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9-025-001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金剛經研習報告  (第十二集)  1995/8  美國達拉斯  檔名:09-025-0012

  請掀開經本一百四十七面,請看經文:

  何以故。須菩提。若樂小法者。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。則於此經。不能聽受讀誦。為人解說。】

  這是從反面說,如果要是喜歡小乘法的,執著四見,與前面所說的四相在文字上有了差別,著相來的粗,著見比較微細。小乘聖者雖離四相,可是還有四見存在,這就說明「見」比「相」要細。雖然他能夠離四相,我們在前面講的,無論是大乘、小乘,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「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」,無為法就是離相,就是無住生心。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果地都用這個方法,雖然用同樣的方法,功夫有淺深不同,功夫淺的則證小果,功夫深的則入大乘菩薩果位。功夫淺者雖然離相,但是四見還在,這是功夫淺者;功夫要是深的人,我相、我見統統都斷了,所以這個「見」是根。有這種執著,對於佛所說的這部殊勝大乘經典,他就很難接受,『聽受讀誦』都非常困難。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,我們知道許多小乘的學者他們修得也相當不錯,但是他排斥大乘,尤其是有一些堅固執著的否定大乘法,說大乘非佛說。中國、日本、韓國都是大乘佛法的國家,我們大乘出家所受的戒律,南洋像泰國、錫蘭他們都不承認,就有這樣深的隔閡,有這樣嚴重的成見,成見就是執著,就是此地講的『我見』。這一類的大乘法他當然不願接受,他也不願意聽,這個現象,我們讀《金剛經》,可見得世尊在世的時候,就把末法時期狀況都為我們說清楚了,我們今天見到,想想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就不足以為奇怪。

  見相兩分,小註的第四小段,「此經前後所明,祇是一意,不過前半亦淺亦深,後半有深無淺」。這就說明後半部比前半部深,底下我們還有詳細的交代。相宗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,講自證分、見分、相分、證自證分,為我們講的四分。自證分就是真如本性,本體,見、相兩分是它的作用,見分,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是精神的部分,相分是物質的部分。所以見分叫能見相,相分是所顯的相,一個叫轉相,一個叫境界相,轉是轉變,唯識所變。「本經後半部約心明無住」,這意思就深了,「本經前半部約境明無住」,所以前半部所講的是離四相,後半部所講的是離四見。小乘離相沒離見,因此他不能見性。大乘法不但要離相,見也不能有,也得要離,前面說得很清楚。成佛不著成佛之相,成菩薩不著成菩薩之相,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不著相,沒有執著證得之相。這些地方都是要明瞭、要學習的,才能夠真正恢復心地的清淨。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。

  須菩提。在在處處。若有此經。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。所應供養。當知此處。則為是塔。皆應恭敬。作禮圍繞。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】

  這一段是顯示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的殊勝。『在在處處,若有此經』,這一句是指這部經典、這個法門弘揚的處所。無論是在佛的當代,或者在佛滅度之後,這個意思前面都說過,前面曾經說「經典所在之處,即為有佛,若尊重弟子」。這個地方比前面意思更深,經裡面透露出來,這種經法是「三寶命脈所關」。學佛目標就是要成佛,最低的成就是要了生死、出三界,不能出離六道輪迴統統不算成就,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。所以在佛法裡面通常講三乘聖人,三乘是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這不是凡夫。五乘佛法裡面,人天依舊是凡夫,說人天小果是說得好聽一點,哪有果報!人天果是假的,不是真的,福享盡了,還是要墮落。

  經典所在之處、弘揚經典之處,有處所必有弘揚的人,必定有佛像,我們就可以想到一定是三寶具足,這是『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』都應當供養的,『作禮圍繞』、散花都表敬意。世間人迷惑無知,不知道三寶的珍貴,天人知道。世尊當年出現在世間,我們世間人不知道佛出世,一定要淨居天人,淨居天人就是在四禪五不還天修行的那些聖人,他們化身到人間來請法,佛才住世。否則的話,佛出現在世間沒有人請法,佛一示現就走了,沒有人請他。淨居天人悲憫眾生,代眾生請法,以後逐漸形成僧團,僧團則諸佛菩薩都來擁護,所謂是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。我們從這些地方去觀察,經上所講的一點都不錯。我們知道經典的殊勝,知道因緣的可貴,所謂「無量劫來,希有難逢之一日」,這個說法是真實的,絕不過分,我們能夠緊緊的抓住這個機緣,這一生當中必定有成就。天人明瞭,連阿修羅也知道,我們要珍惜,不可以錯過這個機緣。再看底下這段經文。

  復次。須菩提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受持讀誦此經。若為人輕賤。是人先世罪業。應墮惡道。】

  這要不是佛金口所宣,我們怎麼曉得這樁事情?今天在世間真正學佛的人,可以說都受盡折磨,受盡了侮辱,我們自己要曉得,不是佛法不靈,是自己的業障太重。即使在弘法上,弘法是好事情,一切大乘經上世尊都勉勵我們要為人演說,功德無量無邊,在本經上我們就見到很多。弘法也有障礙、也有折磨,這才曉得自己罪業多重。如果沒有學佛,如果不認真努力來修持,我們的罪業必定感得地獄的惡報。這些輕賤我們的人、障礙我們的人、侮辱我們的人替我們消了業障,這是一定要覺悟的,我們對於這些人決定不能夠輕慢、決定不可以抱怨。果然覺悟了,我們對這些人還生感激之心,他替我消業障,沒他我業障不能消除。

  佛法能不能順利流通是眾生的福報,他只要能夠障礙得住,眾生沒福,我們自己呢,我們自己有這個心就圓滿功德,我們是盡心盡力了,緣不足,緣有障難,這是眾生沒福。而我們很冷靜的觀察這個世間,也真正看出眾生無福,不要看到到處佛法很興盛,假的多,真的少。假的佛法非常興旺,真正學佛道場沒幾個人上門,這就顯示出眾生沒福。在這個環境裡面最要緊的,我不能幫助別人,一定要成就自己。成就自己的修學,如果你要是會了,就不難,無論什麼環境、無論什麼時節因緣,都能成就無上道。我們看到過去、近代往生的例子太多了,順境裡面修行成就的反而少,逆境修行成就的反而來得多,可見得一切障緣沒有法子障礙真正修持的人,這個它無法障礙。

  修行要抓住綱領、要抓住原則,我們在講席裡面介紹很多,可是真正會用的人不多,這就是禪宗機鋒話裡頭常講「你會麼」,會了就行了,你不會就沒有辦法,不會,誰都幫不上忙。學佛實在說,就在自己現前生活的方式,不需要改變,現前工作的環境、現前的社會潮流之中,只要你會用功,真的是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。從早起到晚上睡覺,這一天的生活,每樁事情都是圓滿的六波羅蜜,樁樁事情都是圓滿波羅蜜。釋迦牟尼佛在本經一開端做給我們看,我們沒看出來嗎?沒看出來,江味農居士給我們說出來。說出來之後,我們能不能體會?我們會不會用在自己生活之中?

  釋迦牟尼佛到舍衛大城去乞食,著衣持缽就是我們平常講穿衣吃飯。穿衣,我們天天要穿衣,穿衣是不是具足六波羅蜜?從穿衣裡面諸位去想想,是不是具足六波羅蜜?穿衣是布施,施給誰?施給我們自己這個眾生,給這個眾生保暖,布施給他。同時又是布施給一切大眾,與大眾有什麼關係?讓大眾看到你穿衣的樣子,他開悟、他覺悟了。所以你的衣著要乾淨、要整齊,乾淨整齊是持戒波羅蜜。衣服要常常換洗,乾乾淨淨。有些衣服穿得很骯髒,氣味很難聞,那就錯了,就不是六度。衣也叫忍辱衣,遮體的、遮羞的,那個意思就是忍辱。你看穿衣裡頭有忍辱,有布施、有持戒、有忍辱。穿衣裡面有精進,精進是對懶惰的,你的衣服勤換洗,整理得乾乾淨淨,那是精進。精進不是叫你天天換好衣服,天天挑花樣,不是這個意思。這裡面還有禪定,我們衣著是保暖的,只要穿得很整齊、很乾淨就行了,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,這裡頭有禪定波羅蜜。見到別人這些花樣沒有羨慕之心,心是定的,不為外境所動。可是一切衣著你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明瞭是般若波羅蜜。一個穿衣裡頭具足了六波羅蜜,我穿一件衣服,穿衣是什麼?我修六波羅蜜,修菩薩行。吃飯,吃飯裡頭也具足六波羅蜜,你在日常工作當中,工作也是六波羅蜜,應酬還是六波羅蜜,樣樣都是六波羅蜜,你從早到晚一分一秒都沒有浪費,你完全在道上。

  學了金剛般若,要不會,那不叫可惜了嗎?把我們自己整個的生活,從我們凡夫的生活變成了佛菩薩的生活,行住坐臥都是圓滿六波羅蜜。六度如是,其他的法門也圓圓滿滿都含攝在其中,任何一樁事情,戒定慧三學在裡面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在裡面,《觀經》所講的「三福」也在裡面,然後才知道佛法真的不可思議,佛法確實帶給我們真善美慧的生活。六度裡頭前五度是真善美,後面般若波羅蜜是智慧,真善美慧的人生,真善美慧的生活。會了,所謂是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,不是的時候迷惑顛倒,起惑造業,不會的人幹這個。一樣穿衣,一樣吃飯,為什麼人家穿衣吃飯成菩薩、成佛?我們穿衣吃飯墮三惡道?多想想這些問題,這就是覺與迷,凡夫迷而不覺,佛菩薩覺而不迷。我們再看底下一段,滅罪就得福。

  以今世人輕賤故。先世罪業則為消滅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裡頭我們特別要注重的是『當得』,這兩個字無異世尊為我們授記。這個經文是緊接著前面教給我們忍辱,世尊以自己舉例子,在過去生中證八地菩薩,遇歌利王割截身體,他能夠離四相,不生瞋恚。又告訴我們,他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在久遠劫之前,五百世做忍辱仙人。由此可知,忍辱的功德不可思議。佛法不是小法,不能忍就不能成就,再惡劣的境緣都要能忍受,惡緣現前不是壞事,是好事。如果沒有惡緣現前,你怎麼能圓滿忍辱波羅蜜?你沒有經過考驗。所以菩薩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不但不恨那個惡王,而且還感謝,因為在這個時候他的忍辱波羅蜜達到圓滿。誰幫助他圓滿的?歌利王幫助他圓滿的,他怎麼可以恨他?不但不恨他還感激他,菩薩發願,將來我成佛,第一個度你。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第一個得度的是憍陳如尊者,憍陳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,就是割截菩薩身體的人,釋迦牟尼佛的願兌現了,成佛第一個度他。可見得學佛不能不明這個道理,任何惡劣的環境、惡劣的人事決定不生瞋恚心,你才像佛弟子,你才會有成就,這個成就是保持你心地清淨,心淨則土淨,這樣的人才能往生不退成佛。

  這個暴君、惡王,他做很多壞事,造作許多罪業,但是他要對一個修行人來說,那個修行人是真修忍辱波羅蜜的,他不但沒有造罪業,他還成就功德,善與惡很難講。假如這個修行人生了瞋恚心,他的罪惡就重,這個修行人不生瞋恚而成佛、成菩薩,他的功德就大了。做的是惡事,成就大功德,這裡頭變化很多,到底哪個是善,哪個是惡,我們凡夫看不出來。我們一定要學菩薩,真正像前面所講的「信心不逆」,信心是非這樣學不可,你在這一會上就得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,『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。

  『受持讀誦此經,為人輕賤』,乃至於受持讀誦一切大乘經,尤其是淨土的經論,學佛裡頭,不相信淨土的很多,排斥淨土的人很多,輕賤修學淨土的人很多,我們都可以拿《金剛經》這段經文做為自己的教訓。小註裡頭有一節我們把它念一念,一百五十三面,第五段。「受持讀誦此經,為人輕賤,其中含義,說之不盡,茲再略舉五義」,第一個,「令知因果可畏,惡業不可造」。世間最大的惡業就是佛在經上講的五逆,這個罪業是阿鼻地獄的罪業。五逆第一個是殺父親,第二個是殺母親,親生的父母,恩重如山,不能報父母之恩,還要殺害父母,這個罪是阿鼻地獄。第三個是殺阿羅漢,阿羅漢現在這個世間也沒有,但是有等流的,等流就是同等的善知識,有修、有學、有證。善知識住在這個地方能教化一方,是這一方人的人天眼目,你殺害他,使這一方的人聞不到佛法、聞不到正法,這個罪過墮阿鼻地獄。現代的社會是民主自由開放,縱然沒有殺,如果你是害他、障礙他,使他在這個地方不能住,不能弘法利生,也是屬於這個罪。

  第四是破佛身血。佛的福報很大,任何人害佛都不可能,護法神很多,但是要讓佛皮膚破一點,流點血,這可能。像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,他知道佛每天要到舍衛大城去托缽,要經過哪些路,這路當中有一段地方是峭壁,山很高,他在山頂上放一塊大石頭,看到釋迦牟尼佛從那裡經過,把石頭推下去,想害佛。護法神在當中用金剛杵把石頭攔住,石頭打碎了,碎片砸到佛的腳,流一點血,叫破佛身血,這個故事從這來的,這也是墮阿鼻地獄。現在佛不在世了,佛的形像留在世間,無論是塑的佛像,或者是畫的佛像,如果是以極度瞋恨心來破壞佛像,也是有同等的罪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如果不是瞋恨心,沒有罪,瞋恨心對佛才有罪。

  古時候的佛像壞了之後要修補,塑的像重新貼金,供人瞻仰禮拜,彩畫的佛像裱褙修補,要把它完整的保存下來,原因是佛像得來相當不容易,畫一張佛像也不簡單。現代的佛像太多了,印刷術發達、進步,一印就是幾萬張、幾十萬張,得來很容易。舊的佛像你說修補給人家供養,沒人要了,人家都要新的,於是這舊佛像怎麼辦?許多同修來問我,都要發愁了,如果我們把佛像燒掉、毀掉,將來要墮阿鼻地獄,都恐怖了。這個時代跟那個時代不一樣,時代不同我們的做法也不相同,我們對佛像要存恭敬心,不是惡意的。這個佛像實在不能使用了,在中國還可以燒,在美國不能燒,燒了犯法,鄰居、外國人看到了報警察,找你麻煩,不可以隨便到處亂燒紙的。我們如何處理?得用恭敬的心把紙畫的佛像摺疊起來,摺得愈小愈好,我們用塑膠帶包好,把它密封起來,放在垃圾一起處理,我們盡到恭敬心了。這是在這個環境,哪一種環境有哪一種處理方法。在台灣寺廟很多,很多寺廟都有燒紙錢的焚化爐,放在那裡面去焚化可以。但是在外國沒有,我們用這種方法恭恭敬敬處理就很好。不必像古人所講的,你找個很清靜的山坡地把它埋起來,你要去做,被外面人說你在那裡做什麼壞事,那麻煩又來了。所以今天我們就好好的包起來,恭恭敬敬的讓垃圾處理就行,我們的恭敬心盡到了。這是在生活上的一點小常識。

  第五條叫破和合僧,意思是破壞僧團的修學,這也是阿鼻地獄的罪業。破和合僧我們在現在社會常看見,其他的四條大概還少,這條比較常見,這個惡業就造得重。要曉得「因果可畏,惡業不可造」,我們過去生中造作極重的罪業,「幸仗金剛般若之力,得免墮落,而猶難全免也」。我們仗經的力量,這部經的功德不可思議,墮落極重的罪是減輕了,但是現前還受世間人輕賤、還受別人侮辱,這就是「而猶難全免也」。可見惡業可怕,一定要忍受,安心順受,愈是遇到艱難,念佛的心愈懇切,唯一求生淨土,希望早一天離開世間,早一天離開這個苦難,這正確的。

  念佛人往生,我們看到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,許多念佛人二、三年往生的,是不是他壽命到了?我的想法不然,他是功夫成就,提早走了。真有這個能力,真有這個功夫,誰願意在這個世間受罪?沒有不去的,不去是去不了,沒法子,真正有方法早就走了,絕對不會留戀這個世界。而對這個世界一絲毫不留戀的人,往生的確得自在,來去自如,可以現在就走,也可以再多住幾年,對他一點妨礙都沒有。他提前走應當的,理所當然,他還不走,再想住幾年,必定有理由,這個理由決定不是別的事情,是為度眾生;還有些有緣的人可以幫助他,我再耽誤幾天,多帶幾個人去,是這麼個道理。如果沒有緣,趕緊就走了,不會再耽誤。

  第二條說,「令聞上來恭敬之說,不可著相」。受持般若念佛求生,彌陀弟子,真正彌陀弟子,諸佛讚歎,龍天恭敬,這是真的。但是自己決定不能著相,自己一著相,「則遇不如意事,必致退心」,無住生心,要緊要緊。「今遇拂逆之事」,就是一切不順心的事情,「亦不應著相,應作滅罪觀」。遇到一切不順心、不如意的事情,想到這是消自己的業障,正是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。否則的話,忍辱波羅蜜到哪裡去修?「一切眾生,夙業何限,極重果報,此經亦能消滅。」這個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但是一定要真正受持才能消業,如果不能真正受持,業障是消不了的,這一點我們很清楚。《金剛經》的理論是好,方法是好,受持相當不容易,受持要離四相、要離四見,四相四見離不了,你的業障就消不了。消不了怎麼辦?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。諸位要曉得,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極重的罪業都消除掉,這就說明了,《金剛經》消不了的罪業,念佛能消得了。不是說《金剛經》不如《阿彌陀經》,不是的,《金剛經》可以消,你做不到,《彌陀經》能消,因為你可以做得到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「令知因果轉變,極其繁複,應觀其究竟」,這就是我剛才講了,這裡頭轉變差別太大。像歌利王割截修忍辱的菩薩,那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的,那是五逆罪。但是因為他這一做,幫助菩薩成就圓滿波羅蜜,他的忍辱度圓滿,他不但沒有罪,反而成了功德,你看這個裡頭轉變多大。如果這個菩薩忍辱的功夫不夠,在這裡起了一念瞋恨心墮落了,那不得了,歌利王一定墮阿鼻地獄,而且跟這個菩薩將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冤仇結得太深了。這是說明因果的轉變,我們要知道,要觀它的究竟,究竟是圓滿的就好,究竟要是惡劣的就非常的悲慘。「不可僅看目前,淺見懷疑也。」世間人見識很淺,往往看到許多作惡的人沒有得惡報,作善的人反而事事都不順利,對於因果報應之說生起疑惑,殊不知因果通三世,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的。現在作惡他還能夠享福,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大,他造惡業是折福,雖然折福折得很多,但他的福報太大,還有餘福,他還沒享盡,他還繼續享。造作一切善業而沒有得善果,是過去生中造的罪業極為深重,現在他造的善,這個善業沒成熟,他必須受過去的惡報,不是沒有報應。因緣果報絲毫不爽,我們眼光要看遠、要看大,不要看眼前。總而言之,在眼前所有一切的輕賤、侮辱一定要安忍順受,這是佛教給我們的。

  「此節文中,暗示告誡學人有三」,第一個「今世受人輕賤,是先世重罪所致,凡遇此事者,應生畏懼心、順受心」。生畏懼心就不敢再造惡業,生順受心就消業障,業障就消除。第二,「受輕賤者,若受持讀誦此經,夙業可消,應於金剛般若生皈命心」,皈命就是完全依照這部經典的教訓、方法認真去修行。「應對輕賤我者,生善知識想」,這一點很重要。世間聖人常常教給我們說,仁者無敵,一個仁慈的人,心裡面沒有冤家對頭,敵是跟我敵對的,一個仁慈的人心地很清淨、慈悲,沒有冤家對頭。縱然是害他的人、侮辱他的人,他也看作善知識想,他沒有覺得那個人是壞人,沒有覺得那個人是我的冤家,沒有,這才稱得上仁慈。世間仁者尚且如此,何況諸佛菩薩!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

  第三,「人輕賤即應墮之見端」。你是個真修行人,你是個修學正法的人,還要遭人輕賤,可見得如果不是修持正法,你必定墮落。「一切學人,應生勤求懺悔之心,而云當得菩提,猶未得也」,世尊在這裡給我們授記,當得無上菩提。當得,你現在還沒得,現在必須安忍順受,勇猛精進,你將來才會得到。如果不是真正認真修懺悔法,自己反過頭來責備自己,不要怪別人,這是真正懺悔,祈求三寶加持,不怨天、不尤人,知道這是因果報應。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。

  須菩提。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。於然燈佛前。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。悉皆供養承事。無空過者。】

  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跟我們說出來,說出他修學的經歷。從這段經文我們能夠想到,凡夫成佛不止三大阿僧祇劫,真的是無量阿僧祇劫,跟《華嚴經》上的說法完全相同。世尊常說三大阿僧祇劫,有沒有說錯?沒有,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初住菩薩算起,初住以前沒算。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一個阿僧祇劫,初地到七地又是一個阿僧祇劫,八、九、十三地是一個阿僧祇劫,那是講最後的那個階段,前面的沒說。就好像我們講你要讀書,你要拿個博士學位,你念研究所需要念兩年,研究所以前的沒說,沒算,只是給你算拿博士學位這個階段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三大阿僧祇劫是講法身大士,《華嚴經》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一直到成佛,要三大阿僧祇劫;在破無明之前沒算,如果那個要算進去,無量阿僧祇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