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20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二O二集)  2015/6/22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20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五百一十四页,倒数第五行,科判「庚十一、助他成佛」,这里面有五愿。下面四十八愿第四十四愿「普等三昧愿」。请看经文:

  我作佛时。十方佛刹。诸菩萨众。闻我名已。皆悉逮得清净。解脱。普等三昧。诸深总持。住三摩地。至於成佛。】

  这是经文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。「右章中,从至於成佛」,就是我们念的这一段,「至於成佛」之前这一段,「表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。定中以下,表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。从第四十四以下诸愿,皆为彼国以外」,彼国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以外的。前面四十三愿是讲国内的,极乐世界国内的,最后这五愿是讲极乐世界以外的。「他方菩萨」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见闻《无量寿经》,所得的「殊胜法益」,在这里都给我们介绍出来了。

  我们看「第四十四,为闻名得诸三昧」,普等三昧,「至於成佛之愿」。「逮者,及也。《易系辞》水火相逮。注曰:水火不相入,而相逮及。又逮者,追也」。据《会疏》的意思,「令闻名人,即时得诸三昧」,故言『皆悉逮得』,这个「逮」就是立刻,马上就能得到,不是说以后要多少天,不是的,闻名时候就得到,这个功德不可思议。《宋译》本里头说:「所有十方一切佛刹,诸菩萨众,闻我名号,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。」「其中应时证得」,就是此地「皆悉逮得」,同样的意思。闻名就得到,在这个地方我们深深体会到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。十方诸佛世界里面的菩萨,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就能得『普等三昧』,后面还说,『诸深总持,住三摩地,至於成佛』。名号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议,为什么不相信?这个不相信的原因,就是有深厚的业障。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头,多长时间?自己要明白,无量劫!生生世世脱不了轮回。这一生,如果我们遇不到这个法门,就脱离不了轮回。这个法门的殊胜,就是帮助我们在这一生永远脱离轮回,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目的达到了。

  佛陀教育在这个世间,目的何在?佛为什么要设教?为什么要一生这么样勤苦来教学?看佛陀的一生,开悟之后依然是树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居无定所,四十九年讲经教学,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。为什么?一句话,为了爱护众生,大慈大悲、清净平等的大爱;一个目的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苦有究竟苦,乐有究竟乐。离究竟苦,永远不会再受苦,叫离究竟苦。究竟苦就是六道轮回,究竟乐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换句话说,帮助我们离究竟苦,脱离六道轮回,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究竟乐,佛度众生的目的就达到。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依正状况,我们讲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,正报是人事环境,依报就是物质环境,这个经上讲得太清楚,真正是得究竟乐,脱离轮回,拔究竟苦。诸佛接引我们,保送我们到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大慈大悲,四十八愿加持给我们。四十八愿是为谁发的?为十法界诸佛刹土里面苦难众生。

  这个法门容易去,但是很难相信。黄念老在《净修捷要报恩谈》里头说得非常非常清楚明白,这本书你从头到尾能够看上十遍、二十遍,我相信你对於黄念祖老居士不可能没有感恩的心,他太慈悲,太难得,为我们讲得这么清楚、讲得这么明白。我们真听懂了以后,对佛法、对净宗丝毫怀疑都没有了,修学才能上轨道。如果不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你还有疑惑存在,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个缘,你决定不能往生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,来生来世还要搞六道。六道里面,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接物?如果是有自私自利、贡高我慢,用这种心态待人,你就跟人结下冤仇了。冤仇结下来,往后生生世世无量劫中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苦日子多,怎么过?所以希望同学真的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要断疑,要生信。

  对佛有信心,这是真正敬佛,真诚恭敬。对佛没有信心,没把他瞧得起,认为佛不如别人,念老讲得很清楚,这个世间很多外道,包括一些气功,他也有一点小通能帮助你,你哪里有疼痛,他给你念念咒、给你摸摸,你就好了,你觉得这个佛菩萨比不上。你细心想想,他有没有本事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?有没有本事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?没有。小的神通把戏就把你欺骗了,让你对信愿持名无比殊胜的大法生轻慢心,这一生遇到了不能成就,这才冤枉。如果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万缘放下。记住海贤老和尚的一句话,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真的」,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,这是真的,「其他的全是假的」。不要说你一生,一百生、一千生、一万生、无量生,你也找不出出轮回的办法,为什么不相信?真可怜,业障怎么这么重!

  你要问我:我业障重,怎么消除?老实念佛就消除了。你看海贤老和尚,师父教他一句佛号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。那一年他二十岁,我相信他不超过二十五岁,三年、五年的时间得功夫成片。得功夫成片就有条件往生,你寿命到了的时候,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。佛的话真实、恳切,决定没有妄语,我们为什么不信?这个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牵肠挂肚的事情,那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用错了心。抓住佛号就对了,自己决定成就,你也能帮助别人建立信心,让他也能成就,你的功德就大了。《宋译》本里面说的,「所有十方一切佛刹,诸菩萨众,闻我名号,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」。立刻就证得,这是说菩萨众,不是我们凡夫。我们凡夫如果说是闻阿弥陀佛的名号,深信发愿,求生净土,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,我们是这一号人物。经上讲的要记住,那是菩萨,那不是凡夫、不是阿罗汉,是菩萨。

  我们再往下看,『清净』者,「所住之三昧,无染无著,故曰清净三昧」。闻佛名号,清净心现前。因为弥陀还有个名号,在我们经题上叫「清净平等觉」,闻这个名号,我们的心清净了、平等了,觉而不迷,这个要知道。夏莲公老居士会集这部经,把佛的名号放在经题上,「大乘无量寿庄严」是果,「清净平等觉」是因,修因证果,题里头因果具足。所住的三昧无染无著,什么叫染著?俗话说放在心上,就染著了,眼见色喜欢,心里有喜欢就著了喜欢;不喜欢,讨厌,也染著了。绝不是说讨厌负面的是染著、正面的不是,正面也是染污,著是著相。染是不清净,著是不平等,你看清净平等觉不是没有了吗?清净平等才开智慧;有染有著,生烦恼不生智慧。我们再回头来说,怎样才无染无著?见色闻声,六根对六尘境界,鼻对香、舌对味、身对触、意对法,都能做到不染著。我把话说明白、说清楚,无论喜欢不喜欢,不要放在心上就没有染著,放在心上就是染著。心里放什么?心里只放一尊阿弥陀佛,一切时、一切处,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,这叫不染不著。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样东西在心上,你的心被染著,那就是你的信心不清净,你的愿心摇摇摆摆的,不牢靠,这样的心态念佛不能往生,道理在此地。

  下面,念老又举《会疏》来给我们说明。「如《会疏》曰:寂静三摩地」,三摩地就是禅定,「无缚无著」。「系缚」是烦恼,好像绳索把你绑起来,你动弹不得,寂静三摩地没有人障碍你,没有执著;这两个字也就是染著的意思,前面讲的染著。你没有被污染,你没有执著,这寂静三摩地;有缚有染,寂静就没有了。这叫「清净」。

  『解脱』,「所住三昧,离一切系缚而自在,名曰解脱三昧」。「解脱」是比喻。好像绳索捆绑你,世间人犯重罪戴的刑具手镣脚铐,这都是系缚。所住的三昧没有这些系缚,没有烦恼、没有染著,这就自在,这是一般修定的。净宗比修定方便。因为修定,三摩地确确实实是心里没有染污,不受外面环境影响,很难做到。念佛人心里有一句阿弥陀佛,其他的放下,执著个阿弥陀佛,这个容易太多了,他有依靠。修定没依靠,所以它难。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定,由戒定慧入门,所以叫难行道。这个法门叫易行道,为什么?你有一个依靠,心里别的东西放下,阿弥陀佛装进去,让你常常感到很踏实,所以它方便。这不能成佛,只能往生极乐世界。成佛呢?到往生极乐世界再修,换一个好环境。那个环境太好了,这些烦恼习气到那个环境去,不放下自然放下,妙就妙在此地。为什么?那个地方不用操一点心,衣食住行,思衣,衣已经在身上;思食,吃的东西摆在面前;不要,不要就没有了,贪心起不来,也就说物质资源太丰富,用之不竭,取之不尽,是这么个环境,没有一样不自在。居住的房子,喜欢什么样子,它就现什么样现象,喜欢在空中它就升空中,喜欢在地面它就落在地面,无有一桩不称心如意。前面我们读过,我们想供佛,我们有能力分身、化身去供养;不想离开极乐世界,十方诸佛的手伸到你面前让你供养,来接受你的供养。

  这个世界,经上说得很清楚,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没有,只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,所以十方世界诸佛都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,没有例外的。为什么?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,他发这个大愿,十方诸佛有烦恼习气很重、度化很困难的众生,统统送到极乐世界来,他负责教化。不是十方诸佛做不到,而是阿弥陀佛已经做得很圆满,十方诸佛看到很满意,「行,你不比我差,好,我就把学生送给你」。都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真学佛,万缘放下。跟大众相处,随缘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功德是念佛,我们在随缘、随喜当中,心里的佛号不断,这是功夫,真正得法喜,法喜充满。要发愿,代一切众生受苦受难,一直到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世寿命到了,净业成就,佛带我们往生。

  下面给我们解释解脱。又解脱者,所住三昧,离一切系缚而自在,名曰解脱三昧。解脱也是从比喻说,我们念解(音「谢」),当动词用,把它解开,脱是脱离。所住的三昧离一切系缚,系缚,绳索捆绑你不自在,必须把这些绳索系缚解开、摆脱,你就自在。「如《会疏》曰:止观无碍,故名解脱」。止观也是禅定,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、放下,观是看破,止是放下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向老人家请教,佛门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快速提升境界?他老人家就告诉我,看得破,放得下。看破帮助放下,放下帮助看破,就是这两样东西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两样都不容易,到底从哪个先下手?众生根性不相同,执著重的人从止先下手,分别重的人从观下手,这各人根性不一样。观是观照,这个观是达到究竟圆满了。一般人观想、观像,想像,到观照才会有用,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物质跟精神的现象都看明白了。五蕴,色是物质现象,受想行识都是属於心理现象、精神现象,全看透了。看透了是什么?空。换句话说,是假的不是真的,不存在;好像是有,就像作梦一样,梦中好像是真有,醒了之后痕迹都找不到。

  这个世间就是这样的,事实真相摆在面前。你想想昨天,昨天在哪里?昨天发生了很多事情,在什么地方?今天看昨天,不就是一场梦吗?你还能不醒过来吗?原来是假的。明天看今天,不就等於今天看昨天吗?没有一法是真的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有为是有生有灭,哪一法没有生灭?刹那生灭,生灭的频率太高了。我们凡夫根本不知道真相,以为这现相都是真的,样样都是真的,谁知道样样都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为什么?都不可得,宇宙的现象不可得,人生的现象也不可得,你以为有所得,全是在梦中。梦中,我们醒过来之后觉得梦中不可得,其实在梦中也不可得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
  现在科学家逐渐逐渐跟佛经上所讲的这些相结合,对於佛法是愈来愈佩服。我跟方东美先生学习的时候,老师是把佛学是最高的哲学教给我的;现在,我们这个六十年过来,佛教是最高的科学。所以我们总结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是什么?用现在人的说法,他确实是搞教育。它对一般人,普通人来说,普世教育,人人都应该学的,小乘阿含、方等里面很多,讲伦理教育、讲道德教育、讲因果教育,这三种普世教育。宗门有所谓向上一著,佛教有向上一著,向上一著是究竟的哲学、究竟的科学,把科学、哲学讲到究竟圆满,这是佛教。

  学无止境,世间人都相信。在佛法里面说,学有止境,不是无止境。什么地方是止境?明心见性是止境,达到明心见性他就圆满了。佛讲的东西好像是个圆,你只要碰到这个边就圆满,就达到。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可以达到,无量法门也是门门都可以达到。有没有方法?有,方法就是真诚、恭敬。没有真诚、恭敬,你入不了门,为什么?因为自性是真诚的、是恭敬的,性德;你要见性,你必须心要跟性相应。德行里面第一德,真诚、恭敬,你只具足这两个条件,你就能够得道。你看古人,老师选学生,他选什么?不是选那些聪明的、很伶俐的,那很可爱,他不是选这个,那不重要,重要的是什么?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这就是真诚、恭敬。老实人有真诚心、有恭敬心,表现在外面你能看得见的,这样的人听话、真干,他能开悟。传给他的法很容易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这学生就老实干了。

  海贤老和尚的师父传戒法师,传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,他就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,这不拐弯、没改变,大成就!他确确实实念到功夫成片;再向上提升,事一心不乱;再向上提升,理一心不乱。他是渐悟,他不是顿悟,六祖惠能大师是顿悟。我们相信,贤公老和尚得功夫成片应该在二十五岁,二十岁之后五年,我们相信不会超过五年,他得到了。从二十五岁再向上提升,得事一心不乱,等於阿罗汉的境界,应该在三十多岁。得理一心不乱,我相信四十岁左右。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像他老人家所说的,我什么都知道,就是不能讲,讲了会惹麻烦。师父嘱咐他的,「明白了」,就是大彻大悟,「不能乱说,不能说」。他守住老师的教诲,虽开悟了,不说,有神通不现神通,偶尔,必要的时候露一点点。

  解脱三昧,止观无碍,放下不妨碍看破,看破不妨碍放下,解脱。「又曰念佛三昧,能除一切烦恼」,用念佛的方法得到的三昧,都叫念佛三昧。标准的,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榜样,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乱、理一心不乱,都是念佛三昧。理一心是念佛三昧的圆满,能除一切烦恼,老和尚一生没烦恼,我们看到的。「能解脱生死」,老和尚生死自在。多次见佛,阿弥陀佛嘱咐他,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,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,学佛的好样子,求生净土的好样子,他统统做到了。「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」。

  『普等』者,「普者普遍,等者平等。《悲华经》谓之遍至三昧」,遍就是普;至,这就是平等。「《芬陀利经》谓之普至三昧。《宋译》谓之普遍菩萨三摩地。《唐译》谓之平等三摩地门」。你看这段经文都不离清净、平等、觉,就是经题上的一句话「清净平等觉」。我们怎么学?学佛要得受用就有法喜,那就是功德,身心自在,一句佛号绵绵不断,法喜充满。那你就要学会,我对佛真诚恭敬,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万物,跟对佛一样的真诚恭敬。你把真诚恭敬做到,是你的日常生活,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没有烦恼,你很快乐,你很自在;跟一切人接触,人家会感觉你充满智慧,你不生烦恼。海贤老和尚一生没发过脾气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五戒十善,是在生活当中,是在工作里头,在处事待人接物,身口意三业清净不染。这个就是平等三摩地。

  下面《会疏》说,「若依诸师,但是菩萨所得三昧名也。憬兴云:普者,即普遍义。等者,即齐等义」,等,也就是平等。「所见普广,佛佛皆见,故所住定,名为普等」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统统见到,你怎么见到的?念阿弥陀佛见到的。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是真实大总持法门,念这一句名号,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名号都在其中。佛号是果号,菩萨是因号,果上圆满,因上哪能不圆满?这就是告诉我们,这一句阿弥陀佛,不但诸佛都在其中,每一尊菩萨也在其中,一个没漏掉,这叫总持法门。你不念弥陀,念谁?念其他的,真叫挂一漏万;念阿弥陀佛,全念到了,一个都不漏。这个意思说得好,所见普广,佛佛皆见,故所住定,名为普等。三摩地就是定,这个定的名字叫普等三昧。

  「玄一云:由此三昧力,普见诸佛世界,故言为普。平等现见无所不见,故言为等」。这些都是告诉我们,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功德不可思议。我们要选择,应该选择这个地方,选定之后一心向往,没有二念,这就决定得生。下面接著说,「若约选择本愿正意,则是念佛三昧德号也」,普等是念佛三昧。「普谓普遍,凡圣通入之义」,凡夫、圣人平等通入。「等谓平等,念一佛功德,等同一切佛之义。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曰:譬如众生若依须弥金色之边,其身即与彼山同色;所以然者,山势力故。譬如诸水悉入大海,同其一味;所以然者,以海力故」,这是给我们说明。前面一个比喻,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里头的比喻,众生是凡夫,他如果站在须弥山的旁边,须弥山是金色的,看他的身跟山的颜色好像相同,为什么?山色照著他。又有个比喻,比喻水,陆地上的水、江河统统流入大海,流入大海之后同其一味,全变成咸味,为什么?海的力量。下面这才合法,「若人得念佛三昧,亦复如是。是普遍义也」。

  我们念佛得念佛三昧,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刚刚得到。什么叫功夫成片?一切时、一切处,你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,这就叫功夫成片。我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一般人有这个功夫就会见阿弥陀佛,为什么?这功夫是感,阿弥陀佛是应;我们有感,阿弥陀佛就有应。最普遍的,你在梦中见阿弥陀佛,这个梦似梦非梦,好像很逼真,但是它是个梦。阿弥陀佛现身给你看,会透信息给你,告诉你,你还有多长寿命,等到你寿命到的时候,佛来接引你往生。你这个心踏实了,定了,为什么?极乐世界已经注册,有你的名字,你的信心、愿心非常坚定,不会再有丝毫动摇。何况功夫更深的,那就不必说了。

  海贤老和尚见阿弥陀佛,想见就见,为什么?人家得到理一心,想见就见,极乐世界想见也就见,他见多少次。他求往生,阿弥陀佛劝他,你修得真好,真不错,可以给念佛人做好榜样,劝他在世间多住几年,到时候佛会接他往生。到什么时候?到他看到一本书,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,见到这本书,阿弥陀佛就来接他往生。他什么时候会看到这书,他自己不知道,他是念佛人,从来不看书的,也不听讲经的,就是念佛,一句佛号念到底。虽然不看书、不听经,他什么都知道,是真的不是假的,你问不倒他,世法、佛法全都通,这是明心见性了,他没有障碍。所以有这么一天,有几位居士上山去看他老人家,就带了这本书。老和尚一看到这几个人带本书,口袋里有本书,就问他这什么书?人家告诉他,这个书叫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。他听到之后非常欢喜,好像天天在盼望宝物,宝物真的来了。穿袍搭衣,恭恭敬敬,手上拿著这个书,叫人家给他照相。这个举动在老和尚是非常不平凡,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叫人给他照过一张照片,这一天突然要求别人给他照相,生平第一次。这张照片照完之后第三天,老和尚就往生了,自在往生。《永思集》这个小册子里面写得很清楚,希望诸位多看。多看,你会增长信心。

  黄念祖老居士晚年最后的这本书《净修捷要报恩谈》,我也希望大家多看,多看这部书,你会把对佛教所有的疑惑统统断掉。《永思集》生信,《报恩谈》断疑,断疑生信,我们的功夫才得力,往生极乐世界才有把握;应付现前这个时代的灾变,你有能力,你有智慧,你能平平安安度过。加上我们这个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这三宝,我们净宗学会的三宝,真的足够了。所有问题,不要去问别人,别人不知道。信愿不切,往生没把握。要深信切愿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。第十八愿说得好,临命终时,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,决定不是假话。潮州谢总的父亲,上个月往生的,人是好人、善人,没有学佛,儿子学佛,儿子学佛把学佛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。他就在临终断气两个小时之前,就是那么一点时间,谢总就劝他爸爸,跟他爸爸讲,极乐世界真有,你能不能相信?平常他都摇头,这个时候他点头。谢总很高兴,告诉他,真有阿弥陀佛。他点头。他说:我念佛,你跟我一起念。念了两个小时,真往生了,瑞相稀有。往生之后,面目如生,全身柔软,比活的时候还柔软。当时看到的大概上千人,没有不感动的。他来做榜样给大家看,临终最后两个小时还来得及,给我们增长好大的信心。

  下面说,若人得念佛三昧,亦复如是。得念佛三昧,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;得佛加持,同时你必定得到护法龙天的加持。这是普遍义。《文殊般若经》里头有这么一句话,「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,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」,《文殊般若经》。文殊是七尊佛的老师,他的学生当中有七个成佛,他还会说错吗?他说的话我们要相信。念一佛功德(这个一佛就是指阿弥陀佛)无量无边,跟念无量无边诸佛的功德不二。真的是千经万论都劝我们念佛,我们很可怜,就是不老实、不听话、不肯真干。

  《赞阿弥陀佛偈》里面说,「我以一心赞一佛」,一心是真心,这一佛就是阿弥陀佛,这是他的修行,一心赞一佛就是念一佛,念阿弥陀佛就是赞阿弥陀佛,「愿遍十方无碍人」,这是平等义。这一声佛号遍满十方世界,随著你愿力大小,随著你愿力浅深,果德不一样。《会疏》说,「以清净三昧、解脱三昧、普等三昧为念佛三昧」,下面说,「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。具是一切三昧功德,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也」。「三昧,即三摩地」,翻成中文意思是「正定、正受」。正,说明它不偏不邪;受是享受。这个名词详细解释在前面第二品。

  这些话说得这么多,目的只是一个,无非是帮助我们要真信、要真发愿。一定要知道,佛经上所说的是真的,世间所有一切法是假的,人间是假的,天上也是假的;六道轮回是假的,十法界也是假的;娑婆世界如是,他方诸佛刹土亦如是,没有例外的。这意味什么?意味著彻底放下,这就对了,我们这一生的问题真正解决。我们自己真解决了,才能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的方法就是身行言教,自己得真干。像海贤老和尚,一辈子真干,我们有时候还懈怠懒散,比不上老和尚,这就是他能证得究竟圆满,我为什么不能证得。要想跟他一样,要奋发、勇猛精进。如果不彻底放下,没有放下的东西它会产生障碍作用。也就是说,海贤老和尚彻底放下,他没有牵挂,他没有忧虑,他一无所有,只有几件换洗衣服。他一生没有离开农耕,农具不少,在哪个地方耕种,农具就放在那个寺庙里,他不带走,所以凡是他住过的寺庙,都有不少他用过的农具。这是给我们做榜样。

  他怎样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?完全用自己的劳作,耕田。土地是没有主的,叫开荒,他把它开辟,种粮食、种蔬菜、种水果,尽他的能力。种得多,总计一百多亩。寺庙里住众不多,受用有限,他没有把它拿去变卖赚钱,没有,收成之后去供养贫穷的人家,养活人也成千上万,九十二年当中。布施,财布施,内财布施、外财布施,内财是劳力,勤奋工作;外财是收成,农作物的收成,布施供养贫穷没有吃、没有穿的人家,他照顾。别人供养钱给他,他收集起来全做印经、做光碟,做这些东西,跟信徒结缘,弘法利生不遗余力。喜欢放生,这里面一些镜头你们都看到。

  我们无论在哪一个行业,尽心、尽力、尽分把我们的行业做好,在这个社会里头跟大家一起合作,这样就能够造成太平盛世,让这个社会人人是好人、事事是好事。中国人古时候一句很不好听的话,「不务正业」,这话意思很深。人人都能够务正业,正业是士农工商这四大类,这都是正业,正业要道德,要伦理道德做基础。中国古时候世家,大家庭,传十几代,从小就要把小孩教好。小孩教好,非法的事情他不会做,他不会去争名夺利,他不会去害别人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大公无私,为社会服务,为人民服务。中国的教育是圣贤君子的教育,没有读过书,他也受过教育。中国人把教育下一代摆在第一位,世世代代有圣贤君子出现,这个社会国家哪能不好?所以社会安定,人民和睦相处,这是真正幸福。所以尽本分太重要了。

  出家人本分是什么?你去看看释迦牟尼佛就完全明白了。出家人,人家喊你法师,在名符其实,他自称弟子,你教他什么?出家人的本分是教学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出的是榜样,一生教学,没有一天中断。学生来自四面八方,他不分国籍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信仰,你肯跟他学,他就肯教你,这个我们在经典上都看到。不但出家必须教学,在家也不例外。佛陀在世的时候,维摩居士做代表,居士讲经教学。出家人去听讲,对维摩居士要行弟子礼,为什么?佛法是师道,师道我们一般讲老师第一大;不是出家第一大,老师第一大。维摩居士讲经,佛常常派遣弟子,舍利弗、目犍连、大迦叶这些大弟子,到维摩居士那里去听经。他们见到老居士,都要顶礼三拜,右绕三匝,礼节跟见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,这是为什么?出家人来表演,做榜样,尊师重道。他虽然是居士,他在讲台上,在讲台上代佛讲经教学,对他要行师生之礼,不能疏忽。这些现在都淡薄了。

  学经教的人不能说不懂这规矩,虽然懂这个规矩,自己不肯做,居士讲经最好不听。其实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居士讲经你去听,你也能这样恭敬,做影响众,「这个居士讲得不错、讲得真好,正知正见」。现在讲经的人少,我们要遇到了,我们去听经,我们去给这个居士顶礼,让其他这些居士对这个老师信心增长,这是好事情。不能批评,纵然讲错了也不可以批评。批评、建议必须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,这个时候可以讲,他也能接受,帮助他改正,这是爱护他。这要看人有没有雅量,有人没有这个度量,你一批评,他就不高兴,那怎么样?那只有恭维,别讲了。决定不能毁谤,为什么?讲经的人太少。讲得不好,只要他肯讲,他能够不间断天天讲,他会有进步。我们都要知道,我们是这个路上走过来的,很清楚。

  经文后面这个五段,都是他方世界菩萨闻名,并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。闻名就能得到佛力加持,何况真信发愿,阿弥陀佛确实还要派护法神来保佑你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想必没有差错。佛对众生的爱护超过父母,真爱护,清净平等心爱护。只要我们真正发心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就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。每天能读诵经典,比什么都好。经典念一遍,《无量寿经》从头到尾念一遍,一个半小时够了。

  下面我们重念一遍,这一句很重要,「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。具是一切三昧功德」,这一切是无量无边,大乘经常讲八万四千,「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」,这就是常说的,佛号不可思议。三昧就是三摩地,翻成正定、正受。「总持,即陀罗尼」,梵语称陀罗尼,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,总一切法、持一切义。在整个佛法里面讲,真正总持就是一句佛号。因为一句佛号,包含一切法,包含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,它真是陀罗尼。「深妙之总持,故曰深总持」,这个总持不是浅,深。「十方菩萨,因闻名故,得诸三昧,与深总持,安住定中,得成正觉」。这就说得很明白,十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听到西方极乐世界,虽然没有发心专修这个法门,求往生净土;他修学自己这个法门修得很久,已经成习惯,需不需要改?不需要,一心皈命阿弥陀佛,就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,所得的功德利益就是末后这五愿所说的。让我们体会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让我们明了之后,真正明白了,你喜欢这个名号,你爱好这个名号,你会把这个名号当作宝,一句佛号接著一句佛号,念念不间断。

  海贤老和尚是念念不间断,还有来佛寺的几位大德、海庆老和尚。贤公的母亲,她是在家居士,晚年儿女都不在了,海贤老和尚把她请到寺庙里头供养、照顾,她在寺庙住了二十七年,八十六岁往生,往生也是潇洒自在,真不简单,预知时至。与他们同时,南阳还有一个老德和尚,也是个修苦行的,那也不是凡人。你看他的行持,是一个为我们示现、表法修忍辱波罗蜜,我们的忍辱功夫要跟他去比一比。他往生了两年之后,当地人有人在武汉看到他。真的是他,叫他老德,他回头看看。老乡,碰到了。问他怎么来的?来干什么?他说化缘。要不要一道回去?他说你们先走,我过几天再回去。人家回到家乡去,说这桩事情。老和尚走了两年,坟墓上草很深了,怎么会是他?真的是他,不是一个人看错,好几个人遇到的,哪里会看错!不可思议。

  所以我们对名号要认识透彻、要认识清楚,名号太不可思议。名号是宇宙之间第一真实法,它真管用,让我们永远脱离生死轮回,往生极乐世界,一生证得究竟大圆满。我们遇到,如果轻易疏忽了,那真可惜,要牢牢抓住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