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0-063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六三九集)  2014/3/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63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千一百零一页,从第一行看起。品题:

 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】

  这是本经最后的一品,流通分里面是第五段,「举益流通」,分六个段落。它这有一个品题,我们看看念老的品题介绍,「本品名闻经获益」,听到这部经我们所获的利益。「广显闻者获益难思」,普遍的显示出,听到这部经典他所得的利益是不可思议。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里头说,也是说这部经,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是彭际清居士的作品,就是这部经的注解,彭居士的注解,「闻经之益如是不可思议,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」。为什么会有这样无法想像的利益?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的缘故。「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」,此地讲的本师是阿弥陀佛,极乐世界的本师。「凡有众生遇斯经者,其所获益亦当如是。」每一个众生遇到这部经,听到这部经,听到一段、一句、一首偈,他所获得的利益都不可思议。

  我们看下面第一个小段,「小乘得益」,小乘根性的人,这里面分两段,两个小段,第一个,「得法眼净」。请看经文:

 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。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。】

  这个人数无法想像的,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。

  远离尘垢。得法眼净。】

  念老的注解,『尘垢』,「通指烦恼」,烦恼放下了。「如《维摩经》云:远尘离垢,得法眼净」。跟这个经上说的意思完全相同,「正同此经」。什么叫法眼净?参考资料里头有,在第一页,这个是佛教的术语,「分明见真谛谓之法眼净」。真正看到诸法实相,我们六道凡夫所见所闻都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这个人他真正见到了,分明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见到真谛,这叫法眼净。法眼净,「通於大小乘。小乘为於初果见四真谛之理」,苦集灭道他见到了,「大乘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」。

  我们接著往下面看,参考资料里的「四谛」,小乘人见到的。小乘根性的,他见到的四真谛,也就是得法眼净,见四谛。「四谛藏教生灭四谛」,《天台四教仪集注》里头的。首先说明藏教,「藏教者,经律论三藏之教」。我们今天讲的《大藏经》,这个就是佛陀教学的教科书里面所说的。「生灭者,此教诠因缘生法,有生有灭」。这是六道里面众生他们所见的,他们所认为的一切法有因、有缘、有果、有报,因缘果报,有生有灭。「四谛者,谛即审实之义」,就是真实的意思,「谓声闻之人」,小乘人,「用析空观」,分析,「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」,仔细审察研究佛讲的苦集灭道,是真实的,不是假的,这叫「藏教生灭四谛」。下面说,「因缘生法者,六根为因,六尘为缘。根尘相对所起之心,名为生法」。生心,起心动念。「析空者,析即分析,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」。像现代科学家也是用分析,物质把它一分为二,用这个方法永远分下去,愈分愈小,看看物质到底是什么。佛经里面讲的方法是把它分成七分,七分里面的一分再分作七分,一直分下去,分到最小的叫极微色,也叫邻虚尘,它不能再分,它再分就没有了。佛经上讲的邻虚尘,极微之微,被现在的科学家发现了,就是物质最小的,这个东西再一分,真的没有了,物质现象不见了。他看到的是什么?看到原来是念头波动的现象。物质究竟是什么?真相大白,原来是念头波动产生的幻相,物质不是真的。所以得出的结论,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存在。跟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意思相同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因为所有的现象都是物质组成的,物质组成的现象都是虚妄的、都不是真实的;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一切法,一切万物,有为是什么?有生有灭,叫有为法,凡是有生有灭的都是假的,如梦幻泡影,梦中好像真有,醒过来之后痕迹都找不到,不是真的。佛经上所讲的这些,逐渐逐渐被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,这才发现大乘佛法里头确实有高等科学。

  科学对於物质、精神这些现象,这是大问题,从这个世界上有科学就有人提出这些问题,四百年了,一代一代接著去研究,一直到现在最近的二十年才发现,物质的谜底揭开了,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从哪里来的?从念头来的。我们看到这些报告,对《心经》上常念的「五蕴皆空」,我们明白了。从前对於五蕴,色受想行识,讲不清楚,学习佛法对这个问题总是有怀疑,半信半疑,信,佛说的,佛不会打妄语;怀疑,我们没有看到,我们没有听别人说过。五蕴到底是什么?连五蕴这个概念我们都是错误的。我们讲色受想行识,我们都用一个人来说,色是什么?我的肉身,这是色法;受是我们的感受,天凉了,我们有冷的感受,有冷热的感受,受;想,我们的胡思乱想,有妄想,有杂念;行,这些幻想它不间断,它是生灭法,一个接一个,前念灭后念生,这叫行;识是体,五蕴的体。前面这四种,色受想行是现象,识是本体。我们都是这样想法,我们搞错了,完全搞错了。

  五蕴应该讲什么?讲极微色是五蕴,现在科学叫它做微中子。微中子有多大?科学家告诉我们,一百亿个微中子把它聚集在一起,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,电子我们肉眼看不见,是原子里头围绕原子核转的电子,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。我们科学技术的确是很进步,这么样小的东西都被他看到了,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看到的,它太小了,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。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具足五蕴,色受想行识是说它,换句话说,它是整个宇宙里面基本的物质。《金刚经》说所有现象叫一合相,都是这一个五蕴造成的现象,它是最基本的。我们看到科学报告,才把这个谜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再没有疑惑。我们不是开悟,不是从定功上见到的。佛法里头没有科学仪器,他怎么知道的?定中见到的,这是很深的禅定。

  佛经上所说的,什么人能看到微中子?八地以上。八地以上的菩萨,那个境界就相当可观,距离如来,就是距离究竟的很近。《华严经》讲大乘菩萨阶位,五十一个位次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五十个,上面是等觉,这是菩萨的阶位。你看他是多高的位次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,三十个位次,再到八地,五十一个位次,他是第四十八个。八地上面,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最上面的五个位次,他们的天眼、法眼、慧眼、佛眼见到的,不需要仪器,比科学家用仪器看得还要清楚。所以佛经上讲的比科学报告要清楚,更明了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再过个三十年,可能念头的现象这个秘密也会被揭穿。念头是精神现象,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的。念头是怎么回事情,现在大家钻这个。佛说得很清楚,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,境界相从转相变现出来的,转相就是念头。转相从哪里来?从业相来的。业相是什么?业相是一念迷,就是一念不觉,那叫业相。一念不觉没有原因的,佛用一个名词,称它叫无始无明。这个无始两个字妙极了,无始就是它没有开始,你问它什么时候开始,没有,没有开始,没有开始也就是没有终结,无始无终。无始无终不是真的,真的应该有始有终,它不是真的。

  一念不觉,证得之后就是觉,会不会还有一念不觉?我们有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富楼那尊者替我们代问了,问释迦牟尼佛。这桩事情在《楞严经》上第四卷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解答说,彻底觉悟成佛之后不会再迷了。他举了一个比喻,譬如黄金,黄金是从金矿里头提炼出来的,提炼出纯金,它不会再变成矿石,用这个比喻。我们不断的提炼,把所有的烦恼习气统统断尽,烦恼习气好比渣滓,矿里面的渣滓,我们要纯金,渣滓统统丢掉之后觉性现前,那就是纯金,不会再生烦恼,不可能又变成一念不觉,不可能发生这个事情,我们相信。这一念不觉就叫做业相,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弦,跟经典上所讲的很接近,弦就是振动、就是波动。一念不觉就是波动现象,从波动现象里面生出念头,生出妄想、生出念头,从念头里面才生出分别执著。分别执著是很粗的烦恼,一念不觉是非常微细,所以八地菩萨才能见到。

  现代的科学对於我们修学佛法有很大的帮助,所以是「分析五阴等法皆空」。观自在菩萨以甚深般若智慧,照见五蕴皆空。这个法眼净,像《心经》上讲的,是大乘的,大乘见到万法皆空。小乘呢?小乘见到是讲的苦集灭道,真有。第一个「苦谛」,苦,逼迫的意思,我们今天讲压力,逼迫就是压力,物质的压力,精神的压力,「有三苦八苦」。这是把苦归纳,归纳为三大类,三大类里头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这个三大类。欲界这三大类统统有;到色界天只有两种,他没有苦苦,苦苦欲界才有,但是他有坏苦、有行苦;到无色界天,连身体都不要了,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,没有身体当然他不需要居住的宫殿,那真是灵性的世界,没有物质,所以他没有坏苦,他只有行苦。行是什么?行就是生灭法,他有寿量,寿命到了,他的苦就来了,不能永恒保持。所以说三界统苦。苦苦里面分作八种,所以八苦是三苦里头的一种。这八是什么?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就四种,苦!另外四种,求不得苦,想求的得不到;爱别离苦,你喜欢的东西不能永远保持;怨憎会苦,你所爱的人事物常常别离,你所讨厌的这些人事物天天离不开,让你生烦恼;最后一个,五阴炽盛苦,五阴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,色受想行识,这个东西是前面七种苦的根源,要没有这个身就没事了,偏偏有这个身,还得加上一般人讲的灵魂,佛法讲的神识,你有这个东西,三苦八苦就得要受。「总而言之,不出三界生死。声闻之人谛审生死实苦」,这不是假的。我们现在在苦中作乐,不知道苦,等到苦现前了,后悔来不及。小乘人比我们聪明,比我们高明,他知道三界都苦,苦是真的,所以他才想脱离三界,想超越六道轮回。

  苦,这是从果上讲的,果必有因,为什么会这么苦?这第二个,「集谛」。集是什么?招集。「谓声闻之人,谛审烦恼惑业,实能招集生死之苦,故名集谛。」万法因缘生,这里头就有因有果。六道怎么来的?烦恼、迷惑、造业,所招集的六道生死轮回的果报。你的心善、行善,所感的果报,就是你招集的果报是人天;你的心不善,言行不善,你所招集的是饿鬼、畜生、地狱。这三恶道统是自己造的,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,与人不相干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与任何人不相干,起心动念是我们自己的事情,别人可能给我们做增上缘,让我们生气,让我们欢喜,那是外面来的,可是他自己接受,自己不接受不就没事吗?别人诱惑我们,我们如如不动,小乘就有这个本事。他怎么会如如不动?他知道这是假的,不是真的,也就是他对於苦集灭道搞清楚了。集他一定要舍,苦才能断。

  下面两个是出世间的,这是世间的因果,集是世间因,苦是世间果,灭是出世间的果,道是出世间的因。你要怎样灭苦,「灭是寂灭。谓声闻之人,既厌生死之苦,谛审涅盘,实为寂灭之乐,故名灭谛。」灭,梵文叫涅盘,中文把它翻译就翻一个灭字。灭什么?灭苦因,灭苦果,灭苦因是集谛,灭苦果是苦谛。阿罗汉知道六道生死苦,因缘果都知道,所以他能够脱离六道轮回,这叫离究竟苦,得究竟乐。大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,小乘讲的究竟苦乐不是真正究竟,为什么?他离开六道轮回,没有离开十法界。六道是十法界里面的秽土,就是严重染污,四圣法界是十法界的净土,它有染净,它属於净土。六道轮回是染,染里面有善恶,净里头没有善恶。净里头还有什么苦?无明没断,所以他还是有苦,他不自在,能脱离六道轮回,不能像法身菩萨那么自在,这就是他的苦。所以他必须得回小向大,证得阿罗汉,佛说阿罗汉回小向大大概两万劫,要这么长的时间;辟支佛比他聪明,辟支佛大概一万劫,他就回小向大了。这就是小乘不错,在小乘要逗留这么长的时间,两万大劫不能提升,这就是他的苦处。大乘才是离究竟苦,得究竟乐。离究竟苦是什么?离十法界。小乘离六道轮回,没有离十法界,大乘离十法界,这真正是离究竟苦,得究竟乐。究竟乐在哪里?在实报庄严土,实报庄严土跟十法界里面的环境完全不一样,十法界跟六道是一体的,都是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看到这个识就是苦,识变的。识是什么?妄心,就是一念不觉。一念不觉就是识,把自性,自性是真心,不觉,从自性里头起了一个妄心,妄心起来之后你就迷了,迷失了真心。

  你用妄不用真,这就愈迷愈深,从十法界堕落到六道生死轮回。现在我们要出去,出去的方法很多,那就是「道谛」。道就是道路,「道即能通之义。谓声闻之人,谛审戒定慧之道,实能通到涅盘」。所以小乘人修戒定慧,用这个方法脱离六道生死轮回。戒定慧是个总原则,小乘有戒定慧,大乘也有戒定慧,小乘的戒定慧证小果,大乘的戒定慧证得究竟佛果。小乘的戒论事不论心,譬如讲杀、盗、淫、妄,你起了这个念头,但是你没有造作,这不犯戒,这叫持戒。大乘不行,大乘有念头就犯戒了,不要有事实,起心动念就犯戒。所以大乘戒比小乘难持。大乘讲不动心,要在境界里头练不动心,动心堕魔道。魔道是哪里?阿修罗,罗刹,他会堕那一道。因为他修的有福,福报很大,但是念头不善,是假的,不是真的,所以他成不了佛。为什么阿修罗有那么大的福报、有那么大的能量?我们就明白了,他没有成佛。走向正道,他成佛;走上邪道,他变成魔。道,道路,有多少?小乘有三千,大乘有八万四千,都能证涅盘,小乘能证阿罗汉,大乘能证妙觉如来,无上正等正觉。

  学佛,佛在净业三福里面就告诉我们,学佛要循规蹈矩,按部就班,不能躐等,就好像读书,你要先念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。佛也是这样教我们的,佛不主张躐等。阿含是小学,你看佛讲阿含十二年;方等好比是中学,前面通阿含,后面通般若;般若是大乘,纯大乘。方等前面通小乘后面接大乘,这中间的。法华、涅盘好像是研究所。佛教我们按部就班,按部就班不好搞。佛教人戒定慧,就得走这个道路,戒是守规矩,定是得三昧,得三昧之后就会开悟。开悟才管用,不开悟不管用,开悟就是证果了。开悟得放下,无论大乘小乘,放不下还是凡夫,放下才是圣人。小乘放下什么?放下执著,见思烦恼。见是你错误的看法,你把事情全看错了,你都认为它是真的,不知道它是假的,你坚固的执著,不肯放下,这叫见惑。见惑有八十八品,分为五大类,这五大类头一个就是身见,六道凡夫,每个人执著身是我,这是身见。非想非非想处天,就是四空天,他们不执著身,他不要身了,所以他是无色界。为什么不能证阿罗汉?俗话说他还有灵魂,他执著灵魂是我,所以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。灵魂也不是我,灵魂是什么?灵魂是阿赖耶,阿赖耶是妄心,自性里头没有,它不是真的。必须是阿罗汉,阿罗汉知道,确实知道身是假的。所以破身见证须陀洹果,须陀洹是初果,小乘初果,一年级,小学一年级。这是佛法的标准。身见破了,边见破了,边见是对立,二边,空有是二边,真假是二边,大小是二边,长短是二边,就是今天讲相对的,这个世间都是相对的,这个概念他放下了。成见放下了,戒取见、见取见,成见。最后一个邪见,不属於上面四大类的,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。五种见惑断了才入门,我们想想看我们能不能做到?是做不到,那佛法没指望了,我们只学一点知识,我们丝毫真正的利益都得不到。这个多难!

  我们今天非常幸运,遇到一个特别法门,这就是净土。遇到阿弥陀佛,不需要断烦恼,八十八品见惑一品都不要断,也能够脱离十法界,不是六道轮回,脱离十法界,比六道轮回高太多了。六道轮回是阿罗汉,往生到极乐世界是阿惟越致菩萨,你说这还得了!所以这个法不要断烦恼,很容易成就,但是就是难信,没人相信。我们今天遇到了,很欢喜,相不相信?没有相信。为什么?你没做到。经讲到末后一品了,末后一品,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相信的人,这个真正相信的人,海贤法师兄弟两个。他的学生印志法师,带这个光盘给我,光盘所说的,难得,他们怕我们听不懂他的方言,所以写成文字,真正难得。这个人真相信,一百一十二岁,念佛往生了,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。他二十岁出家,二十一岁受戒,师父什么都没教给他,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他一生就念这句佛号。他不会念经,他也不会念咒,没有做过经忏佛事,也没有做过法会,一生在乡下农村里头一个小庙,叫来佛寺,在南阳,跟诸葛亮出生是同一个地方。那种小庙都没人要的,他一生在这个小庙里头苦修,跟他的一个师弟海庆,海庆先往生,七十多岁的时候走的,留下肉身,都是不可思议的成就。他一百一十二岁,让人敬佩的,他的精神、体力跟年轻人一样,走路,爬山,每天种地,走的前一天还在田里面除草。眼睛,能穿针,自己缝衣服,没有眼镜。头脑清楚,丝毫不迷惑,每天日夜都是一句佛号。每天早晨三点钟起床,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中断,念了九十年。阿弥陀佛叫他在这个世间表法,就是做出净宗学人、念佛人的一个好榜样。这光碟介绍非常清楚,希望我们净宗同学都应当向他学习,他是《无量寿经》最后的总结,结在这一片光碟上。

  这一片光碟,我告诉我近边的同学,至少要看三十遍,一天看三遍要看十天。遍数愈多愈好,为什么?你真正学到了。那就恭喜你,你在这部经上真正得到妙法了,决定得生净土。将来这两位菩萨,海贤、海庆,一定会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。除了这个法门之外,在世尊末法九千年当中,修其他的法门太难太难了。文字部分我们正在编印,《来佛二贤永思集》。来佛是来佛寺,两位大德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的道场,道场虽然看起来不起眼,出了两位真正的菩萨,肉身菩萨,是我们净土宗最好的榜样。他表法来给我们证明,第一个证明,夏莲居的会集本是真的;第二个证明,黄念祖的集注也不是假的;第三个证明,我们这几年来学习《科注》,这是我们第三遍的圆满,他给我们做证明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看到欢喜。从今而后,把贪瞋痴慢疑彻底断掉,就这一句佛号念下去。经要不要念?如果真正坚定信心,不要念经;念经是因为你有怀疑,帮助你断疑生信的。真正相信了,就跟两位法师一样,这两位法师都不认识字,就是一句佛号,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。

  一百一十二岁,没有人照顾,他们日中一食,自己烧饭自己吃,都是自己照顾自己。这一点就让人佩服,人老了需要人照顾,他不需要。李老师在世的时候,身体上是不错,我们看起来都很羡慕,九十五岁才接受两个同学发心照顾他,他答应了。九十五岁之前,也是洗衣服、烧饭都自己干,家里面这些清洁都自己搞。但是健康的程度,跟这个老和尚比,李老师比不上。一百一十二岁,真的像年轻人一样,有一些信徒来看他,他高兴,门口一棵柿子树,那个柿子熟了,他爬到树上去摘柿子,摘了一篮子拿下来分给大家。人家说:这树太高了。他说:没事没事,我在念佛。多么灵活,不容易!一百一十二岁。我看到这个光碟,这是我一生当中看到的,这么大年岁的时候,这么样的活泼。说明什么?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他住在这个世间,等著阿弥陀佛来接他;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来接他?他的工作没有完。最后一个表法是什么?同学们不知道有没有见到一本书,叫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,最后他表这个法。有人把这个书送给他,欢喜得不得了,自己赶快穿袍搭衣,然后手捧著书,你们大家来给我照相。很多人给他照,第二天就走了,没有病。最后表这个法证明,我们依照《大乘无量寿经科注》来学习是真的、是正确的,不是假的,这是正法。这桩事情表法完了,他的使命就圆满,阿弥陀佛就接他走了。从他说话当中,因为当时的人听了不在意,那个相照完之后他还在田里工作,有人告诉他说:天晚了,可以休息,不用再做了。他跟他说:我明天就不做了。大家听了没听懂,到第二天走的时候想到他这个话是:他明天不做了。原先不在意,想想话中有话,他明天到极乐世界去了,阿弥陀佛接他走了。所以这个光碟,印志法师送来,我当时也没有看,昨天拿出来看,我就看了三遍,非常感人。我一想,他来表法的,我也是来表法的,他先我而走了,阿弥陀佛还没来接我。我底下再表什么?真正万缘放下,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一句阿弥陀佛,看阿弥陀佛要我做几天,时候到了,他一定来接我。好!

  一切诸佛教导我们,无非是教我们放下,彻底放下。为什么?六道是假的,十法界也是假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一定要好好记住。什么是真的?往生到极乐世界是真的。为什么?极乐世界人的身是法性身,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。法性土跟我们这个地方的报土有什么不同?法性土不生不灭,我们这个地方是有生有灭的,动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异灭,矿物有成住坏空,没有一样东西是常住不变的。极乐世界一切万物是常住不变,寿命很长,我们常说,年年十八,不老。我们学教学了这么多年,我们知道往生到极乐世界,所得的这个身体是无量寿,是有量的无量。为什么?虽然没有生灭,它有隐现,有缘它现,没有缘它不现,它只有隐现,不是生灭。实报土怎么现的?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。无始无明断了,这就是一般人讲的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无始无明断了,但是有习气,习气没断。习气不好断,要多长的时间断?这就是他的寿量,大乘经佛告诉我们,要三个阿僧祇劫,所以通常讲三大阿僧祇劫。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对普通人讲的,是对法身菩萨讲的,从你明心见性那一天起,三个阿僧祇劫。这个时间太长了。

  如果习气断尽,实报土就没有了。你看实报土是什么?无明断了,习气还在,实报土就现前;习气断干净,等觉菩萨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断尽,实报土不见了。《般若经》上说的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没有说实报土例外,实报土也不例外。最后,断了之后他到哪里去?他到常寂光去了。常寂光真的是不生不灭,到常寂光去的这些都叫法身菩萨。《华严》说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那就是常寂光。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,没有物质的身体,也没有起心动念的精神,统统都没有,自然现象,全没有。他在哪里?他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实际上我们都在常寂光当中,只是自己不知道。我们不知道,常寂光里面的佛知道,我们起心动念瞒不过他,他全知道。常寂光里面的佛,我们起心动念想求他帮忙,缘要成熟他就现身,他随时可以现身。《楞严经》上说的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他得大自在,在常寂光不是不起作用,他在遍法界虚空界普度一切众生。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,现什么样的身,说什么样的法,用什么方法帮助,都是众生心,为什么?他没有起心动念。

  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,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,他没有分别执著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地球上出现,示现八相成道,住世八十年。释迦牟尼佛从哪里来的?常寂光来的。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,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言教;身教,那是八十年。处处做出榜样给我们看,十九岁舍弃宫廷富贵的生活,舍弃王位,这是做出放下烦恼障给我们看的。出去参学,十九岁出去参学,到三十岁,十二年,印度所有的宗教、学派统统接触过,都去学过。学了之后得做样子给我们看,不能解决问题,为什么?知识,不是智慧。虽然也有禅定,禅定的层次不高,顶多到四禅八定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三十岁把学习放下,不学了,在毕钵罗树下入定,开悟了。佛是从定中开悟的。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谁教他的?没有人教,十二年参学那些东西没用上,开悟之后,所说一切经教从自性自然流出来。那是什么?其义自见,不是学来的。学来的东西一个字、一句都没用上,全是自性流出来的,著重自见,其义自见。

  自见从哪里来?从戒定慧。慧开了,什么都明白,什么都懂得,别人不问,在这个状态之下,只有隐,没有现,叫般若无知,隐的状态;别人来问你,你随意就回答,那叫显,现出来的,无所不知。般若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智慧,不是从外来的,这个智慧不可思议,真的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是一般宗教里头对神、对上帝的赞美,全知全能。真正大彻大悟的人,就是全知全能,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这么说出来的。在中国代表的人,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。惠能大师一生讲经教学,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,没有人教他。他不认识字,也没有看过什么书,一生根本没看过书。你问他什么,他全知道,一点障碍都没有,这是什么?自性里本具的智慧德相。我们得相信,不是奇迹,不是他们专利。他说得很清楚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德是什么?德是能力,我们现在讲才艺、技术,他什么都会,没有一样东西难倒他的,智慧圆满,德能圆满,相好圆满。

  怎样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这些宝藏,智慧德相?诸佛如来都是用戒定慧的方法,叫戒定慧三学,能开发自性的智慧,开发自性的德能相好。净宗更妙,把戒定慧浓缩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这一句佛号里头具足圆满的戒定慧,太妙了!而且人人用这个方法,都能开发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,只要你能肯信。海贤老和尚、海庆老和尚,给我们做了榜样。诸位真正向这去学习,是正法,不要听外面人胡说八道。念佛各人有各人的念法,只要你念得欢喜,念到心地清净,念到法喜充满,你就一直念下去,决定没错误。不必人家用这个方法,我要跟他学,没有一定的。如来没有定法可说,这个要知道。不要随著别人转,不要被别人欺骗,你就对了。你实在是有怀疑,自己没有把握,你就到南阳,河南南阳来佛寺,你去问问,现在住持是印志法师,你去问问他,他会告诉你,他跟老和尚学的,老和尚怎么念法。老和尚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一点不假。

  我们再看念老的注子,「《维摩经嘉祥疏》云:云法眼净者,小乘亦法眼,大乘亦法眼。小乘法眼,即初果」,须陀洹他就见到四谛法,叫做法眼。「大乘法眼,即初地得真无生法,故云法眼」。初地菩萨得到真正的无生法忍,无生是一切法不生,一切法不灭,我们看一切法有生灭,他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,这是大乘的法眼。「今此经指小乘法眼净」。如憬兴法师所说的,「法眼净者,即预流果(初果)」。又《净影疏》里头也说,「见四真谛,名净法眼。」小乘初果见到苦集灭道,对四谛法他明白了,依四谛法修行证初果。证得初果这就是圣人,为什么?他虽然没有离六道,但是他在六道里头有一定的时限。不像我们,我们在六道里头像被判无期徒刑,没有出去的时候。小乘初果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离开了,他有期限的。人间寿命到了,他到天上,天上寿命到了,他又到人间来,他不会到三恶道,也不会变成阿修罗,他在人间天上修行,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。人间寿命短,天上寿命长,七次往返要多长的时间!修行得很苦,比不上念佛人。念佛人真正肯干,三年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。诸位去看看《往生传》,看看《净土圣贤录》,你就明白了。净宗之妙,妙不可言,净宗之殊胜,十方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这不是假的。我们遇到,大庆幸!被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了,尤其遇到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,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,遇到这些大德给我们表法。慧明老和尚给夏莲居老居士表法,为他作证,会集本是正确的,不应该怀疑。现前这些大德表法,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正确的,是正法,绝对不是邪法。我们这十几年没有学错,走的是正道,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。

  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,中国老祖宗说,「和为贵」、「家和万事兴」,不能不和睦相处。古人有说,佛法兴盛,为什么会兴盛?三学一源。这个三学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有的经教分为三大类,一个是戒律,一个是禅定,一个是教下,这三大类就包全了,实际上就是戒定慧三学。律宗是属於戒律,禅宗是属於禅定,其他的都是叫教下。天台、贤首、三论、法相唯识,统统,包括净土都算是教下,这些全是释迦牟尼佛传的。认定一个老师,无论你学律、学禅、学教,都是亲兄弟,一家人,不分彼此,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兴旺了。如果各立门户就有差别了,律宗轻慢禅教,说什么?他们不持戒;禅跟教看戒律,说他们执著,不能够圆融自在。这个就分歧,互相尊重的心没有了,互相敬爱也没有了,这就是衰相的开始。如果到这三个鼎足而立,门派出来了,大的,中国大乘八个宗,每一个宗里头又分派,不但宗与宗当中有矛盾,同一个宗里头门派分别,这个分别还有矛盾,这就衰了。大家像《戒经》上所说的,「自赞毁他」,抬高自己,批评别人,这就是衰相,衰到极处内部起哄。现在有,同一个寺庙里头起了斗争,争名争利。到这个时候,古人说,「一切人皆是破法之人,一切法都是贼人之法」。我们现在就遇到这个情形,怎么办?唯一的办法只有去找源头,往上找,找到最后,原来我们是一个祖宗,一个释迦牟尼佛传的,我们是一家。认祖归宗,肯定三学一源,同一个源头,也就是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。一个,那是总源头,万法一如,自他不二,这样才能够把佛教再兴旺起来。

  释迦牟尼佛的律,释迦牟尼佛的禅,释迦牟尼佛的教,总是教人看破诸法实相,放下情执妄想,同归涅盘。今天在末法时期,末法时期我们应该是同归净土。律以断恶修善为宗旨,禅以明心见性,深契方便而无一法可得。教,包括刚才所说的,贤首(华严宗)、法华(天台宗)、唯识(三论),也包括净土,这些教都是以明了诸法实相,彻法根源,究竟放下为宗。诸宗倡导的,教观并明,性相互融,权实不二,性修交彻,戒就是禅、就是教,禅也就是律、就是教,教也就是禅、就是律。回到根源,佛法才能够欣欣向荣,才能够再创一个盛世。所以六和敬重要!无论是律、是禅、是教,一定要提倡三学六度。我们是一个根,一个发源地,不能够舍本逐末。从这个根本你慢慢细心观察,不但佛法是一个根,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也是一个根,整个人类是一个根,再扩大,遍法界虚空界还是一个根,那个根是自性,就是佛经上讲的大般涅盘。不能分裂,分裂就错了,分裂就出不了六道轮回,当然更出不了十法界。

  前面两种利益,第一个得法眼净,第二个,「得解脱益」。我们看经文:

  二十亿众生。得阿那含果。】

  『阿那含』是三果,前面是初果。

  六千八百比丘。诸漏已尽。心得解脱。】

 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。诸漏已尽,心得解脱。如《维摩经》云:八千比丘不受诸法,漏尽意解」。僧肇大师《维摩经》注解上说,就是僧肇大师说的,漏尽是九十八结漏统统断干净了,「意得解脱,成阿罗汉」。「是指烦恼断尽,心意解脱,证阿罗汉之果。可见经中法眼净及诸漏已尽,均指声闻乘。」都是讲的小乘。

  这个地方有说「九十八结漏」,结漏是术语,都是烦恼的别名,结是烦恼。过去好像有个电影,名字叫心有千千结,可见得烦恼严重。漏,是佛经上常说的,烦恼的代名词。漏是什么?比喻像我们的杯子,完整的可以盛水,如果它破损了,水装下去它漏掉,漏是这个意思。烦恼把我们的功德都漏掉,每天做一些好事修功德,全把它漏掉了,烦恼的代名词。「烦恼系缚心身」,好像绳子一样,把我们捆绑起来,我们身心不自在,所以叫结。「烦恼从眼耳等六根日夜漏泄」,所以叫漏。「撰集三藏传曰:阿难尔时坐一树下,灭结漏尽」,这是阿难证阿罗汉果。

  在《佛学次第统编》里头,有「九十八使」这一条,《佛学大辞典》上都有。「由见思二惑」,就是见思烦恼,「分别三界」,一共有九十八,「九十八使,即九十八随眠。谓见惑八十八使,思惑十使」,合起来九十八。「见惑八十八」,这个「使」也是代表烦恼。古时候这个使,就是当差的,像现在的刑警队,如果刑警队有人常常跟著你,你就不自在,你被监视了。凡夫在六道轮回,常常有见惑八十八种,所以你不会自在。这八十八,「谓欲界三十二,色无色界各二十八」,一共成八十八,就是这么来的。这一段我们一看就能够知道,「欲界三十二」,分配在苦集灭道下面,苦谛有十个,集跟灭有七个,道底下有八个,「成三十二」。苦下面十个,你看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,十个,统统具足,这怎么会不苦?集下面有七个,集是因,苦的因,有贪瞋痴慢疑,有见取见,缺身见、边见、戒取见,有邪见。灭下面也是有七个,跟前面集里头是完全相同。道下面有八个,缺身见、边见,有贪、有瞋、有痴、有慢、有疑、有见、有取、有戒,缺身见跟边见,没有身见、边见。这是讲的欲界。色界二十八层天,「谓苦下九,集下六,灭下六,道下七,成二十八。」苦下面九,它有贪、有痴、有慢、有疑、有身见、有边见、有见取、有戒取,它缺瞋。这就是说,色界以上没有瞋恚,不会发脾气了,贪瞋痴,瞋他断掉了。这是什么?他有定。一发脾气,定就没有了。所以他能够在禅定当中,四禅八定。无色界亦如是。所以色界底下统统没有瞋恚,没有瞋,不执著身见,没有边见。

  这一段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学到此地。我们再去查查看,重新再找其他的参考资料来看看。这个里头没有说邪见。好,今天我们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