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7-006-0012 主講人 :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(第十二集)  1981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7-006-0012

  一百五十二面:

  十四者。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。现住世间诸法王子。有六十二恒河沙数。修法垂范。教化众生。随顺众生,方便智慧。各各不同。】

  这是十四无畏里面最后的一条,这是讲到持名。

  上一次讲到求子得子、求女得女,讲到这一条,有同修听我讲:凡是求子而有所得者,是子女皆观世音化身。他问:「则观世音菩萨之灵化千万,是灵可分之谓乎?而诸观音化身之子女,在世间成就学道参差不齐,且亦具有七情五欲,造业在所难免。则诸子女去世后,有证得阿罗汉果者,是就阿罗汉果位乎?亦至于观音本位乎?有未证得果位者,是按律轮回乎?以合毕一切之业,回归观世音菩萨之本位。」你问的问题主要是这个灵可不可以分,主要是问这个问题。在没有开悟的时候是有神识,我们俗话讲灵魂,就是现在一般人所谓灵的问题,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十年当中,中国、外国都热心的在讨论。灵是不可分的,为什么不可分?因为灵是从迷、执着里面产生,所以它不可分。见性的菩萨以上,像观世音菩萨这是已经成佛再来之人,我们问,他有没有灵?给诸位说他没有灵,所以他才能得大自在。因为你有灵魂,所以你不自在,这个道理在此地。灵是有范围的,这是佛法里面讲神识,它是有范围的。我们举个比喻说,这个比喻也是经论里头常讲的,真如本性就好比清净大海,我们的执着就像大海里面所起的一个水泡,这个水泡我们就叫它做阿赖耶识,迷惑颠倒的人把这个水泡就当作大海的全体。这个意思就是比喻,迷的人把阿赖耶识认为是自己的全体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破迷开悟、明心见性,这个水泡破了,破了原来就是大海。所以海里面的水泡与大海,的确是一不是二,迷人看作是两桩事情,觉悟人看到是一桩事情,不一也不异。

  经上常说千江有水千江月,观世音菩萨的法身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,他的应化身就像水里面的月亮一样。那我们要问问,把月亮当作灵,它分不分身?这世间有水的地方里头都有月影,是不是月亮分成很多的身到水里面?你们想想月亮有没有分?没有分。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他,诸佛菩萨的应化,你说分了没有?没有分。没有分,他怎么能回到本?我们今天这个月亮,我们端一脸盆水,这脸盆水里面就有月亮、就有月影在;我们把水倒掉,月影没有了,这个月影是不是又回到天上月亮那里去?你看到它回去没有?你把水放到这边静静,你有没有看到月亮从上面来到里面,再又看到它回去?没有这个现象。诸佛菩萨的应化身,所谓千百亿化身,就是这样的;不但诸佛菩萨千百亿化身是如此,我们自己又何尝例外!这个道理诸位要细细的去参,你提出来这些知见都是分别执着,对你的修学,对你的一心、开悟都有障碍,这是我们自己要明白的。去了分别执着,我们的心得清净,清净心里面生智慧,智慧观照之中才了解事实的真相。可是你要记住,迷的时候你有一个灵,就是你有一个神识,我们俗话讲有个灵魂,这个灵魂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、造业受报都是它,这是迷了才有这么个现象。悟了之后没有,悟了之后要是还有这个执着,你的清净法身又如何证得?

  法身,法是万法,十法界依正庄严,包括我们的虚空,唯有觉悟的人才真正理解一切万法就是自己的身。诸位一下会不过来这个意思,我们也举了很多比喻跟大家说,好比我们作梦在梦中境界一样,全体的梦境就是我们自己一心,一心变现出整个梦境,整个梦境里面哪一法不是自己的心?这是你清醒过来了,你想想对,整个梦境都是自己心变现之物。梦境里面有个自己的身,是自己变现的,还有别人也是自己变现的。你念佛梦到佛菩萨,佛菩萨还是你自心变现的,梦里面山河大地、梦里面的虚空,全是你自己变现的,心外无法、法外无心。可是你在梦中不晓得你作梦,你没有法子辨别,你在境界里分自分他,在境界里迷惑颠倒。你要是觉悟了,「我现在是在作梦,一想整个梦境都是我自己」,你在梦中就证得清净法身,你不再以为你自己的身是你自己自身,你晓得我自心所变现的一切物都是自己身,那情形就不一样了。这样的境界不难见得到。

  我们有很多学佛的同修学佛久了,的确心地比较清净一点,他在梦中会觉悟到我自己现在在作梦,他会觉悟到;觉悟到自己在作梦,梦里头境界不妨碍了。曾经有个同修告诉我,他作梦的时候,在梦中一下警觉到,我现在在作梦,梦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他忽然想起来佛经里面,墙壁没有障碍,他作梦从墙壁走过去,果然就走出去,那是梦里的墙壁。这就是说佛所讲的这些境界,他在作梦的时候知道自己在作梦,在梦境里面把佛的这些境界见到,事事无碍他证得了,可是醒来之后又不行。佛告诉我们,我们现眼前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就是我们的真心变现出来的。诸位要晓得,你作梦的这个梦境是第六意识变现的境界;我们今天的境界,是阿赖耶识变现的,这在唯识经论里头说得非常透彻、说得很详细。你要是不悟,法身就在现前,你不能证得,就跟在梦中一样,你迷了;你要是悟了,原来清净法身就在眼前,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,无有一法不是自己的清净法身。我给诸位说,你有这么一点概念,但是你不能证得。你为什么不能证得?就是你的迷关不能突破。迷关为什么不能突破?因为你的心不清净,你有执着、你有烦恼。根本的执着,我法二执,有了这个东西就是迷;你把我法二执打破,你就成佛了。佛跟凡夫没有两样,有执着就叫凡夫,没有执着就叫佛。我法两种执着都有,这是六道凡夫;有法执,没有我执这是二乘,我们叫圣者,小乘阿罗汉、辟支佛;两种执着都没有,这是佛、是菩萨。

  事实真相只不过是如此而已,佛是一句话给我们道破,主意就是要我们自己亲证这个境界,证得,得大自在,所谓是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证得这个境界,没有生死、没有烦恼,也没有轮回与十法界,都没有了,所以法界原本是一真。悟有浅深不相同,有人悟得浅、有人悟得深,因此果位也就有高下不相等。像大乘菩萨位次,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五十二个位次就是迷悟浅深不相同而说的,其实哪有这个东西!这是在平等法里面不得已而说的差别法,是因为我们众生心是个差别心,就是分别心、执着心,所以佛才以这种方便善巧来接引我们。佛法的修学,经论之所说,不必疑惑,为什么不必疑惑?因为它的语言即非语言,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谓文字即非文字。如果它是语言、是文字,你可以分别它、你可以研究它;它非文字、非言说,你怎么研究法?这是佛法的经典跟世间的书籍不相同,我们用世间读书的方法来学佛法,那就不得其门而入。佛法的言说、文字,它不是给我们讲理的,也不是给我们说什么事实真相的。为什么?理与事都没有,这是古人所说的「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」。佛的千经万论、八万四千法门,它是干什么的?它是破我们执着的,它的大主意在此地。你们如果翻开《六祖坛经》里面所讲的,三十六对天然佛法,你就会恍然大悟,是破执着的。

  我们今天读佛经难,难在哪里?因为不是现场。像佛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说的这些道理,我们没在现场,我们今天等于说在听人家新闻记者的记录,在看记录、在听录音带,不是现场,现场情形没看到,这是很大的难处。如果你要是在现场,那就很容易开悟,为什么?请法的那个人,提出问题的那个人,他有哪些执着、他有哪些知见,佛这一开示,他的执着没有了,他的知见化解了,他大彻大悟,道理在此地,愈是大乘了义的佛法,愈是合乎这一个原则。对于那些迷惑深重、坚固执着的人,佛不给他说法,佛教他什么?教他做人的道理,教他断恶修善,教他不堕三恶道,教他在人天当中得乐,教这个,这就是所谓不了义的教学,是因为这一类根性的人,就是执着太坚固、分别心太重,不得已的设施。烦恼轻的人、执着不太重的人,佛总是跟他讲了义究竟一乘佛法,所谓是根熟的众生,经里面讲根熟就是指这一类的。在这个地方我们讲这一条,也等于说答复前面这个意思。

  这个地方讲『此三千大千世界』,「此」是指我们娑婆世界,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娑婆世界,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区域。『百亿日月』,这里面有一百亿单位世界,或者我们称之为小世界。诸位要晓得,这一百亿是不是个确定的数字?这不是个确定的数字,这是个概略的数字,因为有的世界还不到一百亿、有的世界超过得太多,世界有大小不同。这与佛的愿力、众生的业力有很大的关系,所以每个世界只能够讲个概略,或者我们讲大多数是如此,并不完全是这个样子,所以我们不要死在经文里头。经文里头有很多数字是正确的,的确是数目字,譬如讲八万四千烦恼,这八万四千它是个数字,不是概略的,确实就是八万四千条。像此地讲的「百亿日月」,这是概略的数字,我们要认识清楚。『现住世间诸法王子』,「现」是讲现在,「住」就是讲安住在这个世界,也就是说的这些菩萨随类化身。随类化身的有多少?此地也是说个概略数字,『六十二恒河沙数』。你们要到印度去看看恒河,恒河的沙那么细,像面粉一样,你去数,数数看恒河里有多少沙?佛讲的菩萨数有多少?有六十二个恒河沙,简直没法计算,娑婆世界里有这么多菩萨!

  你们同学问:菩萨应化到我们世间来,也有七情五欲、也有造业,这叫什么菩萨?这个事情是你自己颠倒了,你怎么颠倒的?我们图书馆这一次大概是第五次印《华严经》,我从五十六年到台北来讲经,一直到现在,《华严经》这是第五次重刊,你们好好的去念念《华严》,我们才有门路可入。菩萨道里面修行只有一个人,就是自己,除自己之外都是善知识、都是佛、都是菩萨,你就成佛、你就成菩萨了。你要看到外头,「这是众生,他还造罪业」,那不等于你现在读《华严经》,看胜热婆罗门愚痴、甘露火王杀人、伐苏蜜多女邪淫,尽干恶业。你打开《华严经》,看看五十三参是什么?你信心完全没有了。善财童子的老师,这些善知识统统都是菩萨,还干杀盗淫妄,这就是你不了解佛菩萨的境界,你不了解一真法界的情形。

  学人就是学生,参学的学人只准一个人,就是善财一个,善财没有同学。善财如果有个同学,他们两个就要抬杠,「你有什么了不起,你跟我同学,你跟我差不多」,诸位想想,你的心乱了,你起了分别、起了执着,你想修一心不乱修不到的。唯有学生只有一个,其余的统统是诸佛菩萨的示现,示现种种境界。示现一些善境界,我们学的人怎么样?在这境界里头不生欢喜心、不动心,境界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为什么?我们修一心不乱。看到善境界,心里一欢喜,心乱了。譬如我们念佛人一下看到阿弥陀佛来了,拿个莲花来接引,好欢喜,「我求了这么多年,总算把阿弥陀佛求来了!」你这个念头一生,完了,心乱掉了,就不能往生;见到一切众生造恶业,杀盗淫妄,你又动了瞋恚心,心里看了难过,你心又乱了。所以五十三参里有顺境、有逆境,有合理的行为、有很不合理的行为,实际上就是我们六根接触眼前的境界。我们要像善财那样,修什么?学了了分明、如如不动。为什么?无有一法不是诸佛菩萨的示现。你也不要问他,他造什么业、他将来受什么果报,他造业受果报与我有什么相干?根本风马牛不相关,我替他操个什么心?不是他起心动念,是自己起心动念。就好像风幡亭里,那些出家人、在家居士们,在辩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?六祖大师一句话把他们点醒,「不是风动,也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」,你自己的心动了。外面的境界如如不动,几时你能看到这个境界,你就证得一真法界,你就入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庄严土在哪里?就在面前,眼前就是,只要你在境界里不动心就见到了。

  所以我讲《华严》一再跟诸位说,净土里面一心不乱是能入,《华严》的一真法界是所入。修行人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,那就是盲修瞎练,你修一辈子也不得其门而入。你要是会修,三、五年就有消息,心开意解、法喜充满,就得受用。所以修行一定要晓得,修的是什么行?行是什么?行是自己的行为,不是修别人的!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,我们迷了这才要修正,修正是觉悟,我们有邪知邪见需要修正,修正为正知正见。我们处处染污,染污、执着这是我们的病,所以我们要修身心、境界无不清净,心清净了身就清净,身心清净了境界就清净。所以诸佛菩萨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?清净寂灭相。我们看这个境界不清净,为什么不清净?因为我们的心是生灭染污相,心照外面的境界,境界也是生灭染污;佛心清净,照外面的境界也是一味清净。所以境是随心转的,是心转境界,不是境界转心。境界转心那就颠倒了,这叫凡夫;心转境界这是正理,这叫佛菩萨,这是圣人的境界。这个地方说,「现住世间诸法王子,有六十二恒河沙数」,他们在这个世间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,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,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。如果你要是证得慧眼、法眼,你一看我们这个世间许多佛菩萨在示现。

  『修法垂范,教化众生』,的确佛菩萨苦口婆心,以无量的善巧方便来教化我们、来启示我们。虽然我们自己麻木不仁,对佛菩萨种种善巧方便我们是毫无感觉,但是诸佛菩萨的示现从无间断。好像说你能体会,我教你;你不能体会,我还是做样子给你看,从来没有间断。正如同《普贤行愿品》里面所讲的「无有疲厌」,他不疲劳、他不厌倦。不管你懂不懂,也不管你是赞叹正法,或者是毁谤正法,一概不顾,永无间断、永无休止的在「修法垂范」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度众生的行为。度众生的行为有两种现象,一种就是属于真实行,一种是方便行。方便行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这在四悉檀里面,利行、同事。「修法垂范,教化众生」,这两句就是随自所修实行。『随顺众生,方便智慧』,这是随他所欲,就是随众生行,所谓是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,目的无非是令众生觉悟。譬如一个造恶的众生,诸佛菩萨示现,跟他做朋友,天天跟他在一起做坏事情,他做坏事情真造罪业,佛菩萨随喜功德,帮助他做坏、诱导他做坏,把坏事做尽了,一旦觉悟、回头,佛菩萨要的就是那一点,他一下觉悟、一下回头了,这就是佛菩萨度了他。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间不少,佛菩萨怎么度他?譬如佛菩萨跟他一道做坏事情,跟他做好朋友,他做坏事情,他的朋友比他做得还坏,结果以后犯法被枪毙。他一下觉悟,做坏事情下场是如此,好,从此洗手不干了。那个被枪毙了,那是观世音菩萨,他把他度了,他从这里一下省悟过来。

  这个事情你能看得出来吗?你晓得吗?佛菩萨在世间,数量比我们众生数量多,我们这个世界人口才四十亿,那恒河沙里多少亿?数不尽!恒河里的恒河沙,我看一里路长都不止四十亿,都不晓得多少四十亿。你们要是不相信,现在到印度旅行的人很多,他们带来恒河沙,带来像酒杯的一杯,你把那一杯数一数有多少?这是经论里头常常说的。诸位读《华严经》悟处就更多,《华严经》里面有这个意思,诸佛菩萨的化身(不是讲应身),可以藉众生的身来度人的,那个数量就真是无量无边,什么时候能给你一点小的开悟,什么时候给你大的开悟,小悟无数次、大悟也是无数次,才能到大彻大悟。到你小悟的机缘成熟,你跟一些人在一块的时候,佛菩萨借用他的身体说出几句话,那个说话的人自己也不晓得说些什么,可是听的人他就很有受用。菩萨借用他的身体说几句话就走了,又到别的地方去了,还有这么一种事情。不但能借用人的身,什么样的身他都能借用,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乃至于风雨的音声,他都可以借用,叫那个根机成熟的人一见、一听,有所领悟,大用无边!这些境界我们如果不细细的去体会,怎么能够觉察得到?

  我们晓得这个意思了,要紧的是我们自己要学,所以学佛,像个佛,以佛的心做自己的心,以菩萨的行持做自己的行持。佛的心是觉而不迷,佛的思想、见解是正而不邪,佛的身心、佛的境界是清净无染,我们要学这个。所以这个大目标、大前提一定要把握到,这才谈得上修行。昨天我在中大也谈到这个问题,有个同学听了以后提出一个问题来。他说我们自己的业障很重、烦恼习气很深,我们知道这个方向、知道这个宗旨,我们要从哪里下手?这个问题问得很好,你们在座的同修们,你们晓得不晓得应该从哪里下手?所谓下手,《楞严》里面讲的最初方便,就是最初入门,要断烦恼、要破我执,这是最初的方便。烦恼就是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里面有一半是错误的见解、有一半是错误的思想。见惑是错误的见解,属于所知障,虽然它是烦恼障,这个二障是分不开家的;思惑的五条,完全是烦恼。我们学佛,如果见思烦恼天天在增长,麻烦就大了。不管你修什么法门,除障而已!除障这就是正确的。无论你修什么法门,如果你是增长见思烦恼,就是盲修瞎练,就错了。根本烦恼里面第一个是贪心,主要是讲贪心,不讲境界。第二个是瞋恚,第三是愚痴,第四是贡高我慢,第五是对于圣教怀疑,不相信圣贤人讲的话,不相信圣贤人所讲的道理与方法,不能够接受。这个五条叫根本烦恼。

  我们想想,我们这五条是一天比一天少,还是一天比一天增加?如果这五条一天比一天增加,我们的贪心一天比一天重,瞋恚心一天比一天重,脾气一天比一天大,这个事情麻烦!我们走的路子是迷惑颠倒的路,不是菩提道。菩提是印度话,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,菩提道是觉悟之道。我们今天不是走觉悟之道,我们走相反的,迷惑颠倒的道路,走这个路子求菩提怎么会得到?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特别是大乘菩萨法的修学,在法门的手段里面第一个叫你布施,布施是什么?就是放下、就是舍弃。放下什么?舍弃什么?放下你的贪心、舍掉你的贪心,放下、舍掉的就是贪瞋痴慢疑,把这东西给舍掉。为什么?这是障碍。障碍舍掉之后,没有障碍了,所显现出来的就是真性、就是法身。佛法的教学就是如此而已,诸佛菩萨「修法垂范,教化众生」,也是如此而已。所以佛菩萨没有法予人,给别人做增上缘,无非是希望他自己自觉、自悟、自修、自证,佛菩萨没有能力代替别人,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。所以佛度无量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,就是这个道理。今天我们在此地读「观世音菩萨圆通章」,这一章里面就说明观世音菩萨「修法垂范,教化众生」,这些道理、方法、境界。我们明了之后,知道诸佛菩萨是如何垂范众生,我们自己应该要怎样去效法。十四无畏到这个地方也是一个段落,再看底下经文:

 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。然后身心微妙含容。周遍法界。】

  前面阿难尊者在请教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曾经说,听佛讲解虽然是明了「一六亡义」,晓得这个道理,就是一根返源,六根旋复,前面说过这个意思,可是依然不晓得圆通根本的道理,也就是说「一根返源,六根旋复」所以然的道理还不清楚。这一段由观世音菩萨自己说出来,菩萨自己说『由我所得圆通本根』,他所证的圆通本根是从闻性里头证得的,前面说过「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」,所以说「圆通本根发妙耳门」。称之为本根,实在讲这个含义是双关的,观世音菩萨六根当中耳根最利,哪一根利就用哪一根来修,容易成就。眼根利的人用眼根去修,耳根利的人用耳根来修,这是一个意思;另外一个意思,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,大多数的人耳根利,叫你看,你看不懂,一听你懂了,没看懂这听懂了,可见得耳根比眼根要利。后头文殊菩萨来拣选圆通,他老人家说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众生,就是以言语,以音声为教体、以音声做佛事。那个时候教学没有书本,所以在楞严会上就是一问一答,我们是把当时这个问答记录下来才变成经典。

  佛出现在我们中国周朝,孔老夫子也是在那个时代,比佛晚一些,孔老夫子教学的时候也没有书本。《论语》,也是孔子去世之后他的这些弟子们所记录下来的,过去听老师所讲的话,凭着自己所记忆的把它流传下来,这称之为典籍。佛法亦复如是,佛灭度之后才有经典的结集,可见得文殊菩萨所讲的这个话很有道理。假如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眼根最利的话,佛在当时就会写很多书,供给大家看,一看就明了了,以阅读为主,就不以讲习为主了。可是佛经,你看看一直演变到今天,历代寺院丛林天天讲经,既有这么多《大藏经》你不去看,天天来讲,可见得还是耳根聪明。因此本根里头含的意思,娑婆世界这些众生六根当中耳根最利,我取耳根做本根,证得圆通的根本。娑婆世界众生要想证得圆通,那个根本还是得用耳根,所以它这个意思有双关的意思在。「发妙耳门」,妙就菩萨来说,菩萨是从这一根而明心见性。要是拿念佛法门来讲,运用这个方法得理一心不乱。运用这个方法,这个方法的修学前面已经详细跟诸位讲解过。叫你用闻性闻声性,菩萨是这样修学的,而不是教你用意识去分别外面的言说,不是叫你用第七识去执着别人的议论,不是的。因为你用第六识、第七识,你用耳识就是分别执着;你用闻性就是闻的声性,这里面没有分别执着。性是真常、是无生灭的,本经前面「十番显见」虽然说的是见性,六根根性是一性,一性无二性,见性如是,闻性又何尝不如是!所以我们要通达、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  此地末后这句,『然后身心微妙含容,周遍法界』,这句就是前面所讲的,「修法垂范,教化众生,随顺众生方便智慧,各各不同」,就是这个意思,所谓是应化无方。身是「微妙含容」,正如这位同学所问的,我举也是经典里古人举的比喻,「千江有水千江月」,这是周遍含容,没有分,也没有合,自自然然毫不勉强。这种感应,在佛法里面所谓是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智慧无尽、慈悲无尽,这就是心地微妙含容,这个意思好懂。随类化身难懂,我们讲智慧慈悲无量无边、无有穷尽好懂,这是讲心。智就是觉心,智则不迷;换句话说,无有一法不觉。不但对现前一切诸法觉而不迷,过去一切诸法、未来一切诸法,都能够做到觉而不迷,这是觉性圆照,也是《圆觉经》里面讲的圆觉,圆满的觉照。这个心是佛心,佛心就是觉心,佛心、觉心,诸位一定要晓得,就是自己的心,自己的真心,这是我们要相信的。真正能信得过,没有疑惑了,我们自己与佛实在没有两样。圆满的觉心是真的,《起信论》里面讲本有,本有的;迷心、不觉是本无的,本来没有的。这我在前面也举过很多例子跟诸位说明,希望大家要体认,要认清自己本有觉性,我们的觉性与十方三世诸佛无二无别,依这个觉性起修,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。如果你违背觉性,违背觉性就是迷,迷惑颠倒,迷惑颠倒才会有六道三途的果报,这真是冤枉。

  我们的觉性是周遍的,不但体周遍、相周遍、作用也周遍,所以依报、正报无不具足,这就是所谓「周遍法界」的意思。很可惜,这个意思我们不容易理解,理解了不容易相信,信了又不敢承当,可见得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限住了。我们今天在菩提道当中最大的一个困惑,就是所谓衣食之累。你们想想对不对?我要修行又没有福报,明天吃饭成问题了,我不去拼命赚钱,谁来养活我?这个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,我要不跟人家竞争,我在社会上就不能生存。这是我们不明了觉性周遍、不明了心量周遍、不明了作用周遍,是在迷惑颠倒里面讨生活,这个生活苦!不知道这是大用周遍。这个大用周遍刚才讲,就是依报、正报无不具足,为什么?因为依报、正报不是修来的,是性德,是你本性、觉性里原来具足的,不是修的。所以你们看看净土经典,西方极乐世界;你们读读《华严经》,看毘卢遮那佛的依报、正报,那不是修来的。这样的依报、正报,我们每个人都有,谁也不缺乏一点,可是你自己现在为什么得不到受用?你为什么有衣食之累?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。我们俗话说「捧了一个金碗要饭吃」,自己虽有不知道用,我们的情形就是如此。为什么不能够现前、不能起作用?就是你迷,为迷执所障碍了,破了迷执,无方大用就在现前。

  观世音菩萨,见了性的菩萨,有这样的智慧、德用,所以他才能教化随机。这个境界我再告诉诸位,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做得到?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。我告诉诸位,只要你真正把这个道理明白了,不怀疑、相信,如理如法的修学,这一生做得到。做不到,佛就不说了,佛给我们所说的,都是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做到的。佛法里头最难的是理难明,这个法门,世间学术里头常讲的知难行易,行不难,知难。如果行难的话,你们想想,怎么能一生成佛?成佛的确是一生,善财是一生,《华严经》所说的;龙女是一生,《法华经》所说的。这两部经大家都称之为经中之王,都是一生。你再看本经「二十五圆通章」,这二十五位菩萨他们的成就都是一生,没有说两生。可是你要是开悟,那就不止一生,这个麻烦就大了,开悟是知。行,一生成就。《弥陀经疏钞》里面给我们讲七日成就,所以你想想看,行多快!要把道理搞清楚,这个东西很难,就跟走路一样,走路容易,认识路难。我们要到某一个地方去,在哪个方向、从哪条路走、怎么走法,都不清楚,这就很难。你要是想走的时候,到处去摸索、到处去探听,那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到。如果这一条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从这个地方起步走到那个地方,计算时间就可以达到,我要多少时间就能达到,克期取证,佛法的行门都是克期取证。

  《楞严经》的修持方法也是克期,《弥陀经》是一日到七日。《楞严经》里面是八十天到一百二十天,你看后面这个修行方法,一百二十天,四个月,不长!我们念书才一个学期,四个月就成佛,你看难不难?不难。明理难,可是这个理,你怎样也没有法子明了,不要说我给你讲,你有困难;释迦牟尼佛来给你讲、阿弥陀佛来给你讲,还是一样困难。难在什么?你自己的障碍你不肯打破,难在这个地方。而这种障碍别人没有法子打破,譬如你的贪心、你的瞋恚心、你的愚痴心、你的贡高我慢心,别人有没有办法帮你去掉?没有办法,诸佛菩萨对你也无可奈何,这个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。所以佛一再给我们讲,修什么?修清净心,有了这些东西,心就不清净。我们在修行里还增长这些东西,那叫颠倒,不是在佛法里修行,你天天起贪瞋痴慢、增长烦恼,这是世间人;学佛的人在佛法里还天天增长烦恼,这不是糟透了吗?这就是我刚才说,行门里头为什么只有一个修行人,不能有两个?两个修行人就有障碍。为什么?你就会起烦恼,起烦恼就是障碍。

  诸位总要记住,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生烦恼。二六时中你心里能够得到清净,这是佛法,这就是你在菩提道上,你一生的成就就容易。可是心地清净要在动当中去求清净,像六祖所说的,「动中有不动」,这才是真正的禅定,这才叫一心不乱。善财童子的修学,他接触外面的境缘非常之广大,没有障碍,什么环境他都接触,他在动的境界里自己心不动、如如不动,像佛在《金刚经》所说的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所以他一生成佛。我们今天的境界小小的动一动,自己就大动起来,所以你一天到晚所修的,增长无明、增长邪见、增长烦恼,搞这个东西。我们再不觉悟,还用这个方法来修学,你再修无量个阿僧祇劫,你还是今天老样子,决定不会有进步。以前人家说,过去有修行,一生总会比一生要进步一点。我以前听人家这么讲也相信,现在我才晓得,那叫方便说不是真实说,我今天跟你们说的是真实说。我们今天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