此地讲的散动,没有分散的现象,也没有波动的现象,这是真心,这是本性。於是我们就知道,我们如果把心从外面境界收回来,孟子所说的,「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就这个意思,这孟子懂得。什么是学问?收心是学问。佛法什么是功夫?收心是功夫,把心收在一处,不让它散动。散动是凡夫,六道凡夫心,能够把心收在一处,这是禅定。世间人也有禅定,世间禅定生四禅天、四空天,那个境界跟阿罗汉相似,但是不能跟他比。为什么?阿罗汉是真断了,永远断了。四禅天跟四空天是暂时,是定功把烦恼伏住了,并没有断,定要失去,烦恼又会现行,所以还是脱不了六道轮回。

  念佛人,印光大师讲得很多,许多念佛人向他老人家请教,念佛功夫不得力怎么办?这著急。他老人家给人最好的一个比喻,第一个,对於娑婆之苦不能透彻了解,娑婆之苦,极乐之乐也不能理解。果然把极乐的乐、娑婆的苦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肯定把娑婆舍掉,就放弃掉了,一心求生净土,功夫就会得力。第二种,也是生死心不切,有苟且偷生的念头,这个念头非常强烈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还有一种,心散乱,妄想太多、杂念太多,也就是他知道的事情太多,心定不下来。所以中国古人,那是经验之谈,劝导我们,「知事多时烦恼多」,没有必要知道的事就不需要知道,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必要认识;说「识人多处是非多」,你见的人太多,人愈多是非就愈多,事愈多烦恼就愈多。这都是障碍念佛成就的原因,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,把一切人跟事都放下,一心念佛,无论在什么场合,他不问人和事,他也不离开这些人和事,这是真正的本事。为什么?他只有一个念头,生死心切。印老常常教人把「死」这个字看清楚,他老人家写了个死字,挂在他的小念佛堂的佛像后面,就这一个字。每天想到,今天就是我寿命最后的一天,我就要死了,还有什么想头?这是个好办法!

  今天这个世界,很多人讲灾难,包括核武战争。我们大家都知道,拥有核武的国家,他们的核子弹头加起来,一般估计超过五万枚。一枚会毁掉一个城市,地球上还没有五万个城市。一按钮,几秒钟,世界就没有了,毁灭了,不像二次大战要打好多年,没有,几秒钟就完了。印光大师这个死字摆在面前,太好了!战争可不可能爆发?很难讲。如果碰到一个糊涂人,一个人发狂、发疯了,他把按钮一按,马上就爆发。正常的人不会,酒喝醉的人就很难讲,情绪不好的人很难说。所以,那么多核弹摆在那里,我们看到了之后就想到,我马上就要死了,我今天就要死了,念佛的心就恳切了。

  这些东西摆在面前,古人没有,现在人有,每个人都看到,有这个警惕的人个个都往生了。是好事情,提醒我们、帮助我们,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,不敢留恋,想留恋也不敢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。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,要用慈悲心,要用厚道的心,积一点德。到极乐世界,别的都不欢迎你,欢迎积德的人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极乐世界欢迎。我们多做一点极乐世界欢迎的事情,这个世界上是是非非全都放下,不要再理会。真正相信人性本善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只是他一时迷惑颠倒,这个不必去计较。礼敬诸佛,普同供养,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。

  了解大寂定的意思,大寂定是我们的真心,大寂定是我们的本性,人人都有,我们只是现在被无明、尘沙、见思搅和乱了。虽然这些东西搅和,自性还是自性,自性没有变,寂定在,放下就是。世间最可贵的就是放下,放下妄想,放下分别,放下执著,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无一不是这样教导我们。我们要觉悟、要听懂,要落实在现前的生活上,我们就得受用了。你看,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心念这一句佛号,那就是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,这样的人必定得到佛的加持。佛加持好,自己得利益,我们周边的人也得利益,一人有福,连带一屋。福要是大,连带这个城市,连带这个地区,这个城市、地区都有福了。人要修福,修大福。落实在生活就是行如来行。

  旧译《仁王经》上卷说,《仁王经》两卷,「初年月八日,方坐十地入大寂室三昧」,这是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。新译《仁王经》上卷曰:「尔时世尊,初年月八日,入大寂静妙三摩地。」《涅盘经》三十卷上这一句,念老引用在注解上,就是「我於此间娑罗双树」,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,「入大寂定」,这个大寂定梵语称大涅盘。

  「又《甄解》云:普等三昧」,普是普遍,等是平等,普遍平等就是自性本定,「及大寂定,并是念佛三昧异名」,这都是念佛三昧的名称。念佛三昧称大寂定,念佛三昧称普等三昧,为什么?念佛法门摄受的众生广大没有边际。一切世间,不是我们这一个世间,一切世间,包括十方一切诸佛刹土,所有众生,上面到等觉菩萨,下面到无间地狱,这所有一切众生,这叫普;这一句佛号,大家都念这句佛号往生极乐世界成佛,这平等。这叫普等,都是念佛成就的,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。念佛,再要找别的东西来帮助,实在讲没有必要,那是自己对这个法门有怀疑,觉得我再加一点好像更可靠一点。这是凡情,不是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,普等三昧、念佛三昧是究竟圆满的三昧。修其他的法门,把这个三昧来帮助,这正确的;修这个法门,拿别的来帮助,这就毫无意义。

  乾隆年间,慈云灌顶法师在《观无量寿经直指》,《直指》这本注解就是灌顶法师他作的。我们过去学习《观无量寿经》的时候,参考他老人家这个注解的本子。他说,我们如果遇到重大灾难,灾难重到什么程度?重到没有办法忏悔,所有经、法,经论、佛的一些方法统统失效,没有办法救你这个苦难。他说最后还有一个方法,就是这一句佛号能救你。用这个比喻来形容、来显示,佛号功德超过一切,一切法门都比不上这一句佛号,一切法门不能度,这一句佛号能度。很可惜,净宗天天念佛,不知道这个名号功德,不知道。听到了还怀疑,因为佛号太容易念了,南无阿弥陀佛太容易念了,容易念反而不相信,不以为然。这种人真正叫没福!无上珍宝到手上不认识,把它丢掉了,你说多可惜,再想得到不是容易事情。

  这个法门真正是难得,很容易失掉。佛祖苦口婆心劝导我们,这个宝遇到了,要好好把它抓住,决定不能放过。一定要放下万缘,这是真的,我们要救命。这不念行吗?不念真不行,真要念。真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,你决定获得安全感,什么样的灾变你再也不放在心上,你的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。灾变来临的时候,正是送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这是好的增上缘,不是坏事,只有真正念佛人得无比殊胜的利益。

  下面接著说,「今佛为说念佛法门,住念佛三昧」,释迦牟尼佛今天讲这部经,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劝我们念佛。「故知大寂定,通说即为佛之禅定」,佛所证得的禅定,「名大涅盘」。「若按今经」,依现前这部经来讲,大寂定是「指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称宝王三昧」,这是宝,宝中之宝,第一殊胜的妙宝就称为宝王三昧,「三昧中王」,一切三昧当中第一。阿弥陀佛,你看,诸佛尊崇他,称他为佛中之王,念佛法门宝王法门,真正念佛就是宝王三昧。「今日世尊开演净土法门,故入念佛宝王三昧」。佛种种示现,放光现瑞,这个光瑞从哪里来的?从念佛三昧当中出现的。阿难见到了,非常稀奇,非常的特别,从来没见过。佛说一切经,入定层次不一样,要跟那个法门相应,表法的。今天讲《无量寿经》,显示出这个经跟其他一切经不一样,从哪里看?从瑞相不相同,这个瑞相太奇特了。其他的瑞相,普通的,常常看见的,一般相似的。今天这个示现,跟过去一般讲经教学示现的不一样。

  佛入念佛宝王三昧,也希望看到的人、听到的人、接触到的人都能够觉悟、都能够回头,都能入宝王三昧。宝王三昧有浅深不同,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,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的阶位,总是念佛功夫浅深不同。这个功夫都是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浅深不同。你看,通常讲三大类,功夫成片这是最小的念佛三昧,事一心不乱这是中间的,理一心不乱是最高的。念到最低的三昧,功夫成片,我们常说的,一切时、一切处心里头只有佛号,除佛号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,这叫成片。有这个功夫就决定得生,一切时、一切处,想往生佛就来接引你,这最浅的。如果念到事一心,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;念到理一心不乱,生实报庄严土。这就是功夫的浅深,不在乎多少,蕅益大师没说多少,功夫浅深。功夫浅深完全是说你放下多少,你对於娑婆世界、六道十法界统统放下了,功夫深,这个人念一声阿弥陀佛,抵得一般人念十万声佛号都不止。十万声佛号散心念的,不能聚成功德,没功德;一心念的,功德无量。

  我们真想去,不能再用散心。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,要换心,把散乱心要换成寂定心,寂是清净,定是平等。活在这个世间,一切时一切处用清净平等心待人接物,用清净平等心生活。无论在什么环境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你都得自在,你不受干扰,你心是寂定的,你的功夫是真实的。一念相应一念佛,真功夫,不再搞假的了。这是入大寂定。

  第二句,『住奇特法』,这个「奇特法」就是念佛往生的方法。我们看注解。「《净影疏》曰:佛所得法,超出余人,在世所无,故云奇特。」佛要不住奇特法,怎么能说得出奇特法?住就是什么?他心里有。蕅益大师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?别人没说过,只有蕅益大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面说出来了。世尊成佛是念佛成佛的,念阿弥陀佛成佛的,这个法是奇特法。所以,净业三福最后一条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,深信因果这句话不稀奇,它排列在三福最后这一条,放在发菩提心后面,这就很特别、很稀奇了。为什么?三福的排列,第一福是人天福,第二福是二乘福,声闻、缘觉,第三福是大乘菩萨福。菩萨还要深信因果吗?

  我年轻的时候,初读这个经,看到这句话感到很奇怪。深信因果,我们人都相信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,我们都相信,难道菩萨不相信吗?哪有这个道理!这么一句话放在这个地方,给我们带来难题,想不通。它要放在第一句,第一福里头,我们一点问题都没有,放在第三就把我们搞糊涂了。这个因果绝对不是普通的因果,不是世间讲的因果,一定是讲别的。真的想了好几个星期才恍然大悟,这什么因果?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这样说法就能讲得通了。念佛成佛这个事情,世间人不相信,二乘也不相信,唯有大乘菩萨他们才能相信,他们才能依教奉行。换句话说,达到了最高峰,达到究竟圆满是什么?所有菩萨最后成佛都是念佛成佛的。这谁知道?明心见性那就是念佛,口里没念,心上念。心上要没有自心,自心是真佛,你怎么能明心?怎么能见性?明心见性是心念。所以,这一句放在第三福里头,意思深广没有边际,太深了。一般学佛的同学念下去就念过了,没有想到这么深的意思。想到这么深的意思,今天我们遇到是念佛法门,所有法门里无比殊胜的第一法门,成佛的法门,遇到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?这不能不懂。

  成佛,成佛什么意思?知道的人不多,成佛是成就无量的智慧、究竟的德能、圆满的福报,你要不要?这一解释,大家都要了。如果说成佛,成就像泥塑木雕的佛像,供在大殿上天天给人家礼拜,那个佛大概都没有人想干。坐在那个位子上,天天接受别人礼拜,毫无意义。要是跟你讲,成就无量智慧,这个要;究竟的德能,好;圆满的福报,这更要了。你说这个佛好不好?佛是谁?佛就是自己的自性,就是自己的真心。你不学佛、不要佛,他也在,并不是你不要他,他就没有了。如果他没有了,你的身心就没有了,你的身心他现出来的。所以,从自性上讲,世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佛在哪里?你就是!你还要问吗?你本来是佛,你就是佛。你今天搞成这个样子,是你不知道自己是佛,也不知道佛是什么,叫迷惑颠倒。凡夫是个糊涂佛,弥陀、释迦是个觉悟的佛,他不迷惑。实际上我们跟他们没有两样,无二无别。

  《净影疏》里头说得好,佛所得的法,超出余人,这个余人就是菩萨以下。菩萨证得了,不圆满,佛证得的是圆满,声闻、缘觉证得少分,六道里面众生完全迷惑,根本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。佛统统超出,在世所无,这个世间找不到,所以叫奇特。「《合赞》曰:济凡秘术,今日将说,故曰住奇特。」这个奇特就是净土法门。诸佛如来要救济这些凡众,有一个秘术,术是方法,神秘的方法,今天要宣说,这个叫住奇特。

  「又《甄解》曰:奇特法者,如来正觉果海,名为奇特。奇特之极,至下」,下面讲「华光出佛之文彰矣」。华光出佛这个经文把奇特全显示出来了,彰是彰显,显示出来。《甄解》这个意思好。如来正觉果海真奇特,为什么?不可思议,无法想像,无有能说,说不出来。不能说它有,也不能说它无,说它有,六根缘不到。它没有物质现象,前五根缘不到;它没有受想行识,第六意识缘不到;它不是自然现象,阿赖耶的见分也见不到。它存在,能现万法,所现的一切法,真叫琳琅满目、百千万变,这变化。贤首国师的《还源观》上说「出生无尽」,像万花筒一样,这一转动,里头变化无有止境的。你说它没有,它起变化,它现一切相;你说它有,所现的一切相全是假的,如同空花水月。你能见到、你能听到、能闻到、能嗅得到,你得不到。就像我们看电视、看电影的画面,这里面东西一样你得不到,不能控制、不能支配、不能占有。果然把电视、电影看透了、看明白了,我们现前这个世间就跟电视、电影一样,全是假的。我们可以欣赏、可以受用,不能占有,要万缘放下,放下就对了,为什么?它的存在只是刹那间。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,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相似相续的幻相,绝对不是真实。连自己本身都是如是,身外之物样样都是的。

  所以我们到了把那个控制的念头、占有的念头、分别执著的念头,把它一扫而光,你就入佛境界了。佛在这个世间,六根见六尘境界就是这个看法,这是决定正确的,叫正知正见。一切放下叫正行,这菩萨行。菩萨行不是没有动作,有,没有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的心,就是菩萨。一样穿衣,一样吃饭,一样应酬,一样忙得不亦乐乎,他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著,他不造业。起心动念就是业,业就有善恶,善业感三善道,恶业感三恶道,轮回於是出现了。轮回怎么出现的?自己造的。你如果学菩萨,於一切法里头离一切法,即一切法,没离开,离一切法是心於一切法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著,这叫离一切法。离即是同时的,没有先后。能离一切法的,这个人是佛菩萨;在一切法里头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这是六道凡夫。佛法真的奇特。

  《甄解》讲奇特到极处,如同《观经》上所说的,佛有八万四千相,不是一般人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佛有八万四千相,阿弥陀佛。我们要记住,四十八愿里头告诉我们,每个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,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。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身相跟阿弥陀佛同。普等两个字在极乐世界完全落实,普是普遍,等是平等,跟阿弥陀佛平等。身有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,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,每一个光里头出佛,出现有佛菩萨在教化众生。这叫奇特之极!不但没见过、没听过,作梦也没有梦见过,这奇特。

  「且如《华严性起品》」,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,「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」,那是什么?自性。一切众生身中有佛性,佛性就是正觉智,就是自性,就是法性,就是实相。名字很多,一桩事情。有,不是没有。叹云,释迦牟尼佛见到了,「叹之云奇哉!奇则奇矣,奇而非特」,是很奇怪,但是不能说特别。「又如《法华提婆品》,龙女成佛」,这很特别,龙女八岁,特别是特别,特别不奇。「何者?经说:众宝莲华,周满世界。此莲华,欲言是依」,依是依报,「则华外无佛正觉」;「欲言是正」,你要它说是正,正报,「则说言百千亿叶」。所以说,你说它是依,它依里头有正,你说它是正,正里头又有依,不能说依,也不能说正。你要说它是因,「则如来果上功德」,这就不是因了;「欲言是果,则十方所生妙华」,这又是因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。「欲言是主,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」,主中有伴;「欲言是伴,则唯是如来正觉」,伴中又有主。「欲言是一法,则此中出无量法」;「欲言是无量」,则一句佛号。这一段的意思,就在最后这一句,名号真正不可思议。所以「奇奇特特,不可称,不可说,不可思议之法,强名」,勉强给它起个名字,叫它做「奇特法」。

  上面这个意思很深,换句话说,不能说它是依,不能说它是正,不能说它是因,不能说它是果,不能说它是主,不能说它是伴,不能说它是一法,也不能说它是多法,它什么都包括在其中。这是什么?就这一句佛号。佛就是用这一句佛号,普度一切众生圆满成佛,这个法叫奇特。你所说这些意思,这一句名号里统统具足,什么都不是,什么都是。真正明了之后,死心塌地,什么都不求了,这一句名号念到底。真正念到底,什么法就通了,上面所说的你全通了,你一点障碍都没有。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。

  下面是念老把这一段文做个解释,「兹略释之」,没有办法详细说,简单给我们做个解释。「如来果德,称为奇特。最极奇特,即经中华光出佛」,把这个奇特的意思统统显示出来了,彰是彰显,很清楚、很明白的显示出来,这一段文。「且如《华严经》云,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」,这个正觉智就是佛所说的智慧、德相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为什么能成佛?你本来是佛,所以你能成佛。但是一切众生确实具足,众生这个名词含义非常广,为什么叫它做众生?因为它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。我们人身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;我们这张桌子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;坐的椅子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;住的房子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;房子外面树木花草,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。这些所生起的万物不离开大地,都要靠大地,大地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,没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。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深了,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统统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,这奇特了。

  惠能大师见性,第三句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这句话用今天白话来讲,没有想到自性本来就具足一切法。这一切法是什么?就是《华严》说的如来智慧德相。换句话说,跟一切如来平等平等,丝毫差别都没有,只是如来的智慧德相现前了,我们的智慧德相没现前。实在说不是没现前,哪有不现前的道理?我们的智慧德相因为它受了染污,它有障碍,因此它的现前变了质。你看,迷了变成阿赖耶,阿赖耶现前,阿赖耶又变了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,这三细相变成六粗,由六粗变成整个宇宙。整个宇宙就是我们自性里头的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。

  我们的智慧变成什么?变成烦恼,就是妄念,我们的妄念、妄想就是智慧。德能变成负面作用。譬如说,举个例子大家就晓得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是我们自性的德能。现在变成什么?变成贪瞋痴,变成妄语、两舌,变成这个,它起反面,它不起正面的,念头变成了贪瞋痴。要晓得,十善是自己的自性本具的。现在为什么反过来?这就是什么?迷了,迷了就颠倒了,智慧变成胡思乱想,德能变成反作用。相好呢?相好变成了六道轮回。原本的相好是极乐世界,把极乐世界变成六道轮回,都是阿赖耶变的。唯心所现,心是光明的,心是正觉,心现的都是美好的。一念迷了之后,心就变成阿赖耶,阿赖耶叫妄心。阿赖耶所变现全都是反面的,所以是负面的,不是正面的,自性是正面的。所以它还是起作用,不是不起作用,起的是反面的作用。反正一如,反正不二,理体是一个,只是觉跟迷。

  我们今天做的功夫就是破迷开悟,破迷开悟用的方法就是戒定慧,这总纲领、总原则。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违背,那就是佛法;违背了,戒定慧变了质,也会变质,那就变成妖魔鬼怪,那就非常可怕。所以,总而言之一句话,一切法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一切法从心想生。这是讲六道十法界,从心想生,你心怎么想它就怎么变。所以念头要正,不能邪,念头邪了,一切都错了,世界都会毁灭。世界毁灭,你得不到好处,你堕落在无间地狱,受苦受难用劫来计算,无量劫,出不来。无量劫之后,什么时候你想回头了,苦头吃尽,不想吃苦了,苦离开就感觉到很快乐,有这种念头佛就出现了,来帮助你回头。你不能回头的时候佛不来,来了没用,你不会听、不会接受,你自以为是。自己真正知道错了,佛就出现。

  在地狱确实度日如年,苦不堪言。大乘佛法,法界虚空界,这里面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,给你讲无量劫是形容的意思。人在受苦,感觉得时间很长,人在享乐,感觉得时间很短,这就证明时间没有长短,完全是你自己的感觉。所以在地狱里受尽刑罚,就好像千年万世一样,也许在我们人间就是几年、几十年,地狱里感觉得它已经是千万劫。小孩没有分别、执著,很快乐这个童年,过年很高兴,盼望好久好久好久才过年。大人,尤其工作一切不顺利的时候,感觉得怎么这么快年又到了。所以实际上没有时空,时空都是我们念头造成的,属於不相应行法。用现在的话说,是个抽象概念,不是事实。可是世间人把它当作事实,他就有得受了,他在这里头不能解脱。如果知道时间跟空间是假的,不是真的,他就解脱了。解脱就自在了,为什么?他能回到过去,他能回到未来,这时间没有了。空间没有了,他想到哪里就到了,没有距离。极乐世界在哪里?就在此地,此方即是极乐,极乐即是此方,没空间。看到阿弥陀佛五劫的参学,那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,现在可以看见。这是真正的奇特。

  所以,此甚奇特,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,如来智慧德相,「此实甚奇,但众生皆具,则非特殊现象,故云奇而非特」。为什么?众生都有,没有例外的。我们人有,畜生有,甚至於微生物也有,树木花草有,山河大地有,一毛一尘统统都有,奇而非特。「《法华》中龙女成佛」,这个龙女就是娑竭罗龙王的女儿,八岁成佛了。「八岁之龙女,能立即成佛,确极特殊,但特而非奇」。为什么?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「人人有分,个个现成」,故龙女成佛并不奇怪,是很特别,不奇怪。「唯此经中之净宗一法」,既最奇,又最特别。这一法是什么?这一法就是念佛的法子。

  下面「依经中」,本经中「《宝莲佛光品》」,这一段经文里头,「从依正、因果、主伴、一多」这些现象里头来说明、来显示。「依常情而论,池中莲花,应是依报」,是我们生活环境。那你要说是依,「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,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;可见佛从花现,故云花外无佛」,那就不能说它是依报。「若说是正报」,经上说这个花「有百千亿叶,明明说是花叶,而非佛身」,不能说它是正。若说它是因,「但此乃如来果德之成就」,它不是因。如果说它是果,这个花是「十方世界所生之物」,怎么是十方?就是十方众生念佛去往生的,莲花化生,「不待行人果觉功圆」,所以它不是果。若说它是主,「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,含摄一切」,它那个伴就多了,「其伴甚多」。若说是伴,「则心外无法,唯是如来正觉」。这下面,得了一个总结的现相,「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,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」。这句话很重要。「欲说是一法,但一花中有无量光,其中出生无量法;若说是无量,则只是一句名号。三种庄严,入一法句」。这三种庄严,国土庄严、正报庄严、依报庄严,入一法句,这一法句就是弥陀名号。

  「所以说此乃奇中之奇,特中之特,不可称、不可说、不可思议之法。亦不可安名」,不能说它个名号,说什么都是多余的,所以「只是勉强名之为奇特法」。这个奇特法就是这部经,就是这个名号。「今日世尊欲宣弥陀弘愿一乘、最奇特之法,住於弥陀之所住,佛佛相念,故曰:住奇特法。」弥陀、我心本是一体,说法如是,闻法亦如是,这是真正住奇特法。我们在此地将它简单做个总结。奇特法是指本经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心就定了。奇特法就是这一句名号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决定得念佛三昧,决定往生不退,亲近弥陀,成就无上菩提。

  我们跟佛有缘,跟阿弥陀佛有殊胜的法缘,为什么?你能信,你能愿,你肯念佛。只是我们现前业障太重,对於这个奇特法还没有搞清楚,所以应该放的还放不下,这些烦恼、习气、境缘还常常干扰我们。不仅是干扰,严重的干扰,让我们念佛不能专心,让我们念佛得不到法喜,让我们念佛得不到受用。学佛的同学不免担心,我能不能往生?如果不能往生,这一生空过了,感觉得很可惜。怎么忏悔,都不知道。这个法门,经上常说,祖师大德们常常提醒我们,最重要的是信、愿、行。我们的信心不够,信心不够是两个原因,一个是善根不足,另一个是对经教学习得不够。有深厚的善根,那是过去生中的,曾经学过这个法门,现在一接触就好像遇到亲人一样,能生起善根。过去善根不足,要靠这一生把它补足。什么方法补足?读诵、听经这两个方法。但是都要有真诚恭敬心,印祖所说的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」,诚敬很重要,真诚心、恭敬心。

  听,一遍一遍的听。现在,科学也帮上我们忙,我们要善用它,用听讲经的机器,听讲的机器。现在做得很精致,随身听。这个经我们从头到尾讲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,都在这一个机器上,甚至於我们第一次讲的,前年,第二次讲的,都在这个机器上,都做好了。每天听每天听,把它听清楚。那不听?不听就读经。读经,不要读注解,就读经文。一天念个十遍、二十遍,专念,不求解释,就求定。念经的目的是得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现前,不定什么缘会开悟。这一悟,这经就通了,你的真信真愿就起来了,你念佛就有味道,就法喜充满,愈念愈快乐,功夫才能得力。

  方法由我们自己去选,喜欢哪一种,选定了就不要动。不能今天这个法子,明天再换个法子,那就完了,多少人错就错在这个地方。他兴趣很多,今天听说这个好,明天听说那个好,他心不定,散乱的,所以最后一事无成,依旧搞六道轮回,这就错了。佛法最贵的就是制心一处,要懂得这个道理。其实,世间法亦如是。能制心一处的人,什么问题都能解决,没有不能解决的,比什么都重要。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把心住在阿弥陀佛上,住在这部经上。

  再看下面这句经文,『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、最胜之道』。「佛所住者,《净影疏》曰:住佛住者,涅盘常果,诸佛同住。」一切诸佛住在哪里?住在大般涅盘,前面讲了大寂定,这佛的住处。那我们今天要住在哪里?这个住不是讲身,是讲心。这一部《大乘无量寿经》就是诸佛住处,就是如来的大寂定,就是诸佛所住的大般涅盘。特别就是这一句佛号,「最胜之道」,一句佛号也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,万万不可三心二意。

  尤其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乱世,你心不住在佛号你就错了。乱世,真的是今天不知道明天死,明天是死是活不知道。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,明天我就离开这个世界了,那对我来讲什么是大事?这一句佛号是大事,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。我这个真诚心、恭敬心、求生净土的心,念头一动,阿弥陀佛知道,念头才动周遍法界,诸佛如来都知道。诸佛给我作证,弥陀来接引我,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。心一定要住在佛号上,住在极乐世界上。经,这个经就是极乐世界,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明书,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书,在我们手里。有坚定的信心,相信自己决定往生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世间万缘一切放下,一切时一切处,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。我们所争的,是怎样克服我们的烦恼习气,不跟人争,跟自己争;我们所求的,西方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。

  「今日世雄」,这是指释迦牟尼佛,「住彼所住」,就是住佛所住,「住大涅盘,能起化用」,是教化众生,起这个大作用,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。「《会疏》曰:佛所住,不二乘菩萨」,这个不就是非的意思,不是二乘菩萨「所能及」,是这个意思,「唯佛与佛住之」。二乘、菩萨是在十法界里面,他们没有离开十法界,他们离开六道轮回了,没有离开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没有离开这里。大乘教里面,称六道为内凡,六道以内的凡夫,四圣法界称为外凡,六道以外的凡夫,这大乘教常称的。真正称为圣人,是圆教初住以上,才称圣。为什么?他们离开十法界了,离开四圣法界了,这称法身菩萨。怎么离开的?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见性就离开了。他们住实报庄严土,如来的报身也住在这个地方。如来所以住这个地方,是法身菩萨有感,佛就有应。法身菩萨所现的都是报身,所以佛所现的也是报身,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,好有无量光,现这种身。所以唯佛与佛住之,这是常寂光净土,这是真如自性。

  「又佛说三乘随他教时,各住三乘法」,声闻住在声闻,缘觉住在缘觉,菩萨住在菩萨。三乘里头也有佛,跟菩萨住在一起。所以各住三乘法。「今住佛随自所住,故云住佛所住」。佛自所住的,法身住常寂光,报身住实报土,这是住佛所住。《会疏》这个说法说得很好,「今佛所说,是佛果觉,乃佛境界,故住於诸佛自之所住」。诸佛自之所住就是大菩提心,大菩提心就是住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诸佛之所住。我们要发这个心,能不能入诸佛境界,那是功夫。我们的功夫纯熟,就成佛了,成佛就住在这里。所以,我们要把功夫不断向上提升,这十个字要认真学习。在哪里学?在日常生活当中学,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、慈悲生活,要用这个心待人处世。我用真诚,人家欺骗我不要紧,欺骗让他欺骗,不要在意。

  我年轻的时候,有一段时期在台北讲经教学。台北道安老法师,这是我们的前辈,这个人很慈悲,我一生当中就遇到一个,宽宏大量,没有嫉妒、傲慢。他办了个大专佛学讲座,请我去做总主讲。那时候上课的学生有八百人,是台北市附近大专学校的学生。每个星期一天,星期天早晨九点钟上课,一堂课一个半小时,早晨两堂,下午两堂。我们一共三个老师,道安法师讲一堂,还有位智谕法师他讲一堂,我讲两堂,每个星期一次。学生听我课的很多,座无虚席,位子都坐得满满的。道安老法师上课,我有一天去看了一下,人数只有五、六十个人,不到一百人。我看到很难过,我跟老法师商量,因为早晨是我上课,他上下午的,我说我们两个对调一下,你跟智谕法师你们两个讲上午,我讲下午。这对调一下之后,他们学生下午来听课,上午人很少,没法子。可是老法师完全不在意,真正护持正法,对我们年轻的法师爱护备至。一般人他受不了,他是这个班主任,我们是教员的身分,他是校长身分。

  我在那里教了四年,到老和尚往生。老和尚往生之后,我教了一年就不行了,没有这么宽宏大量的人。我的学生多了,嫉妒障碍就来了,逼著我辞掉这个工作,所以我就离开大专佛学讲座。不容易!度量大的人真不多,我这一生当中就遇到一个。老和尚对我们爱护备至,对我们的教学他生欢喜心,这么多人来听课他非常高兴。出家人都能像道安老法师,佛法怎么会不兴旺?决定兴旺!他真正做到了僧赞僧。这一招,我就从道安法师那里学来的,一定要互相赞叹,一定要互相支持。

  学生他兴趣不一样,讲座没有约束的,课程排了,欢迎大家来听,没有任何拘束。所以法师重要的,跟听众结法缘,这个很重要。有人讲得不很好,听众很多;讲得很好的人,没人听,为什么?法缘不一样。这李老师说的。所以,我们平常要留意跟大家广结法缘。我们十方供养绝不留著放在那里,都拿去结缘,缘结得愈结愈广、愈结愈多,道理在此地。印光大师懂得结法缘,他的法缘,经论、善书,十方供养的钱做一桩事情,做得很彻底,非常有效果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