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12-017-0457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四五七卷)  2001/11/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017-0457

  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,主林神长行第二句:

  擢干舒光主林神,得广大修治普清净解脱门。】

 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「等众生悲」,这是「广大」的意思。「一一离障」,叫做「普清净」。这一位主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『得广大修治』,清凉大师告诉我们「广大」是大慈大悲,修行对治,这也正是佛法常说的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;「广大」是慈悲,「修治」是方便。「修」我们一般常讲修正,「治」是治理、对治,两个字都是针对我们凡夫的毛病习气而言。凡夫习气很重,要知道这些习气决定不是一生一世养成的,而是累积多生多世的习气。这些习气里面有善、有恶、有无记,习气再多再重,也不出这三大类。如果在过去生中累积的善习气多,要不要修治?还是要。为什么?如果对於这些善业著相,虽然能感得人天的福报,或者是饿鬼、畜生里面的福报,总不能超越三界,这是要知道的。恶的习气更不必说了,譬如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跟我们讲的,善业十种,恶业十种。恶的习气要对治,善的习气要不执著,是好境界;执著反而不善了,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,要学菩萨一样对治。我们的目标,这后面几个字说得好,『普清净』,所以纵然是善事好事,如果要是著相就不清净了。

  修行目标要纯净、纯善,果然身心清净了,清净自然都是属於善行,这个可以肯定。善行不一定得清净,清净决定是善行。清净怎么修?断恶修善而不著相。断恶不著断恶之相,修善不著修善之相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的「三轮体空」。佛教菩萨断六种不善的习气,哪六种?第一种是悭贪,自己拥有的财富不能布施,拥有的智慧德能不肯教人,我们常讲吝啬,这是属於悭贪,这是世法一切烦恼的根本。佛讲烦恼虽然讲贪瞋痴三毒,贪瞋痴里头尤其是贪,它摆在第一位。贪财、贪色、贪名、贪利、贪权位,甚至於学佛了这个习气还放不下,贪佛法,处处总希望比别人多得一些,在在处处他要做一个特权阶级,都是悭贪烦恼在作祟。这个障碍非常严重,障碍你得不到清净心。

  树神他知道,他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他认真修行。佛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修治悭贪这个烦恼?佛教给我们布施波罗蜜,布施就是修治悭贪的。财布施对治吝财,法布施对治吝法。佛告诉我们,吝财得贫穷果报,吝法得愚痴果报。於是我们明白了,我们这一生当中贫穷愚痴怎么来的?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烦恼习气累积的果报,是苦报、不善的果报。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就懂得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。命里头没有财富,可以转变成有财富;命里头没有智慧,也可以转变成有智慧,甚至於命里面多病,不健康、短命,只要能够修无畏布施,都可以转得过来,这就是佛门当中常说的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真的,没有求不得的。世间人有求不得苦,佛门当中没有求不得的。为什么?他懂道理,他懂方法,如理如法的去求,没有得不到的,有求必应。这些理、事我们都要清楚,你就知道怎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,创造自己的前途。命运是有,但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自己可以做一个转变。

  这个恶业的习气也是大病,有意无意恶作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种种的不善,它是习气,有时候有意,有时候无意,总是伤害一些善人、一些善事。佛教给我们持戒来修治,把造作恶业的习气修理、对治。什么时候到持戒圆满?恶业没有了,持戒就圆满了;悭贪没有了,布施度就圆满了,圆满是从这个地方说的。忍辱波罗蜜是对治瞋恚的,瞋恚是严重的烦恼。佛在经论上常说悭贪堕饿鬼,瞋恚堕地狱,愚痴堕畜生,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。我们总得要明了,知道瞋恚对自他的伤害都非常严重,对自己的伤害果报在地狱,对别人?跟别人有意无意结了冤仇,冤仇若不能够化解,必定有报复。

  我们受了别人的冤枉,受了别人的侮辱陷害,我们能不能若无其事?如果心里有忿恨、有不平,换句话说,就有报复的念头潜伏在阿赖耶识里头,往后因缘遇会的时候,这个种子起现行,就起报复的行为。必须知道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果报非常可怕。所以佛教我们忍辱,一定要能忍,忍对自己来说成就功德,不堕三途,不受苦报。对别人来说,这个怨结化解掉了,往后不会再有互相的报复,不会再有,这是好事情。

  「精进」是修治懈怠的,懈怠、懒散是修行人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的重大障碍。人是好人,懒惰,功夫提不起来。「禅定」是专门对治散乱的,般若智慧是对治愚痴的,你们想想看,佛教菩萨这六种方法治病的,目的是一个:恢复清净心而已。清净心是真心,也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清净平等觉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,非常可惜我们现在是因为有妄想烦恼习气,障碍著我们自性德能不能现前,需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。这是略举这个例子,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。

  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烦恼无尽,佛菩萨教给我们修治的方法就无尽,如一般经论里面常说「八万四千烦恼」,所以佛修治的法门就有八万四千法门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,看到每一位尊者他们修学的解脱门,这个门就是门道、方法、门径。什么门径?解脱门。解是解除,解除什么?解除烦恼。脱是什么?脱生死、脱六道、脱十法界,脱离。如果我们把多生多劫累积的烦恼习气统统解除,你就脱离六道,脱离十法界。门就是说方法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太多太多的方法。这么多方法当中我们自己也想一想,哪一个方法适合於自己,可以做为自己主修的,或者可以做为自己助修的,乃至於可以做为自己参考的。

  在这部大经里面,佛菩萨有没有指示我们一个法门?或者是有没有暗示我们一个法门?有,真有。这一个法门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,劝导我们亲近阿弥陀佛的法门。它是怎样教导我们?这个经到最后文殊、普贤发愿求生净土,这是暗示。德云比丘,普贤菩萨,「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」,这是明白指示。所以深入《华严》之后没有不念佛求生净土的。无论修学哪个法门、哪个宗派,真正要得《华严》的义趣,他会念佛求生净土。天台智者大师念佛往生的,是法华宗的祖师;禅宗祖师大德,密宗的善知识,许许多多最后都是念佛往生净土的。往生净土的条件,要清净心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。心不纯净,往生净土就会有障碍。心要清净,势必要万缘放下,一尘不染。第三尊:

  生芽发耀主林神,得增长种种净信芽解脱门。】

  他所修学的法门,这个文字上是比喻,芽是比喻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,「一切胜因,皆为佛道。各各心净,则种种芽生」,这是什么芽?功德之芽,功德就生了。「一切胜因」,胜是殊胜,因是因缘,过去生中你修积的有善根,这个善根在这一世就是最殊胜的因地。这个善因要如何才能够生善果?那就要靠缘,缘是这一生当中修的。过去有善因,现前有善缘,这个善的果报当然就现前。我们要问,清凉大师讲「一切胜因」是什么回事情?简单的说,一切胜因就是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教导我们的,「一切善行」。经上讲得好,我们要记住,时时刻刻不能够忘记,念念都要提醒自己佛这个教训。佛教导我们,「昼夜常念善法」,心善,这是种子。「思惟善法」,起心动念思惟。「观察善法」,六根所接触外面境界,全是善法。这个善是什么?《十善业道经》上的指十善,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为我们指示出,十善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

  如果把这十句统统都做到,在佛法里面讲他是小乘人,小乘圣者;大乘人不但不杀生,他还要护生,我们讲放生、护生。不但不偷盗,他还要用自己的财宝智慧布施,这就是大乘菩萨。小乘消极这一面他做到了,独善其身,大乘人独善其身之后一定兼善天下。所以他的一切因殊胜,缘也殊胜,念念行行都回向佛道。他为什么这么作法?只有一个目标、一个方向、一个心愿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希望早一天成佛道。成佛道之后又为什么?不为别的,决不是为自己享受,是为普度众生。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成了佛就没事了,告诉诸位,事实真相成了佛之后事就更多了,为什么?到九法界去普度众生。

  有些人听了不成佛还没事,成佛了这么多事,「算了,我就做个罗汉就好了,不要成佛了。」这个心是小乘心,小乘心修小乘行。为什么?小乘人怕苦,尤其是阎浮提众生,我们这个世间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得好,「刚强难化」。多少权小圣者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帮助众生,遇到这个状况都退了心。这都是事实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退心的大有人在。谁不退心?法身菩萨不退心,诸佛如来不退心。为什么?不著相,确确实实做到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。所以普贤行愿,愿愿末后一句都说「无有疲厌」,二乘人有疲厌,有疲劳、有厌倦,权教菩萨也有,为什么?著相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我们能不能做到不著相?难!这个太难了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真难!还有一念为我的念头就已经著了相,一著一切著,不可能说这一桩事情著相,那一桩事情可以不著相,没有这个道理!一不著一切都不著,那叫真的彻底放下了。

  我们今天唯一能够做到的,这讲实话,只有带业往生。我们的身体还没有走之前,还在这个世间,一定要懂得舍己为人。这样将来往生必定提升自己的品位,高品位往生。在这个地方修学有好处,修学这个意思用现代的话说:为众生服务、为社会服务,决不求任何回报。不求名,不求利,也不求权位,默默的在奉献自己。这样修学这就如法了,这个就是为佛道了。

  「各各心净」,这个「各各」是指什么?譬如我们刚才举的这个例子,修布施不著布施的相,持戒不著持戒的相,忍辱不著忍辱的相,「各各心净,则种种芽生」;布施波罗蜜的芽生了,持戒波罗蜜的芽生了,忍辱波罗蜜的芽生了,这全是佛道。我们要懂得在这个地方学习,这只是略说,点到为止。细行,诸位一定要细心去思惟,务必要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切时一切处,点点滴滴,都不空过。穿衣吃饭都具足圆满的三学六度,这样功夫才真的得力,你的生活必然是充实,现前的受用身心自在,法喜充满,这是你现前的受用。烦恼天天减少,智慧天天增长,这是必然的现象。我们今天没有这个境界现前,那自己就要认真去反省:「我的修学犯了错误。」你把错误找出来,找到了,我们佛法里面讲觉悟了、开悟了。然后你把你的过失修正过来,佛门里称为「你真修」,你真的把错误修正过来了,你的果报一定是殊胜的,一定是吉祥的。第四尊:

  吉祥净叶主林神,得一切清净功德庄严聚解脱门。】

 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给我们的提示,意思很深很广,他说「一切功德,庄严一毛」,毛是毛端,「一一皆然,故佛为德聚。良以佛果揽因,皆圆成非分成。是故一因生一切果,一果收一切因,皆圆融无碍耳」。这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讲的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四无碍的法界在哪里?就在现前,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。佛清楚,法身菩萨清楚,二乘跟权教知道这个事情他不能够契入。凡夫在听闻佛法之后,那要看他的根性,利根的人未尝不能契入佛菩萨的境界,中下根性的人那就跟二乘人相彷佛。这一句里头含义非常之深。

  菩萨的名号,『吉祥净叶主林神』,我们知道这个树,一棵树最多的就是树叶,所以清凉说「一切功德,庄严一毛」,在树讲就是庄严一片叶。整个这一棵大树,你从什么地方看到庄严?看见这一片叶。在表法里面这一片叶是什么?这一片叶就是自己。佛法常说「十法界依正庄严」,从哪里看?从我们这一个人身看,我们看不出来,我们不懂这个意思。诸位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世间谚语所谓「人人为我」,我想很多人听说过,后面还有一句,「我为人人」。人人为我是事实,我们生活在世间,衣食住行都是许许多多人在那里工作,布施供养的;换句话说,许许多多众生牺牲奉献的。我们喝的这一滴水,这一滴水从哪里来的?多少人的心血,多少人的劳力,才把这个水送到我们家的自来水龙头。我们把它烧成开水沏成茶,烧成开水这些工具,或者你是用电炉,或者是用瓦斯,那又是多少人的心血,多少人的劳力?沏一杯茶,茶叶怎么来的?不想,毫无感触!细细一想,我喝一杯茶是多少人奉献的,我们讲多少人牺牲奉献的,成就这一杯茶给我解渴,供养我这个色身。我这个色身对於一切众生有没有回报?有,我们行善是回报,我们造恶也是回报。如果你是行善,用这个身体,为一切众生服务,修布施供养,这个福报大了,一切众生都得福。如果我们这个色身,心行不善,造作种种恶业,辜负许许多多众生的供养,这么多众生牺牲奉献供养我的色身,我还要以造业来回报他,这个过失太大太大了。所以将来到哪里去?三途地狱。

  为什么我们不学好,要做恶业?这个原因是过去生中的恶习气太多太重,这是因,不善的因。这一生当中从小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育,没有人启发我们的善根,缘不好。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念这段经文,心里都很难过,佛说「先人不善(无知)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」,这里头因跟缘都说到了。过去世的先人无知没有教好我们,那是因;这一世当中我们出生到长成,我们的父母、尊长没有好好的教导我们,缘不好,所以在生活当中,哪有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?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焉能不造恶业?真的佛菩萨大慈大悲,体谅我们的过失,但是那个恶的果报佛菩萨不能替我们消除,佛菩萨不能替我们代受,果报还是要自己承受,没有法子避免。

  这一桩事情如果我们真的常常想到,你就会真干,你会真的修了。为什么?真修行原来对自己有真实利益,不修行肯定堕三途地狱。在这一世当中纵然是遇到佛法,也没有办法真修真干,什么原因?真正修学的时间太短了。所以往昔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「长时薰修,一门深入」,我们没有这个缘分,没有做到,没有遇到真正好老师;也可能遇到真正善知识,我们自己业障深重,遇到他不相信,对於善知识教诲不能完全理解,不能依教奉行,当面错过,你说这个多可惜!

  主林神长行第四句:

  吉祥净叶主林神,得一切清净功德庄严聚解脱门。】

  菩萨这个法门里面含义很深,我们接著前面再做一些补充的说明。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,「一切功德,庄严一毛。一一皆然,故佛为德聚。」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出的报告,让我们细心在这一段经文里头认知「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」。在如来的分上确实是「德聚」,为什么?纯善无恶,纯净无染。在我们的分上就不然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必须要理解,经上称佛是讲的性德,如果从性德上来说,众生跟佛无二无别,都是圆满的;如果从修德上来说,那真的是天壤之别。佛修德圆满,性德圆显,我们可以说毫无修德,性德虽然本具,一丝毫都显不出来,起心动念是恶念、杂念、染念。心念如是,言行就可想而知,能好到哪里去?所以我们沦为六道凡夫,有幸遇到佛法,接受圣贤人的教诲,最要紧的一桩事情,就是要听从圣教、随顺圣教认真学习,开发我们的性德。这条路是人生的正路,这个道是成佛光明的大道。

  从哪里下手?可以说是一切众生各个根性不相同,因此下手方便也自然不同。佛为众生开无量法门,开八万四千法门,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?佛是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众生有这么多烦恼习气,有这么多不同根性,希望各个随自己的方便门快速成就,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本意,所以从性上讲那是德聚。底下几句话说得好,也非常重要,「良以佛果揽因,皆圆成非分成」,分是局部的,圆是圆满的,佛果揽因。「圆成」这个话说得好,我们今天学佛就不懂得这个道理、不晓得这个方法,所以学得很辛苦、学得很累。为什么?我们走的是分成,一个因生一个果,一个果则是一个因,而不能像佛一样,一个因生一切果,一个果里头具足一切因。我们听了这些话,这些话里头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?说实在话我们都参不透,如何能够随顺?因此我们的修学必须从根本下手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最初方便」;如果不在根本上著眼下手,我们这一生决定又是空过,那才叫真可惜。

  印光大师教我们,这是菩萨示现在当今的世间,救度现前苦难众生,他讲了十六个字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大势至菩萨!菩萨主智慧,观世音菩萨主慈悲,这两大菩萨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助教,两位得力的助手。菩萨这十六个字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看轻,这十六个字是一大藏教的纲领。菩萨教我们从哪里下手?从「敦伦尽分」下手。这四个字意思太深太广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这四个字。什么叫敦伦?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,就是我们一定要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。什么是伦?伦是自然的秩序,天然的秩序。这个东西不能乱,一乱了一切众生就得要遭难,就得要受苦,必须是各就各位。我们生在这个世间一定要知道,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?是什么样的身分?这叫自知之明。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要知道这些事实的真相。前因后果,果然通达明了这叫学问。能够随顺天然的法则、自然的秩序,这个人叫行道,我们讲这个人是道德之人,他过著他本分的生活,守著他本分的地位。如果他生来是贫贱,他能够安分守己,守住他的贫贱;他要是命中有富贵,他也安於富贵,於是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,人民有福了。如果不安於本分,不安於本位,胡作妄为,社会动乱,世界不太平,人民要遭受许许多多灾难。古圣先贤教学,就是教这个东西。

  古人做出榜样,做出示范来给我们看,颜回居陋巷,箪食瓢饮,这是一个大圣大贤过贫贱的生活,又短命,三十几岁就死了。这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,孔老夫子是大圣也只活七十二岁。他们知天命,甘心情愿安於贫贱,为我们做出示范。释迦牟尼佛生於富贵,他能够降等舍弃富贵而安於贫贱,这实在是太难得、太希有!这些人以身作则,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守法、持戒、守礼,在世间做个规规矩矩的人,奉公守法,给我们做人做出最佳的榜样,只知道修养自己的道德,提升自己的境界,决定不羡慕希求世间的荣华富贵。为什么?他们清楚明了,世间荣华富贵是假的,不是真的,那个东西不好享受。不要说你命里没有你要去强求,那你付出多少代价?就是命中有的,你是自自然然得来的也不好享受。你要不相信你去看看历史,历代帝王有几个是长寿的?许许多多帝王不到四十岁就死了,什么原因?福报享尽了。那个福报多生多劫修的,享福的时间很短就享尽了。释迦牟尼佛清楚,他不要,他去选择一个义务教化众生的这么一个行业、一个工作,清高!他享的是清福,自在随缘,法喜充满。心里所念的、所作所为的,真的是利益众生、利益社会,积功累德干这个好事。我们看出来了,体会得到了,非常敬佩,非常的仰慕,我们发心向他老人家学习。从哪里下手?

  我入佛门请教章嘉大师,大师教我从看破放下入门。我问他从哪里下手?他教我布施,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那个时候我的物质生活非常清苦,大师说一分钱的布施也是圆满功德,为什么?你已经尽心尽力了,把无始劫以来贪图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种种享受的念头布施掉。我终於明白老师的意思,认真努力来学习,从真正放下干起,务必要对於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贪恋的念头。这个事情难!过去古往今来多少修行人,一生当中何以不能成就?说实在的话,放不下。妄想放不下,分别放不下,情执放不下,所以害得你生生世世修行,生生世世不能成就,无量劫搞到今天还落得这个样子。果然能够反省、能够检点,这个人觉悟了,换句话说,这个人有救,要套其他宗教里面讲是「这个人得救了!」不知道反省、不知道检点、不能改过,那就没救了。由此可知,真正是谚语常说的「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」,能不能成就在乎自己是不是有真信、正解、正行,要没有信解行,后面特别著重在行。没有能够起行之前,著重在解,解了之后一定要行,叫悟后起修。你要不真行,不真正去改你的毛病习气,你怎么能成就?一定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一丝毫都不沾染,要欢喜布施,欢喜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。

  印光大师做出样子给我们,十方的信众对他的供养,他自己一分钱没有用,都拿去印经布施了。拿去做法布施,广度众生,没有改善他自己的生活,依旧过清苦的生活,依旧住在一个很简单、很简陋的小房子里面。他老人家关房,我们到苏州灵岩山寺去参礼过,我们知道他的生活环境。虚云老和尚禅宗大德,他的弟子遍海内外,所有一切供养建道场,修复损坏的寺院庵堂,恢复之后、建好之后,礼请年轻的出家人去住持、去修道,他就不要了。许许多多道场,我们在他老人家的《年谱》看到,修好之后交给别人,一生就没有再去过,这教给我们真放下。世出世法决定没有一丝一毫据为己有,懂得这什么意思?一丝一毫据为己有,你的我执犹存,我见增长,这是轮回之根。轮回的根不断,换句话说,你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,道理在此地。

  念佛虽然讲带业往生,如果你这个业障习气重,临命终时决定障碍,障碍你往生。你只要有这个念头,你就没有办法逃过魔障。魔障是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,临命终时他要来障碍你。你敌不过业力,临命终时他变现你的家亲眷属,这个时候来诱惑你,你的心一染著立刻就堕三途。这个事情非常可怕,因此我们不能不认真努力向佛菩萨学习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回向菩提、回向众生,回向众生是解冤释结,对於冤家我们把所有修学功德回向给他,把这个怨解除。对於有恩於我的,我的修持点点滴滴回向给他,这是报恩。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,生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的?消融冤业,知恩报恩,那你就完全做对了。诸佛菩萨、这个世间大圣大贤,就是这样示现教导我们的,而在世间第一等大好事、第一等大功德的事情是什么?是学习圣贤的教诲,发扬光大圣贤的教学,这个功德第一大。

  在中国,中国历史三千年了,这三千年当中改朝换代,多少帝王他们对於国家民族的贡献,有哪一个人能够比得上孔老夫子?我们想想看,孔老夫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功德?教学。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有教无类。他教了多久?实在讲教的时间并不长,周游列国回来之后,周游列国本来是想求一官半职,施展他的抱负,没有想到当时这些诸侯国君,对他虽然礼敬有余,没有人敢用他。不得志就回到故乡,从事於教学的工作,把他的智慧、把他的学问经验传给后人。这样展开代代相传,影响所及,可以说遍及全球。影响最深的是中国,从中国影响到周边的国家,韩国、日本,南面是越南影响最深。现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地区,欧美许多著名的大学都设立汉学系,汉学系里头最重要的学科是儒学。

  释迦牟尼佛如果当年继承王位,可能世界上人都把他忘掉了,谁知道他?他把王位舍弃,他做了一个不朽的大事业,推动多元文化的教学。他教的时间比孔老夫子长,五十年;释迦牟尼佛比孔子长,孔子教学大概是十年左右,不长,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,影响之深远超过孔子。我们从这些历史细细去观察去思惟,我们今天选择这个行业,选择人生的方向、目标是正确的,没有错误。选是选对了,怎样去完成?那就是清凉在此地教导我们的原则,「圆成非分成」,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。为什么?圆成才能真正得一切功德庄严聚。要学这个方法,说实在话最好的教科书就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这是圆教第一经,圆顿大法,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教义。历代祖师大德都称赞这部经是如来的根本法轮。

  我们要怎么样圆?首先要觉悟,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就不圆了,这个好难!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打掉你就圆了,这个话白说了,为什么?我们做不到。做不到,那我们就求相似的圆,不是真的圆,相似的,相似用观想。古德所谓「心有余而力不足」,这个不要紧,只要心有余就好。心里头真有,为什么现在做不到?业障太重。过去生中没有修福,没有修慧,福慧不足,我现在想学佛,福慧不足,但是想学佛的念头不能没有。只要有这一念在,认真努力真正的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,随顺佛陀教诲,就能得佛力加持。只要认真努力,假以时日你自然就觉悟到、自己会感觉到,烦恼少了,智慧开了,觉得自己聪明了,这是好事情,这个境界就好。渐渐也能够做到像佛一样的圆成,我们从渐圆逐渐逐渐提升到圆顿,务必要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,这样就好,不可以退转。为什么会退转?随顺烦恼习气就退转。如何保持不退转?随顺佛陀教诲,我们就不退转。

 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,我劝导所有同学抓住修行的纲领,这个纲领是什么?《观经》的「三福」,十一句,务必要落实。大众在一起共修的「六和敬」,为什么不能和?因为你随顺烦恼、随顺习气,那就彼此不和。所以六和敬不要求别人,诸位同修要晓得,佛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此地,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,「他不要求人,他要求自己」。我们跟大众在一起,要求自己守六和敬,不要求别人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和?不要求自己,专要求别人,搞错了,不要求自己要求别人,几千年几万年也和合不了。如果反过头来要求自己,六和敬立刻现前,秘诀就在此。佛知道,孟夫子也知道,你们读《孟子》,孟子遇到一切人事物的挫折,他怎样教给我们?「反求诸己」,回过头来反省,这是对的。佛所制定的戒律不是戒别人的,是戒自己的,自己一定要遵守,不要要求别人遵守,只要求自己。所以六祖大师修行的秘诀,修行的成就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为什么世间没有过?别人没有过?戒律不是戒他的,他犯戒我也没有看到他过失,为什么?不是约束他的。佛制定的戒律,我作佛弟子,甘心情愿拜他作老师,我接受他的教诲。他是对我的,他不是对别人。

  我们今天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把这个意思错会了,「佛制戒律是戒他的」,於是变成什么现象?「只见他人过,不见自己过」,这才叫真正大过失。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觉悟回过头来,「只见自己过,不见他人过」,六和敬就能做到了,才能真正成就无量无边功德,你自己才能真正修成道德之人,才是真正的善人。你修成了你会感动别人,为什么?别人跟你相处,处的时间久了,他会感觉到「你这个人宽宏大量,事事都是你的错处,我们做错了你一句话都不说。」人有良心,时间久了他会被你感动。他也会跟你一样,天天去反省,天天反求诸己,你就度了这个人。所以不要责怪别人,一定要回过头来责怪自己。我跟大众相处,大众都不如法,我自己不如法,我没有感化这些大众,过失在我不在他,这是真正修养道德的条件。

  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圣人?孟子为什么能成为圣人?佛菩萨何以能成为圣人?就是用这个方法成就的。我们成就不了圣贤还在搞凡夫,还在造业,眼看就要堕三途地狱,什么原因?我们不知道这个方法,总是「别人不对,我没有错误。」哪里知道最严重的病就在此地。我们这一生当中要想有成就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,这个方法不能不学,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,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的指望,才能够从渐圆真正到了圆圆。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说实在的话,目标一定要定在实报庄严土,一生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。生到方便土、同居土,已经是对不起佛菩萨,我们这一生遇到这样殊胜的缘,还搞个同居土、方便土,成什么话?善导大师说的话没错,「四土三辈九品,总在遇缘不同」,我们遇的缘太殊胜了,不应该生方便土、有余土,不应该!肯定要生实报庄严土。这才真正对得起佛菩萨,对得起老师,对得起我这一生所遇到的机缘。

  我真正能够明了,真信、真解、真行,效法诸佛菩萨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点点滴滴都是为一切众生,奉献给一切众生,就是回向发愿心。帮助一切众生,转迷为悟。我点点滴滴的心行,心是起心动念,行是言语造作,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,都要做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,为一切众生做最好榜样就是为他,不是为自己。真正为众生就是回向,回向众生,对自己来讲是回向菩提,菩提是大觉,大彻大悟。为自己是求大彻大悟,为众生是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,让他看到、让他听到、让他接触到,有所感触,有所启发。他觉悟了,他就回头了,回恶向善,回迷向悟,回六道向极乐世界,对!众生还没有觉悟,众生还没有感触,我们自己做得不好,做得不够,还要加紧努力做得更好,做得更明显。目的是什么?希望他早一天觉悟,希望一切众生早一天回头,早一天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早一天省悟过来知道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,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,没有别的。

  凡夫一回头就是圣人,转凡成圣,这是我们对於一切众生的布施供养,对一切众生的真诚奉献。奉献我们的心智,奉献我们的身体,奉献我们全部的时间,奉献我们全部的精力,这就叫圆成。清凉大师这个注解,诸位有机会细细去看看,我给你讲解的这些,你就能体会什么叫「圆成」、什么叫「分成」。分成是部分不圆满,圆成快速,我们这一生当中立志取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净土,得用这个方法来修,自己会有信心,这一生没有空过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