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>網站首頁>報恩講堂>普賢行願品大意

普賢行願品大意  

淨空老法師  

1988.1 台灣華藏講堂 /  編號:  04-004  /  共 6 次講演

內容簡介

  《華嚴經》在中國一共有三次的翻譯,第一次是在東晉的時代(《六十華嚴》),第二次在唐朝武則天時代(《八十華嚴》),第三次是唐朝貞元年間(《四十華嚴》)。《普賢行願品》是《華嚴經》的最後一品,一共有四十卷,通常稱為《四十華嚴》。《四十華嚴》完整的品題是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」,實際上就是《八十華嚴》的最後一品:「入法界品」。   因為清涼大師一生專門弘揚《華嚴》,也參與《四十華嚴》的翻譯,《八十華嚴》他老人家一生講了五十遍,在中國歷史上,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比的,所以皇帝就下聖旨給清涼國師,請他為《四十華嚴》做註解,就是現在這四十卷的《疏》。他註完這部經之後,認為這部經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,太重要了,但決不是一般人能夠受持讀誦的,所以他特別把這第四十卷抽出來單獨流通(別行)。宗密大師(華嚴五祖)是清涼大師(華嚴四祖)的學生,他把清涼大師的註解(《疏》)再註解,做了《鈔》,就是《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》。   清涼大師說這部經是以入法界緣起,普賢行願為修行宗旨,「法界緣起」是所入,「普賢行願」是能入。所謂「法界」就是我們現實的生活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應當怎樣去做人做事,怎樣使我們的生活能夠達到幸福美滿,這就是「入」。用什麼入?用普賢行願。普賢行願一共十條,這十條是整個《華嚴經》所講修行方法、理論的總綱領,如果我們把這十條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,這個人就是普賢菩薩,這個人就入了不思議解脫境界,也就是入一真法界,入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。 (節錄自【04-04-01】)

教材下載

華嚴經普賢行願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