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9-005-0007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六祖坛经  (第七集)  1986/11  美国达拉斯  档名:09-005-0007

  第九面倒数第六行,头一句开始:

  此法门是最上乘。为大智人说。为上根人说。小根小智人闻。心生不信。何以故。譬如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。城邑聚落悉皆漂流。如漂枣叶。若雨大海。不增不减。若大乘人。若最上乘人。闻说金刚经。心开悟解。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。自用智慧常观照故。不假文字。譬如雨水。不从天有。元是龙能兴致。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。悉皆蒙润。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。众生本性般若之智。亦复如是。】

  到这里是一段。前面讲到六祖大师劝导人,修行要持诵《金刚经》,说持诵《金刚经》就能够见性,因为他老人家是从这部经悟入的。这两个字,就是「持诵」这两个字说的没错,要紧的就是这个「持」字。所谓持就是一定要把它做到,而不是每一天把它念,念得很熟,天天挂在口头上,那个不会见性的。所以持这一字,就是要完完全全的做到,所谓依教奉行,这样才能够见性。其实所有的法门,哪一个法门不能见性?如果不能见性,佛绝对不会讲这个法门。问题就是你是不是肯认真的把它做到,这点很要紧。《金刚经》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说,像前面所讲「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」,我们要是受持《金刚经》的人,我们这个四相有没有能离开?如果四相没有离开,天天念也是枉然。所以这就是要把它做到。六祖大师在这个经里面,五祖给他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为什么能开悟?他做到了,他心确确实实是无住生心。无住就是没有执着,于一切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分别执着,就像他前面偈子里所说的,「本来无一物」,这是无住。生心是生智慧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生智慧,他跟五祖说「弟子自心常生智慧」,他做到了。所以前面的教诫里曾经说过,他总是以无住为本,心要有所住就是有所牵挂。我们讲心有住、无住,一般人听不懂,我们讲心里头有没有牵挂,大家就好懂了。有牵挂就是有住,不管你牵挂的什么事情都不行,那都把真心变成了妄心。《金刚经》是对这一类根机来说的。

  《金刚经》后头这些句子太多太多了,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,譬如经上讲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过去谛闲法师讲《金刚经》,他是采取天台家的讲法,就是五重玄义,五重玄义里头「辨体、明宗、论用」,他老人家就用《金刚经》上这句话讲这个宗旨。《金刚经》的宗旨,他就是采取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以实相为本经之理体。我们今天信心就是不清净,为什么不清净?心有住,四相没破,所以我们这个心里头实相生不出来。也可以拿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解释这句话,以《金刚经》注解《金刚经》,这个好懂。什么叫信心清净?应无所住,信心就清净。什么叫而生其心?就是能生实相,生心就是生实相。所以无住就是清净,就是心清净。所以诸位把经文前后仔细看看,你就明了,要做到,就见性了;做不到,天天念,也不会见性的。念佛人用这一句阿弥陀佛,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要做到才行。但是这个做到,跟其他宗比要容易一点。这个实在讲是简单,人人都能做得到的。像《金刚经》那个境界,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,说是很容易,叫你把一切牵肠挂肚的事情统统放下,能不能放得下?事实上办不到。念佛这个法门,教你二六时中念念有阿弥陀佛,这容易得多!所以心里头一有念了,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,能够这样念上个三、四年,决定往生。所以比起《金刚经》这个法门还要快,还要稳当,人人能办得到,真是所谓「三根普被,利钝兼收」。

  禅宗,尤其六祖传的这一派,他专门对上乘人讲的。所以此地这一段一开头就讲,『此法门是最上乘』,「最上乘」还在大乘之上,最上乘就叫做一佛乘。你看佛在《法华经》上所讲的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,一乘法就是一佛乘,就是此地所讲的最上乘。『为大智人说,为上根人说』,换句话说,中等以下的可以听听,结一个法缘而已,这一生当中做不到。「大智人」就是有大智慧的人,大智慧的人一听了之后,他境界马上就转过去,换句话说,他就做到了。中等以下的人虽然听,听了做不到。『小根小智人闻,心生不信』,不但他做不到,他根本就不相信。下面大师用一个比喻来说,『何以故』?从这个比喻里来说明,「小根小智」的人为什么不信?『譬如,天龙下雨于阎浮提』。古人都是讲,「下雨」是龙王牠的事情,天下雨是龙王牠的意思下的,这跟现代人讲法不一样。在佛经里面讲龙有四种,里面有一种专门管下雨的,下雨、下雪这一类都是牠管的。「阎浮提」就是我们这个世界。『城邑聚落悉皆漂流』,这是讲雨下得大,变成水灾,城市、村落都被淹没。『如漂枣叶』,这是比喻雨下得大,大的水灾。这是讲什么?把这些比喻那个小根小器,他受不了,他不能接受。如果这个雨下到大海里面,雨下得再大,大海还是如如不动,它能容得下,把大海比喻大智大根之人。所以,『若雨大海,不增不减』;小根器的人受不了这么大的雨量,它就变成灾害了。

  底下再合到法上说,『若大乘人,若最上乘人,闻说金刚经,心开悟解,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』。此地说,从这一段文来看,这个法门最低限度也得要大乘人,大乘人是帮助他薰习。要最上乘人他才有成就,他真正能够开悟,能够明心见性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例子,像神秀就是大乘人,六祖则是最上乘人,六祖在曹溪开东山法门,他就是接引最上乘人。所以,大乘人在他那个会里头就是旁听而已,也能得相当的利益;最上乘人一接触,他必定明心见性。他在曹溪三十七年,会下明心见性的有四十三个人,真是盛极一时。下面这一句我们要记住,「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」,听《金刚经》不过是个增上缘而已,智慧从哪里生的?从自性里头生的,就是本性。本性不迷,般若之智就现前;本性若迷,佛菩萨开示也没有法子。所以开悟,如果从四缘来说,亲因缘、所缘缘、无间缘,都是自己本身需要具足的,佛菩萨、善知识只给我们做了增上缘。

  『自用智慧常观照故,不假文字』。「文字」只是一种工具而已,文字特别是对初机人来用的,最上乘人不用文字。在佛法里面,诸位也许知道佛法讲因明,因明与现代的逻辑、辩证法大致是相同的,学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,这个今天在哲学里面讲是纯粹的哲学。可是我在过去,在中佛会所办的大专佛学讲座,我有一次去找方老师,因为他对于这一门学问相当的精通,我就想请他老人家给我们同学上一点因明的课程。他就告诉我,他说这一门东西在高级的佛法里头用不上。我一听到这个话,想很有道理,像《六祖坛经》里头,这用不上,什么逻辑、辩证法到这统统没用。接引初机有用处,真正入了境界用不上,为什么?离一切分别、执着。我们晓得因明里头有分别、有执着。所以这个地方六祖教给我们,完全要用智慧观照,直觉的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舍分别,舍执着,所谓不起心、不动念,外面境界了了分明。这是禅宗。

  所以中国禅宗,它是修学般若波罗蜜的。般若波罗蜜怎么个修学法?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用观照的功夫。所谓观照就是离分别、离执着,离分别就是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,不执着就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。古人常讲,修行贵在转识成智,这叫真正修行。问题就在我们能不能转得过来,怎么个转法你一定要懂得;为什么要这样做法,你也得要懂得。所以理论、方法都晓得。这个方法我们念佛人学会了,帮助就很大,它能够帮助你断妄想,帮助你断烦恼,换句话说,它可以帮助你得一心不乱。不会,老实念佛念上几年,也能得一心不乱;会的,这个功夫更快,境界更高。诸位晓得,一心里面有所谓理一心、事一心,不会这些理论与方法的,就是老实念佛,能念到事一心不乱。如果会用这一套智慧观照,他念佛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,这个境界就高。

  所以我们听了这部经,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么一个印象,会与不会没关系,希望大家二六时中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。你像谛闲法师那个徒弟,他不会,他什么经也没听过,什么道理也不懂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上三、四年,他是站着走的。我们能有这个功夫就不错了。谛闲老法师就非常赞叹,你看他走的时候,谛闲老法师替他办后事,赞叹说,你算没白出家,没有白修行,你这种成就比讲经弘法的大法师,比四大名山的住持要高得多。真的,一点都不假,哪一个讲经说法的大法师,就是名山住持的大德,站着走的有几个?所以这是真正给我们做了个榜样,教不通没关系。他那个学生跟谛闲老法师,谛闲老法师给他上课,我想也不过就一、二个小时而已,一生听老法师开示就听了一次,一次就成功。他一次,他就做到,他就成功了,他就能够老老实实念佛,一天到晚念佛,什么事也不管,什么事也不问,三、四年那个小庙大门都没出去过。

  所以诸位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一次就够了,我们这一生就受用不尽,就成功了。如果是天天盼望着,我们这里没有善知识,我们这里没有好老师。你这个人不行,这不会成功的,你在佛门里头只是阿赖耶识种一点种子而已,你这一生不会成就,为什么?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人家那个智慧观照,跟那个没有智慧观照、死心塌地念佛的,差不多!智慧观照,上智;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,下愚,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」,这两种人成功最容易。最麻烦的就是半吊子,上不上、下不下的,这个人很难成就。

  下面再用比喻说,『譬如雨水,不从天有,元是龙能兴致,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,悉皆蒙润,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,众生本性般若之智,亦复如是。』这是比喻,也比喻像雨水的润泽,树木大的它吸收的水分多,小草根很浅的,它吸收的水分少,雨降下来是平等的,每一个所吸收的不一样。这就好比一切有情众生,佛说法就好比龙降雨,大根性的人一听明心见性;中等根性的人一听触动他学佛的因缘;下等根性的人听了不相信。不相信就像草一样不能接受,虽然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,它接受的太少太少了。但是不管是种善根也好,是成熟也好,是证果也好,总而言之,法是一味无二味,就好比百川众流,流到大海合为一体。因为佛所说的法,都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,都是智慧观照里面所生的,所以是一法不是二法,纵然方便说,也是真实法。我们细细的去思惟、去观察,就能够体会得到。再看下面一段:

  善知识。小根之人。闻此顿教。犹如草木。根性小者。若被大雨。悉皆自倒。不能增长。】

  小根性的人闻大法,不但不能接受,还要生毁谤,就像大雨下来之后,不但是对它没有好处,反而连根也倒掉了,这是取这个比喻。这个里面说『若被大雨』,这个「被」在古时候跟挑手边这个「披」相通,这是个破音字。所以我们常讲「诸佛加被」,不是加被(音背),字是这个字(被),念要念「披」,台湾人念是对的,念这个音很正确,加被(音披)。

  小根之人。亦复如是。元有般若之智。与大智人更无差别。】

  这是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本来没有差别的。没有差别,为什么现在有了差别?大师就告诉我们:

  因何闻法不自开悟。缘邪见障重。烦恼根深。】

  不能开悟的原因就在此地。大根性的人前面说过,所谓大根性,其实根性哪有什么大小?佛法里面讲根性大小,实在讲是众生的业障浅深。业障浅的这人有善根,业障重的这人就没善根;业障浅的这是大根性,业障重的就是小根性,就这么来的。可是要晓得,业障不是真的。所以从真实法上来讲,一切众生没有不平等的,确确实实是平等的。现在要去什么?就是去见解。佛法最令我们佩服的也就在此地,它不是「你要接受我的见解,你要同意我的看法」,佛法不是这样的。佛教我们什么?把我们所有一切看法、见解统统舍掉,我们大家不都一样了吗?谁也不要勉强谁,谁也不要同意谁,所以佛无有法可说,佛没有说法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明白,谁要说佛说法,那叫谤佛。佛教我们把所有的见解,所有的疑虑、分别、执着统统放下,恢复你本来面目。有这些东西在,你本来面目就迷失了。

  所以说有知有见就叫邪见,无知无见是无明,两个都要不得。这个怎么办法?有知见的是邪见,没有知见就变成无明。木头、石头它没有知见,你要完全没有知见不就变成木头、石头了吗?那哪里叫活人;你有知见呢?有知见叫凡夫。诸位要晓得,这个地方就是执着。所以诸佛菩萨二边都离掉,有知有见他没有,无知无见他也离掉,这个心才干净,所谓二边不立,中道也没有,这个心才真正清净,真正的智慧常观照。心像一面镜子一样,照外面境界清清楚楚,没有知见,没有烦恼。这样的教诲,我们听了不能不接受,很有道理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并不是说,「你们的知见都错了,我的见解才是对的,你们应该把你们的放弃,要接受我的见解」,如果这样说法,我们就不会学佛了。你说你的见解对,我的见解错在哪里?我也没错。谁服谁?所以他那个妙就是我们大家把见解统统舍掉,我们不就一样了吗?一想不错,真的平等了,真正平等了,要不打架了。高就高在这个地方,这是佛法里头最高的原理、原则。

  所以,一切经是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。说法是什么?完全是破执着而已,诱导你见性而已。所以一切法、一切言说,决定不能执着,一执着言说就变成邪见、就变成烦恼,我们要懂得这个方法。在一切法里面,就连佛法也包括在内,不分别,不执着。可不可以看?可以看,天天可以看,天天也可以讲,看也好、讲也好决定不要执着。这样念佛哪有不开悟的?念佛人开悟,在禅宗之上!因为禅宗里面有慧、福,没有念佛人的福报大,念佛人开了智慧,福报要比参禅人大。他虽然也有福,念佛的福报特别大,为什么?因为把阿弥陀佛的福报联合在一起了,这个不得了,沾了阿弥陀佛的光,所以那个福报特别大。

 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。不得风吹。日光不现。】

  这举个比喻说,邪见、烦恼就好比是云彩,『日光』就比喻作般若智慧,我们现在有邪见的云彩、有烦恼的云彩,把我们智慧的日光盖复住,不现了。所以现在求的什么?得求一点风,把我们这个云彩吹散,果然把这个吹散,我们的慧日又现前了。『风』是谁?「风」就是佛菩萨,就是善知识。他们这些教诲开示,我们一听,听了之后觉悟,云彩就散掉,智慧就能现前。再看底下:

 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。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。】

  迷得深的智就小,迷得浅的智就大,这是不一样在此地。其实智慧哪有大小,生佛平等,无二无别。

  迷心外见。修行觅佛。未悟自性。即是小根。】

  这些开示字字句句,我们都应当要把它回归到自性,就是回归到自己,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六祖所讲的『小根』。小根人的样子是什么?心迷,心外去求法,不知道到自性里面去找,他要跑到心外去找。『修行觅佛』,念佛人如果一念疑情生了,去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,行!这虽然是迷,「迷心外见,修行觅佛,未悟自性,即是小根」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。但是修禅就不行,不能开悟。修净可以带业往生,净土好处就在此地。大根性念佛人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,那不一样。所以净土里面讲,「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」。这两句话与《华严经》上所讲,「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是一样的意思。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己的清净法身,西方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化所作,是自佛,不是他佛,自他不二。所以佛把这个真实相告诉我们叫「不一不异」,要就个体来讲,我们这个身跟阿弥陀佛的身不是一个,相上讲,不是一个;自性上讲,不是两个,不异。从自性上讲相同,从相上讲不一样,这个是说的真实相,诸法实相。我们知道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关系,跟西方净土是什么样的关系,哪有不能去的道理?凡是不能去的,实在是我们自己的邪见、烦恼太重,障碍了自己。再看底下:

  若闻悟顿教。不执外修。但于自心常起正见。烦恼尘劳常不能染。即是见性。】

  它这里面讲的,这一段讲的修行方法,与《般若经》完全相应。『闻』是我们听到,听到就悟入,就恍然大悟。这个法门是以无念为宗,妄心不起为宗旨,以清净心为体,以智慧为用,这是这个法门。所以它『不执外修』,「不执外修」,实际上就是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。『但于自心常起正见』,「正见」就是不动心,也就是说离一切邪知邪见,这就叫做正见。『烦恼尘劳常不能染』,烦恼尘劳是免不了的,虽然有,不染。你要说烦恼尘劳没有,不可能,再大的福报也不行。不但是在家人要想没有烦恼尘劳是做不到的,出家人也做不到。要紧的在哪里?不染,虽有,有,不染。像古大德常说的「修证即不无,染污即不得」,不染污,所谓不染污就是心里面没有,理上没有,心上没有,事上有。事上为什么有?依报。无始劫以来造的业,你有业因当然就有果报,成佛还是有果报。所以这个因果报应要知道。你过去造的业因,现在想不受果报,没有这个道理。果报现前受了,心地清净,身受了,心不受。

 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,你现在修行,算是功夫上轨道,到这个境界了。你每天要不要应付一些人事?应付那些人事里面,有没有叫你生烦恼的,当然有。你每一天要不要工作?工作就是尘劳,你要接触五欲六尘,你天天在这里劳碌奔波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到处讲经说法,到处奔波,那是尘劳。他那些弟子当中有很多不听话的,调皮捣蛋的,天天给他找麻烦;出事情,人家来告状,他要处分,烦恼!这些他都得要受。佛如此,六祖大师在曹溪也是如此,他那个庙里住了几千人,多少麻烦事情。事有,心清净,心地清净。「常不能染」,心地决定不染着,晓得一切事情的发生因缘果报,这个是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这样就是见性。

  善知识。内外不住。去来自由。去除执心。通达无碍。能修此行。与般若经本无差别。】

  这是与《般若经》相应。你要能够这样修,虽然没有念过《般若经》,没有学过般若,跟般若就没有两样。『内外不住』,「住」也就是执着。外不执着六尘,这是外不住,内不许六尘落谢影像,内外都清净,去来就自由,这样才能除执心,就是执着的心。凡夫执有,二乘执空,权教菩萨执着有生可度,有众生可度,执着自己能度众生,有众生为他所度,都是有执着,这些统统都要把它除掉,一定要学一个无住生心。『通达』是于一切事理的实相都能够明了,没有障碍。为什么会明了?清净心的观照,叫照见。般若里头讲空就是讲的这个空,而不是空无,不是什么都没有。可是你心里面要有一物,你的心就没空,心没有空,般若不能现前。你心境上有染污、有灰尘,没能把它去干净,几时把心境那个尘埃洗得干干净净就行了。这就是神秀大师那个偈子,「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」。六祖说为什么他没见性?这两句的确是不错,中下根人来说太好了,应该这个修法。「时时勤拂拭」,念念你还有这个念头,我要怎么样把它清洁掉,怎么样把它除掉,能不能除得掉?除不掉。为什么除不掉?因为你这个念头就是个污染,麻烦就在这里。有些人念佛天天求一心不乱,我就是想一心不乱,天天怎么还没到一心不乱?这个人一生决定不会到一心不乱。为什么不能到一心不乱?他心里常常有个一心不乱,那个一心不乱就是他的障碍,必须把那一心不乱去掉,他就真的到一心不乱。所以六祖说「本来无一物」,就是告诉你,这个念头不能起。要不要时时勤拂拭?要,时时勤拂拭这个念头不能有,有擦不干净,没有就擦干净了。

  我们念佛人要记住,我们要修一心不乱,可是天天不能想着:我怎么还没有得到一心?你有这一念就糟了。所以念佛人只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,什么都不要管,也不要去管有瑞相、没有瑞相,见光、没有见光,见佛、没有见佛,统统不要打这些妄想,打这些妄想就出岔子,重的着魔,轻的你自己在功夫上打闲岔,功夫不得力。所以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将来什么样结果不要去想它,有结果也好,没结果也好,统统不理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必定像谛闲老和尚讲,一定有很大的好处,到时候你就晓得了。你要老是想着这些,念佛就不行了。所以我在台湾,许许多多念佛的同修功夫不得力,他说也念十几二十年了,刚刚学佛念佛的时候有很多瑞相,现在都没有,是不是功夫退转了?真的功夫退转了,因为他一天到晚打妄想,功夫怎么不退转?他是退转了。再没有这些瑞相,听说密宗里头瑞相很多,奇奇怪怪很多,马上掉过头来去学密去了。为什么去学密?就是好这些瑞相,喜欢这些东西。好像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佛也没有看到,西方极乐世界没看到,似乎一点感应都没有。其实统统都是心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一方面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头胡思乱想,这个不能成就的,这就是不老实。所以老实两个字太难太难,谁要能够学到老实,他这一生保证成就了。我们再看底下一段,底下一段是说佛经、教法是由人建立的,建立的目的都是希望众生顿悟自性。请看经文:

  善知识。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。大小二乘。十二部经。皆因人置。】

  『置』就是建立的意思,就是设施的意思。『修多罗』就是经典,佛所说的这一切经总名叫「修多罗」。底下讲『及诸文字』,就是后来菩萨们、祖师大德们的注疏、语录,就包括在「文字」这两个字里面。『大小二乘,十二部经』,这个「十二部」就是佛经它有十二种不同的方式说出来的。这个十二种第一就叫修多罗,修多罗是长行,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散文,像这部经写法就是这样写的,散文写的,容易发挥。第二种就是偈颂,偈颂里头又分重颂、孤起颂。重颂是前面所讲的长行文,由散文所讲的,讲得很多,把前面这个意思再用偈颂,就是像唱歌歌词一样的方式,再叙说一遍,意思与前面所讲的完全相同,这个叫重颂。刚才说过,佛所说的一切经,是要我们全部做到。那要做到,你必须要记住,你要记不住,你怎么能做?所以你一定要记住。长行文便于说理,但是不便于记诵,太多、太长了,背诵困难。所以这个偈颂就是容易背诵,把前面的大意,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归纳起来,你一念就会了,常常能记得。记得就常常提起观照,常常想着,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在做事情,想想跟佛的教诲对照一下,如果违背了佛的教诲,我们马上把它修正过来,这就是时时勤拂拭,就用这个方法。孤起颂,是长行没有的,前面没说的,这个经上常常也有。前头没有说,漏掉的,用偈颂把它补充出来,所以这一类叫孤起。

  第四因缘,第五叫本事,第六叫本生,本事、本生都是讲佛在过去因地当中修菩萨道的那些典故。本事都说他过去修行的事情,历劫修行之事,像释迦牟尼佛作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舍身饲虎,割肉喂鹰,这都是本事。本生是讲他生生世世出生的,有出生在帝王家,有出生在富贵家,也有出生在贫贱家,讲这些事情。第七叫阿毘达磨,我们翻作叫对法论,就是好像讨论会的记录一样,是一问一答,多半是这种题材来说的,这是第七个。第八个是譬喻,第九是论议,论议就等于我们现在讲论文。第十个就是无问自说,像《阿弥陀经》,这一类就是无问自说。第十一是方广,方广这个范围非常之大,方就是方方正正,广就是无所不包,是这个意思,所以方广也是一切大乘经的通名。最后一个叫授记,授记,我们今天的话就是预言,事情还没到,佛预先说出来。佛一切经,大概总不出这十二种方式,所以我们叫它做十二部经。诸位要记住,绝对不是说佛经只有十二部,或十二个部头,这样看就错了。所以后人就怕人家误会,因为这是古时候翻的名词,后人又把它翻作十二分教,比较不大容易引起误会。所以我们在经上看到十二部经、十二分教,就是说的这个事情。

  这是讲一切佛法是因人而施设的,就好像一切药是因病而设的,没有病哪来的药?药是治病的。佛法也是如此,因为一切众生迷惑不相同,烦恼不一样,所谓有八万四千尘劳烦恼,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烦恼。烦恼没有了,佛法也没有了,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。烦恼没有了还有佛法,佛法又变成烦恼了。好像我们有病才吃药,没有病也吃药,这个人也吃出病出来了,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。健康的人药、病都不要,这个人是健康的人。学佛也是如此,烦恼没有了,佛法也没有了。所以佛门常讲「借假修真」,假是什么?佛法,佛法是假的。真是什么?我们的自性,我们的本性是真的。见了性之后,二边都不能执着。可是我们现在自性没见到,烦恼还很多,所以现在需要吃药,需要佛法。如果现在说佛法是假的,可以不要,我就不要了,不要好了,你那个病也去不掉,病天天加深,这个是错误的。在目前这个状况之下,要佛法,对治自己的烦恼。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:

  因智慧性。方能建立。若无世人。一切万法本自不有。故知万法本自人兴。一切经书。因人说有。缘其人中有愚有智。愚为小人。智为大人。愚者问于智人。智者与愚人说法。愚人忽然悟解心开。即与智人无别。】

  这些话我们听了之后,实实在在能够增长我们的信心。大师讲的智人、愚人、小人、大人,实在是平等的。这些名词都是讲迷悟差别不相同,因为我们迷了,所以本来平等的,眼前显示的似乎是不平等,为什么?你带的有迷情,迷情去掉,本来平等。因此这个观念,是我们学佛的人最重要的一个观念,我们讲宇宙人生观,一定要建立这个观念,就是万法平等。为什么?你真正能建立起这样正确的观念,你的障碍就少了,你邪见容易破掉,烦恼也容易断除。因为许许多多的知见烦恼,从哪里生?从不平等生的。我们不晓得万法是平等的,不晓得自他是平等的,所以在一切有情起贡高我慢,起种种分别执着。如果要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,还有什么好分别的,自然不分别,自然没有执着,一切法平等的还执着什么?只有在不平等里面才有高下,才会有取舍。

  所以这个观念首先要建立,这个平等的观念是菩提心的基础,叫发菩提心,是菩提心的基础。如果平等观不能够建立,菩提心永远发不出来,嘴皮上发发而已,实际上发不出来菩提心。菩提心要照儒家讲就是「至诚心」。你那个至诚心决定不会现前,为什么?你心里有东西,有东西就不诚。你看曾国藩解释这个诚字,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你心里还起心动念就不诚,不管起什么心、动什么念都不行。平等心帮助你修至诚心,帮助你修菩提心,就好像六度里面,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,预备。你说忍都不能忍,你还能得定吗?不可能的事情。你要想得定,你先要修忍辱波罗蜜;你要想发菩提心,先要修平等心。所以六度里头忍辱,就是准备得禅定的,忍辱再一精进就得禅定。六度是按照顺序来的,后后胜于前前,愈往后面境界愈深。所以,禅定之后才能开智慧,定能生慧。所以不修忍辱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,忍辱能够保持你的功德,能够帮助你得定开慧。

  由此可知,平等心重要,清净心重要。你常常能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,不怕菩提心不能现前。慈悲一定是要以清净、平等为基础,这个慈悲是大慈大悲。为什么?这个里头它没有界限、没有分别,慈悲就是大慈大悲。一有分别,这个人与我有什么关系,我要对他慈悲?那个与我没关系,我对他要差一点,这个就是不平等。不平等,邪见、烦恼就从这生的。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做到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?这是一个学佛人必须要明了,必须要做到的。凡夫之人就是迷悟有浅深不同。所以佛讲一切法,有对迷得深的人说的,有对迷得浅的人说的,就有种种分别法相,这些种种分别法相都是由迷人那一边建立的。所以这说,『若无世人,一切万法本自不有』。哪来的法?法是因人而建立,教也是因人而立的。教之体就是智慧,智慧性,这是佛教的本体。『故知万法本自人兴,一切经书』,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,也是『因人说有』。佛绝对没有说法,因人而说的。佛说种种法就是底下讲的,『缘其人中有愚有智』,有小人,有大人。『愚者问于智人』,这是我们讲善知识。『智者与愚人说法』,他一说法,他就悟入了。『悟解心开』,「开」就是开悟,一听就开悟,就是悟入自性,他跟那个智人就没有两样,换句话说,他跟佛也没有两样。底下就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:

  善知识。不悟。即佛是众生。一念悟时。众生是佛。】

  从这个两句你就晓得佛与我们什么关系,悟了就叫佛,迷了就叫众生,只变名词,没有变实体。迷是我们这个身,悟也是我们这个身,迷身就叫他做凡夫,如果我今天一下觉悟了,就叫成佛。佛就是彻底觉悟的众生,众生就是迷了自性的佛,所以说生佛不二,是平等的。我们轻视一个众生就是轻视佛,毁谤一个众生就是谤佛,有几个人知道这些事情?我们敬重众生就是敬佛,十大愿王告诉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对于任何一个人都要礼敬。一个人失了敬,你礼敬诸佛就不圆满,你所修的就有欠缺。所以十大愿王很不容易做到,十大愿王是法身大士的境界,普通人做不到。那是真正平等心里面显露出来的,所以说华严境界。生佛就是迷悟。

 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。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。】

  『真』就是不假,不是虚妄的;『如』就是跟真性没有两样。「如」是说什么?说事,说的事相。一切万象就是前面讲的『万法』,一切万法尽在心中,这个『自心』,「自心」就是真,「万法」就是如,万法就是自心,自心就是万法。你说我今天这个心像什么样子?你看看万法就是你心的样子,一切万法就是你的心的相分,你心所变现出来的。这个实在是很不容易体会,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拿梦境来做比喻。你晚上睡觉会作梦,你常常想在梦境当中,我这一觉醒过来了,想想刚才做的梦清清楚楚;可是你再深入一想,这个梦中境界从哪来的,什么地方来的?自心变现的。你要问,我的心像什么样子?作梦的时候,那个梦中境界就是你心的样子。心,里面没有东西,它会变东西,什么都会变,就像六祖前面所说的「本自具足」,没有一样它不会变,「能生万法」。本自具足,就是什么它都能变,虽然还没有变;能生万法,就是它变一下给你看看。

  梦中有自己,梦中还有别人,那个人是不是自己变的?还是自己。梦中山河大地,哪一样不是自己?你要恍然一下觉悟了,没错,梦中所有境界统统是自己。你梦到善人是自己,自己心变的;梦中的恶人,冤家对头,还是自己心变的。除了自心并无二法,所有的境界就是心,全梦即心,全心就变成梦,是一不是二。梦中境界就是此地讲万法,能作梦的心就是自心,「万法尽在自心」。所以佛教我们求什么?不要在万法里头求,在心上求。求什么?求能变的,不要求所变的,所变是虚妄的。虽然是虚妄的,妄不离真,所有的妄相就如真性,所以叫真如。如果讲如如,一个如就是讲的真心,一个如就是讲的万象。心如其相,相如其心,所以叫如如。讲真如,真就是讲能变的,如讲所变的,所变的万法皆如真性,真妄不二,真妄是一,不是二。

  如果你真正彻底入了这个境界,你的平等心自然现前,清净心、大慈悲心统统现前,这菩提心发了,菩提心真正发起来了。然后爱人如己,为什么?自他不二,你才晓得真实的关系。我们讲,迷了,不晓得人与人什么关系,不知道人与一切众生什么关系,里头分界限,分界限斗争。好像作梦一样,梦里头打架,打得头破血流,醒过来一场梦,想想还是自己打自己,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除了自己之外,谁跑你梦中来跟你捣乱?没有。我们眼前这个境界是大梦,确实是个梦,一点都不假。我们晚上作梦是第六意识心,意识心变现的;现在我们这个梦,就是阿赖耶识变现的,我们真如变现的,真如迷惑了,做了大梦。所以几时醒过来了,永嘉大师讲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你一下醒过来,大千世界,大千世界是梦中之事。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六趣就是大千世界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这是宇宙人生的真实相。

  所以佛法在最初,要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,要在相里面见性,『顿见真如本性』,晓得一切万法是自己真性里面变现之物,而这个心清净,虽然变现一切万法,心决定不染一切法。我们这个心,就拿晚上作梦的心来说,晚上会作梦,我们的心有没有被梦境染污?如果被梦境染污,到第二天,天天作梦应该做一样的,为什么?它被染污了,它就应当一个样子出现。大概你一生作梦,从来没有作过相同的一个梦,可见得你那个心没有着相,心没有被染污。那我们的真性也是如此,虽然变现这个宇宙人生,十法界依正庄严,我们的本性也没有染污,决定是清净的。所以你心清净,那是你的真心,那是你的本来面目。你心有烦恼是错误的,那是妄心,不是你的本来面目,你要觉悟。妄不应该执着,妄应该舍离,真应该要享受。下面大师用经典来做证明:

  菩萨戒经云。】

  这就是《梵网经》。

  我本元自性清净。若识自心见性。皆成佛道。】

  这是他老人家先引《梵网经》的经文做一个证明,以证明他老人家所讲的这个话,是有经典做依据的,不是他自己随便说。『我』这个字有两个意思。凡夫执着这个身是我,这是个假我。在佛法里面讲这个「我」,它有主宰的意思,它有自在的意思。佛经里面讲它有八个意思,但是我们通常讲都讲这两个,这两个意思重要。我们想想,现在我们这个身能不能做主宰,不能做主宰,我们的身不是真的。现在人都晓得,这个身体躯壳,无数的细胞组织的,而这些细胞刹那刹那新陈代谢,新陈代谢就是无常,就没有主宰,自在就更谈不上。所以有些觉悟的人说「身为苦本」,佛在经上说的,老子也说过。老子那个时候佛教还没到中国来,佛教是在汉朝时候来的,老子是周朝时候人,跟孔老夫子曾经见过面,比孔老夫子年岁大。他说,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我最大的忧患是有身体,没有身体好自在,什么麻烦都没有了。这是觉悟的人都晓得,身是个累赘,身是个很大的累赘,家是累赘又加上累赘。

  你们在台南住,台南的开元寺,大概你们都去过,开元寺的课堂里挂了一幅图画,我到那里去看,很欣赏,我照了好几张照片,那个时候相机不太高明,照得不很好。我下一次要到那边去,我要把那个画,我要找他,请他发心把它印出来,印出来以后寄给你们,你们家家都可以挂一张。画是什么?是个牛车,赶车的是一个妇女拿着鞭子,前面拉的不是牛,是个男子在拉这个车。车上有小孩,有鸡、鸭、猪、狗、牛、羊,坐在一车上,那就是家。太太拿个鞭子赶,那叫家,那个就叫家。那个图画很有味道。所以那是累赘之累赘,这个都是要觉悟的。这个都是什么?无我,这个里头没有主宰、没有自在。此地讲的我是第二个意思,真我。真我是什么?自性,明心见性就找到了真我。所以禅家讲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找到了,那是真我,自性是真我,能生万法,真我。

  『本元』,「本」是本来,原本就是如此,『自性清净』,换句话说,自性清净心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。换句话说,自性本来就没有妄念,就没有染污,所以才称得上「本元自性清净」。『若识自心』,就是见性,所以禅家讲明心见性。明心跟见性是一个意思,为什么?心就是性。本性迷了就叫做心,本性迷了就叫做阿赖耶,就变成心意识,所以迷了的时候叫做心,心就是代表无明。现在无明去掉了,心明了,心明了就是性,所以叫见性。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见性就是佛。佛是什么?佛就是见性的人,见性的人就叫佛,所以说『皆成佛道』。诸位要知道,见性那个时候是真佛,不是假佛,但是这个佛有圆满、有不圆满,没有圆满。你看在圆教,这是诸位也常常听到的,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,我们禅家讲明心见性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。

  初住菩萨有什么样的德能?诸位要是看看《楞严经》,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里面二十五位菩萨,就是二十五圆通章,二十五位菩萨都是初住菩萨,那里面有观世音菩萨、有大势至菩萨。那个观世音菩萨是初住观世音菩萨,那个大势至菩萨也是初住大势至菩萨,不是等觉。但是经上所讲的观世音菩萨能以三十二应身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可以示现什么身,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度脱之,他能够示现八相成道,能够现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所以他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》注解里面,注「一切诸佛」,他就是这个注法。诸佛,诸佛说哪些?从圆教初住到圆教佛一共四十二位诸佛,四十二位都称作佛,所以叫诸佛。他诸佛是这样说的,这说的有道理。这在天台讲叫分证佛,最后的那个叫圆满佛,圆教的佛果。前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佛,他们的见地跟圆满的佛,可以说没有两样。只有什么?见解圆与不圆,还带着有无明没断尽的,他不圆,但是见地决定是真实,真正见了性;佛果,他是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尽,圆教的佛。所以在念佛法门里头来说就是理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跟禅家讲的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这个境界完全相同。

  我们再看看密宗讲的「即身成佛」,印光大师说的那个境界没这么高。他老人家说密宗讲的即身成佛,只是断见思烦恼,换句话说,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,说实在的话,不如,还不如,福德、智慧都不如。这个话我是这两天在此地,在它这书架看一本小册子,法尊法师他写的,西藏与西藏的佛教。我把这个小册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差一点点快看完了,我觉得印光大师讲得很有道理。西藏的佛法它的特色就是辩论,有一点像原始的佛教,常常开辩论大会。他们那个学校上课,每一天有三次辩论(不是像我们是听讲的,三次辩论),几乎每一个寺院都是这样的。所以他们是能言善道,经论非常熟悉。所以在表面上看起来,好像我们不如他们,但是实际上来说,他们没有我们高。为什么?刚才讲了,脱离不了因明,他们辩论完全要遵守因明的规律,就是一定要照宗、因、喻,换句话说,完全要用逻辑的方法划的界限不能够超越,不能超越。所以这种佛法是中下的佛法,不是高级的,高级的是逻辑逻不住,超越了。像《六祖坛经》,这个没有办法用逻辑来说的,没有法子用辩证法来说的,完全是超越了,境界太高了。所以他们在一般来讲,中下来讲,他比我们高;但是讲到真正成就,他不如我们。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所以印光大师讲得没错。我们要恢复是要真正恢复大乘法、恢复一乘法,大乘、一乘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做,要靠我们自己真正去弘扬,要求内证的功夫,要真正去做。底下他老人家又引:

  净名经云。即时豁然。还得本心。】

 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,这一段讲众生与佛的差别。『《净名经》』就是《维摩诘所说经》。『豁然』是一下子明白了。『还得本心』,「本心」就是我本元自性清净。所以《梵网经》上这个说法,《净名经》上也是这个说法。所以大师在此地特别教诫我们,一定要觉悟,悟要在自心,不在万法。自心什么?就是叫自性清净,就是叫自心里头不要有妄念。你要自心里头有妄念、有思惟、有想像,统统在第六意识,这样不会开悟的,所以这就叫不会用心。会用心的人不用第六意识,所谓是离心意识,离第六意识就是离分别,一切分别,分别心没有;离第七识,第七识是执着,一切执着没有;第八识是什么?落印象。我们见色闻声都会落个印象,你要练习到见色闻声不落印象,心像一面镜子一样,来的时候照得清清楚楚,去的时候干干净净,没有印象好落的,用心如镜就是离心意识,这就对了。所以这个很难很难,说得很容易,转识成智。你要不用心意识,你用的什么?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自性清净心。我们今天是自性清净心上,加上个第六意识、第七识、第八识,加上这些东西。所以佛菩萨把那个东西去掉,去掉就是真心对境界,真心对境界看到眼前这个境界,叫什么境界?就不叫十法界,叫一真法界,连名字也换了。用心意识,你看到这个境界是十法界,十法界里头人法界、畜生法界,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两种,接触到这两种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