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9-005-0010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六祖坛经  (第十集)  1986/11  美国达拉斯  档名:09-005-0010

  请掀开经本看第二章,题目:

  释功德净土第二】

  就是解释什么是功德,还有对于念佛法门的疑问。前面第一章,我们是多用了一点时间跟诸位介绍,因为第一章是六祖大师,可以说他老人家生平讲演最完整的一次记录,流传到后世也唯有这一篇,所以我们特别详细的来介绍。第二章就是接大梵寺讲演的第二天,第一天请大师到这里来为大众开示说法,第二天这是韦剌史这些官僚们设斋供养,设斋供养吃完之后,他们有一些疑问提出来向六祖请教,六祖给他们解答的就是第二章。所以第二章可以说跟第一章有很密切的关系。他们提的问题也是佛门多数人都有这个疑问,换句话说,这是个共同的问题。我们一定要知道,不但可以帮助自己断疑生信,如果遇到其他的人有这种疑问,你即使不能够为他解答,也不会因他而生疑,这就是这一章我们研读的好处。请看经文:

  次日。韦剌史为师设大会斋。】

  这是供斋规模相当之大。当然刺史、官僚都是虔诚的佛教徒,头一天大师说法有一千多人来听,今天供斋规模当然相当之大。虽然不能说前一天所有大众都参加,我们推想当中至少会有三分之一,三分之一也就有三、四百人,可见得这个斋会相当之大。

  斋讫。】

  这就是吃完饭之后。

  剌史请师升座。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。】

  这是礼节。

  问曰。弟子闻和尚说法。实不可思议。】

  他老人家没念过书,说得头头是道,不但在理论上说得非常之妙,就是言语也是非常的如法,合乎章法,所以说不可思议,实在是希有。

  今有少疑。】

  『少』就是不太多,我们还有一点疑惑。

  愿大慈悲特为解说。】

  求祖师大发慈悲,为我们解释这个疑难。

  师曰。有疑即问。吾当为说。】

  这就是允许了,有疑就问。

  韦公曰。】

  韦刺史他首先提出来。

  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。】

  这是讲昨天一天所说的,是不是就是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传给摩诃迦叶,一代一代传下来的,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到中国来,是不是这个一脉相承的宗旨?这一句非常非常的重要,因为在那个时候,学佛的人多半都是参禅,如果宗旨不清楚,你所参究的就有问题。好比走路一样,你的方向、目标一定要确定,如果方向、目标不确定,那不晓得走到哪里去了?参禅也是如此,所以宗旨要确定。

  师曰。是。】

  六祖大师答得非常的肯定,确确实实是达摩大师一脉相承的宗旨。

  公曰。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。】

  达摩祖师最初到中国来的时候,梁武帝曾经召见他,谈话不投机,所以他就到少林寺面壁去了,去等待机缘。这个地方有一段公案,大家都很熟悉。

  帝问云。】

  这就是讲这段公案,梁武帝就问说:

  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。】

  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,为佛教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,他见到达摩,就问达摩祖师,他一生所做的,究竟有多少功德?

  达摩言实无功德。】

  达摩答复他,实实在在告诉你,没有功德。韦刺史对于这桩事情有疑问。

  弟子未达此理。愿和尚为说。】

  请六祖大师来解释,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在佛门里这么多的贡献,实实在在没有功德?其实,达摩祖师说的,是对的。如果梁武帝要是说,我在佛门做这么多事情,这么多的贡献,我的福报大不大?达摩祖师一定说,甚大甚大!他修的是大福报,不是功德。福德不是功德,功德跟福德不一样,所以千万不要把修福当作功德。这一章上半段宗旨就在此地,就是劝我们把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。

  师曰。】

  六祖大师就说:

  实无功德。】

  他也这么说法。

  勿疑先圣之言。】

  『先圣』就是指的达摩祖师,千万不要怀疑达摩祖师所说的话,他说的话是正确的。底下祖师就说:

  武帝心邪。不知正法。】

  所以他修的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

  造寺供养布施设斋。名为求福。】

  所以他一生所修的是福德,他的福报实在非常非常之大。

  不可将福便为功德。】

  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。现在许许多多学佛的人,都是把福德当作功德,我们在台湾处处见到的就是这个样子。诸位要晓得,福德将来在六道里面享福,他修的是这个。功德才可以出三界,才可以了生死,福德不行。福德里面,如果是持戒修福,他的果报在人天;假如不持戒,还有贪瞋痴慢,他的福报往往是在饿鬼道、畜生道。你看上一次跟诸位说到的,谛闲法师那个参禅的徒弟,十几年功夫很不错,最后一念贪心,一念傲慢起来了,把一生所修的功德就变成福德,结果到饿鬼道做土地公去了,做个小小的福德鬼,这是不值得的。畜生里面也有很多有福报的,特别我们在美国所见到的,美国有一般人家养的这些畜生,所谓宠物,那都很有福报,死了的时候还有畜生的公墓。我还去参观过,我照了几张照片,那个公墓做得很考究,坟前面还供的花,还有照片,还有墓碑。墓碑上有照片,两边供的有花,真是很有福报。所以畜生也不一样,有没福的,有有福的。所以这是我们要辨别清楚。

  功德在法身中。不在修福。】

  『法身』究竟是什么?佛经里面常讲五分法身,本经后面有说,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这叫五分法身,这是功德。

  师又曰。】

  底下再解释,就是解释什么叫功,什么叫德。可见得功德跟福德不一样,福德是造寺供养布施设斋,搞这些,这是福。财布施,法布施,无畏布施,都是属于福德边事。

  见性是功。平等是德。】

  这是在功德里面讲到最殊胜的、最真实的。前面所说的那一些,像梁武帝造寺供养布施设斋,不能明心见性,所以那个不是功。『功』是明心见性,这个一定要明了。『平等是德』,就是平等心,一切法、一切众生都无差别,这是德。

  念念无滞。常见本性真实妙用。名为功德。】

  这种功德是佛与大菩萨所修成的,这个叫称性的功德,绝不是初学人能有的。所以我们要晓得,这个才叫究竟圆满的功德。我们晓得了,现在虽然没有,我们要向这个目标来修学。如何修法?大师底下又把功德降等来说。前面是说佛与大菩萨的,普通还有小菩萨的,还有声闻、缘觉的,还有人天的。凡是与真性相应的,是朝这个方向走的,这个目标走的,那就是功德。我们今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功德,为什么?我们的方向、目标相同,是向见性,是向平等。下面,这个就是等而下之,我们从哪里下手修功德?

  内心谦下是功。外行于礼是德。】

  这是讲初学的,学佛的人初学的,内心要谦虚、要卑下。礼,儒家的礼跟佛法差不多是相通的,自卑而尊人,这条非常非常重要。你要不从这里下手,你就没有办法修行,换句话说,没有法子成就。所以十大愿王第一条「礼敬诸佛」,敬就是『内心谦下』,这就是『功』;礼是『外行于礼』,这是『德』。所以内敬外礼这就是功德。《华严.普贤行愿》第一条就是教我们这个修法,我们不肯这样子修,不肯认真去做,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都会有障碍,不容易成功。所以一定要修功德来帮助你。再看底下一句:

 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。心体离念是德。不离自性是功。应用无染是德。】

  这个层次又比较高一层,这都是教给我们修学功德,如何把这个功德要向上提升,也得要求精进。『自性建立万法』,这一句的真实意思是万法平等。怎么平等?是从自性建立的。建立是功,建功,这是本性里面的功德,本性有建立。我们自己要离念,『离念』就是离一切的妄想,离一切的妄念,这是德。『德』就是清净心,就是一心不乱。『不离自性是功,应用无染是德』。像六祖一生教诫学人,他以他自己做一个例子,可以说是现身说法,他待人接物都不离自性,所有的言说从来不离自性,都是从真性里面流出来的。「不离自性」,我们一下听起来,不太好懂。我们再说得简单一点,诸位容易了解,就是不离真心,自性就是真心。儒家讲的至诚,「诚意正心」,就是诚意,我们待人接物、言语、动作都是从真诚心里面流露出来的,这个就叫不离自性。如果有一丝毫虚妄,那就离了自性。所以待人接物要用真诚之心,在生活当中决定不染,五欲六尘我们天天接近,接近心不染,这个是德。心不染,你的自性就不迷。如果染污,你就迷了,不染就不迷。所以不迷就觉,觉就同佛菩萨,与佛菩萨没有两样。这两句话简单说,一个是用真心,不离真诚,应用无染,修清净心,这是功德。

  若觅功德法身。但依此作。是真功德。】

  你把这个定义搞清楚,你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,这个是真功德。

  若修功德之人。】

  底下就举个例子来说,假如有个真正想修功德的这么一个人,他怎么个修法?

  心即不轻。】

  绝没有一丝毫轻视别人的心。

  常行普敬。】

  你看看,跟普贤行愿「礼敬诸佛」是一个意思。不但佛法这样说,儒家的教学也是这样说法,我们在《礼记》,你看一打开第一句,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,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。所以儒家跟佛法讲到功德,基本的观念与修法完全相同。所以我们读了之后,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功德?自己把经文念念,对照对照,就晓得自己有没有功德,到底有个几分功德。

  心常轻人。吾我不断。即自无功。】

  这是有一些修行人确实犯这个毛病,尤其是对于比自己不如的人。当然有些人是比自己强的,他还有一点恭敬心。如果说不如自己的人,往往他就生轻慢心,这是修行人的大病。

  自性虚妄不实。即自无德。】

  自性怎么会虚妄不实?迷了,待人接物不用真心,用妄心,这个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私心,这就失掉了真诚,这个就是无德。

  为吾我自大。常轻一切故。】

  下面说:

  善知识。念念无间是功。心行平直是德。】

  六祖解释这个功德,可以说他是从多方面来说明,从体性上说明,从修学上来说,这是多方面的,这样才能够教我们体会什么是功、什么是德。精进是功。『念念无间』,这是精进,这是功夫。『心行平直』,「平」是平等,「直」是没有委屈相,这个是德。这个意思佛在《楞严经》上,跟阿难尊者也曾经说过。

  自修性是功。自修身是德。】

  『性』就是心,修心是功;『修身是德』。修心是理,修身是事。所以修身、齐家、治国,这都是事,都是属于德。下面又说:

  善知识。功德须自性内见。】

  你看他上面说了这么多。

  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。】

  布施供养求不到功德,因为它与功德不相应。诸位要知道,功德里面有福德,福德里面没有功德。所以功德可以包括福德,一个有功德的人不会说没有福报,有福报的人不见得有功德。像梁武帝修的是很大的福报,没有功德。六祖他修的是功德,他福报也大。底下这一句说得很明白。

 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。】

  有差别,不一样的。

  武帝不识真理。非我祖师有过。】

  梁武帝不明白真实的道理,祖师说他实无功德,这个话没有过失,说得很对。解释功德到这里就告一段落,我们要明了,以后我们自己如何来修功积德,这个对于学佛的人非常非常的重要。底下就解释净土,这个问题尤其是重要。

  又问。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。愿生西方。请和尚说。得生彼否。愿为破疑。】

  有许多人看了《六祖坛经》,都认为六祖排斥净土、反对净土,这个说法是错误的,我们仔细来研究他这一段的开示。文里面当然还有一些问题,从前莲池大师说过,六祖不认识字,六祖没有念过佛经,他所知道的是别人念给他听的。他所解释的,免不了每一代抄写,也有错误的地方,这是不能避免的。所以现在《六祖坛经》就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,我们比较一下里面这个字句都有出入,而且有很大的出入。我们这个本子是几种版本比较完善的本子,就是曹溪原本。这个在台湾跟一般流通的本子不一样,里面出入很大,但是我们看这个本子,这个意思比较明显,也很圆满,所以我们才采取这个版本。

  师言。使君善听。】

  不但叫他要仔细的听,你得要会听。『善听』,你好好的听。好好的听,这个里面就有许多文章在其中。

  惠能与说。】

  『与说』,我跟你讲,惠能跟你说:

 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。】

  接引、度化。

  经文分明。去此不远。】

  《弥陀经》里面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,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是十万亿佛国土,十万亿在法界里面的确是不远。

  若论相说。】

  『相』就是事相,如果我们就事论事来说。

  里数有十万八千。】

  莲池大师曾经说过,这个地方是六祖大师对于经文不熟悉,尤其是净土宗的经文,他们很少会谈论到,经文里面说「十万亿佛国土」,应当说国土有十万亿,这个才符合于经文。他讲,『里数有十万八千』,可见得他是撇开经文,别有用意。这个别有用意,就是他老人家是专门接引上上根人,他是这个意思。所以我们从这里来看,他不但不破净土,他要圆满的成就净土。「十万八千」,这个十万就是:

  身中十恶八邪。】

  十万八千里是讲远。远在哪里?远在你本身有障碍。你本身要没有障碍,净土就在眼前,所谓是一刹那、一弹指,这就往生了。上一个月,在我们台湾又有三位老法师往生,听说都是预知时至,贤顿老法师往生了,慧三老法师、煮云法师,这些都是念佛人。念佛不能成就,的确这个『十恶八邪』,如果是不去掉,那真是大障碍,那的确不止十万八千里,这走不到的。所以大师用这个来比喻,先把你心中的邪恶去掉。有这个邪恶:

  便是说远。说远为其下根。】

  《涅槃经》上说,「极下根者,如来终不为转法轮」,所谓一阐提。为什么佛不给他说法?他不相信,他不能接受,不但不信、不接受,他还排斥、还毁谤,这个样子佛给他说法,反而叫他造罪业。所以不如不说,不说是佛的大慈大悲。

  说近为其上智。】

  他能信、能发愿、能依教来修行的,这净土容易!所以在八万四千法门,这个法门是最为捷径。这是讲近。佛法当中常说是径中径又径,这就是讲净土。佛法里面最直接的近路,大乘法,大乘比小乘的确要快得多。小乘,诸位想一想,你看经上常说的,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这证初果;证得初果之后,天上人间七次往来,证阿罗汉果。人间寿命短,天上寿命长,尤其这些人在天上都是在四禅天,四禅天寿命太长太长了,这个七次往返不容易!所以小乘不可能说一生成就的,不可能。大乘佛法里面有一生成就的,小乘不行,这就是说大乘比小乘要抄近。大乘法里面还有近路,这个近路就是禅,禅比其他大乘法门那要快得多,所以它是近路里面的近路。可是还有比禅更近的路,是径中径又径,这就是念佛。所以这是讲近。『说近为其上智』,什么样的人是「上智」?一听他就肯接受,他就不怀疑,就认真的照这样去做,这个人就是上智,因为他在一生当中决定成就。所以底下说:

  人有两种。】

  有智,有愚。

  法无两般。】

  法是一样的。

  迷悟有殊。见有迟疾。】

  『见』是讲见道,就是见性,见性有迟、有快速的。禅见性快,净见性也快。禅见性要靠自力,要靠自己;净是先求生西方世界,得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,也是快速的见性。

 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。】

  『迷』是愚人,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心不清净,这就所谓是带业往生。那个迷人他也能成就,他不是不能成就,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他要学禅,学其他的大乘法门,这个迷人不能成就。

  悟人自净其心。】

  这一句话很重要。『自净其心』,就是把他内心里面的邪恶断除,他能修到理一心不乱,这个品位就高了。所以他生到西方世界是实报庄严土,换句话说,六祖他就是希望人家求生净土,要生实报庄严土,不要生方便土、同居土,他的标准高。

  所以佛言。随其心净即佛土净。】

  这一句话是《维摩经》上所说的,就是《维摩诘经》上讲的,『心净即佛土净』。

  使君东方人。但心净即无罪。】

  他这个东方、西方是讲中国跟印度。印度是佛出生的地方,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直接教化的地区,中国的佛法是从印度传来的,所以说『东方人,但心净即无罪』。

  虽西方人。心不净亦有愆。】

  『愆』就是过失,生在佛国土,心不清净还是有过失。

  东方人造罪。念佛求生西方。西方人造罪。念佛求生何国。】

  这是比喻来说,说明念佛最要紧的是要灭罪,这一点与净土主张完全相应,没有违背。念阿弥陀佛用意何在?就是要念到身心清净,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。《弥陀经》的中心就是两句话,「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」,这是《弥陀经》的宗旨。一心不乱就是清净,心地清净;心不颠倒就是智慧,不愚不迷,这个样子求生西方,自然是上品上生。底下说:

  凡愚不了自性。不识身中净土。愿东愿西。悟人在处一般。】

  觉悟的人在哪里都一样。那个不悟的人有愿意生东方药师净土的,有愿意生西方极乐净土,还有愿意生弥勒净土。人各有志,人各有愿,诸佛净土我们也都得要把它搞清楚,它要具足哪些条件。再回头看看我们本身,与它的条件相符不相符,是不是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去得了。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:

  所以佛言。随所住处恒安乐。使君心地但无不善。西方去此不遥。若怀不善之心。念佛往生难到。】

  这一句非常重要,要我们存善心,要说好话,要做好事。过去杨仁山居士曾经说,他说近代有一些邪教,也打着佛教的招牌,其实里面所做的,与佛教决定不相干。他们也做法会,他们也拿《坛经》祖师这些话说要修身中净土,而且各个以为都是六祖的真传。杨仁山老居士说,那些都是地狱种子,错解了六祖的意思。心地善就是去十恶八邪,十恶就是十善业道的反面,身杀、盗、淫,这三恶,口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这四恶,意里头有贪、瞋、痴三恶,这总叫十恶;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,这叫做十恶八邪。把十恶八邪统统离开,我们的见解、我们的思想就善。如果还有不善之心,天天念佛不会相应的,所以说『念佛往生难到』。下面这几句话,可见得六祖一片大慈大悲,苦口婆心。

  今劝善知识。先除十恶。即行十万。】

  等于走了十万里。

  后除八邪。乃过八千。】

  这个十万八千里,是我们中国古代,六祖是唐朝人,说我们中国距离印度,那个时候我们称印度为西天,其实印度并不是在中国的西面,而是在西南面。但是那个时候走路是往西走,要绕过喜马拉雅山。所以那个时候的路多半都是走甘肃敦煌、走新疆、走葱岭,就到现在的阿富汗、伊朗,再往南走,再往东走,这样到印度。所以都是往西面走,我们一般人就称之为西天。当时对地理环境没有现在这么样的清楚,所以称之为十万八千里。路也没人去量过,可是走这个路,差不多从中国走到印度,一般来说要二、三年的样子,总得要二年。当时都是靠走路、骑马,每天走不了多少路的,走个几天要休息几天,所以要走一、二年,这个路大概有十万八千里,就是这么个说法的。所以这个不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,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。莲池大师说《坛经》是大众的记录,不是六祖自己写的,六祖平常说法大家笔记的。所以莲池大师他老人家讲,就是六经这些诸子,子书里面也有许多后人附会的地方,《坛经》也不例外,这一千多年当中,也有不少人给它加加减减,窜改的地方是在所不免。所以这些地方我们都得要懂得。这是藉这个世间中国到印度这么远的距离,来比娑婆到极乐,它是个比喻话,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。因为这种比喻人家容易懂,如果讲娑婆到极乐,一般人的的确确很难体会得到。我们如果知道这是个比喻,那对于净土的的确确就没有妨碍了。念佛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邪恶除尽,我们才能念到功夫成片,才能念到一心不乱。

  念念见性。常行平直。到如弹指。】

  这就近了,一弹指就可以到。

  便睹弥陀。】

  这你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。这都是对上上根人的开示。

  使君但行十善。何须更愿往生。】

  这是对参禅说的,因为韦使君也是在六祖大师会下开悟的。六祖在曹溪三十七年,弟子当中开悟的一共有四十三个人,韦使君是一个,是其中之一。所以六祖观察他的根机是在禅,他不在净,他在禅能够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。悟了之后,再要念佛求往生,那就是实报庄严土,他不是凡圣同居土。可见得六祖大师他这个用意跟一般人不一样,先教他见性,教他明心见性。所以教他先修十善,暂时不要一心求往生,先教他见性,教他念念见性。

  不断十恶之心。何佛即来迎请。】

  阿弥陀佛临终来接引,临终来接引,这个十恶八邪一定要伏得住。如果到这个时候,十恶八邪还现行、还起作用,那是与阿弥陀佛有障碍的,临终见不到佛的。底下这就是从禅来说:

  若悟无生顿法。见西方只在刹那。不悟念佛求生。路遥如何得达。】

  所以六祖这些话,可以说是深谈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决定没有毁谤净土法门的道理。依他这个理论来修学,确确实实是把净土品位提升了。但是这个也要是不是这个根性,如果不是根性,参一辈子还不开悟,那反而误了事。所以他接引的,这是上上乘人。我们既然不是上上乘人,那就学莲池大师,老实念佛。学谛闲法师那个徒弟,他也不认识字,也没念过经,也没有听过经,谛闲法师就是传他六个字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他念了三、四年,站着往生的,真成功了。人家怎么念成功的?也是把心里头的邪恶统统念掉,心清净了,与佛相应。倓老法师一生当中见念佛站着走的、坐着走的,他一生看到好多个。都是老实念佛,都是这么走的,这是真正值得我们警觉的,值得我们警觉。所以他那种成就,确实那些讲经说法的大法师,博学多闻的善知识,远远的比不上他,他那个成就真正不可思议。我们在台湾也见到不少,林看治居士写的那本小册子,那每一位都是事实,都不是虚假的,都是真正的事实,《念佛感应见闻记》。再看底下这一段:

  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。目前便见。各愿见否。众皆顶礼云。若此处见。何须更愿往生。愿和尚慈悲。便现西方。普令得见。】

  这是老和尚显神通了,这个神通叫真正的神通。诸位要记住,不是在这里变把戏、变魔术,这个叫真正神通,把这些理事都说开,都教大家明白了。神就是不可思议,神奇;通是通达而没有障碍、没有疑惑,这叫通。而不是把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叫他到这里来现个形,给大家看一看,不是这个意思。那个要是真的显现出来,没用,对你有什么好处?顶多看一看,看看之后并没有好处。我们看六祖现的这个神通,那对我们就有很多好处,有真实的利益。

  师言。大众。世人自色身是城。】

  这就是比喻,完全从比喻说,我们这个身就好像是个城一样。

  眼耳鼻舌是门。】

  这是好像城门。

  外有五门。】

  外面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五根,外面有五个门。

  内有意门。】

  内里头有意根。这就是把六根比作这六个门,五个在外,一个在内。

  心是地。】

  所以心地。

  性是王。王居心地上。】

  『性』是本性,是心之体。心是性之作用,心就是识,就六识。所以六识是作用,在眼叫见,在耳能闻,这个叫性,本性没有分别。所以《华严》上说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此地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心,就是这里讲的性;《华严经》上讲的识,就是此地讲的心,这个心是心识。心识能变,本性能现,有体有用。能变的体,这就是『王』,主宰。所以本体就是主宰,把它比作「王」。

  性在王在。性去王无。性在身心存。性去身心坏。】

  性要走了,人就死了;性要在,人是活人。这个讲的真性。

  佛向性中作。莫向身外求。】

  禅家的口号说得很清楚,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」可见得成佛是要从内心,向心性里面去求,不能向外,外面成不了佛的。所以前面讲要修福,修福是向外求,不是向内的。功德是向内求的,福德是在外面修的,这个要搞清楚。『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』,我们晓得自性是佛,就不要到心外去找佛。

  自性迷即是众生。自性觉即是佛。】

 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。所以佛在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上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」哪一个不是佛?你觉了就是佛,迷了叫你做众生,觉了就叫你做佛,佛与众生没有两样,只有迷悟不相同。迷的时候叫众生,悟的时候叫佛,换个名字而已,其他的没换,没有改变,只有名字改变了。除了名字之外,什么地方有改变?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  慈悲即是观音。】

  这个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说,观世音菩萨代表我们本性大慈大悲,地藏菩萨代表我们本性里面的孝亲尊师,文殊菩萨表智慧,普贤菩萨表实践,都是代表自己性德、修德的一部分。所以整个的那些诸佛菩萨,合拢起来就是自己,就是自己的性德、修德。除了真性的性德、修德之外,到哪里去找什么佛菩萨?找不到。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  喜舍名为势至。】

  『喜』是欢喜,法喜充满;『舍』就是放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这就是大势至。

  能净即是释迦。】

  释迦牟尼这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,『释迦』翻作能仁,仁慈,他能仁慈,就是能够以仁慈之心待人,以平等慈悲待人,这叫释迦;牟尼就是清净的意思,寂默,寂默就是清净。这个名号,实际上就是菩提心的起用。菩提心自受用是深心,牟尼就是深心,自受用。身心清净,一尘不染,这是自受用;待人是大慈大悲,他受用。所以释迦牟尼的名号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念这个名号,我们也自己学着要清净,待别人要慈悲,自己就是释迦。

  平直即弥陀。】

  『平』是平等;『直』就是心直。菩提心里面第一个就是直心,直心就是至诚心。我们说心真诚到了极处,以平等看一切法,这就是『弥陀』。《维摩经》上说得好,「直心是菩萨净土」,又说「直心是道场」。鸠摩罗什大师的解释也是如此,直心就是诚实心,就是儒家讲的诚意。这个就是把西方三圣搬到面前了,这就叫现神通,这对我们有切实的受用。大师在此地完全用表法的方式来讲,开导我们,教我们觉悟,觉而不迷。所以佛法里头没有迷信。

  人我是须弥。】

  这底下讲过失的产生,为什么迷失了自性,为什么我们不能见佛?『须弥』是大山,这个东西就是障碍。为什么说「人我是须弥」?有了人我就起贡高我慢,所以你就有人我是非。

  邪心是海水。】

  『邪心』是贪爱。

  烦恼是波浪。】

  波涛,叫你的心,这个心水永远不得平静。

  毒害是恶龙。】

  这都是从比喻当中说的,『恶龙』,牠要害人的。

  虚妄是鬼神。】

  都不是善类。

  尘劳是鱼鳖。贪瞋是地狱。愚痴是畜生。】

  把我们真如本性,迷染之后所变的这些现相,这就是六道里面一些毒恶之相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这些东西变的。如果我们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,没有人我,没有邪恶,没有烦恼,没有毒害,没有虚妄,没有尘劳,没有贪痴,你就是佛菩萨。你有了这些东西,这叫凡夫。这些心会变六道境界、会变三途的境界,所以三途六道是自己心里头变现的,不是外面有这个东西,自己心里头变现的。

  善知识。常行十善。天堂便至。】

  佛经里头常说,什么原因生到天堂?修十善业道。所以基督教他们讲升天堂,没错,它有十诫。而绝对不是说,信了上帝就能升天堂,这个话讲不通的,这没道理的。他信了他的上帝,要守他上帝的十诫。他那个十诫的内容与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非常相似,十善能生天,修那个十诫决定升天。只要你修十诫,信不信上帝不要紧,十诫修好,不信上帝也升天。可见得升天的条件,决定在你道德的标准,不在乎对上帝信不信,不在乎这个,这个才合理。不信上帝的人,他心地很善良,修十善,难道再好的人也不能升天?这个理上讲不通。信了上帝,造作一切的罪恶,还是要堕三途;不能说信了上帝,你所有的罪业,上帝都赦免了,上帝没这么大的权限,自作自受,谁都代替不了。所以基督教常常讲,信了上帝就得救,这句话误人,自误误人,自害害人。它应当极力要提倡十诫,以十诫来修行的话,他们决定可以成功。所以决定不能够迷信。这是祖师教大众,你行十善就是造的天业,你来生一定生天。

  除人我。须弥倒。】

  实际上,『除人我』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的破四相,「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」,这个四相没有了,那是菩萨,贡高我慢就没有了。

  无邪心。海水竭。】

  贪心就没有了。

  烦恼无。波浪灭。毒害除。鱼龙绝。】

  可见得,见惑与思惑,它有连带的关系,思想、见解正确了,所有的业障、罪业统统都可以消除。而见解里面最严重的、最根本的就是我见,有我就有我慢,我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。《唯识论》里头讲,四大烦恼常相随,只要你有我,就有我执、我见、我爱、我慢,四大烦恼常相随。无我,这个四大烦恼就断了。到什么时候无我?阿罗汉。所以破除四见是阿罗汉以上的境界。只要有我,跟别人在一块,我总比别人要强一点。即使贫贱到了极处,当了乞丐,这是贫贱到极处,贫是没有财富,他在外面讨饭吃,贱是没有社会地位,在社会上没有比他更低的,他怎么样?他还一样有我慢。看到那个有钱的人走过,他还在旁边冷笑:这有什么了不起,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!还觉得自己比他还高。所以我慢是无始俱生的烦恼,我们一定要觉悟。佛法讲修行,因为你要修出世间,必须要完全断掉。儒家不讲出世,他讲世间,世间他也说「傲不可长」,他晓得傲慢人人都有,别增长了,希望到这个程度就为止,不要再往上增长。这是世出世间法要求的不一样。所以世出世间教学最根本的,都是教我们谦敬,要谦下,要敬人。

 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。】

  就是自己的心,心地上有觉性如来。『觉性』就是离一切迷妄觉悟的自性。

  放大光明。外照六门清净。能破六欲诸天。】

  这就是讲自性觉的作用,觉悟了有这么大的作用,所谓照天照地,这是讲外照。

  自性内照。三毒即除。地狱等罪一时消灭。】

  自性觉有对内、有对外,转六道轮回为一真法界,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内外明彻。不异西方。】

  西方极乐世界是内外明彻,如果你在此地也能够做到了,你这个境界与西方没有多大的差别,这是在我们外观上来说。而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,诸位必须要深深的探讨这些大经大论,你才知道。六祖在此地没有说到那么深,因为他接引的是禅的根性,对象不是修净土的这些人,他们都是参禅的。如果对参禅的这些人,极力的来赞叹净土,劝他们修净土,那把他本宗破坏了,把他自己宗旨否定掉了,这个不可以,这是决定不能这么做法的。就好像办学校一样,他办的是专科学校,是专门修禅的,不能说我这个解散,不要了,我们统统去跟慧远大师学净土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所以一定要晓得门庭施设不同,要晓得这个意思。

  不作此修。如何到彼。】

  你要不能这样的修行,怎么能到西方?

  大众闻说。了然见性。悉皆礼拜。俱叹善哉。唯言。普愿法界众生。闻者一时悟解。】

  大众听了之后非常欢喜,内心里头真正有所感发,有感想,也有发明,也就是有悟处。所以说『了然见性』,这个是悟,悟解不是证入,听了以后明白这个道理。礼谢大师,赞叹善哉。底下就是我们常讲的回向,我们自己得了好处,一定要叫别人得好处。『唯言,普愿法界众生,闻者一时悟解』,这就是回向。

  师言。善知识。若欲修行。在家亦得。不由在寺。在家能行。如东方人心善。在寺不修。如西方人心恶。】

  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,佛教主要是以在家人为对象的。出家人,出家人这是示范。你们想想,念师范学校的这些学生,他念了之后要做老师,他以谁为对象?当然是以学生为对象。不能说叫所有的学生统统念师范,以后没有对象,那就错了。所以出家人是很少数,他的职业就是将来教学的,以佛法来教导一切众生,所以称和尚、称法师。和尚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是亲教师,就是直接指导我的老师,这是亲教师。我修学这个法门,是从他那里得到的,他就是我的亲教师。法师这是平常普通称呼,我们一般称先生,他虽然传法,虽然在做老师,他没教给我。好像我们在一个学校里面,学校老师很多,有的老师直接上我的课,有的是我们学校老师没上过我课的,没有上过我课的老师我们通常称法师,或者称阿阇梨。阿阇梨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模范,不一定他来教过我的。直接教我的,这叫和尚、亲教师。所以和尚这个称呼非常的亲密,这是关系不寻常的;法师这个称呼就很疏远,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。所以他的教学对象都是在家。所以讲到修行,在家就可以了,不一定出家在寺院。『在家能行』,这还是从比喻上说,譬如『东方人心善』;『在寺不修』,就比喻说出家,出家不肯修行,『如西方人心恶』。

  但心清净。即是自性西方。】

  这个再做一句总结,总而言之一句话,心净则国土净。西方是清净世界,极乐世界,必须要心净的人才能往生。

  韦公又问。在家如何修行。愿为教授。】

  底下一段就是问在家修行,大师给在家修行指出一条道路来,怎么个修法。所以它这一章里头一共是有三个问题,第一个问功德,第二个问净土,第三个是问在家怎么修行法,就是这一问,在家如何修行,三个问题。

  师言。吾与大众作无相颂。】

  就是底下这个偈颂,一共是有四首半,一首是四句,这个十六句就是在家修行的旨要。

  但依此修。常与吾同处无别。】

  这意思就说明,只要依照他这个话去修行,就像天天跟他在一起没有两样,就没有离开他。

  若不依此修。剃发出家。于道何益。】

  若不能够依照这个原则去修行,就是剃了头出家,在寺庙里天天跟着他也没用处。如果依照这个修行,不出家,天天在家里,根本就没有见过他,也就是跟他常常在一起没有两样。这个话说得非常恳切。我们看底下这个偈颂:

  颂曰。心平何劳持戒。行直何用参禅。】

  这两句是修行的根本,不管修哪个法门,心要平等,行要正直,要行得正,要行得直,正则不邪,直则不弯曲。所以一个是心,一个是行,讲到修学这是大根大本。持戒的目的就是要心平等,心要真正平等,戒就圆满,就用不着持戒了。我记得我有一年在高雄讲经的时候,有几位是医学院的同学来告诉我,他说高雄有一个地方法师讲经,劝大家不要持戒,也不要参禅。为什么?六祖说的,『心平何劳持戒』,用不着持戒。这大错特错。试问一问,他心平了没有?心平才不须持戒。什么人到心平?给诸位说,佛心才平。等觉菩萨的心里头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,还没有到真正的平,所以等觉菩萨还要持戒。这个人居然不持戒了,六祖要是看到这个情形会痛哭流涕,他把他的话完全错会了,这还得了吗?这不得了!所以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。修戒定慧,目标就是要到心平、行直。我们现在心也没平,行也不直,换句话说,还是要持戒、参禅、念佛,你要不这样干的话,你将来决定要堕三途。祖师在经里头没讲错,你自己错会了意思,不能怪他。所以这个很重要、很重要。下面再就日常生活事相上来说,这就讲修德,前面两句可以说是性德。

  恩则孝养父母。义则上下相怜。】

  学佛要以孝敬为根本,如果孝敬做不到,那就没有法子入佛门。所以四大菩萨,以地藏菩萨代表孝。地是大地,我们哪一个人能够离开大地而生存?离不开的,所以地是根本。佛门讲孝,这是心地,孝敬就好比大地一样。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孝顺父母学起,从尊敬师长做起。『恩则孝养父母』,三世诸佛没有一个不孝的,唯有学佛才能够尽孝道,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的留意。所以我们讲修礼敬诸佛,从哪里修起?从孝顺父母修起,从这做起。

  『义则上下相怜』。这讲哪些人?第一个讲夫妇,夫妻是道义的结合,这在家庭里面;社会里面,你的同事、你的朋友、你的长官,也都是道义的结合,这个要做到。美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,但是现在中国人也学美国人,现在是什么结合?利害结合,没有道义。我听说一般在工作的,那个公司待遇比较高一点,马上就过去了,不讲道义。现在讲道义的,日本的公司讲道义,所以美国人做生意做不过日本人。日本的员工就是公司很不景气,别家有好的待遇来请他们,他们不去,他们说苦要跟老板苦在一起,要把这个难关度过,他们有这个义气。所以我听说在旧金山,日本人那个公司的员工罢工,罢工照样工作,头上拴一个白布条,就是对老板很不满意,那就是罢工、就是抗议,工作还照做。所以这个美国人搞不过,美国的员工一罢工,真的不干了,日本人照干,拴个白布带子就是反抗、不满意,很不满意,工作一样照做,这个了不起,实实在在了不起。所以日本公司也有很多长处,我们中国人也有在那边做事情,他们好,到不景气的时候,他们不裁员,员工薪水维持着,高级干部不发薪水,他们是这样做法的。老板、高级职员是减薪,甚至于不发薪水,底下员工照常要发,所以他能顾到最低级。所以这个做法,美国人怎么能做得过它,做不过它的。

  在台湾也有些公司还是这样的,像庄传宗他那个小公司,那个小公司你看他这个做老板的,一出来玩就出来玩了半年,好像家也不顾了。他的员工就是有道义,他跟员工相处就跟兄弟姐妹一样,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。他的员工不散的,就是公司再困难、不赚钱的时候,他的员工不会跑掉、不会走掉。这个好,这个难得,这就做到了「义则上下相怜」。所以他老板赚的钱跟员工大家一样分,员工心服,这个服了,他真正肯干。为什么?利润是大家的,不是老板一个人完全拿去的,老板顶多多拿一点,拿得很有限,员工看到很甘心。这是应该要这么做法的。这两条就是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,我们要记住,要认真去做,去做就是修行。我们对父母、对师长、对长辈是不是尽了孝养之道?对于同事、对于合伙人是不是真正有道义?底下都是要紧的话:

  让则尊卑和睦。忍则众恶无喧。】

  一定要学忍让,人人都能够忍让,这个家庭哪有不和睦的道理?家和万事兴,家庭就兴旺。所以兴旺的道理,就是一家人个个都能忍、个个都能让。我们要是看一个家庭,家庭和睦,这个家庭一定兴旺。你看一个公司行号也是的,老板跟伙计处得很融洽、很和睦,这个公司兴旺;如果里面有意见,彼此意见不相同,互相不肯让,互相在竞争,这个公司就是目前再盛,它也盛不了多久,它会倒闭的。看一个国家也是如此,政府跟老百姓如果不是一团和睦,这个政权不会稳定,这个国家不会兴旺。所以由小可以看大,一样的道理。

  若能钻木出火。淤泥定生红莲。】

  这是比喻的话,比喻什么?比喻的忍让。忍让这个功夫做得成功了,就好比『钻木出火』,「钻木」要忍耐,要有耐心。『瘀泥定生红莲』,莲花这才开出来,这是比喻,好像烦恼泥中生莲花,比喻这个意思,转烦恼为菩提。今天时间到了,后头还有几句,我们留着下一次再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