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9-005-000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六祖坛经  (第二集)  1986/11  美国达拉斯  档名:09-005-0002

 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,倒数第六行,第二句开始:

  能安置母毕。即便辞亲。不经三十余日。便至黄梅礼拜五祖。问能曰。汝何方人。欲求何物。能对曰。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。远来礼师。惟求作佛。不求余物。】

  从这一段看起。前面讲到他得法的因由,他是在卖柴,卖了柴之后,偶尔的听到一个人念《金刚经》,当然他是很注意的去听,听他念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这是经文念了一段,听到这个地方,他有所领悟。我们说到这一段的因缘。经里面讲,客人就告诉他,五祖曾经教诫学人说,但持《金刚经》就能够见性。向后我们会讨论到这个问题。什么叫「但持」,特别要注意这两个字,不是叫你每天去念《金刚经》,要注意到这个问题,要依照《金刚经》的道理去做,那就会见性。每一天念念不离开经中的道理,因为本性没有四相、没有四见。如何受持?就是在一切境界里面离四相、离四见,当然就见性。假如一切境中四相、四见没除掉,天天念《金刚经》,那也不行。这个意思后头我们还会看到,所以此地不能够误会。

  他的因缘非常之好,年纪又轻,他这个时候是二十四岁,年岁很轻,就有一个客人发心送他十两银子,给他作安家费用,叫他到黄梅去礼拜五祖,他接受了。这个机缘非常之难得,所以惠能大师将母亲安置毕,就是我们想像当中,必定那些送钱给他的这些客人,一定会帮他照顾他的母亲,使他无后顾之忧,这样他就离开了家。『不经三十余日』,「不经」就是还不到,不到三十几天,他从广州就到了湖北的黄梅,这一段路途相当之远。因为他在广东,还是在广东的南方,他住在广东的南方,新州(新兴县)还是在广州的南面,这个县在广州的西南面,他要经过湖南省再到湖北。现代交通很发达,以前他是要靠两条腿这样走到那边去的,三十多天就走到,他走得很快,路上没有休息。由此可知,求道心切,为法忘躯,把自己身体疲劳都忘掉了,希望早一天能够见到五祖。

  他到黄梅,礼拜五祖,当然五祖会问他,你是什么地方人,你叫什么名字,你怎么知道到这儿来的,什么人介绍的?一定会问很多。你来干什么?这是拣最重要的来说。惠能对答说,『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』,这就说明他是远道而来,很辛苦的到达这个地方。『远来礼师,惟求作佛,不求余物』,这种口气太难得了,恐怕五祖一生只遇到这么一个人。在我们自己学佛经验当中,我们要去参访一个善知识,他要问你,你来做什么?你有没有说,我是来作佛的。可见得人家的志向不一样,他来作佛的,他不求别的。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学习的所在。今天念佛、拜佛的人很多,到佛门来干什么?求消灾的,求平安的,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的,都求这个。几个人曾经想到他是来求作佛的?从这个问答当中,能看到一个人的志气之所在。五祖听了,一定知道这个人不是一个平常人,平常人没有这么大的抱负、没有这么大的志向,学佛就应当作佛,有这样的志向才能成就。他既然这么说了,五祖就得顺便考一考他,下面就等于是口试,考一考他,看他有没有资格作佛。

  祖言。汝是岭南人。】

  『岭南』,跟诸位说在当时是边地,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区。

  又是獦獠。】

  『獦獠』就是夷蛮之族,像我们在台湾讲高山族,没有开化的族群。

  若为堪作佛。】

  你怎么能作佛?这就是考试他的话。

  能曰。人虽有南北。佛性本无南北。】

  湖北对岭南来说,湖北是北方,广东是在南方。湖北是中原地带,文化水准最高,距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很近。这个答的好,人虽然有南北,佛性没有南北。下面一句答得就更高明,一下就要与祖师看齐,这个是真正不容易。

 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。佛性有何差别。】

  我们两个人身不一样,可是佛性没有两样。这一答就行了,就及格了,就真的有资格来作佛。

  祖更欲与语。且见徒众总在左右。】

  祖师再想问他(那一问,对答的时候那真是不得了),看看旁边还有许多徒弟大众在,就不问了。为什么?这一问一答,人家听了会吃惊、会惊讶,所以就不问。诸位要晓得,佛法不离世间法,世间法中真正要是遇到一个很高明的人来了,这个团体会不会欢喜?欢喜的人当然有,也有不欢喜的。为什么?嫉妒。嫉妒心是大烦恼,嫉妒里面就会有伤害,尤其他是个南方远道来的,到这个地方真是无亲无友,无所依靠,很容易被人欺负,甚至于被人谋害。五祖晓得这个情形,所以就不再问,就叫他做苦工去。

  乃令随众作务。】

  『作务』就是寺庙里头做这些比较粗的工作,因为他没有念过书,是一个砍柴的出身;砍柴出身,在寺院里面还叫他去砍柴去。这个寺庙住一千多人,一千多人每天吃饭,厨房里也相当之忙碌,那个时候烧的是柴火。寺庙里头收租,寺庙里面有田产,租给农夫,农夫每一年耕种就是缴纳稻米,就是缴纳稻子送到寺庙,稻子还要把它碾成米,米还要把它舂熟,要经过好几道的手续。所以厨房里面的人就相当之多,一千多人吃饭。这是分配他的工作,叫他去做工。在寺院里这是修福,凡是初到寺庙里面去挂单,想在那里住一段时期,都要做这些工作,都要做,没有例外的。再看底下这一段文:

  予曰。惠能启和尚。弟子自心常生智慧。不离自性。即是福田。未审和尚教作何务。】

  这个几句话说得也非常的高明,他把他自己的境界说出来。五祖前面只问了一句,可是祖师已经知道他的程度了。大概他恐怕五祖老人家还不太清楚,没问,自己也要说。这是修福,我不要修福了,我还修什么福?我心中『常生智慧,不离自性』,这就是『福田』,你再叫我做什么事情,修什么福?意思就是这个。这几句话的意思,实在讲就是他已经有资格应供,应该接受大众的供养,因为他是真实的福田,我还修什么福?经过前面这一答,此地再自己叙说自己的境界,这已经就说明这是一个大彻大悟之人。我们再想想我们自己,他是心中「常生智慧」,这个智慧是真智慧,不是世智辨聪,为什么?它与自性相应,称性。我们今天心中常生烦恼,常生邪见。所以你要想一想,他这个时候是二十三、四岁的时候,他在黄梅八个月,传授衣钵的时候他是二十四岁。所以他这个时候二十三、四岁,这个是值得我们反省的,这是大菩萨的境界,不是普通人的境界。五祖听到他这几句话:

  祖云。这獦獠根性大利。汝更勿言。着槽厂去。】

  『着』是命令词。『根性大利』,就是告诉他,你的境界我已经明了,你也不必多说,派到槽厂里面去。前面讲随众作务,没有说派到哪里去?现在下了个命令,派到槽厂去。『槽厂』就是厨房里面,本来「槽厂」是养马的地方,在寺院里面也养马匹,因为作为运输,也许这个地方从前是养马的地方,这也不一定。但是现在这个地方,就是堆积这些柴火、粮食、稻米。这个地方他天天在那里工作,每一天的工作就是破柴(打柴)、舂米,做这些很苦的工作。这是法身大士。我们想想过去天台山国清寺,这一次夏老师到那边去打水陆,智者大师的肉身像还在。当年丰干和尚在国清寺就是舂米的,他那个工作跟惠能大师的工作是一样的。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阿弥陀佛的化身。寒山、拾得是文殊、普贤,是大厨房里烧火的。佛菩萨都做这些粗重的工作,来供养那些凡夫,凡夫不知道供养佛菩萨,佛菩萨会供养凡夫。所以我们看到能大师在寺院里做这种工作,就想到国清寺的三位圣人。

  能退至后院。有一行者。】

  『行者』,在过去习惯上的讲法就是居士,没有剃发。在寺庙里面修行,没有剃头,这种人都称之为「行者」,我们今天一般称为居士。所以寺院里面许许多多这些工作,都是这些人来承担。

  差能破柴踏碓。】

  『碓』是舂米的,就分派他这样的工作。

  经八月余。】

  经过八个多月。到这个地方是一段,这一段是讲到黄梅去礼祖。下面这一段是叙说五祖怎么样把这个法传授给他,这个很重要。

  祖一日见能曰。吾思汝之见可用。恐有恶人害汝。遂不与汝言。知之否。】

  这个事情经过八个月了,可见得五祖没有把这个人忘掉。他什么见解?就是前面这三句话,第一个,他是来作佛的,不是来求别的;第二个是南北人不一样,佛性没有两样,獦獠身与和尚身不一样,佛性也没有两样;第三句就是分派工作时候所说的,他讲他自己心中常生智慧,不离自性,即是福田。五祖所说的『之见』就是前面这三句,这是佛知佛见,你这种见地『可用』,「可用」就是可以承担大法,可是恐怕有人要伤害你,有这些嫉妒障碍在。所以八个月不跟你见面,不跟你谈话,故意远远的离开你,把你当作一个平常人一样来看待,这一番的用心你晓不晓得?

  能曰。弟子亦知师意。】

  他知道,真是心心相印。所以五祖不来找这个人,他自己也不见五祖,彼此心里头好像有个默契一样。所以他:

  不敢行至堂前。令人不觉。】

  也叫人并不觉得这个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。所以大家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人来看待。这是经过八个月,五祖来看他一下,给他说了这么几句话,这个默契当然就更深了。

 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。】

  这就是把他的学生、他的徒众统统集合起来,集合起来向大家宣布,说:

  吾向汝说。】

  『吾』是五祖自称。

  世人生死事大。汝等终日只求福田。不求出离生死苦海。自性若迷。福何可救。汝等各去自看智慧。取自本心般若之性。各作一偈。来呈吾看。若悟大意。付汝衣法。为第六代祖。火急速去。不得迟滞。思量即不中用。见性之人。言下须见。若如此者。轮刀上阵亦得见之。】

  这就是五祖宣布要传法了。诸位要知道,祖师要宣布传法,换句话说,他住世的时间就不久了,他交代了。他交代完了,他就得走了,底下是由第六代祖师来领导了。这个时候五祖年岁也很大,大概总有七十岁左右,他圆寂的时候好像是七十三、四岁的样子,也就是能大师得法之后的三年。所以当时应该是有七十岁、七十一岁的样子,这样的年龄。

  这个几句话我们要留意,句句话都是真实的,我们一定要常常念到『生死事大』,世间其他的是假的,如何能了生死出三界?我们再反省、检点一下,现前所作所为、起心动念都是生死边事。正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讲,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,举心动念无不是罪。《地藏经》上这几句话也是实实在在的,所以我们今天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,我们干些什么?不但是生死边事,而且是三途的业因,这怎么得了!根本的业因在什么地方?就是在贪瞋痴慢,这根本烦恼;还有个疑,疑就是对圣教怀疑,不肯相信,不肯死心塌地的去修学。像这样下去,我们这一生想了生死出三界太难太难了。

  世俗人,天天求福田,修福。出家修道的人,也天天在求福田,这个不得了。莲池大师曾经说过,这一生持戒、修福,修福是布施。诸位在此地研究过《阿难问世佛吉凶经》,讲这个经之前一定会介绍翻译的人,安世高的传记。你看安世高这故事里面,他的一个同学前身是法师,「明经好施」,明经是对三藏经典通达,没有障碍,又喜欢布施。出家人没有钱,拿什么布施?讲经说法是法布施。明经好施,就是有一点小习气没断,傲慢。他这个傲慢的习气并不很严重,很轻微的傲慢习气,就这么一点习气没断,你看到第二生变成了蛇身,跑到中国宫亭湖当龙王去了。做龙王这一段期间,那就造了很多业,这是安世高去度他的。这是我们要记住的。

  所以莲池大师讲,持戒、修福的出家人,如果是心地未明,就是没有能够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这种人他又不求生净土,来生多半都是生到富贵之家享人天福报。这一享人天福报,一定是迷惑颠倒,一定又造业堕落。他讲这个话,有一位老和尚不相信,摇头,不相信。他就讲了,他说你不要不相信,不要讲来生,我现前看到,亲眼看到了一个出家人,非常之好,在山上建一个小茅蓬苦修,修了十几年,相当有成就。可是后来遇到什么?遇到一些信徒,信徒把他请到城里来,供养也多了,礼敬也多了,可是道行一落千丈,从前所修的那一点功夫现在统统没有了。以前谦虚,待人谦虚、慈悲、真诚,现在都没有了;现在要敷衍人,晓得敷衍人,晓得攀缘、巴结这些权贵。连从前那点道心都没有了,这一生都尚且如此,何况来生?这个老和尚说,你说的是谁?莲池说,我说的就是老兄。这个人哑口无言。确实如此,退转了,没有从前道心那么样清净,那么坚固。

  所以学佛一定要发心『出离生死苦海』,要讲到「出离生死苦海」,跟诸位说,唯有念佛。除了念佛法门之外,我老实说一句话,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禅好不好?好,做不到。密也好,也做不到,而且还容易出毛病。前天翁阳春居士给我打个电话,洛杉矶学禅的有两个同修,两个都是女同修,出了毛病,生理上的毛病。实际上,说学禅有魔障,她们没有资格着魔,她们有什么资格着魔?着魔得有功夫,没功夫魔瞧不起你。她们现在修的那个禅,讲老实话,你要展开《六祖坛经》,完全不相应。实际上是什么?是人家欺骗她,运气用内功,用这个东西,用的不恰当,或者气岔到哪个地方,身体出了毛病。你们看看禅里头有没有运气的,有没有讲任督二脉打通的,没有这个事情,禅是讲清净心,哪有这种事情?所以现在一般讲禅、讲密的,里面有很多法术,道教的,或者是印度一些瑜伽、印度教那些法术,再加上中国从前练武功的一些东西在里头。你一修,果然不错,气脉就循环打通了,好像这个很有效,这个了不起,这就是修行。搞错了!所以她没有遇到真正的禅,真正的密。这个世间正如同《楞严》所说的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一定要求出离生死苦海。

  祖师告诉我们说,『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』?你天天在修福,迷失了自性,修福是没法子救的。一定要修定,定是讲不动心。六祖所承传的是以《金刚经》为依据。这一宗修学的原理就是《金刚经》上两句话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我们在《坛经》里面看到第四章「教授坐禅」,就是这两句话的法会。所以就嘱咐大众,『汝等各去自看智慧』,照见叫「智」,与一切法都能够通达没有障难这叫「慧」。而且要求的是『取自本心般若之性』,这就是觉性。我们讲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就是「般若之性」,你要修这个;换句话说,劝大众要以明心见性为自己修学的目标。你要见了性,你作一个偈子,呈给我看一看,就是送给我看看,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开悟了;如果真开悟了,我就把衣钵传授给你。『付汝衣法』,「衣」就是衣钵,衣钵在过去就是凭据,就是祖师的证明。这个衣钵是释迦牟尼佛自己用的钵、自己穿的衣,一代一代传下来。现在这个衣钵还在南华寺,现在还在。所以诸位将来有这个机缘,到大陆上去观光看看,短时期没有关系,现在它正是开放的时候,到南华寺去看一看,看看六祖的肉身,看看他的衣钵,传来的衣钵。这个衣钵到六祖之后就只传法不再传衣钵了,所以衣钵到他为止。这就是『为第六代祖』,中国禅宗这第六代的祖师。

  『火急速去』,赶快去、赶快去,一吩咐完了,叫大家赶快去。『不得迟滞』,不能够迟。为什么?你要是『思量即不中用』,那就错了,你就落到心意识里头去了。前天我们讲《弥陀经》,讲到「如是我闻」的时候,我也特别提出这一点。尹建维居士现在学讲经,我提醒他一点,但是相当不容易。我教给他,讲经在讲台上是称性发挥的,事先你可以充分的去准备,但是上了讲台,所预备的东西不一定用得上。如果上了讲台,统统用你所预备的东西,全是死的,都是死的。上了讲台之后心地要真诚、要清净,这个时候智慧自自然然就现出来,所谓「无说而说,说而无说」。他能够体会到这点意思,所以那天晚上你们大众散了之后,他在这里跟我谈到十二点多钟,他才回去。这一点当然相当不容易,绝不是每一个初学人都能够做得到的。

  首先我们要做的,那就是要多读经,要多读、要多听。多读、多听是我们修学的基础,但是这个是常识。要从这些常识当中开发我们自性的智慧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自性智慧从哪里开发起?不要忘记佛跟祖师所说的话,「至诚恭敬」。连世俗间,那个画符念咒的,也说「诚则灵」。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不假,诚就灵了,诚智慧就生了。所以祖师说不可以思量,思量就不诚了。思量落到第六意识去了,不是真心。这个事情要用真心,真心里面决定没有思惟想像,决定没有分别执着,这个样子才行,因为佛法绝对不是思量分别所能够理解的。所以才说,『见性之人,言下须见』。像前面五祖跟六祖的问答一样,不经过思考的;经过思考的问答,那就错了,那是世间法,不是佛法。果然见性了,下面他老人家举个比喻说,『若如此者,轮刀上阵亦得见之』。「轮刀上阵」,在战场上,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时候能不能见性?也能见性,一样见性。五祖把这个话分咐完了,叫大众快去,快去什么?快去作偈子来看,把你修学的心得报告上来。

  众得处分。】

  这个地方是第六段。第六段要说神秀大师他作了一首偈,也等于说是来应试,五祖要考一考大家的境界,他作一首偈说明他自己的境界。大众听了五祖这番话,五祖要传法,要传衣钵了:

  退而递相谓曰。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。有何所益。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。必是他得。我辈谩作偈颂。枉用心力。诸人闻语。总皆息心。咸言。我等已后依止秀师。何烦作偈。】

  五祖这么一宣布,这些大众私下一商量,算了,我们也不要作偈了,我们有什么境界?这个祖位必定是传给『神秀上座』。「上座」就是教授师,除了和尚之外,他就是首座,他在寺庙里面地位非常之高的,平常讲经说法教导大众。五祖这么一吩咐,大家想想,那一定是我们的教授上座和尚,我们哪里能比得上?我们哪有分?算了,别作偈了,作偈也献丑,这个祖位必定是他。而且神秀上座在寺院里头也很得人心,大众对他印象都好,都很拥护他。于是大家这么一商量,大家就不作了,作了也没用,看准了这个祖位一定是神秀上座。

  神秀思惟。诸人不呈偈者。为我与他为教授师。】

  神秀一看没有一个人呈偈子,心里一想,大家还不都是为我吗?我是教授师。因为这个缘故,所以大家干脆也不要作偈子,就看他的了。他非作不可,因为老和尚要考一考。

  我须作偈将呈和尚。若不呈偈。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。】

  这是他必须要向老和尚报告他的境界,他的心得。他的态度非常难得,很好,说:

  我呈偈意。求法即善。】

  我作偈子呈给老和尚这个用心,我是求法。

  觅祖即恶】

  如果我一心一意想这个祖位,那就不好,那这个念头就是恶念。

  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。】

  有什么两样?我等于来抢这个祖位一样。

  若不呈偈。终不得法。大难。大难。】

  他是想求法,求法的心重于祖师的地位。所以神秀大师用心非常的善良,也是非常之难得。所以他以后有大福报,受到帝王的恭敬供养,这是有因缘的,这个人心地正大光明。所以就感觉到难!因为怕人家讲,神秀作偈子,目的还不是要祖位。其实,他是真的为求法。他难,难在什么地方?难在自己没有真正开悟,难在这个地方。

 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。】

  『廊』就是走廊,堂旁面的走廊。

  拟请供奉卢珍】

  『供奉』是唐朝时候宫廷里面官职的名称,凡是他有专长,在宫廷里面服务的,这个叫「供奉」。这个卢供奉他画画得好,所以他在宫廷里面是画画的,『卢珍』。请他来作什么?

  画棱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。】

  诸位要晓得,佛法它在很早的时候就与艺术、音乐集合成一体,艺术里面特别是塑像,就是雕塑、绘画,把佛经里面这些故事都把它画成图画,让大家一看就能够悟入,一看就能够提起自己的警觉心,用意在这个地方。所以『画《棱伽经》变相』,这个『棱』跟《楞严》的「楞」是一个意思,在古时候通用的,这就是《楞伽经》里面的故事把它画出来。同时再画『五祖血脉图』,「血脉」就是承传,从第一代达摩祖师,达摩祖师传给慧可,慧可传给僧璨,僧璨传给道信,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,把祖师的像、传法的故事要画出来,就是画壁画,在三间走廊上画壁画,画出来之后『流传供养』。

  神秀作偈成已。数度欲呈。行至堂前。心中恍惚。】

 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偈子作好了,作好了之后想送给和尚看,可是走到和尚门口,心里面慌慌的,又不敢送进去,就是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。

  遍体汗流。】

  可见得他很紧张。

  拟呈不得。前后经四日。一十三度呈偈不得。】

  他走了十三趟,四天走了十三趟,想送,走到门前,又不敢进去。

  秀乃思惟。不如向廊下书着。】

  到最后想一想,走廊准备画壁画的这个地方,现在还没画,我就写在墙壁上好了。写在墙壁上:

  从他和尚看见。】

  『从』是随,就是随老和尚看,老和尚明天出来,走在这个走廊底下一定会看见。

  忽若道好。即出礼拜。】

  假如和尚说偈子作得不错,我再出来礼拜承认,这是我作的;如果要是不好,我也就算了,也就不说话了。

  云是秀作。若道不堪。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。更修何道。】

  觉得很惭愧,如果和尚说不好,我在这个山里头住了这么多年,冤枉。

  是夜三更。不使人知。自执灯。书偈于南廊壁间。呈心所见。】

  就是他自己的见地,他在半夜人家都睡觉了,他偷偷的在这个走廊墙壁上,把偈子写在那边。这个偈子就四句:

  偈曰。身是菩提树。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。勿使惹尘埃。】

  这一首偈,当然我们这个《坛经》也念了很多遍,没有见性。虽没有见性,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非常好。我们从哪里修起?实在讲要从这儿修起。能大师那个偈子是见性的,我们着不到边际,我们没法子下手,换句话说,我们程度不到。所以五祖看这首偈子也非常赞叹,为什么?大利于初学。前面两句是个比喻,『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』,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。莲池大师在《竹窗随笔》里面也谈到这一点说,镜子能够照一切物相,可是物相没有来的时候,镜子不去找;物相走了之后,镜子里面也没有留下什么,不留痕迹。换句话说,它真正是随缘而不攀缘。镜子正在照外面境界的时候,也没有生憎爱,为什么?没心。没心,这个是比喻镜子是真的没心,我们人有心。比喻什么?比喻我们用真心,没有用妄心。诸位要晓得,贪瞋痴慢、喜怒哀乐都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真心是清净的,真心是不动的,所以把真心比作一个镜子。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一样,常照常寂,虽然照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要学这一点。

  可是我们这个心照外面境界时时有染污,有染污你要把染污去掉,那就是你要觉。所以,『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』,这两句话是功夫。他老人家这一首偈所讲的用功原则,也是通一切法门,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,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把你烦恼习气要把它扫除。念佛人最讲求这层功夫。古来的祖师大德,教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在日用平常之中,起心动念之处,提起佛号。提起佛号就是「时时勤拂拭」,因为起心动念那就是「尘埃」。佛号是什么?佛号就是把尘埃给它擦拭掉,把它除掉。可见得念佛的功夫跟他这个偈子很相应。由此可知,我们念这一句佛号,如果不能把烦恼伏住,我们这个佛号不得力,我们这个佛号没用处。就是什么?你没有把尘埃擦掉,尘埃还是尘埃,那有什么用处?用功,诸位要问,我要用多久才有成效?你果然真肯干,三年就成就。古人所说的,「三年小成,九年大成。」这个话说得有道理,三年决定能够到功夫成片,就是你的烦恼真伏住了;所谓九年大成,九年能够得理一心不乱。第二个三年,六年,可以得事一心不乱,九年可以得理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跟禅家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就相同,境界就相等。他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?要拿净土宗来说,功夫成片,他没有到一心,他功夫成片。如果他到一心了,他不会「心中恍惚」,也不会「遍体汗流」。所以从他呈偈这个态度上来看,神秀大师没有得禅定,他得的是功夫成片。他平常讲经说法那是博学多闻,当然也有几分相应,这个相应就是他功夫成片,是在这个境界里面。

  秀书偈了。】

  神秀大师把这个偈子写好了。

  便却归房。人总不知。】

  他是晚上偷偷的写上去,没有人看见,也没有人晓得。

  秀复思惟。】

  神秀大师自己又在那里想,这是胡思乱想。

  五祖明日见偈欢喜。即我与法有缘。】

  他要看到了欢喜,那我与法有缘。这意思就是说,他就可以继承五祖了。

  若言不堪。自是我迷。宿业障重。不合得法。圣意难测。房中思想。坐卧不安。直至五更。】

  他一夜没睡觉。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文,神秀大师也是心地正大光明,一心一意是想求法的。实在讲,的确就是像他自己所说的,『宿业障重』。所以在黄梅几十年,有二、三十年,没有开悟,没有得法。再看下面一段,底下一段是五祖评断,就是对他这个偈子评论、断定。

 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。】

  『入门未得』,这个意思就是说还没入门,还在门外。这一句话的用意,跟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「有禅有净土」,有。有是入了门,没入门,虽然参禅不能叫有禅,这个诸位要记住。说有禅,什么叫有禅?参禅而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这就有了。决定不能说,我参禅,我每天在打坐个把钟点,我已经有禅了,那大错特错。我们在念佛,有没有净土?没有。什么样的条件才叫有净土?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间断、不夹杂,这个人叫有净土了。所以有净土比有禅容易,有禅一定要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才叫有禅;有净土,像神秀大师如果是念佛的话,他可以说有净土,因为他已经能伏烦恼。一句佛号已经起得了作用,烦恼一现前马上就换成佛号,只起第一念,不会有第二念,第二念一定是阿弥陀佛,这个人就叫有净土。有净土决定往生,这是生凡圣同居土。诸位想一想,这个容易,这个我们可以做得到;有禅,我们真是拼上一生的命,未必能做到。所以有净土容易,有禅不容易。这是我们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而且一定要知道生死事大,要知道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。这是五祖晓得神秀大师没入门,因为在平时言行举止当中能看得出来。是不是入了门,是不是见了性,他在言谈举止当中不一样的,跟别人不一样。我们在这一部经里头,你特别留意六祖大师的行状,你就能够观察得出来,真正开悟的人是个什么样子。神秀没入门:

  不见自性。】

  这是平常五祖早就观察到了。

  天明。】

  这是第二天早晨。

  祖唤卢供奉来。】

  本来预定在这里要画壁画的,就把这个卢供奉召唤过来。

  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。忽见其偈。报言。供奉却不用画。】

  准备在这个地方要画壁画的,忽然看到有一首偈在这个地方,看到之后五祖就说:供奉,咱们画别画了,不画了。说:

  劳尔远来。】

  唉!辛苦你,你从长安这么远到这儿来,我请你来画的,现在我想还是不画算了,看到这首偈子,咱们不画了。

  经云。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。但留此偈。与人诵持。依此偈修。免堕恶道。依此偈修。有大利益。令门人炷香礼敬。尽诵此偈。即得见性。门人诵偈。皆叹善哉。】

  因为看神秀在这写一首偈子,所以就不画壁画,原来要画壁画这个念头就取消了。这首偈子写在这里就可以了,让大家常常能够看看、念念,把这个偈子就留下来了。祖师评语,前面这个两句是真实话,后面这个一句是称赞的话、是勉励的话。说真实话,就是『免堕恶道,有大利益』,这是真实话。依照这个偈子,就是在这个境界里面,绝不堕三恶道。不堕三恶道,诸位要记住,它是人、天两道,纵然修到有相当禅定的功夫。所以现在人难,现在人只看外表,不观察实际。如果有一个人,在此地一面壁,在那里一坐,坐上半个月,你们会把他当作活神仙看待,这个人还得了;再跟你说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神通,不得了了。这样一个人他有什么样的成就?他顶多来生也不过是欲界天跟色界天而已,不能出三界。你们要懂这个道理。

  所以,今天真正的善知识摆在面前,可能你不理他,你瞧不起他。像六祖这种人要在你面前,你怎么会瞧得起他。他在五祖道场八个月,禅堂里他一天没去过,他一支香也没坐过。他八个月的工作,日夜的工作,就是舂米破柴、伺候大众,你怎么晓得他是个圣人?当年丰干、寒山拾得在国清寺,谁知道那是阿弥陀佛、是文殊普贤,没有人知道。真正佛菩萨在此地,你们不会认识,真正善知识,你们也会亲眼看过的,而把那些有小小功夫的人当作不得了,那真是了不起。所以一定要明了事实的真相,这一种境界是免堕恶道而已。『尽诵此偈,即得见性』,这是勉励的话,以这个作基础,把你境界不断向上提升,这才行。『门人』,就是一般的这些徒众们,他们浅见,听到祖师这几句话都信了,也都服了。『皆叹善哉』,赞叹,「善哉」就是太好了、太好了,非常难得,非常希有,这种赞叹。再看底下文:

  祖三更唤秀入堂。】

  三更的时候把神秀大师叫到禅堂里来,或者是五祖的方丈室,他老人家住的地方。

  问曰。偈是汝作否。】

  问他,南廊写的这首偈子是不是你作的?

  秀言。实是秀作。不敢妄求祖位。】

  这就说明,我不敢动这个念头想求祖师的地位。

  望和尚慈悲。看弟子有少智慧否。】

  这就顺便请教老和尚,请他指点,看他有没有智慧。有没有智慧就是有没有开悟,就是这个意思,求老和尚做个证明,我有没有开悟。

  祖曰。汝作此偈。未见本性。只到门外。未入门内。如此见解。觅无上菩提。了不可得。】

  这是直截了当告诉他。在此地诸位要特别留意,五祖这些话不能够当众来说,为什么?神秀是大众的教授师,当面这样一批评,学生以后还有谁听他的话?学生以后还有谁愿意跟他学?原来你不过如此而已,学生对老师马上就生了轻慢心,恭敬心没有了,这把整个佛法破坏了,神秀毕竟有能力教诫初学。你们看看古人的用心,讲这种真话的时候,叫过来关着门面对面,没有第三个人听到,这个是慈悲。今日之下的人,诸位想想,是什么样子的?不但大庭广众之下呵斥、批评,甚至于还写成文字到处去流通。换句话说,天下善知识只有你一个人,除你一个人之外,没有任何人可以能够接引大众了。你一个人能不能分身、能不能化身?又不能。这个在世俗眼光来讲有失厚道,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五祖。

  所以,僧团讲的什么?和合僧。他为什么能和合?难道僧团里的人没有过失吗?有过失,过失,老和尚是关着门来责备的,当众决定和合。这个是诸位特别要留意。所以你多读经,你能够长见识,你在社会上接触这些大众,尤其是佛门里面在家出家的,多多少少你能够观察到一些,是不是有真正善知识,可不可以亲近,可不可以跟他学,心里有个底子。今日之下的确众生心迷,不但是善恶不能辨别,连是非都不能辨别,甚至于连利害都不能辨别,可怜极了。正法、善知识遭受毁谤,遭受批评,邪思、邪教到处流行,这个怎么得了,这个后果就是世间大劫难的现前。世间这个果报是由于人心,众生心觉悟,这世间就有福了;大众心都迷惑颠倒,灾难就要现前。

  毁谤正法的果报不得了!过去我在笔记上看到有一则,是有一个念书人,不相信佛法,他把一部经,好像是《地藏经》,用笔把经本乱涂,以后把这个经本丢掉了。没有多久他死了堕在地狱,托梦给他父亲,他说他就因为涂这个经本,把经本丢掉,造这个罪业,请他父亲帮助他,把那个经本找出来,把那个墨迹洗掉,他说我的罪才能够减轻,不然的话痛苦不堪。他告诉他那个经本丢在什么地方,他父亲第二天起来之后想想,到那个地方去找,果然找到了,找到之后来洗。实实在在果报不得了。今天有许多人糟蹋佛法、毁佛灭僧,看到好像是没有这些显著的果报,诸位要晓得,他有个总报在后头,有大的果报在后头,这个劫难没有法子避免。

  所以我常常劝勉诸位,诸位要觉悟,要建立正法,将来在大劫难当中,共业里头有别业,你还能够免掉这场灾难,一定要护持正法。我讲护持正法,我绝对不会说你们将来护持我。我告诉诸位同修,我把佛法送到这个地方来供养诸位,我不在此地长住。我要在此地长住,不像话,为什么?原来你说的,都是供养你,都是尊敬你。不如此,我不可能在此地长住,我把佛法送到此地来,贡献给诸位,介绍给诸位。真正有四个修道的人,无论是在家出家(四个人以上就行,就是一个僧团),这一个僧团里面,最重要的是修一个法门,理和同证。如果是参禅的,这四个人统统是参禅;学密的,这四个人统统是学密;念佛的,四个人统统是念佛。比如我们四个人当中三个念佛、一个参禅,这个不行,这个不能成为一个僧团,为什么?他们目标不一样。所以要同修一个法门,依据一部经典,同修一个法门,然后守六和合的条件,见解相同,遵守戒律,身同住,口无诤,法喜充满,利同均。诸位能供养四个人(出家人找不到,在家也行),真正在这个地方修行、修道的,这个道场就是美国第一个佛教道场。真正道场,真实的道场,诸佛护念,龙天拥护,什么样大灾难,你这个道场建立在此地,换句话说,一个达拉斯,甚至于一个德州,都会消灾免难。

  如果是念佛,除了读诵研究《弥陀经》之外,日夜佛号不间断,就像打常年佛七一样。四个人在一块共住,我们还有工作怎么办?三个人念佛,一个人烧饭伺候,轮流,一个人工作,护法。或者是一星期一轮流,或者是一天一轮流,都可以。真正发心修行的,你们大家供养四个人。不要到外头找人,如果到台湾找人,你们还要给他办身分,很麻烦,还要给他付保险,开销太大了。找什么?就在本地找,他们已经有身分、已经有保险,我们只供养生活费用,你也不要去工作在这里念佛,在这个地方修行。这个修多久?修三年。三年以后你毕业了,你再出去找工作,另外再有几个人再来修行,轮班,也是了不起的道场。要真修,要把工作离开,专心来修三年,我们大众同修来护持。我给诸位建议这样建道场,同学当中哪几个人发心先来干,四个人一组、四个人一组。这个是能够救命,救佛教的命,救众生的命,救这个世间大劫难。你不这样修法都是搞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所以我在全世界到处去走,没有一个道场,非常遗憾。

  杭州南路本来想建一个道场,我把日常法师请去,他那个时候告诉我,他一心一意要念佛;结果往印度跑了一趟,心变了,去当喇嘛去了。所以我现在那个讲堂里面是禅密。最近的时候简居士打了个电话给我,说是现在有几个人要想把庙送给我们,里头还有个密宗的庙,要送给我们讲堂,送给我们基金会,打电话来问我可不可以接受。我心里一想,这个好了,日常法师有地方去了。我就跟他讲,我说可以接受。我说接受但是有个条件,他们所有财产归我们基金会,住持、执事由我们董事会选派,我们来任命。他说,当然我们是有这个条件的。我说,遵守这个条件可以,可以接受,我马上派日常法师到那做住持,他去学密去。我们基金会不错,有密宗道场,有显宗道场。

  所以说一定是四个人,真正的修,他修密我赞成,我不是不赞成,你好好规规矩矩的修,四个人能修,认真的修,生活,我们基金会供养。一定要建立真正的道场。他如果要离开的时候,杭州南路讲堂上面的道场,就纯粹是念佛道场,我供养四个人。我是到处建道场,我哪个地方我也不长住。我劝人这个做法,你们大家联合每个月捐一点钱作道粮,供养四个人在那里修行,我们这个世间就有福了。叫这四个人不要做事情,实际上他修了三年,三年要真念佛会念到一心不乱,起码功夫成片,往生就有把握了;然后你再来供养,另外再换四个人。这样我们的道场在现前这个世间可以建立,否则的话全是搞假的,没一个地方搞真的,希望同学们要多想一想。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经文:

  无上菩提。须得言下识自本心。见自本性。不生不灭。于一切时中。念念自见。万法无滞。一真一切真。万境自如如。如如之心。即是真实。若如是见。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。汝且去一两日思惟。更作一偈。将来吾看。汝偈若入得门。付汝衣法。神秀作礼而出。又经数日。作偈不成。心中恍惚。神思不安。犹如梦中。行坐不乐。】

  到这里是一段。在这一段经文开示里面,是把见性这个境界说出来了。重要的是,『言下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』,这个含义就是建立自己真正的信心。所以六祖一到黄梅,一开口就说明我是来求作佛的,不求余物,这就是他的信心。我们今天诸位要想到,李老师送我们这块匾,这块匾是他老人家一生最后的墨宝。他给我们写了这四个字之后,再也没有给别人写东西了,他走了。这是他对于达拉斯学佛社的期望,这是你们葛大哥到台中去见他,他对你们这个地方的期望,希望将净土宗传到美国来,在美国建立净土宗的道场,这种期望、这种的厚爱,决定不能辜负。

  修净土的人要有什么样的信心?我这一生决定往生,要有这个信心。我来生决定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果然这个信心建立了,你对于现在这个世界人的看法不一样,决定不一样。为什么?我到这个世界来是作客的,我过不了多久我就要回家了,现在你们对我好很好,对我不好也很好,不会见怪了。你会对待一切人心平气和,你会在这个世界里,一切的一切,没有得失的念头了。为什么?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样样现成,此地什么样的好东西也比不上极乐世界。所以对于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留恋,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心自然就清净,心清净烦恼就少,念佛功夫也就得力了。

  所以李老师这个期望与厚爱,今天我把这个方式提供给诸位,就是帮助四个真正修行人在此地念佛,能够有人讲经更好。像尹建维居士,这是一个讲经的材料,我一定要帮助他,希望我们华人活动中心,一个星期一次的讲经永无中断,让他一直讲下去,我会从中协助。这个道场能有四个人天天念佛,不讲经,行。你看过去印光大师的苏州灵岩山报国寺的念佛堂,他们就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念佛,他不讲经也不传戒,就是念佛。我们道场多大?现前这么大够了,四、五个人住,够了,不要搞太大,不要搞太多。太大、太多了,人多了,现在有道心的人少,要是在这里搞是非、闹意见,那道场破坏了。能够有老老实实的四个,在家人都行,甚至于一些老太太、老先生都可以,只要他老实念佛,大众同修你们有空就来随喜,跟他一道念,没有空你们就工作,你们做护法,他们住在此地要日夜的念。这样才是真正建立道场。

  一个道场建立起来之后,我相信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模仿。所以这个影响非常非常之大。这样一个道场建立,人家要是知道了,没有不恭敬的,没有不赞叹的。我们目的不是求人家恭敬,不是求人家赞叹,不是求人家出钱出力来帮助我们,我们用不着。我们是求什么?是求自己成就。你要知道,你帮助四个人往生,你自己一定会往生。为什么?他四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:阿弥陀佛,我之所以能往生,是这些人护持,使我们安心什么事都不要做,在这里念了三年佛,现在来见你老人家,那些人都不错,都是好人,我们不去接引他,不好意思!他在阿弥陀佛那说说情,到你临命终时,你不念佛,佛也来把你接走了。确实如此,这个是一点不假。从前大慈菩萨说过,能劝两个人念佛就胜过自己念佛,这两个人要往生的,你一生当中劝两个人念佛真正往生了,比你自己修行念佛往生就要强,换句话说,你决定能往生。所以希望大家要发这个心,不要辜负了这个道场。

  下面这是说这个境界,见性的境界。『不生不灭,于一切时中,念念自见』。见性不是像石火电光一样,见了一刹那之后就没有,不是的,除非你没见性,见性之后不会失掉的。过去黄檗禅师说过,他说「百种多知,不如无求最第一也。」我们在这个世间,要真正做到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,安分守己来办道,念佛人要求往生,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,这三个条件就够了。经典我跟诸位选过,就是现在这个精装本的《西方公据》,一本就够了。这一本里面有四样东西,第一个是《弥陀经要解讲义》,我们现在正在讲,一三五在讲;第二部分是《西方确指》;第三部分是《西方公据》;最后一部分是《释门法戒录》,那是讲因果报应的,劝你持戒、念佛。所以这一本就行了,就够了,这是讲本道场,就行了。如果还有能力,我们研究其他的大经大论,是接引众生,目的是在此地。把这些众生接引入门来干什么?念佛求生西方。

  所以我各地方多半讲《华严》,我是用《华严》接引大家入净土,因为我自己本人本身是从《华严》进到净土里面来的。所以我用这个方法来接引大众。可是对于这个世间,决定要能做到无取无求,我们自己心才清净。无求的心,心就不生,无着就不灭,就是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就是自性。换句话说,什么叫迷失自性?迷失自性就是你于世有求,于一切境界相执着,你就迷失了自性。果然真正能做到一法不求、一法不执着,你的心就是不生不灭的心,你的自性就现前,这个境界在念佛人来讲就是一心不乱,而且是理一心不乱。所以你要懂得这个理,要懂得这个方法,要明了这个境界,努力去修学。一个人修很好,自己固然可以能够往生,但是不能建立佛法,这个世间还是没有僧团,很遗憾,可以自度,不能度他。能够帮助四个人组成一个僧团,这是自利利他,这是续佛慧命,使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永远流传在世间,继续不断的广大,广利众生。所以希望大家发这个心。

  我刚才说过,我绝对不是要你们来帮助我,我不会接受,我会到别的地方再去劝别人也这么做法。我劝大家做弥陀村,是帮助一些退休的老年人。今天跟诸位提出这一个构想是希望建立正法,四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僧团,最小规模的僧团,这个僧团不可思议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