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0-024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二四九集)  2013/4/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24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听我念三皈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五百二十二页,从倒数第五行念起:

  「例如《涅盘疏二十》云:若闻常住二字,生生不堕者,闻有多种,若能深思惟,如说行者,即生生不堕。」前面我们学在这个地方。这个地方的常住是佛门的术语,寺庙也叫常住,不是这个意思。这个意思《佛学大辞典》有解释,「明」,明是说明,「涅盘之常住为《涅盘经》一部所诠」。《大涅盘经》说什么?就是说常住,一切法都常住。我们通常讲一切法无常,常与无常不二,这个意思就深了。凡夫总是执著二边,实际上如果你放下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这一切法都平等,一切法都常住。相虽然不常住,性常住。相不常住是说它的形相,它的变化常住。譬如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。我曾经参观,一个同修他是做首饰的,他做的是镀金的,不是纯金,所以价格非常便宜,光色非常之美,丢掉也不痛心,他用镀金。我们去参观他的展览室,大概不同的样子有一万多种,琳琅满目,那真叫黄金世界。我们学佛的同学到这里来参观,就了解佛在经上常用这个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没有一样不是金的。金是常住的,相不常住,但是相的变化也是常常存在的,它存在的有变化,那变化就是它的常住。常住在变化,相;性常住不动。於是这才体会到佛在经上说的,常住跟无常是一不是二,我们渐渐能体会到这个意思。

  我们人的身体、念头,这是无常的,是生灭法,生灭法里面有不生灭法,这个很少人知道。《楞严经》上,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,年岁大了,渐渐老了,忧虑,感叹著世法无常。佛问他:你知不知道你身体里头有真常,有不生不灭,知不知道?他不知道。佛就问他:你第一次看到恒河水是什么时候?波斯匿王说,三岁母亲带他经过恒河,看到恒河水。佛说:你十三岁的时候是不是老了十年,身体衰老了?十三岁见恒河水与三岁见恒河水,那个见有没有差别?没有差别。二十三岁、三十三岁、四十三岁、五十三岁,那个见都没有两样。现前波斯匿王六十二岁,释迦牟尼佛也六十二岁。佛就说:你想想看,人十年十年老了,你见没老,那个没老的就是真常,就是不生不灭,身有生灭,你的见没有生灭。波斯匿王听懂了,知道生灭里头有不生灭。那是什么?见性不生灭,闻性不生灭,六根的性没有生灭,不生不灭的是自己,有生灭的不是自己。波斯匿王明白了,很开心,知道自性当中有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是真正的自己,真我,生灭的是假我,假我是无常的,假我是不存在的。

  几个人会想到这个?果然明白、搞清楚了,那修行修什么?无非是放下假我,回归真我。完全放下,完全回归,这个人叫成佛。回归了一半,还有一半没放下,这个人叫菩萨。不断的放下,不断的回归,到彻底放下,圆满回归,这就成佛,这妙觉如来。於是我们就晓得,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级,就是他放下多少。开始放下一点点,初信位的菩萨;再放下一点,二信菩萨。我们有没有放?我们完全没有放。为什么?初信有标准,身见放下,不再执著身是我,这是初信位的菩萨。还执著这个身是我,你完全没放下。只要放下这么一点点,在佛法就称你是圣人,你就不是凡夫,你入菩萨的俱乐部,你是它里头的一员。资格最浅,刚进门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,这五种见惑放下了。换句话说,你见色闻声是正确的,不再迷惑颠倒,这叫圣人。虽然还在六道里头,决定不堕三恶道,也不会变成阿修罗、罗刹,不可能的。你在六道里头只有人天两道,人道寿命到了,生天;天道寿命到了,又到人间。像经上讲的,步步高升,初信、二信、三信、四信、五信、六信,七信位就超越六道轮回,八信、九信、十信,再往上提升,超越十法界。这个里面有进有退,进退完全在自己,自己勇猛精进,那就只进不退;如果还有懈怠,遇到挫折不想再修下去,这就退转。退转有极限,就是初信,这是极限,退到这个地方慢慢会回头,再往前进。所以十信位的时间很长,就是这个原因,进进退退。

  常住这两个字,在《大涅盘经.如来性品》里面有说,「或闻常住二字音声,若一经耳即生天上,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。」这个常住是讲如来,是讲佛所证得的境界,这也就是一部《大涅盘经》之所宣演。我们知道,《大涅盘经》是佛最后讲的,佛的遗嘱,一天一夜说的。八年说《法华经》,一天一夜讲《大涅盘经》,《大涅盘经》是佛的遗教。《三藏法数》里头有个简单解释,有「常住」这一条,说得很清楚,「谓此涅盘之理」,大般涅盘理体,「彻三际以常存」。三际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它常存,换句话说,它超越了时间。下面一句是超越了空间,所以它叫常住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切法的本体,一切法从它而生。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万法的体是常住,常住之体生出来的现象当然也是常住。譬如以金作器,金不变,我们把这些黄金造一尊佛像,佛像就是黄金,黄金就是佛像。性是黄金,相也是黄金。我们将这些黄金熔化,再去造一尊菩萨像,像不一样,但是这尊菩萨的像就是前面那个佛像的黄金。相改了,性是黄金,菩萨像还是黄金,不能说相不是黄金。我们再把这些黄金造成一个人像亦如是,这个人像的体是黄金,人像的相也是黄金。这就是常住的意思。

  所以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,佛又说一切法生灭无常,我们听了搞不懂,到底是无常还是有常?佛说的完全正确,怎么说都正确,我们是怎么说都错了,什么原因?这个对错到底是什么标准?不起心不动念,一切就是对的,没有分别执著;起心动念,一切都是错的。所以,以佛经来说,经典上有,哪一法是佛法?在六道众生心目之中,你心之所思、眼之所见,哪一法是佛法?没有一法是佛法。为什么?佛法是常住的。佛问菩萨,这一切万法哪一法是佛法?没有一法不是佛法,没有一法是佛法,不执著就叫佛法,执著就不叫佛法。《金刚经》上说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那个法是佛法。佛告诉我们,佛出现在世间讲经教学,是因缘所生法。《中观论》上说,「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」。於是乎我们就渐渐能体会到,不起心不动念,一切法皆是佛法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;起心动念,一切法就不是佛法,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也不是佛法。怎么起心动念?佛与法身菩萨现相没有起心动念,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没有起心动念,所以在如来、在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他们心目当中一切法皆是佛法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在六道凡夫,有起心动念、有分别执著,那就没有一法是佛法。佛说这些话,我们听起来好像是矛盾、是对立。其实,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方便说,听的人如果听懂了,觉悟了,就是真实说;听不懂,没觉悟,是佛的方便说。到底是方便说是真实说,是在听的人这一边,不在说的人那一边。说的人那一边,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。《般若经》上佛说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个字,谁要说佛说法了,那叫谤佛。这个话什么意思,佛为什么这么说法?无非是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,放下就对了,放下无有一法不是佛法。

  一个念佛的人真正把万缘放下,他心目当中一切万法全是阿弥陀佛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切法皆是阿弥陀佛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,无有一法例外。阿弥陀佛好比是黄金,用这些黄金造十法界依正庄严,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是黄金。今天整个宇宙,上自诸佛刹土,下至六道众生,这一切依正庄严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,自性是本来佛,它怎么不是佛?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众生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。这个现象包括情与无情,包括今天所说的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,无一不是自性流露。那么讲到净宗,无一不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流露,自性功德的成就,所以法法皆是阿弥陀佛。我们对这些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这是属於解悟。一心专注在听经上,听清楚了,听明白了。听多久?听了几十年,才明白过来。有没有契入?契入少分,用百分比来说,大概只契入一、二分,还有九十七、八分没契入。契入就得受用,不契入不得受用。但是能帮助我们修行,让我们时时刻刻想到,应该放下,不应该再执著,不应该再分别,不应该再打妄想。我们对於这些概念,这是修行里好的概念,愈来愈多。一定要勉励自己真干,真干就能够契入,往生能大幅度增高品位。

  《涅盘疏》里头也告诉我们,「闻有多种,若能深思惟,如说行者」,要把所闻所解的变成生活。如说行者,把它变成生活,这个人叫行菩萨道,他生生世世都会向上提升,他不会堕落。下面这几句是念老为我们的开示,这《涅盘经疏》里头的意思,「闻后能深思惟,并如说修行,始能得生生不堕之益。」生生世世不退转,只有向上提升,不会向下坠落。「可见闻之一字」,意思里头包含著有信有受,你真正相信,你真的接受,真接受就是真干。「不仅是一经於耳」,听了以后不去想它,不去念它,不落实,那个没有用处,那只是在阿赖耶里头种一个善根而已,在这一生当中不起现行。

  「今愿文之一二三忍,实即本经菩提道场第十五品」里面讲的三种忍。菩提道场讲的三种忍,一个是音响忍,第二个是柔顺忍,第三个是无生法忍。《无量寿经钞》第五,钞是注解,这个里头的解释,「一、音响忍,由音响而悟解真理者」,这个叫音响忍。「二、柔顺忍,慧心柔软,能随顺真理」。真理是自性本具的理体,能生智慧,能生功德。音是音声,这个音响多半指讲经教学,这是从音声而觉悟的。在中国禅宗,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就是音声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禅定,禅定能开智慧,闻经也能开智慧。柔顺忍,心地永远保持柔和,永远保持能够恒顺众生,这是慧心柔软,就能够随顺真理。真理纯净纯善,能感动人心。不是用刚强,不是用与性德相违背的暴力,暴力用到极限是战争,这个与性德完全相违背。

  性德在中国古人讲叫五常,五种。常是永远不能变,永远不能改。五常第一个是仁,仁是爱人,行有不得反求诸己,己所不欲勿施於人,这都是仁。我不喜欢的人也不喜欢,我不喜欢的不能加诸於人,六道凡夫多数都是只想自己不想别人,要把自己所欲的强加於别人,这叫不仁。仁这个字意思深广无尽,没有边际,这是大学问,是道德学问的根本,它的源头就是父子有亲。真诚的亲爱能够像婴儿一样完全没有分别,没有妄想执著,见一切境界都欢喜,没有分别心,这叫天真。天是天然的;真是不是假的,那是真心自然的流露。人长大受外面环境的影响,真心隐没,妄心逐渐的发展,到最后全是用虚妄心对人,不是没有真心。为什么在婴儿时候他流露出来的是纯真无妄?可见得人之初性本善,长大之后就不善了。所以中国古人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如何把这个仁德保存下去,永远不变,从仁生义,从义生礼,从礼生智,从智生信,一个比一个高。仁是核心,下面四个是起作用。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合乎义。义是什么?义是道理、义理,合乎理、合乎情、合乎法,情理法面面顾到,这叫义。落实在生活当中,头一个就是规矩。团体在一起生活,没有规矩就乱了,礼就是规矩,让大家在一起生活整整齐齐,一丝毫都不乱。有礼就有智慧,有智慧就有信用,人言曰信,说话要算数。在佛法里面就是落在十善里头。十善里面不杀生是仁,爱护生命,不偷盗是义,不邪淫是礼。这个淫里的意思很广很深,除男女之外,凡事过分都叫淫,不能太过分。意三业都是属於智慧,四种口业是信,说得更详细,意思更深更广,这是佛的教育。

  现在人把佛教看成宗教,不能说他错。佛教本来不是宗教,但是它现在变成宗教,我们不能不承认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佛教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宗教,这个要讲清楚。用中国宗教两个字来说佛教,名实完全相应。中国文字宗教里面的意思是人类主要的教育,这第一个意思,第二个意思是人类重要的教学,第三个意思是人类尊崇的教化。释迦牟尼佛的心量很大,教学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他都教,而且全是义务的,不收学费,不求任何的供养。佛教学唯一的目的,帮助众生觉悟。破迷开悟,自然就离苦得乐,教育的目标就达到。我们要冷静思惟,我们很多事情,不明事实真相,看错了,把人看错了,把事看错了,把物看错了,造成很多错误的思惟、错误的判断、错误的决定、错误的言行,感得许许多多不善的果报,让自己跟一切大众遭受很多苦难。这是什么原因,这是什么因果,要不要负责任?如果要对这些事情负责任,当然就有果报,这个果报就是六道轮回。你的善因、善行有善果,天上人间的福报。但是天上人间的福报都不是究竟圆满的,为什么?天人也没觉悟,迷得比我们轻一点,他还是会造业。

  四禅天的天人,四空天的天人,把佛菩萨、古圣先贤所说的般涅盘,一切法不生不灭,他看错了,他以为四空天不生不灭,以为四禅天不生不灭。四禅天没有灾难。初禅有火灾,二禅有水灾,三禅有风灾,四禅没有三灾,福报大!所以四禅叫福天,没有三灾八难。可是寿命到了还是会堕落,於是对圣贤就毁谤,圣贤人所说的涅盘是假的不是真的,我已经证得,为什么我寿命还会到?寿命到了他知道他堕落,烦恼又生起来了。原来禅定功夫得力,烦恼不起作用,伏住了,没断根;现在寿命快要到了,福报享尽,没有了,烦恼起现行。在佛法里面说,如果过去听佛讲的,他产生一种误会,於是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毁谤三宝,说被佛法僧骗了。这个念头是五无间业,他起这个念头就是造五无间业,五无间业里头最重的业。那他到哪里去?无间地狱。从最高的四空天、四禅天掉下来到无间地狱,什么时候才能出头?什么时候能认错、能忏悔,佛说的没错,我自己误会了。他没有依教奉行,这个要知道,他修的是邪道不是正道,仰慕天福,修天道,以为那是佛道。佛道跟天道完全不相同,自己迷了不知道,自己走错路也不知道,这叫迷而不觉。

  现前迷的人更多,更普遍了,为什么?这个世间没有人真正在学佛法,佛门弟子不少,真正如法修学的人不多。什么叫真正如法修行?章嘉大师说的这句话是个标准,看破放下就是真修。看不破、放不下是假的,不是真的;看破不能放下,放下不能看破,都不是真修。学佛的同学想亲近一个善知识,善知识到哪里找?找不到。善知识在面前,当面错过。为什么?至诚心生不起来,恭敬心生不起来。为什么?自己的业障习气太重,天天拜佛,对佛没有至诚心、没有恭敬心。如果真正有至诚恭敬,他拜三年佛决定得成就。谛闲老和尚那个做锅漏匠的徒弟,就是念三年佛、拜三年佛,预知时至,站著往生,没有丝毫病苦,走得干净俐落。

  我们又听到倓虚老法师常说,哈尔滨极乐寺第一次开戒当中修无法师,一生在道场里面修苦行,粗重的活别人不愿意干的他干。他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没有出家之前他学泥水匠。以后出家,专修苦行,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,非常自在。临走的时候留了一句话,因为送他往生的人要求他说:修无师,你往生极乐世界,你得留几首诗,留几首偈子给我们做纪念。他很老实,我没念过书,我也不会作诗,也不会作偈子,不过我有一句话可以供养大家。什么话?他说,「能说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,留了这么一句话。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,能说不能行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什么是真的?真的是你听懂、听明白了就真干,那是真智慧。学佛了,都受了三皈依,那要是用修无师的标准,这三皈依是假的,为什么?你没有能做到。

  什么叫皈依佛?皈是回头,依是依靠,佛是觉悟,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觉悟,这叫皈依佛。什么样才觉悟?持戒、修定、开慧就觉悟。这是从总的原则、总的纲领上给你说,戒定慧三学。从净土宗来给你讲,就非常具体,怎么皈依佛?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就是皈依佛,很踏实。怎么皈依法?法是经典,我们就依一部就行了,就是这一部《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。天天要念,天天要听,在这个里头懂多少我就做多少。天天读,这个里头经的意思、义理没有穷尽。我学了六十多年,遍遍不一样,说明佛经里头的道理、智慧、方法、能量是无穷无尽的。从哪里看到?遍遍不一样,遍遍有悟处。前些年悟得浅,最近一年比一年深入。所以这个经的义理、法味无穷无尽,愈念愈欢喜,愈念信心愈真实,愿心愈恳切。一天可以不吃饭、不睡觉,一天不能不读经,不能不听经。我自己讲自己听,讲给自己听,光碟打开我听我自己讲,把自己所懂得的立刻就能落实到生活,穿衣吃饭、待人接物。物,范围非常广大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学会用真心不用妄心,学会吃亏,学会上当。早年怕吃亏上当,现在欢喜,为什么?原来吃亏上当是消业障最好的方法。业障从这里消,功德从这里成就,智慧从这里生,会好处太多!不肯吃亏的人做不到。这是老修行,要老修,初修这个味道没尝到,应该有四十年以上的功夫,这味道尝到了。我学佛六十多年,晚年尝到这个味道,对佛法深信不疑。所以处事待人接物,一定要学习柔顺。贤首国师教给我们的四德,第一个「随缘妙用」,第二个「威仪有则」,第三个「柔和质直」,第四个「代众生苦」,完全落实在柔顺忍里头,不柔顺这四句做不到,柔顺里面完全落实这四德。所以它说「慧心柔软,能随顺真理」。五常是真理,五伦是真理,在佛法里头十善是真理,三福、三学是真理,六度、六和敬是真理,他统统能做到,这叫随顺真理。

  「三、无生法忍,证无生之实性」。一切法不生,不生当然就没有灭。不生不灭在哪里?统统在我们眼前,我们没看到。谁看到?八地以上看到了。这就是说它不是假的。八地以上的人很多,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看见的,见一切法不生不灭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切法里头的一法,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出现的这一法。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我们完全不能觉察、完全不知道,是真的不是假的,它确确实实就在我们眼前。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讲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真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,没有办法去想它,想不到;你见不到,六根完全接触不到,就在六根的面前,六根接触不到。这个要大定,甚深的禅定你才能见到。证无生的实性,实是真实的,性就是自性,就是宇宙万有的理体,这道理、本体。「而离诸相」,佛离诸相,永远不会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当然没有分别执著。分别执著是非常粗的相,起心动念是细相,我们都不知道。起心动念速度之快,弥勒菩萨说,「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」,就是起心动念。多少个起心动念?三十二亿百千,我们把它换算成现在人所说的,三百二十兆,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起心动念。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平了,起心动念的现象就没有了,没有了就是纯净纯正,这是自性的本来面目。自性从来没动过,我们只要回归不动,就是回归自性。自性是不动的,动是阿赖耶,妄心。真妄是一体。妄是个幻妄,不是真的,真的永远不动。所以学佛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它们修什么?全是修禅定,没有一个例外,我们净土宗是以执持名号来修禅定。

  世尊在经上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《大集经》里头讲的,持名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,是用持名念佛来修禅定,这个禅定无上深妙。它不是把烦恼习气断掉,它是把所有一切烦恼习气换成阿弥陀佛。这个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没有,这个方法太妙,比断烦恼习气容易,烦恼习气根本不要去理会它,起来了赶紧换成阿弥陀佛,真妙绝了,非常管用。宗门大德常说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。凡夫哪有不起心动念的道理?但是起心动念才起来,马上要觉悟,念头只有一个,不要有相续的,要快,立刻换成阿弥陀佛。这个在无量法门里头,的确是第一殊胜,无比的殊胜。换成阿弥陀佛就没事,就变成念佛,念念是佛,这是真正弥陀弟子。弥陀弟子一定要皈依阿弥陀佛,皈依净土五经,一心只求往生极乐世界、亲近阿弥陀佛,没有别的愿望,只有这一念,没有他念。要真干,身在这个世间就是要随缘、要放下,跟这些众生在一起,顺著他们,他们喜欢什么我们就随顺,没有自己的意思,自己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这真正念佛人。

  无生法忍,「是悟道之至极」。悟道就是见性,见性到至极,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,入不二法门,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,一切众生皆是佛。佛是自性,一切众生是自性变现的,能变的是自性,所变的哪有不是自性的道理?真正会听的话,这一句话可以言下大彻大悟。「此三忍当於第十五品中详论之」,这个三忍留在后面第十五品里头细说。我们再看最后第四十八愿,「现证不退愿」。经文:

  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。不取正觉。】

  这是他方菩萨,见佛身相、闻佛名号所得的利益。这最后一愿,现证不退。愿曰:『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』。「不退转者,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,不更退失,略云不退,即梵语之阿鞞跋致。」前面第二十愿里头说过,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就是不退菩萨。「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」,菩萨行愿真难发,为什么?几个人真正发心舍己为人?这个愿发不出来。为人当中还是要为自己,为人跟为己做个比例,还是为人少,为自己多,一定的道理。这就是菩提心为什么那么难。真心难发,真正的原因是不了解事实真相,把六道十法界认为是真实的,极乐世界没见过,只听说,没见过,心里总有几分怀疑,这叫人之常情。这种怀疑造成严重的误会,让我们对於六道、对於十法界产生留恋,舍不得离开。听说极乐世界好,这里也不错,不想离开。天上比人间好,好很多!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不比极乐世界差。现在在这个世间有大富大贵之命,他们眼前在享受,眼前享受到的;极乐世界太遥远了,所以这个心很难很难。

  菩萨行愿难发易退,真的很容易退心。发心弘法,讲经教学,真的有讲了不少年,讲了十几年,退心了。为什么会退心?听众愈来愈少了。所以今天真正要发心讲经,最好摄影棚里头对著萤光幕讲经,没人听,只看到自己的面孔,自己对自己讲,一个听众也没有,为什么?不会退心。如果有听众,有时候来得多,有时候人来得少,就很容易退心,我讲没人听了。没人听还讲,为什么?还有一道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,听说很多很多。这些是有缘的众生,那些是活人他没缘。我们对有缘众生讲,冥阳两利,他得利益,我也得利益。可是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很少,不多,大家想得很现实,幽冥界的众生我没看到。心量再放大,像菩萨一样,面对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缘众生,那就不计其数,太多太多了。

  我们得到一些信息,唐太宗光碟我看过。他那个道场是居士家庭道场,房间很小,摄像机大概是旅行去游玩时候用的,很小的,是用这种最简陋的机器录下来的。唐太宗说,别看这个地方很小,众生无量无边!他们播经,播光碟,有《地藏经》、有《无量寿经》,还有《三时系念》,都摆在一起。这人就问唐太宗,他们会不会互相干扰?唐太宗说不会,你们看到地方很小,他们看地方很大,而且当中都有墙隔住的,喜欢听什么,他就到哪里听,它不干扰。我们看不到墙,那些众生能看到。所以真正发心度众生,人不喜欢听,鬼喜欢听,别忘了他们,还是要继续讲下去。

  缘,要懂得与人结缘,广结善缘听众就多了,这一点是早年李老师教给我们的。我们这些跟他学经教的人,他老人家一再叮咛,常常提醒我们结缘,你不结缘,你将来讲得很好没有人听。要跟众生结法缘,我们学讲经的法师以这个为我们一生的正业,所以我们到寺院庵堂,见到佛像顶礼三拜。我们的三拜跟别人拜的不一样,第一拜,愿我跟这个道场有缘;第二拜,愿我跟道场常住有缘;第三拜,愿我跟这个道场的信徒有缘。他们就会来请我讲经,内部的人跟我有缘都欢喜,听众也很欢喜,不是都来了吗?结法缘这个念头不能断,要真结法缘。我们结法缘的方法,学印光大师,印送经论善书,现在包括光碟,还包括机器,读诵经典的机器,播放讲经机器。现在机器很小,价钱并不高,这个大家喜欢,布施愈多愈好,不要积财,要散财。

  下面,「据《仁王经》别教之信位菩萨,名为轻毛菩萨,随风东西」。这是佛经上的比喻,很有趣味,初发心的菩萨,信位初发心,这些菩萨叫轻毛菩萨,羽毛,风吹就把它吹走了,所谓随风东西。「又南本《涅盘》曰: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,见少(这个字不念少,稍)违缘」,就是不大,这个缘不大,很少、很微的缘,「於阿耨菩提即便动转」,他菩提心就失掉,「如水中月,水动即动」。又有比喻说,「譬如鱼母,多有胎子,成就者鲜」。水里头的鱼,鱼子很多,真正将来变成鱼的很少。这些鱼子怎么样?多半被别的鱼吃掉,所以它的产量大,它还能保留著极少数,它不会灭种。

  「如庵罗树,花多果少」。庵摩罗果,庵摩罗果是什么?早年在台湾,道源法师是个讲经的法师,李老师曾经告诉我们,他在台湾所见到的法师,讲经的法师,他说只有道源老和尚是科班出身,内行,他学过传统的讲学方法;别的人没有学过这个方法,讲的东西不合规矩。这个事情内行才听得出来,外行听不出来,外行你不懂。讲演有讲演一套理论跟方法,讲经亦如是,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也如是,他在师范学校学过教学法,没有学过教学法去教学生,跟他教学的不一样,他有方法。我们在台中,李老师把传统的方法编成一个小册子,叫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,那就是讲经的方法。他还编了一个讲演法,《实用讲演法》,文字虽然不多,句句都是纲领、都是纲要,编得非常好。

  在台中学习,先学习讲演,讲演法学会了之后,再学讲经。讲经这套方法,老师在那个时候轻易不传人,他只印了三百本,锁在自己箱子里头,很不容易拿到。我跟同学们说过,当时我们在老师这个班上,班上二十多个同学都没有这部书,这部书老师给我了,我向老师请求一个人发一本,不同意。我说为什么?好像老师吝法。老师这才把原因说出来,不能给大家看,给大家看了之后,这是一个标准,他遇到法师讲经就会批评他,他就造罪业了。对李老师一定造成负面影响,他搞出这个办法,教这些信徒批评老师,没有人会原谅他。所以他紧紧守住。我没有办法,我把它编成一个大纲,表解画出来,拿给老师看,我说用这个跟同学们介绍可不可以?他说行。所以我用这个方法,把老师讲经的纲要介绍给大家。李老师往生之后,这本书我就印了很多,而且我还讲了一遍,讲得很详细。好像有一个法师,悟闻法师,把它整理写成书,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,学讲经的人一定要学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