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(第十三集) 1990/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:03-002-0013
请掀开经本,第六十八页倒数第二行:
「三明宗」,这是玄义,也就是全经概要第三个大段。「宗谓要,此经之要,在修心妙观,感于净土。」前面所讲的辨体是理论的依据,这一段讲宗旨是修行的方法,也就是全经修学的总纲领,这个非常重要。如果说是理论明了,不晓得修学方法,还是得不到受用的。它修行方法就是在观,十六妙观。我们接着念下去。「心观,即是一心三观,释名之中,其相已委」,委是已经给我们解释了,前面已经说过。「感土之相,此文备论」,修一心三观感得四种净土,这个四种净土要在这段里给我们说明。「今经妙宗,在此因果」,一心三观是因,感于四土是果,修因证果。我们看底下的文。
「次明经宗」,再其次,就是第三个段落,说明本经的宗旨,「初简宗体,次正明宗」,这分成两个段落。我们看本文。「有人言,宗即是体,体即是宗」,有人这样说法,把宗跟体看成是一桩事情,其实不然,宗跟体是有差别的,「今所不用」,不主张这个说法。「何者,宗既是二,体即不二,体若是二,体即非体。」本体确实只有一个,不能有两个,有两个本体就不叫做体了。「宗若不二,宗即非宗」,宗是修行的方法,修行的方法确实每部经有每部经的方法,它绝对不是一个。「如梁柱,是屋之纲维」,这举比喻说像盖房子,盖房子梁柱是非常重要的。先把屋架架出来之后才能盖。「屋空,是梁柱所取」,房屋之用就是在用空,如果没有空间,这房子就没用处了,所以说用空,「不应以梁柱是屋空,屋空是梁柱」。举这个比喻好懂,这是比喻宗、体确实不是一个,它是两个。但是它的关系非常之密切,宗必须依体而建立的,离开体哪里来的宗!
下面《钞》里面讲,就是注解里面,这两句话很要紧。「宗是因,果属事」,这里面就因果的关系,修因证果。所以宗是修行的纲领,果报是西方四种净土。「体是一性属理」,因也是根据这个理,果还是根据这个理,理是一个,「虽不相舍,二义须分」,确实因果都是基于一个原理,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它辨别清楚,不能含混一谈,所以二义须分。「执定是一,于义乖违」,如果说执着这个是一,跟教义就相违背。执定是一讲是能讲得通,可是怎么样修行,怎么样证果,那就难了,所以必须要把它辨别。底下一段,注解诸位自己去看,我们看下面一段,「简宗体异」,这就说明它为什么不能够合而一谈,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。在七十面倒数第二行。
「宗体异者,则二物孤调,宗非显体之宗,体非宗家之体。」实在讲,宗、体有密切的关系,就是理跟事是一体的关系,离了理,哪来的事;没有事,理也显示不出来。宗跟体的关系就是如此,这样的密切。所以此地讲,若说宗体异,那就真正变成两个孤调,宗就不能显体。体是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确实一切众生本来具足,虽然具足,显露不出来,迷了。必须要以修德才能够显出性德,性德是体,修德是事,不修不能成佛。一切诸佛说实在话也都是修成的,他怎么修成?本性是本来具足的,因为他有佛性,所以他只要肯修决定能成佛。这是把体跟宗用关系显示出来。因此不能执着是一,也不能执着是二,执着就错了,我们晓得它当中的关系这样就好。
底下这给我们正说了,这是指示,在七十一页倒数第四行。「今言不异而异故有宗,不一而一故有体也」,这说得很好,这才是把事实真相跟我们说出来了。我们看注解。「普贤观经云,大乘因者,诸法实相是,大乘果者,诸法实相是,实相因果,不异而异,非倒有印,此为妙宗,因果实相,不一而一,非事外理,此为妙体。」这一段解释,解释得很好,言简意赅。离开实相没有一法可得,实相简单的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是理体。我们修行必须顺着它,依着它,我们证果也是它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,一切诸法确实是归一,像禅宗所讲的,万法归一,一是什么?一实相。
佛法修学终极的目的,就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,认识宇宙真相,佛法修行证果就圆满了。所以诸位要问佛法是什么?这简简单单几句话,把整个佛法都说尽了。我们现在问题的结症,就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,不但不知道宇宙人生,连自己是什么也搞不清楚,这个叫迷、这叫颠倒。所以,我们种种想法、看法、作法都发生错误,错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痛苦。我们学佛就是要认识自己、认识宇宙、认识人生,真相大白,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作法就不会再有过失。没有过失就没有痛苦,苦难就没有了,这是佛法教学、修学的目的。本经方法非常的巧妙,宗就是修行的宗旨,是一种巧妙的修行宗旨,这个妙宗它的果德就是妙体。
下面是把本经的宗旨,给我们直截了当的说出来。在七十二面第二行。「今此经宗」,此经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这部经的宗旨是什么?修行的要领是什么?「以心观净,则佛土净,为经宗致」,致是达到了极处。这句话非常重要,正是《净名经》上所说的,心净则佛土净。诸位同修修学净土,不管你用的是观想、观像、持名、念佛,最要紧的是要达到心清净。心如果不清净,你观想、观像、持名都得不到结果。好像在学校念书,虽然很勤奋的去读,考试都不及格,为什么?你没有抓到重点,这个重点就是心清净。我们今天说老实话修行功夫不得力,什么原因?我们肯念经,一天念好多遍;肯念佛,一天念几万声,心不清净。一面念一面还胡思乱想,一面还是非人我,还要看人家的毛病,找人家的碴,这怎么行?他不知道念佛修行,就是把我们这些烦恼、习气、毛病把它修掉,去掉之后心就清净了。恢复到心地清净,我们修学的目的就达到,现前得到的是身心清净、自在安乐,将来是往生净土,你说这多重要!
我们看注解,这一段注解就非常要紧,与我们现前修学我们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。「大乘之法,其要在心」,跟小乘法不一样,小乘法着重在事相,着重在生活上琐碎的事相。大乘法着重在清净心,这个是不一样的。「心具易知,色具难解」,具是具足,经上讲的,心里头具足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,我们听了好像能懂得的样子。色是色相,色相里面也具足这就不大好懂,就难懂。「故止观云,因通易识,果隔难知」,果是果报,果报有十法界;因,因是讲十法界是基于一个因,就是心。十法界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识是心之用,不是心的体,是心的作用。心作用就有顺、有违,有顺性,有违背了自性,顺自性就变四圣法界的果报,违背自性就变成六凡的果报。什么叫顺违?我们起心动念,顺清净心就叫顺性,起心动念心不清净,就违背自性。我这样讲法,诸位比较容易懂。
什么是真性?我用清净心来说,其实这个说法也不为过,因为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所以实在讲,《无量寿经》修行的宗旨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,说了三个,三个实在讲就是三宝。我听说今天有不少同修要发心皈依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清净就是僧宝,平等就是法宝,觉就是佛宝,所以这三宝都在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上,这就是大乘修学的总纲领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好,实在讲它整个体、相、作用都在经题上,「无量寿」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体。「庄严」就是相。庄严是什么?西方叫极乐世界,极乐是庄严,完美无缺的庄严。庄严简单讲就是形象。顺性,这个形象善,不顺性这形象不善。造五逆十恶,变现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恶相的庄严,不能说不是庄严,也是庄严。所以庄严这个名词范围非常的广泛,十法界依正都可以称之庄严,庄严里面好丑不一样,善恶不一样,总名为庄严。所以庄严是相,无量寿是体,清净平等觉是修因,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修,才能证得极乐的庄严,那是究竟圆满的庄严。
「故观自观他,皆修心观」,这个两句话我们不但要记住,要会用。观自就是禅家常讲的观心,观自是观自己的起心动念,能够知道自己起心动念的善恶,这是觉,就不迷。观他,观别人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观他就是观自,观他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会不会影响我?譬如说人家赞叹我,我就很高兴、很欢喜,我就被他动摇了。人家骂我几句话我生气,气好几天都消不掉,这就是自己作不了主,被外面境界所转。被外面境界所转,我们中国人讲风水,风是什么?外面的,水就比自己的心。风一吹,我们心动了,马上起波浪,风水就是这个意思。几时外面境界风怎么吹,我心如如不动,给诸位说,外境转不动你,你从此以后不要再看什么风水了,因为风水对你不相干了!观他是观这个,我们还受不受外境的影响?可以说观自、观他都是修自己的清净心,都是修自己的清净、平等、觉,这个叫会修行。
「今观净土,须求于心,心能具故,心能造故,心垢土垢,心净土净」,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。果然懂得这个方法、道理去修行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;不知道这道理、方法修行,怎么样用功,功夫都不得力。这是真正把修行的纲领告诉我们了。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本具的,极乐世界是自心造的,娑婆世界也是自心造的,心造万物。心不清净,土就是环境,环境就不清净,心清净环境就清净。这是真的。佛在《楞严》上讲了多少,讲得很透彻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现在问题就是我们这个心是能转环境,还是被环境转?说我们的心被环境转,给诸位说这是假的,这是错误的,那是迷,决定不是觉。心转境这是真的,这一点都不假,为什么?一切唯心造,「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性就是性体,一切万法的本体是心造的、心变的、心现的。这两句话,心具、心造,心垢、心净,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原理,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实相、真相。
我们今天讲环境不好,怎样转环境?从心地上转。现在世间人想尽方法美化环境,不晓得从心地里转环境。外面环境装饰得再美,心里的忧愁、牵挂、烦恼更重,纵然有美好的环境,不能欣赏。心地果然清净了,外面环境不必刻意去美化它,那有天然之美。古人诗句里面说「绿满窗前草不除」,你看多美。那是什么?外面杂草乱生,不去整理它,不管它,它有一种自然之美在里面。我们今天刻意是人工的造作,不是自然之美,说老实话,自然生态都被破坏了。这个几句话教给我们修行重在修心,修心重在心地清净,做到心地清净,必须要把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放下,你不把这个东西放下,你的心怎么会清净?所以我们的心,说老实话起心动念就是是非人我,不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,就是别人妨碍我们。天天起这种念头,这是修行重大的障碍。
所以,这部经里面教我们的方法,起心动念想佛、念佛。我们是凡夫,无量劫来业障习气很重,不能不想,他会想,这个想是止不住的,胡思乱想,这个病就很重。今天教给我们把这些胡思乱想归结成想一个,想阿弥陀佛,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念头一起不想别的。如果想别的,马上把那个乱想放下,我想极乐世界、想阿弥陀佛、念阿弥陀佛,用这个方法恢复到心地清净。否则的话,念这个佛号、念这个经有什么意思?是用这种方法恢复清净心,把一切妄想伏住而已。
「此犹通示,未是的论」,这个没错,这是讲一个原理,所有一切大乘法统统是根据这个原理。这部经可说精要之精要,这部经是「的在一心,顿修三观」,这就讲到净土宗。净土宗修行方法,古人称为大乘之大乘、圆中之圆、顿中之顿,它确实把这个精要掌握到,那就是「一心三观」。三观不是次第修,是顿修,一修一切修。「此观观于安养依正」,安养就是极乐世界,依正,依报是环境,正报是人物,我们观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,看看那边的佛与诸菩萨,佛菩萨是正报。「毕竟清净」,拿现在话来讲,佛菩萨是人事环境,树木花草、宫殿园林这是居住的物质环境,人事环境清净,物质环境清净。这叫我们观他,看他的清净,用这种方法把我们的清净心引发出来。「名心观净,此观能令四佛土净」,佛土有四种,常寂光土,实报庄严土,方便有余土,凡圣同居土,四土统统是净土。「如是方为此经宗致」,这才是本经修行的宗旨、修行的原理。
我们这个世界,无论是人事、是物质环境都不清净。不但不清净,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染污严重到了极处。这对我们心理的影响非常之大,因为我们不是圣人,会被外面环境影响的,这是凡夫,心被境转,修行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非常困难,不容易成就。用净土这个方法,在一切方法里面确实有它殊胜之处,但是要会用功,不会用功的还是不行。理论、方法有不少人知道,知道应该要这样作法,可是偏偏不肯这么做,为什么?放不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这个理论实在讲没有彻底明了,他有怀疑,想做不敢做,这就是障碍,佛门叫业障。业障除不掉,想做而不敢做,恐惧,恐惧什么?身命不保,怕明天会挨冻,怕明天会挨饿。我一切都放下了,我明天生活怎么办?谁来照顾我?所以知道应该是这么做,结果都不敢做,还去搞六道轮回,还做生死凡夫。
有一丝毫放不下,心就不清净。这也就是说知易行难,知道容易,做是太不容易了。知易行难,我们听听也满有道理,其实这个道理不是真理,真理是什么?真理是把它翻过来,「知难行易」,那是真理。你这个知易行难,是你知得不够彻底,要是真正知道得彻底,放下容易,成佛不难!你看看依照这个经的方法,《弥陀经》跟《无量寿经》讲得更清楚,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佛了,成佛有什么难?不难!难在你不肯放下,难在知得不够彻底,又不老实。真老实的人,老实的人什么都不知,但是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肯做,他不怀疑,他就真肯干,教他放下他就彻底放下,他能够做到。他虽然是理论不懂,他肯做,那叫老实,那是善根深厚。我们又比不上这些人,这个修行就真正是难了。
下面就给我们讲四种净土,这是果报,只要你肯修因,必定能证殊胜的果报。「四种净土,谓凡圣同居土,方便有余土,实报无障碍土,常寂光土也。」这是先把四土名字说出来,然后说「净秽之相」。「各有净秽」,这四种净土,实在讲他讲净秽是比较说的,在我们来看实在是清净至极。「五浊轻重,同居净秽」,这是讲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里面必定是有五浊,《弥陀经》上都讲得很清楚。五浊里面,真正重要的是见浊、烦恼浊,为什么?这两种是是它的因,其他的三种都属于果报。只要这两种能够断除,其他的三种都没有了。见是什么?见解,思想,思想、见解错误了就生烦恼。浊这个字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染污,我们的清净心被种种思想染污,被种种见解染污,被贪瞋痴慢染污了,贪瞋痴慢是烦恼。
诸位同修要能听懂我这个话的意思,你在学佛上就排除了很多障碍。我们被种种思想染污、被种种见解染污,你要明白这个话,那最好一切书刊、报纸我都不看,为什么?避免染污。不但这些东西不能看,佛经也不能看,为什么?会被佛法染污。所以佛说这些法也害死人,这不是好事情!你看禅宗里面,不要说是佛法染污,经典染污,连一句阿弥陀佛都染污。他说念佛一声还要漱口三天,怕被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染污。清净心中一法不立,哪有阿弥陀佛?本来无一物,有个阿弥陀佛就有一物。如何把思想、见解的染污把它清除掉?禅宗用的方法很彻底,连根都把它清除掉。佛法尚且不能看,世间法更不必说,佛法的染污是比较上轻一点,世法的染污就更重。
所以讲到心地清净不受这一类的染污,住在没有开化地区的那种人,对于世间种种一切学说、思想他都不知道,日出而作,日没而息。他没受过这个染污,他的生活过得也很自在,也很幸福,过着原始生活。他能不能成佛?不能成佛,为什么原因?他还有一个大障碍没有法子突破,什么?无明。我们这个染污叫邪见,佛法念多了也生邪知邪见,原因在什么地方?原因是你不懂佛法,你误解了佛法。像我们这样学佛法,三世诸佛看到都会流眼泪,喊冤枉。为什么?你把佛的意思全都错解了。怎么叫错解?你认为佛法里头真的有意思就错解了,所有佛讲的一切法统统没有意思。所以开经偈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有几个人能解真实义?真实义是清净心,真实义是完全没有意思。
所以佛、菩萨教给我们,教给你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,那就对了,那就一点都不错。佛看到就生欢喜,你真正懂得如来的真实义,没有解错义,叫你一样都不能执着。佛说一切法是破我们执着的,结果我们不但执着没有破,又把佛法拿来执着,这不是糟糕吗?所以诸位要知道,这个原理原则,心净土净,心垢土垢。如果我们染着了一大堆的佛法,心也是不清净,土当然就不净了。所以这「五浊轻」就是同居净土,「五浊重」就是同居的秽土。我们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这个阿弥陀佛,你要是真正明理,会念的,虽然念这句阿弥陀佛,是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。清净心里面,这个阿弥陀佛一个字也没有染着,那就是纯净土,那是纯净。
执着真的有个阿弥陀佛,真有西方极乐世界,这样能不能往生?能往生。你心地染着的有阿弥陀佛,染着着有西方依正庄严,那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的秽土。秽土也好,也是无量寿,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。所以净很难,这个秽比起一切诸佛秽土,还算是净土,我们也应当要去,应当要修学的。那个极高的不能成就,这个一定要把它抓住,千万不能够把这个搞错了。执着这个好,择善固执,这是至善,止于至善。我们就这个层次来讲,这是至善,最善不过了。我们执持名号,执着西方有净土,决定要求往生,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。境界往上提升,未必我们能做到,这是我们决定可以做到的。好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