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7-006-0015 主講人 :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(第十五集)  1981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7-006-0015

 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三面第五行:

  其中或现一首。三首。五首。七首。九首。十一首。如是乃至一百八首。千首。万首。八万四千烁迦罗首。】

  这是说以一身现多身。这位同修有一个问题,他的问题问的是果报,大致上说他在一个刊物上看到,这也是佛经里面的一桩公案,说一个老比丘在念经,有个小沙弥听到的时候就笑他,念经念的声音不好听,像狗叫一样,就讽刺他说你念经像狗叫。老比丘告诉他,我已经证阿罗汉果,你造的口业将来要受恶报。这个小沙弥忏悔了,忏悔之后还堕狗身,这是一桩事情。你们诸位在《法苑珠林》、《经律异相》里都可以看到这个公案。另外《弥陀经》里有一位憍梵波提,受天供养第一,翻成中国意思是牛呞尊者,他是在多劫以前笑一个比丘念经像牛吃草一样,所以得这个果报。这个同修的意思是说,世间有所谓不知不罪,这是世间法,不是佛法,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,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,所以善恶一定有报的。不能说是我过去造很多恶业,现在统统做善业,我的恶业就不报了,没有这个道理,这在因果定律上是讲不通的,所以说一定是有果报的。不知者不罪,在佛法里面是没法子说的。因为不知,他犯的也有罪,如果知道故犯,他的罪在阿鼻地狱,罪很重。所以这是不知,他也犯了,他的罪轻,他堕在畜生道,没有堕地狱道。如果他知道是阿罗汉,存心去毁谤他,那他要堕拔舌地狱,不仅是畜生道,这一点我们要晓得。

  因此,五浊恶世,诸佛菩萨为什么不以佛菩萨的身分示现?你们想想为什么?众生这样苦难,佛菩萨为什么不现身来度化他?佛菩萨如果现身,众生毁谤,一个个都堕地狱、都得恶报。众生没福的时候,佛菩萨不敢来,来了你造罪;众生有福报的是什么?他能够尊敬人、能够赞叹人,见到有一点好事、好人,他都衷心的赞叹,佛菩萨都加持。为什么?你赞叹,你有福报、你培福。佛菩萨现不现身是在众生,不在佛菩萨,佛菩萨可以说无处不现身、无时不现身,现身、不现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,道理就在此地。我们晓得这桩事情,诸位就知道口业很容易造,最容易造的就是口业,往往自己造的时候自己不晓得。诸佛菩萨不现身是不以佛的身分出现、不以菩萨的身分出现,以我们凡夫的身分出现在这个世间。也许你们在座的就有许多是古佛、菩萨再来的,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,他现的是凡夫相,你骂他当然也要造业,这个业很轻;如果他示现的是佛菩萨的身分、阿罗汉的身分,你骂他,这个罪过就重。他以凡夫身分身示现,他慈悲,不叫你造重业,意思就在此地。

  我们看今天这段经文,『首』是我们身体里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,也可以做为一个人的总代表。底下这段经文讲臂、讲目,它都有用意的,以「首」做为总代表;以臂,臂是手臂,代表接引的意思,接引众生;眼目代表智照,这是略举三桩事来说明菩萨的神通、德用。各以本数,头的本数是一个,手臂的本数是两个,眼睛的本数也是两个,所以说二臂、二目这是本数。下面这是变现,一直可以变现到『八万四千』。『烁迦罗』是梵语,楞严神咒前面「烁迦罗心无动转」,翻成中文就是金刚坚固的意思,以金刚坚固之首这是表法身不可破坏、究竟坚固。说「八万四千」,这是代表的意思,从一真法界生八万四千智慧,对治八万四千尘劳烦恼,表这个意思,它是对治烦恼的。如果我们要说无量无边烦恼,此地就要以无量无边首来对治无量无边的烦恼,诸位要记住这个意思。佛经里面常常把无量烦恼归纳为八万四千,这是个大数,所以八万四千这个数字在经典里面常常看见。第二句:

  二臂。四臂。六臂。八臂。十臂。十二臂。十四。十六。十八。二十。至二十四。如是乃至一百八臂。千臂。万臂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。】

  『母陀罗』也是梵语,翻成中文是手印,现在所谓手语。譬如我们合掌,合掌就是手印,代表恭敬、代表一心。十是散乱,合成一就代表一心,一心是最恭敬。这个意思就是说明,手臂可以做成种种姿态而表现许多的法门,不用言说,一举手使对方一看,一切意思都明了。现在有手语的学习,大家对这印象一定会很深。佛法里面所谓妙印之手,特别是在佛的果位上,因为佛佛道同,佛的相貌完全相同。佛又有许多,你到《万佛名经》里面去看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一万二千多尊佛,相貌完全一样,比双胞胎还要像,你简直就没有办法辨别,怎么看法?就是看手印,在手印上有差别。菩萨的像还能够辨别得出来,因为就算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,所以他的相貌还有小小的差别,真是相随心转。手印也是代表方便,也代表解脱德。众生在根身、境界上迷惑颠倒,所以才起无量无边的烦恼,而将真如本性随着业力在流转。菩萨以母陀罗手臂来接引众生、来提携众生,也就是说帮助这一切众生断烦恼,恢复他的本性,现手臂这么多,意思就在此地。下面一句说:

  二目。三目。四目。九目。如是乃至一百八目。千目。万目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。】

  『目』是眼睛,代表观照的智慧,『清净宝目』是表实相般若智慧。前面意思明白了,这个地方当然就不例外,这是说明众生迷失本性,具足八万四千尘劳烦恼,不晓得烦恼业果当体性空,怕的是你没有观照般若;换句话说,你没有清净眼目。再说到,谁的眼目不清净?眼目绝不是指肉眼,肉眼没有用处,这个眼是指你的见性,不清净了就是眼识,心心所的见分那就不清净。你用眼识、用心心所的见分,你才有无量无边的尘劳烦恼。「清净宝目」就是见性,前面「十番显见」讲的是见性。

  你们同学有些学经的,我是教你们做札记,「我选的《楞严经》,这个《楞严经》我记,别的经我不记」,你们这不是学习,这样你们很不容易学得出来。既然是学经,什么经都听、什么经都看,看经的时候写札记、听经的时候写札记,练习写札记。「我学这个我就来听,不学这个我就不来听、我就不写」,这是错误的。我们过去在台中李老师会下学经,人人都要记,记了要怎么样?记完之后,哪个人学这个经的,我们把所记的都贡献给他,叫他自己看一看,哪些地方,「你看那个同学听到了,我都没听到」,这样彼此可以帮忙,才叫同学。否则的话,同学有什么意思?同学在一起要互相切磋琢磨,尽到同学的本分。你们现在搞些什么?你们绝不同学,各人是各人的,不承认他是我的同学,为什么?平素在修学上一点忙都不肯帮。

  这个札记,所以我鼓励你们,你看高雄黄老太太,黄绮华差不多将近七十岁的人,你看看她写的笔记。她在我会下听经,有的时候她没有笔记,换句话说,她这一堂听了白听,没有一点心得。有的时候有一条、有两条,多的时候有五、六条,到第二天来听经,她一定先拿给我看。她来得比别人早一点,她要把她记的札记送给我看,问问我有没有记错?那是她的心得。她听了三年没有白听,她写那个东西,虽然文章不好、文字不好,可是很简单、很容易看,所以她的书很流行、很受欢迎,特别是在美国。她寄到美国大概寄了一千多册,好多地方问她要,出乎她意料之外的,真没有想到,她这个小册子会受国外那么多人欢迎。因为一般人看经、看注解,很多大篇文章他厌烦、不愿意看,像这样一条一条很受欢迎。所以古书像《菜根谭》之类的很受欢迎,一条一条的简单扼要、也很明白,事理都说得很具体,不费什么力气他就得到受用,这就是札记的好处,所以希望你们要多多的努力。笔记是可以不必做,札记是有必要的,特别是帮助同学。我那个时候在台中,台中这些同学们对我非常好,主要就是我在这上帮助他。他们在学习讲经的时候,老师讲,我记几条,记了之后我就给他,对他整理笔记、对他讲经有很大的帮助。不从这里下手,给诸位说,光阴都会虚度,听了这些年你有什么心得?没有东西。我在南部讲三年,一个月只去一次五天,你看黄老居士她居然出一本书。所以她来跟我说,她没有白听,她三年有收获。

  或慈或威。或定或慧。救护众生。得大自在。】

  这一段就是观世音菩萨所现的千手千眼,就是这个意思。佛菩萨造像这方面,大家看到有千手观音,画像的确千手观音能画得出来,塑的像没有办法塑成千手,但是塑得很好的能够塑到一百零八手,就是一百零八臂。诸位想想,假如你是观世音菩萨,你长了四个手、长了六个手,你觉得方便不方便?如果你长一百零八手,我看那行动很不方便;要长八万四千手,你简直动都动不得,你还能办什么事情?诸位这个地方要晓得,此地是表法的意思。八万四千手,是表从一真法界生八万四千智慧对治八万四千烦恼,是从总体上讲的,是这个意思。手是代表帮助人家做事,这就是表示这人非常能干,什么都会做、什么都做得比人好,千手就是这个意思,不是真的有一千个手。千眼也表这个意思,一般人看不到地方他都能看得到,他能够有智慧之眼遍照十方。特别是在观世音菩萨,慈悲救苦,哪个地方有苦难的众生,他看到他成熟了,都去帮助他。

  我们要问问,我们现在很苦、我们有难,观音菩萨看到我们没有?我告诉你看到了。帮助了没有?我告诉你,也帮助了。「可是我没觉得」,你没觉得是你不接受,帮助你,你不肯接受,那有什么办法?你肯接受你就得受用,你不肯接受不能怪佛菩萨没照顾你。菩萨所示现的或者是慈悲、或者是威猛、或者是定、或者是慧,没有一定的法则,所谓「方便有多门,归元无二路」。归元无二路都是『救护众生』,帮助你破迷开悟,这是个总目标,手段千千万万种。可惜众生,众生也有手、也有眼,像观世音菩萨一样,哪个不是千手千眼?而是你自己迷失不知道,变成六道凡夫的业用。业用是什么?造业,眼、手都去造业去了。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,佛菩萨不迷,所以他成就了妙用,无论是自行化他,都得大自在。首、眼、手臂都具有这四种差别,就是「慈、威、定、慧」,这也是从纲领上来说的。救护众生,慈是护他的善根,威是救他的恶性。

  刘居士问我一个问题,他说小孩不听话,不好好的念书,把这小孩骂了一顿、打了几下,回头想心里很难过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我怎么可以骂佛、打佛?我对这小孩将来还能不能管他?这都是听经死在句下,没有懂得意思。他虽然是佛,佛是从哪里讲的?从他本性上说的,他是佛;如果从相上讲,他是凡夫。从性上讲是平等的,生佛平等;从相上讲不平等,你是他父母,他是你儿女,怎么能平等?相上不平等,性上平等。到你见了性才平等,没有见性就要讲平等,那天下就大乱。你们想想,如果没有见性讲平等,这个世界成什么世界?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总统,凭什么你做,我也可以做,大家都做了,这国家不乱了吗?你一个家里户长只有一个,你家里五、六个人个个都要争,那成什么家?世间法就破坏了。所以佛一再说,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」。你见了性才平等,见性是什么?成佛才平等。你有佛性是不错,你本来是佛是不错,本来是佛你现在可不是佛,你现在迷惑颠倒。要不要教他?要教。可不可以责备他?可以。你们看《四十华严》甘露火王,你去念那一章,我们讲过,那简直是个魔王,看到人有过失就打就骂、就把他杀掉。观世音菩萨也有这一套,威里面救其恶性,你做错了事情,惩罚你,把你送到地狱里受罪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这是慈悲心,不放在那个环境里,你的恶性消不掉。所以一真法界里有没有地狱?有地狱、有饿鬼、有畜生。一真法界里头为什么还有这些?要消除那些众生的恶性。

  「慈」,是你有善根奖励你、奖劝你;「威」,你有恶性,得惩罚你;以「定」护众生的昏散,昏沉、散慢;以「慧」救众生的迷惑颠倒,这是菩萨教化众生在手段上讲的四大纲领。所以老师教学生恩威并济,恩就是此地讲的慈,威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威。一昧的慈,不得了,变成什么?溺爱,这个学生一辈子被糟蹋掉。做父母的也是恩威并济,就跟唱戏一样,两个人总得要表现两个不同的角色。父亲要是表现威严,母亲就要表现慈爱;母亲很威严,那父亲就要表现慈爱。两个人都威的话,小孩见到就害怕,对家庭起反感,教不出来;两个人都慈悲的话,小孩子溺爱也教不出来。学校的老师也是如此,所以做训导主任的一定要威,他不威,学生就管不住,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怎么能够断除?菩萨教化众生,与世出世间的教学没有两样,这个世间教学有慈有威,菩萨的教学除了慈威之外,他有定有慧,这种教学才圆满。

  『得大自在』,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切都能够很如意,不要操心、不必作意,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。示现『或慈或威,或定或慧』,都不是有心,是自然的感应。众生以善根来应,菩萨就现的「慈」;众生以恶心来应,菩萨感现的是「威」;众生心地散乱,见到菩萨是「定」;众生是迷惑颠倒,见到菩萨是智慧,自自然然感应道交。形,这是现形既然如此,下面说的咒也可以以此类推,当然也具足这四种教学的纲领。实在这是教学的手段,手段当中的纲领,所以现身、说咒都不可思议。也许有人要问,这段经文里所说的大意,与前面三十二应有什么差别?前面经文我们念过的,三十二应,诸位要晓得,他是或随所求,或者是应同类而与说法;这个地方所讲的是不拘类求,比前面境界更要广大。这三十二应是你对观音菩萨有求,他来应;这个地方,没有求他也来应,这才显示出真正的大慈大悲。有求来应还不算大慈大悲,不求他也应,这叫真正大慈大悲。同类的,我们学佛的人我没有求他,我们有苦难,佛菩萨照顾我;不学佛的人、毁谤佛教的人,他有困难,菩萨还是感应道交,这叫真正慈悲,所以说不拘种类,也不一定要他求不求。观音菩萨如是,哪一尊佛菩萨又不如是?没有两样。我们看底下一段:

 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。如声度垣。不能为碍。故我妙能。现一一形。诵一一咒。其形其咒。能以无畏施诸众生。是故十方微尘国土。皆名我为施无畏者。】

  现形说咒,这种能力之出处,就是他这种德能的来处,第一句里告诉我们是以『闻思脱出六尘』。我们想想,我们今天的「闻思」不出六尘,六尘好像是个界限、好像是个范围,把我们的根性范围住了。这个地方诸位要特别记住,这个闻字就是讲的闻性,闻性是理体,你看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上,佛讲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就是从闻性上说的。六根根性我们跟诸佛一点差别都没有,的确是佛,决定没有怀疑。可是现在怎么样?现在你不会用闻性,而你一天到晚所用的,是从闻性变化出来的心意识。心意识是所变,真如本性是能变,你现在把能变给忘掉,虽然有,一天到晚放光动地,有,你不晓得,你统统用心意识、用八识五十一心所。所以你本来是佛,你现在沦落为凡夫,这是目前我们所处的境界。

  「思」这个字就要紧,思是代表功夫,闻思修三慧。它不用闻来做代表,因为前面的闻代表闻性,如果说「由我闻闻」,当然也能讲得通,但是怕大家会含混、搞不清楚,所以三慧里头用思,这就是功夫,就是前面所讲入流亡所的功夫。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,三慧是从三学里面发生出来的;换句话说,你没有戒、没有定,你就没有慧,没有慧哪里有闻思修?闻思修是三慧,就是戒定慧的慧,那个慧里面有闻慧、有思慧、有修慧,所以才叫三慧。三学是小乘人主修的项目,三慧是大乘菩萨主修的项目,所以大乘修学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。

  这个境界就是真性与你的功夫完全相应,融合成为一体,所谓是理智一如,这才能「脱出六尘」。为什么?六尘的尘性是空寂的、是虚妄的,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所以他才能够超越。六尘要是真实的,诸位想一想,他怎么能超越?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打破这个虚妄,佛法把这个事实的真相给我们说得太清楚,而我们怎么样?还是迷惑颠倒。所以想想佛菩萨这种教学、救护众生,这种恩德真是天高地厚,没有法子形容。我们孔老夫子教学,这是世间圣人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,孔老夫子都舍弃不教。为什么?太笨了,冥顽不灵,所以说孺子不可教也,算了,你喜欢旁听就来旁听,不教你了,没法子教。可是佛菩萨怎么样?再笨还是要教,你一生不开悟他还是教,这真是了不起。世出世间圣人,你要说是哪个地方不同?这个地方就不同,世间圣人教你几遍教不会,算了,不教了;佛菩萨没有,永远示现的是不疲不厌,时时在那里等待、在那里期望你开悟。这个方法你不能开悟,再用那个方法,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,总是希望你开悟。话说回来,为什么我们不开悟?换句话说,我们对佛菩萨不信,这个话是真的。信佛哪有不开悟的?不信佛,所以他不开悟。不信佛的人怎么样?他相信自己。所以你这一生别想开悟,信自己的知见,不信佛的教训。

  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,不能信你自己的意思,为什么?因为你自己的意思全盘都是错误的。以你自己的意思去修学,那就坏了。到你证阿罗汉之后,你可以相信自己,为什么?阿罗汉正觉了,阿罗汉以前都是邪知邪见,到阿罗汉知见才算正。为什么要这样说法?阿罗汉无我,我执破了;三果圣人,我执还没破,烦恼障还没断尽,所以你的知见不正。我们到几时才能把这个我给忘掉?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勉励诸位同修,提供一点参考的意见,我们二六时中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着想,久而久之这个我纵然不能断,一定淡得很多。淡得很多,我执就轻了;我执轻,烦恼就轻,智慧就增长。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着想,这个麻烦大了,你决定不能开悟,决定你会把佛法的意思曲解。为什么?你私心太重了。我们起心动念为一个团体来设想,诸位晓得,你的心量开了一点点、大了一点点,为一个道场着想,大一点点;为我们一个台湾省来着想,那又大一点点;为我们国家来设想,又大一点点,总而言之,你有范围。如果你的念头不生则已,一生都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,你跟佛就没有两样。大乘破执着的办法,比小乘实在是高明得太多,他就是心量大。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现起这样的心量,这一生破我执就有可能。念佛人要是破我执就证事一心不乱,破法执证理一心不乱。这个地方是讲六尘,六尘是法,「脱出六尘」这是破法执。

  『如声度垣,不能为碍』,这两句是比喻,「垣」是垣墙,就是围墙。虽然有围墙,可是围墙拦不住声音,你在墙里面叫一声,墙外面人能听得到,音声可以度过垣墙,垣墙不能障碍音声。菩萨所修的是耳根圆通,耳根所对的六尘里是声尘,怎么会脱出六尘?诸位要晓得,一根超越,一尘能够突破,其余的五尘都解脱,正是所谓「一根返源,六根解脱」。这桩事情大乘经论里面常常说到,我们执着尘才有根,所以根从哪来的?根是因为执着尘而有的。不执着,不执着就是脱,脱离了,脱离尘就无根可得,所以这个根也不是真的、也是虚妄的。禅家所谓「迥脱根尘」,迥是远的意思,远远的摆脱掉根与尘,这个时候「灵光独耀」,真如本性里面的智慧光明就透出来,这是真正受用不尽。这句说出菩萨有这种能力之所以然,他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。他要不说出,我们不相信;他说出,我们想想真有道理。同时也暗示我们真有能力,你自己也具足,你不是没有,问题在哪里?因为你自己不能脱根、脱尘,所以你虽有这种能力,你这种能力就是潜伏在而已,不能起作用。

  底下这是起作用,『故我妙能』,「能」上再加一个「妙」,这个字要注意,众生有能不妙,没有妙。这个妙字在此地就是属于自在的意思,非有非无、非色非空这才妙。『现一一形』,说到这个地方,前面也曾经有人问过,我还听国外有法师说过,菩萨示现这么多身,这一个身是不是有一个神识?他现许多身,是不是他一个人变成很多神识?诸位要想想,如果他能变成很多神识,很多神识都是他,那将来他成很多佛,哪有这个道理?没有这个道理的。在这个地方就是你把妙这个字疏忽了,妙是说非有非无,一身就是多身,多身就是一身,一多不二叫做妙。一不是多、多不是一,妙在哪里?那就不妙!凡夫看到这个事、听到这么说,就迷惑了,他怎么迷的?他迷在「一就不是多,多就不是一」,他迷在此地。人家这一个字已经交代清楚了。他有没有心意识?他没有心意识,法执破了,转八识成四智,还有什么心意识。为一切众生现形说咒,这是从四智菩提变现出心意识为他受用。这个变现不是有心的,而我们怎么样想法?这变现一定是有心的,这搞错了。经文里常常用比喻说,《楞严经》上就用月亮做比喻,真月、二月、水中之月,天上只有一个月亮,哪个地方有水,水里就现月影子。你们想想那水里是不是有月亮?是这个月亮的分身吗?是不是它分身?这个月亮是不是就是那个月亮?你这叫迷惑颠倒,为什么?此地根本就没有月。诸佛菩萨应化无边就像这个样子,所谓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循业发现」。

  「现一一形」,无量无边的身形。诸位还要记住一点,千万不要误会观世音菩萨是个女的、穿著白色衣服的,你就认定了;人家画的白衣观音像你看了,认定那才是观音菩萨,要不是那个像就都不是,那你就搞错了。那不能叫一一形,只能现一形、只有一个样子,怎么能叫一一形、怎么能叫多形?古人画观世音菩萨像,画五百种相,男女老幼,有做国王的、有做大臣的、也有做乞丐的,有相貌很好看的、也有相貌很难看的,那是真的。你从什么地方能认得观音菩萨?观音菩萨就站在你面前,你也不认得。现这个身形是形的利益,叫你看见,眼根看见菩萨,你有所感受、你有所领悟,得这个利益。

  『诵咒』是音声,诸位说「咒,咒语」,你要是把这个咒单单看成咒语,那就又错了。这个咒怎么讲法?咒叫做总持,总一切法、持一切义;换句话说,这个语言叫你一听会开悟。说这句话,这句话的意思很多,能够触类旁通,境界广大、义理甚深,这就叫咒。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都是咒,诸位要懂这个意思,这才是咒力不可思议。哪一部经不是总一切法、持一切义?无论是大乘经、小乘经,诸佛菩萨、历代祖师大德给我们所说的,统统都可以叫做咒,所以这个地方的咒是广义,不是狭义的。如果你弄错了,只是对于鬼神的言语那叫咒,对你说的言语就不叫咒?再说得明白一点,凡是有启发性的言语都叫咒,就是这个言语给你有启示的,你听懂了就觉悟,晓得这里头有意思;你听不懂,听不懂算了,也不勉强你。如果佛是真有言说,为什么佛在《金刚经》里又否定,说他没有说一个字,谁要是说佛说法叫谤佛?像这些地方,我们总得要去多想想,句句都有启发性的,叫我们去体会、去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实的大道理。

  『其形其咒,能以无畏施诸众生』,「其形」就是现身,以身形来帮助他;说咒,这是以语言来教导他,都是教他离苦得乐,目的都是如此,都是教他破迷开悟。觉悟了就没有恐怖,迷惑颠倒的时候才有恐怖,譬如众生都怕死,众生都怕饥饿、都怕冻着、怕名闻利养失去,都怕这些。为什么?因为你迷、你不晓得。如果你要是真正觉悟,道理真明白,一饮一啄莫非前定,真晓得了,你不怕饥饿、也不怕冻着、不怕失去名闻利养。为什么?晓得这是命里注定的,有的决定有,谁都拿不去;没有的,动什么歪脑筋也求不到。你所求得来的是你命里有的,这不叫冤枉求的吗?明白生死这个道理了,根本没有生死,只是业报有报尽的时候,并没有生死!这一个业报尽了,继续底下一个业报又现前。身有生灭,你自己是不生不灭,对于死亡也不恐怖,真正离开了。贪生怕死的人,死很危险,为什么?他有恐惧,他迷惑颠倒、手忙脚乱,往往会误入歧途,堕到恶道去。如果他不怕死,他对于生死根本无所谓,他一点也不慌不忙、不惊不怖,给诸位说,这样的人他的来生决定生到好地方,为什么?他可以自由选择,他不乱。这就叫一个是有智慧,一个是迷惑颠倒。观世音菩萨现形说法,说咒就是说法,「诵一一咒」就是说法,是以法布施给一切众生,所以说「能以无畏施诸众生」,施就是布施。三种布施里面不说财布施、不说法布施,特别说无畏布施,因为无畏布施里面包括财布施与法布施。你们想想,法布施里不包括财与无畏,财布施里头不能包括法与无畏,唯有无畏布施里头包括财法两种布施。

  底下这一句,『是故十方微尘国土』,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,所以他教学经历的范围是「十方微尘国土」。这个国土是佛的国土,就是大千世界,有多少?微尘数的三千大千世界。不但我们娑婆世界众生,尊称他老人家为『施无畏者』,布施我们无畏者;十方微尘国土一切众生,都称他为「施无畏者」。他这个称号是名实相符,为什么?的确是施与众生无畏者,名符其实,我们世间话所谓是实至名归。菩萨这个名是这么得来的,不是别人恭维的,也不是他自己标榜的,他确实是这个事情做到、做圆满了,大家这样称他,这是我们称他为救苦救难,意思就在此地。今天就讲到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