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0-0167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一六七集)  2013/2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16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四百三十二页第一行,科题,「佛令说益」,分为三段,第一段「正具说大行愿」。

  发大誓愿第六】

  这一品经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精华,《无量寿经》最重要的一部分,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。念老在这一品里面,注解也最丰富,最为详尽,非常难得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核心。我们看注解,「本品乃法藏菩萨遵佛明训」,遵依世间自在王如来这个教诲,「于大众中宣说所发殊胜大愿。此大誓愿,妙德难思」,不可思议。这一品是法藏菩萨遍参一切诸佛刹土总结的报告,极乐世界就是依这个报告所成就的。这个报告是五劫参学所得到的总结,非常稀有难思,不可思议。

  「如《甄解》曰」,这是日本的大德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注得非常好,在日本《无量寿经》注解里头非常著名,「四十八愿功德成就,而归一正觉」。四十八愿流出西方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功德,总结归为正觉,正觉是成佛。「正觉之体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也」,这个话说得好。「是名弘誓本乘海」,本乘是一乘,一乘是直接教导我们成佛的。「此乃弥陀正觉功德也。正觉功德不可思议者,由誓愿不可思议」。这四十八愿,就是总结这个四十八条,是法藏比丘遵照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的教诲,参访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。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,这不是数字,是代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,一个都不漏。二十一在密宗代表大圆满,所以二百一十亿代表大圆满。精挑细选、舍短取长,这样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,提供给一切佛土里面六道众生做为修行的场地。这个场地无比的殊胜,这个场地保证你一生成佛。

  「是以《行卷》以卅六句赞叹誓愿不可思议,以彰正觉功德广大。」下面是《行卷》的一段文。《行卷》是日本亲鸾法师他注的一本书,叫《教行信证文类》,一共有六卷。这个里面就是属于行的一部分,叫《行卷》,教行信证,行的这一卷。里面有这么一段文,「敬白一切往生人等」,恭恭敬敬,白是下对上,祖师非常谦虚。一切往生人等,念佛每一个往生的菩萨,这是他所指的对象,向这些人报告。「弘誓一乘海者」,弘誓是大愿,指四十八愿,一乘是一佛乘,每一个愿都是帮助众生成佛。海是比喻深广无际,每一愿里面所含的义理、精神都是无有穷尽的。「成就无碍无边最胜深妙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思议至德。」这一句说什么?说功德。我们常常听说的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到什么时候我们积功累德才能做到圆满?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,圆满功德怎么修法。能修,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,因为一切往生的人,他们达到圆满了。这是亲鸾上人报告的真正的意思,这个报告是鼓励发心往生,现在还没有往生的这些大众,用意在这个地方。明显的是一切往生人等,但真正的用意,是求往生现在还没往生,这个要知道。这什么人?就是我们。我们要晓得,要成就无碍,没有障碍,无边际最殊胜深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功德,至德是这个功德达到极处,没有更殊胜的,没有更高的,没更殊胜的了。

  「何以故?」为什么?「誓愿不可思议故」。弥陀五劫修行,刚才说了,精挑细选,愿愿都不可思议,愿愿都是无上菩提,所以誓愿不可思议。「悲愿喻如大虚空」,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誓愿从哪来的?大悲心生出来的。真正看到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无尽的苦难众生,堕落在轮回里头出不来,轮回太苦了,所以发大愿,要度尽苦难众生,四十八愿是从这儿来的。所以,悲愿像虚空一样,也是广大没有边际。「诸妙功德广无边故」,这个诸妙功德就是四十八愿,愿愿功德无量无边。「犹如大车乃至犹如大风」,下面用比喻来说,譬如大车,又譬如大风,「普行世间无所碍故」,大风吹这个世间没有障碍,大车旅行也没有障碍。「能出三有系缚城」,三有就是六道轮回。为什么叫有?六道分为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有是有因,有欲界的因,就有欲界的果报;有色界的因,就有色界果报;有无色界的因,就有无色界果报。有是从因上说的,三界是从果上说的,有因必定有果。世出世间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善因一定得善果,恶因决定有恶报,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大车、大风能出三有系缚城,系缚是指烦恼,像绳索把你捆绑在一起,你不能动弹,这是形容三界六道里面众生。这四十八愿能帮助我们解脱,能帮助我们出离,「乃至开显方便藏」。

  这个方便藏,参考资料里头有,在第一页。「佛之方便,包藏一切功德,故称之曰方便藏。」《教行信证》第二卷说:「乘一切知船」,这个一切知船就是大乘佛法,依照大乘佛法,「浮诸群生海」,就像大船一样,它漂浮在大海当中,「圆满福智藏,开显方便藏」。圆满福智藏就是根本智,开显方便藏就是后得智,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才能够普度众生。善巧方便从哪里来的?从真实福智里头来的。所以学佛学什么?学智慧,求福报。三皈依里面大家常念的,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这个二就是智慧跟福德这两种,尊是达到究竟圆满,为一切天人、三乘所尊敬的,这是大乘佛法。特别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净宗法门,净宗法门里面的念佛法门,这是到了极处。所以,「良可奉持,特可顶戴也」。我们要认真,全心全力的来学习,把这个法门顶戴在头上,至尊至贵,没有能跟它相比的。这是《行卷》里面的一段文字,劝勉我们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。

  「至于愿文多寡,诸译颇有差异」,这个愿文是四十八愿。五种原译本,愿文多少不一样,这个地方略微介绍。汉译的本子、吴译的本子是二十四愿,「且经中明言便结得二十四愿经」。《宋译》的有三十六愿,魏译、唐译两种是四十八愿。「至于《后出阿弥陀偈经》」,完全是偈颂,这里面说「誓二十四章」,讲这个誓愿,阿弥陀佛誓愿,二十四。把这些经合起来看,「可见廿四愿于诸经中实居多数」,二十四愿有三部经,四十八愿有两部经,三十六愿只有一部经,所以二十四愿确实是占多数。「但世间流通者,只是《魏译》。」在这个会集本没有出来之前,世间人学《无量寿经》都用康僧铠的本子。我在台中,跟李老师学的《无量寿经》是康僧铠的本子,这是早年,我听老师讲了一遍,这个本子是四十八愿。所以,四十八愿人人皆知,讲阿弥陀佛一定都说四十八愿,都是根据康僧铠的本子说的。五种译本里面,确实他的译本译得好,流通很广,都喜欢读他的。「而罕闻廿四愿也」,说阿弥陀佛二十四愿,很少人知道。这是把五种原译本里头愿文多少,说出来了。

  「且汉吴两译虽同为廿四愿,但内容亦甚不同」,都是二十四愿,内容不一样。这里举出这个例子来说,「《吴译》第二愿为,使某作佛时」,这个某就是法藏比丘自称,康僧铠的本子用我,我作佛时,这个地方使某作佛时,「令我国中无有妇人。女人欲来生我国中者,即作男子。诸无央数天人民、蜎飞蠕动之类,来生我国者,皆于七宝水池莲花中化生长大」。化生,这个地方应该叫长大,身体很高、很大,现的大相,不是从小慢慢长大,不是这个意思。蜎飞蠕动之类,这是说的动物,畜生道。来生我国,统统都是在七宝水池莲花中化生长大,「皆作菩萨、阿罗汉,都无央数。得是愿,乃作佛。不得是愿,终不作佛」。这个愿文里头有「此中具有莲花化生」,还有「国无妇女」这个两愿,而《汉译》没有这两愿。「其他诸译亦皆阙如。由此可见,诸译差异之甚」,五种原译本子里面有很大的差别。

  「且汉吴两译虽同曰廿四愿。但实际内容,则不止廿四。」以上《吴译》第二愿做个例子,这一愿当中它具四愿,实具第一个,国无妇女;第二个,莲花化生;第三个,蜎蠕得生,皆作菩萨、阿罗汉;第四个,菩萨、阿罗汉无量等,「精要胜愿」,精是精彩,要是重要。这里头有四个,有四愿。「准是可知,所谓廿四愿,实不止廿四。据诸《后出阿弥陀偈经》誓二十四章之经文。可知弥陀誓愿实为廿四章」,这句话很重要,那一章里头可能有几个愿,不是二十四愿,它是二十四章。誓二十四章,这个字是个关键的字眼。

  至于魏唐二译都是四十八愿,但名为四十八,实际不足四十八。譬如魏译本第二十九愿「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,讽诵持说,而不得辩才智慧者,不取正觉」。第三十愿为「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智慧辩才,若可限量者,不取正觉」。这两个愿同一个意思。实则此两愿只是广略差异,是一桩事情,一个说得详细一点,一个说得简单一点,两愿可以并成一愿,第三十愿只是第二十九愿的补充与引申而已。唐译本子里面第二十九与三十愿,亦与此同。更有进者,魏唐两译均缺「国无妇女」及「莲花化生」,这个两愿很重要,它没有。「可见魏唐两译之四十八愿,并未圆具诸愿」,细细去看它的内容,不足。

  「至于汉吴两译,则缺十念必生之根本大愿」。这个十念必生非常重要,古大德判四十八愿,十念必生是第一愿。弥陀彻底悲心,净宗超胜一切,是什么?就是十念必生,查遍《大藏经》,没有十念能解决问题的。净宗这个十念指临命终的时候,一生没有学过佛,临终有人劝你念佛,你当下就接受,当下就欢喜,马上就念,十句念完了就往生了,太殊胜了。可是我们千万不要把这桩事情错会了意思,以为临终还来得及,现在什么坏事都可以干,到临命终时我十念往生。你有没有想到,你临命终时,有没有人来提醒你?没有提醒的时候,忘掉怎么办?临终的时候头脑清不清楚?如果得了老年痴呆症就完了,别人劝你也听不懂。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侥幸。它真有这桩事情。

  我早年住在美国,华府佛教会就遇到一个同修,这个人生平没学佛,没有宗教信仰。他开了个面包店,他名字叫周广大,人非常厚道,是个好人,一家人没宗教信仰。得了癌症,在医院住了几个月,医生宣布,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了,已经不能治了,让他家人带回去,告诉他,存活的寿命大概只有一、二个月。家人带回来之后,希望能有奇迹出现,到处打听通灵的人、有神通的人,佛、道、宗教都去找,也找到了我们。我们派几个人去看,都是华人,看确实不能好了,于是乎就认真劝导他,把极乐世界讲给他听,劝他念佛求生净土。他一听就很欢喜,告诉他家人,别找什么医生、找奇迹,都别找,希望大家统统念佛,帮助他往生。他万缘放下,家里太太、儿女、朋友到他家来都是念佛,念了三天三夜,他真的往生了,火化的时候还留了舍利,非常不可思议。临命终时三天,符合经上所说的条件,大势至菩萨所说的「净念相继」。他们有信心,真发愿,这一句佛号三天三夜没有中断,一直送到往生。

  往生净土作佛实在不难,这个里头最重要的,就像大乘经上佛常说的,无论什么方式往生,每一个真正往生的人,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。这一生遇到净宗法门,得到无量诸佛的加持,你能信、能解、能发愿,能求生净土,宿世的功德成就,不是这一生的,过去多生多劫的成就,我们一定要知道。我们遇到佛法,相信这个法门,欢喜这个法门,也认真修学,但是功夫不得力,问题出在哪里?出在,我们能想到的,我们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还不够;有供养,供养不少,很多很多,还不足。所以现在怎么样?现在我们得把它补足。能不能补足?能,念阿弥陀佛就能。因为念一尊阿弥陀佛,就等于念一切诸佛如来,所以肯定可以补足的。真正万缘放下,一心专念,就补足了。

  自己有信心,自己有把握,临命终时不必要人助念。临终要人助念,有这个念头不好,到临终的时候没有人怎么办?那就去不了了。我现在就不作这个念头,没有这个念头,我独来独往。我们看到念佛功夫成就的,锅漏匠,没有人助念;修无师,也没有人助念。我们亲眼看到的这几个,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,没有人助念。美国洛杉矶我们见到的甘老居士的老朋友,念佛往生。她预知时至,她预先写了遗嘱,把儿子、媳妇、孙子的孝服统统做好,摆在床头,她在床上打坐,走了。没有人助念,没有人知道,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么多人在给我们作证转,证明极乐世界真有,阿弥陀佛来接引,他亲自见到了,一点都不假。最近给我们做证明的,我们在香港这个地区,前面有黄忠昌,后面有刘素青。2012112112,这在她往生前十几天,她妹妹得到这个信息,这是数目字。妹妹看到这个数目字心里有数,这一定是姐姐往生的日期。她把它写在一个纸条,给她姐姐看,姐姐看了之后,点点头,收起来了。一点都没错,一分一秒都不差,不是假的。

  后面这一段,魏、唐两译,均缺国无女人、莲花化生,魏译是康僧铠的本子,他缺了这两愿。可见魏唐两译之四十八愿,并未圆具诸愿,缺少两愿,不圆满。至于汉吴两译,则缺十念必生的根本大愿,汉译、吴译的没有十念必生的愿,十念必生是净宗根本大愿。「可见汉吴魏唐宋五译」,这个排列是按时间顺序,汉是汉朝;吴是三国,三国的时候吴国,孙权那个时代;魏也是三国时代,曹操他那个地盘,吴魏都是三国;唐、宋,五种译本,「均非无量寿经之善本」,为什么?不圆满。这四十八愿的文太重要了,这是这部经的核心。五种本子合起来才圆满,四十八愿才圆满,要不合起来的话都有欠缺。「是以会集诸译,广撷众长,另成会本,实不容缓也」。这是说明会集必要,会集必须,不能不会集。这一段是把为什么要会集,这个道理、事实交代清楚、交代明白了。

  「于是夏师会集」,夏老师,黄念祖老居士是夏莲居居士的学生,所以这儿称夏师,「会集诸译之大愿」,他发心会集这部大经,会集大经,五种翻译的大愿,将它会集成一个定本。「既重古译多见之廿四」,这个必须尊重的,二十四章说得多,「又采世间所流通之四十八」。会集的方针,「以廿四为章,四十八为目」,这就圆满了,「既符誓廿四章,又合四十八愿」。序文里头有说明,单单会集这一品经文,用了三个多月时间。而且是三个人一起会集的,慧明老和尚、夏莲居老居士、梅光羲老居士,三个人在一起,三个多月时间会这一章,就是这一品。这是本经里头最重要的一品。

  我们再往下看,「经中备集诸译之长」,这部经采取的是五种原译本里面经文,原文不动。五种比较,哪一种好懂,意思很圆满,就取它,句子生涩不好懂,就舍弃。「十念必生、国无女人、莲花化生诸愿,皆见于会本」,这个本子统统都有。「复妙摄各愿精要」,这是文学的根柢了,「以少文而显多义」。举个例子说,《魏译》第卅八愿:「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欲得衣服,随念即至。如佛所赞应法妙服,自然在身。有求裁缝捣染洗濯者,不取正觉。」第二十四愿说:「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在诸佛前,现其德本。诸所求欲供养之具,若不如意者,不取正觉」,这是《魏译》的。《魏译》这两愿「显衣服与供具之如意」,他缺了饭食,「饭食如意」它没有提。如《汉译》第二十三愿(《吴译》为第十四愿)说:「我作佛时,我国诸菩萨欲饭时,则七宝钵中,生自然百味饭食在前。食已,钵皆自然去。不尔者,我不作佛。」那《吴译》的这段文,「于此又可见魏唐之四十八愿,实不足四十八也」。

  「今此会本,摄集以上三愿」,把以上这么多经文简化,这就是文辞上给它修改了,意思圆满,文字简单了。这个本子里头,今此会本,摄集以上三愿为:「我作佛时,生我国者,所需饮食、衣服、种种供具,随意即至,无不满愿」。「可见会本,文约义丰」,文字简单,意思圆满,全都说到,「诸译所具之弥陀胜愿,备显无遗」。五种本子里面所说的,一个都没有遗漏,全都集在这部经典上,而文字简略了,读起来顺畅。可见会本文约义丰,诸译所具之弥陀胜愿,备显无遗。「是以近世诸贤,公认此为善本,良有以也」,这很有道理。在这个五种原译本、四种会集跟校订本,九种本子,这个本子最好,让人看到欢喜,五译本里面所具的,一个都不漏。这段文字是简单扼要说明会集的必要,如果不会集,你要读《无量寿经》,五种本子要全读。五种全读,真的是很麻烦,所以会集就成为非常必要,绝对正确。

  下面,「陈说请听」。

  法藏白言。】

  对老师说话,称白,这是恭敬,『法藏白言』。

  唯愿世尊。大慈听察。】

  注解里头说,「听者,耳闻。察者,心中审思」。心里面细细去观察、思惟,他说的是否正确。「《会疏》曰:如来听其说明,照察丹诚」,丹是丹心,就是诚恳的心、恭敬的心,叫丹诚,印祖所说的诚敬,「故云听察」,看他的诚敬。「故经义为法藏菩萨请求世尊,垂慈于我,听我所说,鉴我诚心」。下面是法藏陈说所发的大愿,也就是他五劫修行、考察所得的总结。

  下面这一段,「总说」。

 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。成正觉已。】

  『成正觉』就是成佛。

  所居佛刹。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。】

  这是总说,极乐世界确确实实做到了。念老注解,「首四句,总括全部大愿」,这头四句。「愿我成佛时,所居之佛刹,具足无量(无法以数量表示)胜妙功德,具足无量清净庄严」。下面解释,「具足者,圆满也」,具足是圆满的意思,圆是没有欠缺,满是没有遗漏。可见这个五劫考察,他非常细心、非常慎重,认真的选择,成就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是个大道场,提供给一切有缘众生修行。所谓有缘就是指能信、能愿、肯念佛,本经所说的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蕅益大师用四个字说明,「信愿持名」,这就跟极乐世界有缘,跟阿弥陀佛有缘。

  印光大师继承蕅益大师这个说法,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他的行谊,他自己用十六个字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印光法师是何等人物,他自己说的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这就是印光大师一生。我们要想学印光法师,就学这十六个字,简单明了。这十六个字,前面两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,后面两句话是大乘佛法,把老祖宗东西跟佛大乘集成一体,用十六个字。敦是亲爱,伦是同类。近的说,我们的家族、我们的族群、我们的社会、我们的国家,要亲爱精诚;扩展起来说,凡是人,皆须爱。这是世间法。要依佛法,那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,我们都要真诚的爱它们,就这个意思,叫敦伦。尽分,尽自己的本分。自己的本分是什么?老祖宗说,仁义礼智信,礼义廉耻、孝悌忠信、仁爱和平,这是我们的本分。大乘的本分,孝亲尊师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和、六度,是我们的本分。我们要把本分尽心尽力去做出来,这叫敦伦尽分。闲邪存诚,闲是防止,防止一切不善、邪恶,我们要防止它;存诚,心里头要常常存这个真诚恳切的心,这做人。

  昨天我们停讲一天,我到深圳去见几个道友,同参道友,他们在国内到香港,身分办不出来,我们在那边约会。他们告诉我,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欣慰欢喜,中国前途一片光明,有个好的领导人。我过去常讲,国家兴亡操纵在两个人手上,一个国家领导人,一个媒体。现在国家领导人,他们告诉我,反腐倡廉,提倡节约,提倡吃饭最多四个菜。他到深圳来视察,住三星级的旅馆,没有警车开道。这是古时候圣君、明君出世了,中国人有救了。外国人常常找碴,想跟中国人打仗,他也表态了,要打好,我们不打小的,打大的。大的什么?核武、生化,你们不想活了,我也陪你,同归于尽。外国人也乖了,不敢再说话了,为什么?来真的,不来假的。我天天备战,这个战争顶多两天,世界就没有了,你们不想活了吗?我陪你们。吓得各个都乖乖的了,不敢再说话。

  我们反对战争,反对战争从哪里反对起?反对竞争。战争从哪来?斗争来的。斗争怎么来的?竞争来的。竞争这两字很不好,中国传统里头找不到。中国人教儿童,你看从小就教让。我生长在农村,我这一生,父母、老人、老师没有教我竞争的,都教我让,我真做到了。我在学校念书,我老师、同学都知道,人家都要争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三名,要争,我让。我考卷拿到手,大的题目答完,算一算差不多够六十五、六分,我就交卷了,为什么?及格了。我一生,考卷我都能答,但是从来没答完,第一个交卷。老师一看都摇头,会答,他不答。不与人争,及格就可以了,年年升级,目的就达到了,不要留级,不要降级,这是我的标准。我父母不叫我争,所以他们对我这个做法很满意,行,及格,可以了。所以我有很多时间读课外的书籍,我在同学当中,常识最丰富,我看的书比他们多。小时候记忆力很好,所以对于功课很容易应付,考试,只要考试前十分钟我把书翻一翻,决定及格。不争多快乐。现在家长逼着儿女一定要争第一、争第二,孩子可怜,痛苦极了。谚语说得好,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既然有命,何必要争?争,跟命就相违背了。命里没有的争不来,命里有的丢不掉,何必要争?

  过去我在汤池办这个传统文化实验班,我就教老师,老师教《弟子规》,没有做到,别的人不会学,他就做不到;你们老师先做到了,做出来给别人看,大家都肯学,都能做到。所以这效果非常惊人,不到四个月,汤池这个小镇,居民四万八千人,个个都能够做到。那是什么?老师做给大家看。马路上,乱丢垃圾,到处你看到垃圾,不干净。我们老师不说话,穿上制服,每天上午两个小时,到街上去捡垃圾,你丢我捡。捡了两个星期,汤池小镇的人不好意思丢垃圾了。给我们说,你看到丢垃圾,那是外地来的,不是我们本地人,我们本地人决定不会随便丢垃圾的。对,一切要从本身做起,本身不做到怎么行?祖宗教给我们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只有从自己做起,才能收到影响别人的效果;自己做不到的,不能讲。

  行政命令更是如此,国家颁布这个命令,国家领导人自己做到,人民能不做到吗?不能做到,对不起领导人,一定要跟进,这个国家有前途,这个国家显示出一片光明。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一个明君、圣贤,非常不容易,这是这个时代的人有福报了。我们珍惜这分福分,共同恢复中国传统文化,而且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,推动到全世界,化解冲突,促进世界社会的安定和平。这桩事情得要有使命感,谁去做?我来做,不要等别人。我们真的回头了,回头是岸。

  我们往下面看,「周遍含摄,无欠无余,故云具足。所具功德与庄严,皆不可思议,超情离见,非思量分别之所能知,非语言文字之所能表,故曰不可思议」。这个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,都是赞扬四十八愿的,愿愿功德都不可思议。超情离见,情是情识,见是见解,就是凡夫的情见,超越了。不但超越凡夫,就是天人,超越三乘、超越大乘,三乘是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超越大乘是超越实报庄严土,达到最极究竟处。所以不是思量分别所能知,非语言文字所能表。语言达不到,思惟也达不到,所以叫不可思,就是你不能去想;不可议,议是你说话、你议论。为什么?都达不到。

  「《华严经》独明事事无碍之不可思议境界」,事事无碍不可思议,只有《华严经》上有,佛说其他经典,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。在《华严经》上四种无碍,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讲圆满了,讲透彻了。「一多相即,小大相容,广狭自在,延促同时,重重无尽,圆明具德等等」,这些是我们不能想像的现象。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,是真的,不是假的,特别是在大乘法里头。所以修学,大乘的修学跟世间的理念不相同,方法不一样。世间人主张广学多闻,摄取知识;大乘不是的,大乘教你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就这一样,不断的薰修。时间久了,他得定,得三昧了。所以,这个方法就叫做持戒,叫守规矩。你能守得住,久久心就定了,就制心一处。心止在一处,时间久了就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见性之后,所没有学的全知道,你看,一经通一切经通,一法门通,一切法门通。一部经通了,不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全通了,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卷你全通了,这真的通了。我们相信。千经万论、无量法门,无非是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而已,没有别的。放下起心动念,放下分别执着,就成佛了。经论常讲,放下见思,你就成阿罗汉;放下尘沙烦恼,你就成菩萨;放下起心动念,你就成佛了。无论用什么方法放下,结果都是一样的,所以叫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八万四千种方法,随便哪个法门,都能帮助你放下,都能帮助你成佛,所以它是平等的。

  这个法不仅是佛法,包括世间法。你说我不读佛经,我读一部《论语》,能不能成佛?能,只要你会。什么才叫会?《大乘起信论》教给我们的,你读《论语》,不执着文字相,不执著名字相,不执着心缘相,就行。你要执着文字,执着它名相,那就不行,那是世间法了,那不是明心见性的法。明心见性的法,不执着,读什么都可以,读基督教经也可以,读回教经也可以,什么都可以,都可以达到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所以,法门平等,不仅仅是佛教的法门,所有宗教的法门、所有学术的法门统统都可以,真平等。你爱学什么就学什么,不碍事,只要不执着言说相。文字是言说的代表、符号,所以不执着言说,就也不执着文字。读,不执着文字,不执著名词术语,为什么?假的。老子说得很好,「名可名,非常名;道可道,非常道」,全是假设的,那个不要紧。假设什么都可以,不是真的,统统放下。心缘,就是我心里想这一句什么意思,这一段什么意思。没意思,想它干什么?别想,就会开智慧,就会开悟。要去想它,开悟没有了,变成什么?变成常识,变成知识;不想是智慧,想是知识。知识不能解决问题,解决小问题,还有后遗症;智慧解决问题,没有后遗症。

  一多相即,大小相容,这个今天科学也发现了,没有佛讲得透彻。科学发现最小的物质现象,被发现了。这个小的物质不能再分,分就物质就没有了,这是物质的底限。这么小的物质里头有大千世界,我们整个宇宙在那里头。这个道理科学也有,叫全息,全息的现象,无论多小它都在里头。今天科学的发展,用晶片,指甲大一片晶片,里面含存许许多多的东西在里头,资料在里头。这就是什么?小能容大。我在澳洲,有人送我一套《四库全书》,就是晶片。小盒子,这么大一点小盒子,大概要几十片,全部《四库全书》在里头。《四库全书》我们要用一个房间来装,现在把它缩小成几个晶片,十几个晶片。科学跟佛法来做比较还差很远,佛法里面讲极微之微,极微色,现在科学家称为微中子。这一个微中子里头,里头含藏着整个宇宙,这科学没有说到,佛经上说到了,整个宇宙。谁能够进入微尘宇宙里头去?普贤菩萨能进去。那我们一个身体有多少极微色?数不尽。我们一个身体有多少个细胞?这个科学家概略估计出来了,五十兆。一个细胞里有多少个极微色?这个要问问科学家,科学家都感到非常讶异,不可思议。每一个极微色,里面都有大千世界,我们这个身体上有多少个大千世界?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。

  《华严经》上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迷了,不了解事实真相;佛圆满大觉,他清楚。一切诸佛如来大千世界没有离开我们的身体,而且没有离开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。我们礼敬诸佛,头一个要礼敬自己,自己不礼敬,那礼敬佛就错了。我们跟佛的关系太密切了,我们学了大乘之后才知道,讲伦理,伦理是讲关系,关系讲到究竟圆满是大乘佛法。什么关系?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,这关系多密切。广狭自在,空间没有了;延促同时,时间没有了,无量劫就在当下,未来劫也在当下。重重无尽,圆明具德,这八个字好!

  「详之则为十玄妙门」,我们在玄义里面学过,十玄门,《华严经》的特色。念老为我们指出,本经《大乘无量寿经》也圆满具足十玄门;换句话说,它跟《华严经》无二无别。《华严》分量大,说得详细;这个简略,说得简单,内容完全相同,不增不减,所以古德称之为中本《华严》。我们放下《华严》,来学习这部经,没有违背《华严》,为什么?这部经是《华严》的精华,抓住这个也就抓住了《华严》的全体。《华严》的全体也就在四十八愿,四十八愿全体就在一句佛号。你才慢慢能体会到一些,佛号功德不可思议,你才会认真念这一句佛号。念这一句佛号为什么?为积功累德。积什么样的功德?积无量无数供养一切如来的功德,用念这句佛号就成功,就能够做到。我们真正用菩提心,用真心去过日子,用真心去工作,用真心待人接物,一句佛号抵得一般人念一百万声佛号都不止。这是用心不同,完全用真心,没有虚伪、没有自己,真正肯定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体。为一切众生就是为自己,为自己就是为一切众生,自他是一不二。尤其重重无尽这四个字说得好,真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就这四个字,圆满具足,一法未曾漏失。

  「今经阿弥陀佛即是毘卢遮那如来,极乐净土何异华藏世界」。本经所说的阿弥陀佛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毘卢遮那如来,毘卢遮那法身佛。毘卢遮那是梵语,音译过来的,它是什么意思?《佛学大辞典》里面给我们解释,叫遍一切处。毘卢遮那没有相,没有形相,没有物质现象、没有精神现象,也没有自然现象,遍一切时,遍一切处。它是一切法的本体,一切法从它而生,从它而灭,生灭都没有离开它。为什么会有生灭?缘不一样,缘生则现,缘灭则寂,清净寂灭。缘也不是真的,所以它的生灭是假的,生灭就是全宇宙,整个宇宙。

  阿弥陀佛就是毘卢遮那,那么极乐世界呢?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。早年我在新加坡讲《华严经》,我们自己修行是一心念佛,有人问过我,我们怎样看待极乐跟华藏,它们是什么关系?我告诉他,我说我们举一个很浅的比喻,你就明白了。华藏世界好比新加坡,新加坡是城市国家,它国家就一个城市,我说华藏世界就好像新加坡,极乐世界是新加坡的乌节路,乌节路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街,金融机构全在这条路上。这就明白了,极乐世界没有离开华藏,是华藏最精华的地方;华藏世界也没有离开极乐,是一不是二。往生极乐世界,就是往生到华藏世界去了。我们要不经过极乐世界到华藏,可不简单,太难太难了,一定要修到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才能生华藏世界。

  凡是没有能力见性的,阿弥陀佛大开方便之门,让我们带业往生。生到那里,不但也是生到华藏,而且生到华藏最精彩的地区,比一般明心见性的人还要殊胜。然后我们才体会阿弥陀佛对我们有多大的恩德,为什么?不知恩不晓得报恩,知恩才知道报恩。怎么报法?信愿持名,往生净土,就是报弥陀的恩,报释迦的恩,报一切诸佛如来之恩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这些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才晓得这本经在一切经里面的价值,在一切经里面的分量。我们才会真正生起无比尊敬的心、无比景仰的心、欢喜心,来认真修学这个法门,希望在这一生中得到圆满的成就。

  极乐世界依正,依报、正报,「举体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境界」。在极乐世界,正报是身体,依报是环境,身体上、环境上,点点滴滴都是事事无碍的境界,点点滴滴都具足不可思议功德。世尊在《观经》里头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,介绍阿弥陀佛的报身,阿弥陀佛报身有多大?高大我们无法想像。佛说,身有八万四千相,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是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;每一个好,放八万四千光明;每一个光明,里面都有佛菩萨在教化众生。这个境界怎么去想?老修的同学有一点基础,会联想到,身上每一个相,一根汗毛的相,都具足八万四千种好,每一个好都放八万四千种光,还得了!光明世界。这不念佛能行吗?哪里还有工夫去打妄想?往生极乐世界要紧,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到了极乐世界,回头再来就无所谓了;回头再来,给众生做个好样子,让这个世界众生样样也都能得圆满。能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方法决定是落实在教学,不教不行,要教。谁教?自己发心,作之君,作之亲,作之师。平民也有这三个字,君亲师,你在家里头是家长,这君;你对待全家的人,像父母,老者父母,年龄差不多是兄弟,小的是儿女,对他们亲爱,父子有亲统统要活活泼泼的用上。再扩大,连亲戚朋友、邻居,我这个小乡村、这个小镇,我这个小城市,都是我的家亲眷属,没有一个不爱,没有一个不关怀,没有一个不照顾。你一个人做,慢慢影响大家都做了,极乐世界就在这个地球上,在此处出现了。

  所以事事不可思议境界,「一一圆具无尽玄门,故曰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」。由于具足不思议功德庄严,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,像底下所说的,「闻名得福,闻名发心,十念必生,迳登不退」,这是圆满的功德,一生当中可以得到。法门无比殊胜、无比庄严,我们遇到了要珍惜。这一生遇到这是大福报,稀有难逢,无量劫的缘分,今天遇到,遇到决定不能放过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