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3-005-0025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 (第二十五集)  1992/12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3-005-0025

  请掀开经本二百一十八页倒数第三行末后一句开始:

  疏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。】

  前面一句在身业当中说的是修善,这一句是离恶。因为这部经的宗旨是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大师举的例子跟一般场合当中所说的不一样,标准高、要求严格,若不如是,对于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会有障碍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。舍恶,要真正认识娑婆世界依报正报都有欠缺,当然这是指的六道的凡夫;因为娑婆世界已有释迦牟尼佛的净土,并不亚于阿弥陀佛的净土,但是我们在娑婆世界没有办法证得,这是要知道的。如果不能离开娑婆世界,我们决定在这个世界的六道。那么既然在六道,就决定在三恶道,三善道的时间很短暂,恶道的时间长,这是苦不堪言。因此大师在此地劝导我们,对于娑婆世界天上人间的依正果报都要发心厌舍,要发这个厌舍之心,都要从真实心中作,不能有一丝毫虚假。再看下面:

  疏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。如现目前。】

  世尊在这部经里面对于观想说得特别多,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都是讲的观想念佛。当然这个地方不能违背经义,所以我们的『意业』,意业就是念头,念什么?要常常想念、常常『观察』西方极乐世界『阿弥陀佛』及西方世界的『依正二报』。依报是那边生活环境的状况,正报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大众们。这意想就像境界真的在眼前,我们不修观的人能到这个境界吗?给诸位说能。不要说在佛法,在世间法里面,所谓至诚感通,诚则灵,人用真诚心就会感得这个境界像在眼前一样。咱们中国古时候孔老夫子常说的「祭神如神在」,那就是『如现目前』。我们想念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像在眼前一样;想念西方极乐世界,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样子也就展现在面前一样。念佛念到这个样子,才叫做功夫得力,这是功夫得力的样子。诸位要明了功夫得力不得力关键在『真实心中』,真实心就得力,心不真实,功夫就不得力,这个境界就不能现前。这是意业的善,止于至善,这是身语意三业止于至善的境界。

  疏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。】

  这个三界六道,不但我们身要舍掉,决不贪求五欲六尘的享受,连心里面把这些念头也要断干净,决定不染,这将来往生就不会有障碍。现在所得到的好处,你到这个境界自然就体会到,没有到这个境界的人不知道。这个世间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是大家热烈追求的,你统统不要把它舍干净,这人不是有了问题?那是世间人的看法,你自己做到,这里面有真乐,有真正的快乐、真实的享受。

  疏不善三业。】

  这在此地做一个总说,『不善三业』。

  疏必须真实心中舍。】

  这是总说身口意不善的。不善的,对于三界六道有贪恋的,那都是不善,一定要真心把它舍掉。

  疏又若起善三业者。必须真实心中作。】

  这个『善三业』,极善的三业;身礼拜阿弥陀佛,口称念阿弥陀佛,意忆想阿弥陀佛,这极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!诸位要知道读经是善,比不上这个善业;持咒是善,也比不上这个善;持戒是善,还比不上这个善;禅定是善,统统比不上念阿弥陀佛的善,为什么?唯独专心念佛,这一生决定往生,生到西方世界,一生当中不退成佛,还有比这个更善的吗?读经善,如果不能往生,来生是世智辩聪,果报就如此,这个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前生读经的。持戒的人,戒持得很严不能往生,来生的果报端正庄严,相貌长得好,威仪好,持戒的果报。哪一种因哪一种果报,不能出三界!这一生修一点小福报,来生一享受又迷惑颠倒,再又造作罪业,第三世就堕落,这佛常讲,这叫「三世怨」,我们要明白。所以真正的善,无比至善,就是念阿弥陀佛,要真心。后面这句做了总结:

  疏不简内外明暗。皆须真实。故名至诚心。】

  真诚到了极处。『内』是讲内心、存心,『外』是表现在外面;这身语意三业,身口在外,意业在内,这「内外」就是身语意三业。『明暗』,明是明显的显露在外面,暗是别人见不到的地方,独居的时候。无论是入众、无论是独居都要『真实』,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、修行能不能有成就,关键就在此地。不是真实的人决定不能成就,真实的标准一定要依这个经上所说的,要依这个标准;自己去建立一个标准往往都是不可靠的。『至诚心』就说到此地。下面是:

  疏二者深心。】

  「至诚心」是菩提心的本体,菩提心之体;『深心』与「回向发愿心」都是至诚心的大用,从体起用。深心是自受用,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,换句话说,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自己,用什么样的心对人,从作用上也能显示出你的心是不是至诚。如果是至诚心,它起作用必定像此地所说的真实不虚。深心,所谓自受用,就是用这个心对待自己。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的是:

  疏言深心者。即是深信之心也。】

  这说得好!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讲的三心,当中也讲深心。古德为我们解释,深心是喜欢集结一切善行,简单的讲是好德好善之心。好德好善到了顶处,那就是深信阿弥陀佛大愿大行、净土依报正报种种庄严,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修菩萨行,集结一切最殊胜第一善行所成就的,我们应当深信不疑。应当深信我们依照阿弥陀佛为榜样,向他学习一定也有他一样的成就,要有这个信心。善导大师也在这个地方给我们说:

  疏亦有二种。一者决定深信自身。现是罪恶生死凡夫。旷劫已来。常没常流转。无有出离之缘。】

  如果我们真正能相信这个事实,你学佛自自然然会认真。我们学佛为什么会懈怠?为什么会散漫?为什么会功夫不得力?实在说,不了解这个事实,不知道现前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在造业。就像地藏菩萨在《本愿经》里头所说的「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,我们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。所以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,我们确实是『罪恶生死凡夫』。

  『旷劫已来』,无始劫以来。『常没』,没是沈沦在三恶道,在三恶道的时间长。『流转』是轮回,生死轮回,没有出离轮回的机会。这『缘』是机会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出离,修外道的法门,那更不必说,决定不能出离。遇到佛法,小乘法很难、很难出离,大乘法也不容易出离。世尊无量法门,末法时期众生要想出离,只有念佛求生净土,只有这一门。在像法、在正法,其他大乘法门里面还可以,还有机会,到末法时期没有了,只有这一门。

  为什么说其他法门不能出离?末法时期我们的业障太重,这个要知道,一定要觉悟生死可怕、轮回可怕。现前在世间无论怎么样的富贵,你富贵能享几年?一刹那就过去,又要搞轮回、搞三途了。如果把这个事实看清,你对于这个富贵人,你心目当中就非常平淡,没有一丝毫羡慕之心,真能把它舍弃掉了,眼光往远处一看,不过如此。实在讲,富贵人造的业比贫穷人造得多,有什么好处?这要信。

  疏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。无疑无虑。乘彼愿力。定得往生。】

  这教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所记载的,他老人家所发的『四十八愿』,愿愿都是度一切罪苦众生。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,决定不怀疑,决定真正能够信他,依照他的理论方法来修学,决定得生净土。这些理论方法就在净土三经之中。

  疏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。证赞彼佛依正二报。使人欣慕。】

  对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净土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跟这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。《观经》里面讲的『三福九品』,这是散善,从第一观到第十三观我们念过了,属于定善,世尊为我们说这些往生净土的方法;换句话说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。世尊为我们证明,赞叹阿弥陀佛,赞叹西方极乐世界。九法界的众生,这包括菩萨、缘觉、声闻,有缘听了之后,没有不羡慕的。菩萨羡慕,否则的话,华严会上文殊、普贤为什么发愿求生?当然对于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无比的羡慕,所以发愿求生。

  疏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。】

  再举《阿弥陀经》作证明,《弥陀经》上说得好,在六方佛里头讲的,六方佛就讲六遍,所以这部经别的地方记不得,这一段记得会很熟,为什么?重复六遍。经上说「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,各于其国,出广长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说诚实言」,跟这里讲的真实相应。「汝等众生,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」,大师所引用的就是这段经文。这段经文真正不可思议。经上说的「汝等众生」是指尽虚空遍法界九界众生,这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,都得要深信不疑。「称赞不可思议功德」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,不可思议功德。谁称赞?一切诸佛称赞。因此,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护念,《弥陀经》上说的。《无量寿经》是大本《阿弥陀经》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是附属《阿弥陀经》,这三经是一不是二,一而三,三而一。

  因此我们终于明白,如果我们要想真正得到一切诸佛护念,那应该怎么修?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,你就得一切诸佛护念。这个护念就是我们俗话说,保佑!一切诸佛真的保佑你,你要用真实心念,用真实心受持,才能得到真实的果报。这是说为什么诸佛都要来护念你?因为你不可思议,你这一生当中就不退成佛。佛看到这样的一个人,那怎么不帮忙?全心全力来照顾。就怕你不肯作佛,那就没有法子,佛也无可奈何,想帮忙帮不上。你真正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作佛不退,说实在话,不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退,现在就不退。现在一退就不能往生,就退到六道里面去,不退才能往生。所以这个法门是现在就不退,这是决定得生。这么多诸佛护念,这是诸佛护念,菩萨、天龙八部、鬼神当然拥护。

  疏又深信者。】

  底下这段文,我们读了这个句子,实在感觉到非常惭愧!看到善导大师对一切大众的苦口婆心,你看他句子说:

  疏仰愿一切行者等。】

  这『行者』就是修行这个法门的。你看前面用这个字,『仰愿』,恭敬到了极处。善导大师果真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,就是阿弥陀佛对大众恭敬到极处了。「仰」是下辈对上辈的敬称,我们在这本《疏》里面看到好几次。所以看到这两个字不能不感动!从这两个字看到善导大师对人真是真诚到极处。

  疏一心唯信佛语。不顾身命。决定依行。】

  教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要用什么样的态度?这一生决定往生的态度就要像这样。『一心』要相信佛的话,佛在净土三经里面所讲的每句话,要『不顾身命』去照做。

  疏佛遣舍者即舍。】

  佛教我们舍的就舍,教我们离的就离,教我们放下的就放下。

  疏佛遣行者即行。】

  佛教我们哪些事情应该做的,我们就照做,百分之百的依从。

  疏佛遣去处即去。】

  佛教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我们就去。

  疏是名随顺佛教。】

  这样的修学态度才叫随顺佛的教导。

  疏随顺佛意。】

  佛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。『佛意』就是佛之心。

  疏是名随顺佛愿。】

  佛的愿是四十八愿,愿愿度众生。

  疏是名真佛弟子。】

  这三行文非常非常的重要!善导大师真实的苦口婆心在劝导我们。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?真佛弟子要把佛每一句话都做到。

  疏又一切行者。】

  上自菩萨,下至恶道众生,凡是依照净土三经修行的人,『行者』是指这些。

  疏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。必不误众生也。】

  这个法门,大师为什么要在此地,真是一而再,再而三,三而四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?实在是法门难信,难信之法!机缘非常不容易遇到,遇到了要当面错过,那实在就太可惜了。你这一生遇不到这个法门,那就难怪了,遇不到这个法门是没有缘分;有缘分遇到当面错过,那叫真可惜!所以在此地一再劝勉我们。『但能』,这个但字,只要依这部经,换句话说,其他的经你不读不学没有关系。这个但就是单一的意思,我只要依这部经就决定能成就。你要能够深信,能够依照这个经典去做,必定不会误你的。这语气肯定,让我们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你的一生一定成就。

  疏何以故。】

  为什么单依此经深信奉行的人不会错?

  疏佛是满足大悲人故。实语故。】

  三经都是佛说的,佛是圆满大慈悲心的人,怎么会误人?佛是真实语者,怎么会欺骗人?这是劝我们要信,要真信!要依照经典所说的去修行。

  疏除佛已还。智行未满。在其学地。】

  佛以下的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怎么样?他的『智行』没有圆满。换句话说,他还是学生,还没毕业;换句话说,他们的话不能完全相信。他们所说的一定要经过佛的印证,佛不给他印证,我们就可以不相信他的,何况菩萨以下的,这要知道。我们这一生才不会走错路。下面说:

  疏由有正习二障未除。果愿未圆。】

  这是说等觉以下的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他『二障未除』,烦恼障跟所知障。诸位要晓得等觉菩萨这烦恼、所知障非常微细,再微细他还有、还没断根。有这个东西在,他就没成佛,『果愿』就不圆。

  疏此等凡圣。】

  『圣』是讲菩萨们,『凡』是世间出家里面我们讲的高僧大德、祖师这一类的,凡!世间的圣贤也是凡,他们都没有成佛,果愿没圆。

  疏纵使测量诸佛教意。未能决了。】

  他们对于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以及佛所说的一切经,菩萨理解得都不圆满。为什么没有圆满?智没有圆,障没有尽,所以他解的就不圆,这个我们要晓得,这是事实。

  疏虽有平章。要须请佛证为定也。】

  『平章』这两个字,「平」是平等,就是他的见解、他所说的跟佛一样的;「章」是明显,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这叫章。跟佛说的一样的,但是还要佛点头,佛说没错,这才可以,佛要摇头那还不行,一定要得佛同意。所以要『请佛证为定』,这个定是定论。

  疏若称佛意。即印可言。如是如是。】

  佛同意了,给他说『如是如是』,这就可以传了。像菩萨所造的这些论、所注解的这些经,佛同意了才叫「如是如是」。

  疏若不可佛意者。即言汝等所说。是义不如是。】

  如果说错,说得有偏差,说得不圆满,佛就会说『不如是』。这一些目的都教我们一定要以佛所说的为标准,一定要相信佛语。菩萨、祖师大德所说,一定要记住,与经上所说的一样,这我们可以相信;与经上所说的不一样,他说他是等觉菩萨来的,我们也不相信。我们相信佛语,那你就非常幸运,你这一生路就走对了,不会走岔路,不会走冤枉路。

  疏不印者。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。】

  『不印』是佛没有印证的,没有印证的,那就是跟『无记』,无记就是无所谓善恶,无所谓邪正,没有利益的言语。由此可知,过去世尊在世的时候,菩萨造的论不少,我们现在集结在《大藏经》里面;许许多多的论典、着疏是经过佛同意的,这才能够传下来。佛灭之后,也有不少大菩萨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作。佛法传到中国,中国历代高僧大德着疏非常丰富,这些没有经过佛印证,佛没有听过也没有看过他们的文章,那就「不印」了。

  我们今天面对的这个注解是善导大师作的,善导大师是中国人,出现在唐朝,这也没有经过佛印证,这怎么办?佛虽然不在世,经典可以印证。他所说的跟佛经上所说的一样,这就是佛同意了;如果他所讲的,佛在经上没有这个说法,那就不如是。所以佛灭度之后,经典给我们做了印证。我们读了善导大师的注解,回头再看看净土三经,他老人家所说的跟佛在经里所讲的是不是一致的?有没有违背?从这个地方来证明他所说的正确与否,这样就可以相信。

  疏佛印可者。即随顺佛之正教。若佛所有言说。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。】

  所以学佛,经典是我们第一个依靠的,尤其修净土。净土三经里面,中心就是四十八愿。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,阿弥陀佛没到这个世界上来讲经说法,世尊转述的;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阿弥陀佛自己这样说,他是转告我们的。世尊的转述就等于阿弥陀佛亲自说明一样的,没有两样。所以我们看《无量寿经》自始至终,《无量寿经》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字字句句都不违背四十八愿,都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解说,完全相应。所以四十八愿是我们修净土的根本依,这个依是依靠,就是根本的依靠。我们把四十八愿用来做早课,诸位想想这是绝对真实,其目的让我们真正薰陶在阿弥陀佛大慈悲心愿加持之中,消除我们的业障习气,使我们的心愿也像阿弥陀佛一样,这『正教』。『正义』,义是义理,正确的道理。『正行』,行是行为。『解』是见解。『业』是身业,身口的造作,前面讲身语意三业。『正智』是智慧,佛所讲的经纯正,没有一丝毫夹杂。

  疏若多若少。众不问菩萨人天等。定其是非也。】

  『众』就是大众,『不问』就是不需要问菩萨。你今天已经是有缘分见到这净土三经,读到往生经,你还要去请教菩萨吗?不要问他们了。为什么不要问他们?他们知见不圆,相信佛所说的就对了。连菩萨都不问,何况人天!这样人才决定往生。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,在《往生传》里面,乃至于我们在近代、在本省所看到许许多多往生的人,真往生的,说老实话,他绝对不会问人,也绝对不会听人家的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所以真正往生瑞相好的是许许多多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什么都不懂,见了菩萨他也问不出,见了人天不须要问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念个三年五载,预知时至,站着往生、坐着往生,你想想看跟善导大师这里讲的是不是一样的?凡是常常来问法师,这个怎么样,那个怎么样,这没希望、没指望,难!真正成就的人不来问,来问的人都很难成就。这说明什么?问,心里面还有怀疑,对佛所讲的怀疑,你说再去问菩萨,那些知见还不圆,如果说错了、说偏差了,岂不是误了一生吗?

  我听说倓虚老法师念佛开示的录音带有同修把它写出来,这个好,写出来我看看,看看的时候把它印出来。倓老法师的话很多人不懂,写出来、印出来这个功德很大。你看倓老算是他的师兄弟,谛闲老法师那个做锅漏匠的站着往生的,就念三年,人家什么也不问,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,念得很轻松很快乐。老和尚教他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再念,你看多自在。他不问菩萨也不问人天,一问就糟了,就去不了了。这一句话说得好!

  疏若佛所说。即是了教。】

  『了』是了义,佛所讲的是了义的正教。

  疏菩萨等说。尽名不了教也。应知。】

  佛以下等觉菩萨所说的都叫做『不了教』。为什么不了教?他没有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,他还有微细的烦恼无明没断,所以他说的跟佛两个一比,他是不了义的。不跟佛比,他当然是了义的,跟佛一比,他就是不了义的。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,决定要以佛为标准。看底下:

  疏是故今时仰劝。】

  我们在此地又看到这个句子。这个口吻是学生对老师的口吻,是晚辈对长辈的口吻,是极其尊重的口吻,这是我们应当学的。从这个地方看,大师这贪瞋痴慢,这个傲慢习气丝毫都没有,把我们看作诸佛如来一样看待,真是普贤菩萨「礼敬诸佛」,我们在这里看到。他的确是礼敬诸佛,尊重到了极处。

  疏一切有缘往生人等。】

  着重这个『有缘』。有缘决定往生,不能往生,缘缺了,缘上有欠缺。有缘,我们遇到这个经典是有缘,遇到善友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是有缘。善导大师是善知识、是善友,经我们遇到了,这个注解是善导大师苦口婆心在劝导我们,我们能信、能愿,真正发心修行,缘就具足。这样的人在一生当中很可能就真的往生净土。底下这一段非常重要,他前面讲仰劝,下面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话,就如同前面讲的仰愿,这底下的开示是太重要太重要:

  疏唯可深信佛语。】

  『唯』是唯一,这个意思就是只要相信佛的话就对了。

  疏专注奉行。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。】

  菩萨、辟支佛、阿罗汉这是已经证了果的人,那没有证果的什么祖师大德更不必说了。『不相应教』,与佛在三经上所讲的不一样的那些话,我们不信、我们不听,不采用他的。他所讲的与三经里面说的相应,我们可以采取他的,用它来做参考,这可以采取,不相应的决定不能用。

  疏以为疑碍。】

  你要听了这些不相应的教就起了怀疑,就产生障碍,那就错了。

  疏抱惑自迷。】

  这个『惑』是迷惑。

  疏废失往生之大益也。】

  那就真可惜了,把你这一生往生这样殊胜无比的利益丢掉了,错过了,你说这多可惜!所以真正这真佛弟子,前面说的,大师在此地讲真佛弟子,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也看到真佛弟子,「如来第一弟子」,这是真佛弟子。真佛弟子决定不信用一切与佛不相应的教,决不用它,我不信它,我也不用它,这一点要特别特别的留意。这几句真的要多念念,一定要牢牢的把它记住,断疑生信,我们的信心真正坚固,一丝毫疑惑都没有。

  劝人念佛,这决定与诸佛正教相应;宣扬往生的经典,也决定与诸佛正教相应,这不会错。历代祖师大德们,他们专修专弘留下来不少的着疏确实可以给我们做参考的资料。诸位要知道这些资料有两种用途:自利的用途,帮助我们破迷起信,建立真正的信心,这是自受用;他受用,帮助我们解释经典,劝人起信,这有这么两种用途。在末法时代,为一切众生介绍这个法门、介绍这些经典,功德是无量无边。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,自己要不认真力行,不但经的意思你不能体会,古大德的解释你也未必真能看懂,这是真的。所以你有一分心得,你就有一分体会,也就有一分悟处,才能把这个理事说明白,这一点很重要。换句话说,实修比什么都重要,要真正的修学!

  尤其是现在社会进入到工业时代,人人都讲求时效,这跟从前农业时代大大不一样。农业时代有的是时间,什么慢慢来、慢慢学、慢慢讲;现在不行,要快,愈快愈好,这时代不一样。所以一部经论照我们这详细讲解研究,这是我们全世界台湾人有福。其他地方,你说一部经要讲几个月,讲几十个小时、几百个小时,人家一听不来了,我没有时间。所以我们在国外,人家一定问你这个课程讲几个小时,你告诉他三个小时、四个小时,他会来;你说这一个课要讲二、三十个小时,他皱皱眉头我没有时间,对不起,他不来了,这要晓得。

  所以从前我们在台中学讲经,李老师为我们的限制最少不能少过三次,就是讲三次,一次多少时间?四十五分钟。我们学讲经是两个人同时上台,一个讲国语,一个讲台语,这是一个半小时,所以一个人只分配到四十五钟。两个人用同样的讲稿,口语的讲稿,就是稿子完全相同,一个讲台语,一个讲国语,三次。最长不可以超过十次,而他所定的最理想的标准是五次。你讲超过十次,他不教了。他是很不客气,你没有能力学;实在讲你真学去讲,没有人听。他说什么?五次,讲得不好,听众为了面子起见还来捧捧场;五次以上,人家不愿意捧场。这不捧场,换句话说,你真讲得好,行!你讲得不好,听众一天比一天少,你这个气就往下坠落,自己就很难堪,这是讲得真话,真实语。所以一个兴旺的气象,这听众总是一天比一天多,这是兴旺的气象,讲的人心振奋。每一天听众减少,讲的人很难贯彻始终,不容易。所以这是在这一个时代,我们一定要认识众生的根机,要契机。这契机是长经短讲,深经浅讲,要有这个能力。

  我过去也是听老师说,好像慈航法师在世的时候,阎锡山先生他到台湾来的时候,阎老先生向慈航法师请教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,听说慈航法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,把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完了,有这个本事。对于这种人就是要长经短讲,很短的时间让他了解全经大义,他们这些人做大官的,工作非常繁忙的,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听你讲经?不可能的。他能听一个小时、二个小时,那不得了!底下一段也非常重要:

  疏又深心深信者。决定建立自心。顺教修行。】

  『决定建立自心』,就像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那个「信」字。他老人家举出六个字,「信自,信他」,自是自己,他是阿弥陀佛;「信事,信理,信因,信果」,对于自他、事理、因果决定不怀疑。其实这六个字把净土,不要说三经,五经一论全都讲完了。五经一论不出这六个字的范围,一点都不怀疑,这是「建立自心」。这才叫信净土之人,这才叫念佛人。『顺教修行』,顺是顺从,依教奉行。

  疏永除疑错。】

  什么是『疑』?什么『错』了?底下说:

  疏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。】

  修学其他大小乘佛法的人他们见解跟我们不一样。他们修的法门跟我们不一样,『别行』;『异学』,他们所依据的经论跟我们不一样;『异见』,他们的见解跟我们不一样;『异执』,他们有执着,跟我们执着也不一样,我们是执持名号。这些东西「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」,我们要是随顺他,那就大错特错!跟这些人接触,对净宗发生怀疑,这也是最大的错误!这个错误足以教你退心,足以教你信心动摇;换句话说,你本来这一生有机会永脱轮回,成佛作祖,又被他拉回来了,依旧还搞六道轮回。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晓得那一伙是什么?那一伙是邪魔,这就着了魔。信心动摇,着了魔,发生障碍了,着了魔,功夫不得力了。这一定要晓得,一定要明了,我们接触这些人,绝对不为他所动。前面讲,菩萨讲的跟佛在三经上讲的不一样,我们都不信、都不用它,何况这些人!这才真正能保障我们在西方道路上一帆风顺,没有障碍。好,今天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