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网经 (第二十八集) 1983/1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:11-001-0028
请掀开经本一百零四面倒数第二行,末后三个字看起。
「二转依本之心,得证报身,依本心者,即第七识,谓依八识而起,如迷此识,即起一切愚痴。悟此识者,即起一切智慧,是故此识转时,一切愚痴解脱,即证得报身故」。前面讲过法身,法身是怎么来的?怎么回事?如何证得?在这边都有一个概略的介绍。今天是讲七转识,转依本之心得证报身。这句就说明证得报身的根源,下面是解释什么叫做依本之心,怎么个转法这是一定要知道的。本心就是阿赖耶识。第七识是阿赖耶的见分,其实阿赖耶的见分也是广大而无边际的,阿赖耶的相分也是尽虚空遍法界的,麻烦就是在迷。他迷了之后在见分,执着见分的一分,以为那是自己,这就讲的我执,阿赖耶相分里面执着也是执着这一点,执着这个身相以为自己的身,在这里面起了身见,在见分里面起了我执,这就叫依本心。
这一转就是转识成智。由此可知,既然是转八识是成正法身,转八识是正法身。法身是什么?就是大圆镜智,大圆镜智就是法身;转末那就成了平等性智,平等性智就是报身;而妙观察与成所作就是应化身。就是这么回事情。三身实在讲人人都有,佛这三身他不迷,他觉悟,三身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;我们做凡夫的也有这三身,这三身迷了。迷了法身就变成了根本识,根本之心,这心意识变成第八识,迷了报身就变成第七识,迷了应身就变成第六识,这个事实实在说只有迷悟。佛在迷悟上建立一个假名,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说得好,只转名不转体。这话说得太妙,太妙了!譬如说我们现前觉悟了,彻底觉悟了,转末那成平等性智,你现在就叫菩萨,你没转过来的时候你叫凡夫。当凡夫的时候是这么一桩事情,一下觉悟了马上换个名字叫菩萨,还是这个人,还是这桩事情,这人没转,换个名字而已。名字根据什么换的?根据迷悟,你觉悟了,你不迷了。所以七识是依八识而起的,它是属于依他起性。
从唯识上来看八识的见分就是精神的世界,灵知,八识的相分就是物质的世界,如果我们今天在现代的学术把万法分为精神与物质两大类,这就是阿赖耶的见相两分。见相两分是同源的,在《唯识》里面说得很清楚,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,自证分是本体,因此这两分就可以互相的转变。相分从哪里来的?相分是见分变现出来的,所以相不是真实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在《唯识》经论里面讲得太清楚,也讲得非常的精细,众生迷惑颠倒,不了解事实的真相,所以经上常常叹之为「可怜悯者」。真相是怎么样?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尽虚空遍法界,我们这个身相也是尽虚空遍法界,有几个人能够明白这一个事实?《楞严》上说得好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」,我们一读,这是菩萨,大概是应以佛身得度而现佛身,应以天身得度而现天身,想到这里去了。这个想得也没错,可是什么?没有得到事实的真相,真相是什么?真相就在自己。
先说什么叫众生,你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众生。六祖在《坛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要度自性众生,四弘誓愿里头也讲「自性众生誓愿度」,自性众生是什么?就是念头。随众生心应所知量,心里欢喜马上面孔就现个欢喜相,心里一生气马上面孔就生个生气的相,这就是随心应量!诸位能够体会到这一点,你才晓得原来《楞严经》上就这么回事情。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现前一实验就兑现了,这你容易觉察,这个相是什么?当处出生,当处灭尽,你想想对不对?这一个道理容易明白,跟诸位一提你就晓得,确实当处出生,当处灭尽。一个念头起,再一个念头马上就灭了,这个生灭念头就叫众生,就是众生!
从早到晚你心里头念头的生灭不晓得有多少,这一个念头起来它就有相分。《楞严经》讲这四句话一点都不错,随心应量,「当处出生,当处灭尽」。可是我们这个心非常非常之大,你要说你这个心就在这个身体里面那就错了,那大错特错了。如果心在身体里面,与外面不相干,那应该跟外头没有感应,为什么见色闻声你会动心?这就证明你这个心并不是关在肉体里头,没关在这个里头。《楞严经》一开头,你看看阿难尊者七处找心找不到,心不在内、不在外也不在中间。其实什么?他迷,迷了怎么找也找不到,要是悟了,在内、在外也在中间,到处都在,无有一处不在,所以他才能够与尽虚空遍法界起感应。
所以悟了以后才真正明了,我们的念是尽虚空遍法界,我们的身相也是尽虚空遍法界。十方世界无边刹土都有我们自己在那里承事供养,没有一尊佛那个地方漏掉的。你现在没办法,你现在迷了,你执着什么?我就是这个身,除这个身没第二个身,你要是悟了以后怎么样?我有无量无边身,无处不现身,无时不现身。底下我就不再讲,愈讲愈玄,让你自己去悟去,我这个话就说到此地,愈说愈玄。但是你不要看到这个玄,是真事不是假的,这不是推想、不是理论是事实,所以悟了是得大自在,真正解脱。
那个迷悟的关就在第七识,所以我们一个真正讲修行人对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,第七识的特性就是执着,《唯识》里面讲的恒审思量,这里面最坚固的执着就是一个我执、一个法执,所以这两个执着你不破,像《华严经》那个境界,别说你没法子入进去,体会都不容易,体会都很难。那就是你坚固的执着,障碍了你理解,解都不能,那何况证入?因此佛法的修学,无论是哪一个法门、哪一个宗派都是先教你发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么?菩提心的本体就是此地转第七识,菩提心的本体是平等心!不平等就不能够转第七识,所以第七识这个名字转成智就叫平等性智。你不平等怎么行?一切法统统要平等,才能够转这个识,只要有一桩事情不平等就转不过来。这个事情你们想想容不容易?好难!其实这个事情不算难,为什么?这事不求人。世间最难的是求人难,这个事情求自己。你自己在境界里面果然用平等的心来待人接物那就转过来了。
平等心是无心,是无妄心,因为平等心是真心,无妄心,无高下之心,无生灭之心,无断常之心,那是妄心!无分别、无执着,这就是菩提心的本体。这个道理说了似乎也懂得一点,可是在境界上,这个境界就是指我们的生活,生活转不过来,有无量的分别,无量的执着;换句话说,无量无边的不平等,那怎么行?这就是我们修行证果的大障碍。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,别说一心,功夫成片都没得到。你要问为什么我得不到?你用不平等心去念,念上三大阿僧祇劫都得不到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你要想往生,这个法门讲带业往生,带业还是有条件的,带种子习气不带现行;换句话说,能往生的人虽然没做到真正平等,他有个假平等。假平等也行,也能够带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,如果真平等?真平等跟诸位说实报庄严土。相似的平等是事一心不乱,真正的平等是理一心不乱,看到像平等其实不是平等,表面样子上平等连相似都谈不上,那是功夫成片,可见得平等心的重要!
功夫成片的条件,我们就以这个不平等心来说,这个念头才起,一个念头才起,马上就觉悟。古人所谓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,他马上就觉悟了,觉悟了,一句佛号就把它转过来了,把这个念头转到佛号上去了,这个念头它就消灭了。才起就灭了,这叫功夫成片,你的觉性,你的佛号能把这个不平等心把它压下去,压下去,表面看的平等,底下不平等,功夫成片就这么一个情形。
如果到事一心的时候,他这个妄念真的没有了,不是讲表面,连里面都平等了,正是里外一如,这个时候是事一心,为什么不叫理一心?因为他里面还有一个法执在,法执没破,那个法执还是第七识。第七识转了一半没完全转过来,只把我执转过来了,无我了,还有法。什么时候连法执也破了,在法上平等了,有情众生上平等是人我执破了,平等了;几时能够我与一切万法都平等,在地上捡一块砖头、瓦块跟我,平不平等?平等了,那法执就没有了。这个功夫你看又进了一层!为什么说草木、砖头、瓦块跟我是一样的,这个东西难懂!这个里头真正明了了,那《华严经》一句话你就承认了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天台大师在《法华经》里面讲「万法皆如,万法皆是」,你也承认了。这些所说的都是真实相!所谓是诸法实相,说诸法实相实在讲就是禅宗所讲的自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本来面目如是。
报身是智慧身,就是般若智慧现前,所以在这后面说「如迷此识,即起一切愚痴」。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,这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痴,贪瞋痴的痴,这是根本烦恼。因为痴所以才有我见,我见就是我执,就是人我执,我爱、我慢都是属于人我执。我见这个范围大,这是我、法两种执着都有,而我痴也是我、法两种执着都有,所以我慢是先破,我爱、我慢是先断。你看修禅定的四禅八定里面没有慢,没有瞋,所以他比我们高,高的是他没有瞋恚,他没有我慢。由此可知,我们修行先要破我执,先从这两条上下功夫。修平等心,这个方法手段就是礼敬诸佛,用这种方法。由此可知,礼敬诸佛好比是药,它的功效破我慢的。十大愿王里面它列在第一条,就是说明修行人应当从这个地方下手,渐渐才能够破愚痴,转识成智的最初方便!
「悟此识者,即起一切智慧」。一觉悟第七识就换了名字,就叫做平等性智;迷的时候它就叫第七识,只换名字。就是迷悟给它换个名字,其实是一桩事情,这就是说什么?不平等就是平等。迷的时候不平等,悟的时候平等,迷悟不二,它是一桩事情。迷是它悟也是它,平等是它不平等还是它,平等就是不平等,不平等就是平等。这个道理要明白,你才晓得佛法说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都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要想开智慧要从这里下功夫,执着减少一分,智慧就透一分,减少十分,智慧就透十分,所以执着是智慧的大障碍!持戒的人执着不能得定,修定的人执着不能开慧,这是我们在许多经典里面都读到的。持戒的人执着当然不能得定,一天到晚想到我的戒律精严,那个人破戒、那个不守戒,你想想看一天到晚起分别,他怎么能得定?他得不到定!那个持戒人如何才能得定?我戒律精严,看到什么?个个人戒律都精严,那个破戒的人他故意装,装给我看的,看我动不动心。我在里头不起分别、不起执着一样的恭敬,看破戒的人跟看诸佛如来是一样的恭敬,一样的供养,他心平静了,这样才能得定。
所以要晓得那个戒律是我自己修的,自己学的,不是给别人的。你看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做一个修行人的榜样。修行人只有一个人,不能有一个同参。有一个同参,你跟我差不多,我们俩程度一样,恭敬心就生不起来,所以善财童子学生就他一个,你看除他一个之外,你在《华严经》里去看,统统都是善知识,都是老师,都是佛菩萨;换句话说,他是一体恭敬,这就对了。再看看每一位善友,善财童子跟他告辞的时候,你看每一位善友自己自谦而尊人。这就是告诉他,在他自己学,他也是认为自己是学生,除自己之外,所有的人也都是善知识,都是佛菩萨,他才能成功!我们今天大病,毛病就出在此地,自己有一点修行自己很了不起,别人没看在眼里,没看得起,自己好像这个功夫是高了一点,但是我慢心随着增长,这叫什么功夫?好像戒一天比一天清净了,慧也一天一天也开了,定好像一天一天也深了,傲慢也一天一天增长了,哪有这种道理?你就晓得我们今天失败,失败在哪里。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警惕的。
我们今天看这个也不如意,那个也不如法,没法子修行!经上一开头「如是我闻」,你跟这两个字就违背了,法法皆如,法法皆是,逆顺都如。《华严经》里面有大菩萨,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甘露火王那比阿鼻地狱还厉害,都是菩萨。他两个人对照,完全一百八十度不相同的境界,一个慈悲,一个极其残忍,慈悲就是残忍,残忍就是慈悲,是一不是二,你几时候能入这个境界你自己才会开悟!智慧才能现前。如果你在这个里头有分别,那好了,只好永远当凡夫,没法子,不二法门你就进不去。
因为你有二,你在一切法里头你是二心,二心如何能入不二法门?入不进去!不二法门是大乘佛法的总名称,就是你没法子入大乘。小乘可以,小乘因为里头它有法执,可以,大乘入不进去,难,没法子。修净土行,修净土你有执着,凡圣同居土可以有执着,方便有余土里头也有执着,比较轻一点,实报庄严土里头没有执着,所以西方净土实报庄严土是不二法门,我们在功夫里面讲理一心不乱是不二法门,这就是你实实在在没有法子,你只好修净土同居土,那也算不错。刚才讲了同居土里头烦恼要压下去,不可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看到那个冤家对头在那里,你怎么也在此地?那怎么可以?总不能到莲池海会里头还去吵架去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「一切愚痴解脱,即证得报身故」。这个愚痴这是解开了。愚痴也是个结,把这个结解开了,脱是超脱了,这个时候就是超脱了愚痴,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,你就证得了圆满报身,就证圆满报身。再看下面第三段。
「三转起事之心,得证化身」。这就是讲的化身里面就包括了应身,应、化常常合在一起说。底下这来解释什么叫起事心,起事心就是分别心。「即第六识」,它起的什么事?「谓对六尘,而起分别」,诸位要晓得前五识只有了别,没有分别,就是说分别的功能非常薄弱。了是明了,你的眼见色一见统统明了,它不大分别的,谁分别?第六意识分别。怎么晓得是第六意识分别?如不用第六意识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我们平常习惯上用的这个术语「注意」,注意两个字怎么意思?注入意识,就是叫你提起你的分别,眼要没有注意就没看清楚,耳要没注意就没听清楚,意识没起作用。所以这个注意这些术语都从佛教里头来的,你就能够想像得到,佛法对于我们中国文化影响是多么深?这个术语从佛教来的。
打妄想没注意就没听清楚,我们看一个东西我们那个意搞到别的地方去了,眼睛没看清楚。这种经验我想每一位同修都有,所以老师教学常常提醒学生要注意,这个「注意」这两个字从哪里来的不晓得,含含糊糊!这两个字真正内涵没弄清楚,那要懂佛法才行,注入第六意识。这就是对六尘起分别了,它的分别功能非常之大,善于分别。第七识执着的功能很大,它虽然分别它也有执着,但是执着的力量很薄弱。第七识也有分别,分别的力量薄弱,而这个执着的力量强大,这两个合起来就是转智成识。我们今天称一般世间人有学问的人、读书人,知识分子,转智成识凡夫,学佛的人怎么样?转识成智,这是学佛的。所以这些名相你仔细想想很有道理,知识分子一般觉得这个名词很好,其实不然,在佛法里面来看迷惑及颠倒,怎么可以转智成识?学佛的人转识成智,那就对了。
「以迷此识,即起一切贪瞋痴等,恼害众生」。由它起分别,第六意识执着,这就是起惑造业,这造罪业;迷了就是干这一套,迷了他是烦恼。「悟此识者,即修一切戒定慧等品,饶益众生」。这一悟就叫菩萨,所以贪瞋痴就是戒定慧。悟了叫戒,迷了叫贪;悟了的时候叫定,迷了叫瞋;悟的时候叫慧,迷了是叫愚痴。你看也只换名词,戒定慧就是贪瞋痴,贪瞋痴与戒定慧不二!这就是迷悟所起的这个名词不一样,这就是烦恼就是菩提。
「是故此识转时,即证得化身故」。第六识一转他就有能力饶益众生,饶是丰饶,益是利益,就能够带给众生最大的利益,最殊胜最究竟的利益,这叫饶益。这是把三身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在此地叙述出来。诸位就应当明了三身我们统统有,现在是迷了,迷了并不是三身失掉了,迷是什么?失去了他本来的功能,这一迷之后使原本那个良知、良能丧失掉了,变成一种恶知、恶能,在三界里面起惑造业,搞这些生死轮回,搞这一套,迷了才出这个现相,一悟完全就反过来。这就说明一体三身在佛不增,在众生不减,不增不减,只有迷悟的差别,只有名字的差别,理与事都是不增不减。
「是以如来出世,说诸心地法门,无非要令一切众生,断恶修善,转识成智,证三身,圆十号故也」。这里头有两句八个字非常重要,「断恶修善,转识成智」,这八个字要牢牢的记住。你能断恶修善,虽然不能够出三界,不能证菩提,你决定不堕三恶道,在三界当中得人天福报。这是学佛人必须要修的。可是这个不究竟,如果要讲到真正究竟,一定要转识成智。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,这个方法统统是转识成智的,我们这个念佛的方法也不例外,持戒的方法也是如此。若非转识成智,那就不是佛法,是佛法决定是转识成智的,转八识成四智,这一转你就证三身,法身、报身、化身统统现前,一体三身就证得了。
「圆十号」,十号是如来果地上的十号,那就圆满了,所以这十种称号是古人通号,不是某一个人他的特殊的名号是通号。这一段这个注解注得好,文字不多,确实是好文章,简要详明。这一段文章非常重要,与《六祖坛经》第五章里面所说的「一体三身佛」是同样的义趣,同样的意思,同样的趣味。下面再解释「十力」,这是讲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。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本能,佛因为转识成智,这个本能都显示出来了,我们现在是转智成识,所以把这个本能,虽然有不起作用,有拿不出来。这是很苦恼的事情,拿不出来,人家有马上就拿出来,立刻就起作用,能力也是无量无边。这归纳,归纳为十大类称之为十力。
「一知是处非处智力」。他每一条后面都是智力,因为这种能力是从智慧里面生的。佛已经圆满证得大圆镜智,能力都是从智慧里面生的,没有智慧就没有能力,我们世间办事也是如此!办大事的他的智慧高,办小事的他的智慧小,事业与智慧成正比例。「是处」这两个字的意思因果相应,善因得善果,恶因得恶果,这是是处,因果相应。「非处」是什么?如果说是善因得恶果,恶因得善果那是非处,那是决定不可能的。你看这十种力里面第一种就说明因果报应是真理,是宇宙之间的一个定律,决定不会错的。
往往我们世间人看到这个人好人,为什么遭的恶报?果报不好?看到那个人恶人,无恶不作,他天天享福。好像作善未必有善报,作恶也未必有恶报,这是我们凡夫只看到这个事实的表面,不晓得因果通三世!我们这一生的享受是前生造的因,经上常讲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们这一生的享受就是前生造作的;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你要晓得来世是什么果报,我们这一生的造作,这一生造作是因,来世的因,那就晓得了,不必要问人,我们今天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动的什么念头?如果念头是善念,来生当然善报,如果这个念头是恶念,那来生当然是恶报,想什么方法投机取巧来改变,改变不了的,没法子改变的,多拜拜佛,巴结巴结佛,还是要堕地狱的,没法子。
你们可以看看朱镜宙老居士他有一本《八大人觉经讲记》,他这个讲记里头有一个故事,那个故事是真的,他老人家当年亲自见到这个事情。我那个时候刚刚学佛他给我讲这个故事,那个时候还没写出来,给我讲了很多很多因果报应的故事。这一个故事是在上海有一个已经是退了休的,因为在满清政府的时候做官,官也做得很大,很有钱,民国成立满清政府推翻了,当然他官也就丢掉了。他带着他的财产在上海,住在外国租界当寓公享福去了。这个人学佛,非常虔诚,佛门里面修桥、铺路、印经、造像没有一桩事情他不出功德的,欢欢喜喜来造,在佛门里头是大施主,大善人,看了都叫他善人。
以后他死了,他有好几个姨太太,里面就有一个姨太太,死了以后很想念他,当时在上海有一个外国人,是法国人,这个人可以走阴差,他能够把那个死人鬼魂找来跟你家里人谈话,他有这个本事。要钱要得很多,在那个时候大洋要十块,给你找一次要十块钱。他家里有的是钱,所以就请这个法国人来给他找。法国人要他的生辰八字,还有死的日期、时辰,还有葬的地点,只要把这几个告诉他,他就会把那个鬼魂找回来。钱给他了,这个法国人找了好久找不到,找不到就是你骗人。那个法国人不肯退钱,他说我真有这个能力决不是欺骗你的,但是真找不到,不知道这个鬼魂到哪里去了。
以后这个法国人就说了,如果你亲戚朋友当中要是有人过世的,他说我给你再找一次,我这个价钱减半,假如再找不到那算我骗你。好,在这个时候他那个大儿子就是那个先生的大儿子也过世了,他就把那个大少奶奶找来,他说有这么这个事情半价去找来,结果也告诉他,没好久真的找到了。找到听他那个说话的声音,讲的那个样子完全相同,看到他穿什么衣服,长得什么面貌,说话的音声完全相同。他就问,问的时候你这个爸爸过世没多久他到哪里去了?他这个儿子就说,他到地狱去了,下地狱去了。一家人听到气死了,他是大善人,学佛这么多年,天天在佛门里面烧香、礼拜、诵经、做种种善事怎么会到地狱里去?
他说他有很重的罪业别人不晓得,家里人都不知道。他说他在清朝做官的时候,有一次朝廷命令他去放赈,赈灾,当钦差大臣,不知道是旱灾还是水灾,带了很多钱去救济那个地方,他把这个钱自己干没了,所以有很多人得不到这个救济,死了许许多多人。这个罪太重太重了,所以他晚年怎么学佛,怎么拜佛,怎么样做功德没有办法弥补,还是要堕地狱。这个事情没人晓得,可能有一个他的老朋友,他现在还在世,他称他伯父,他说你去问问他,他可能还晓得点。结果人果然去找,去找他的老朋友,他老朋友想想是有这么回事情,但是他究竟得了多少好处不晓得,确实知道他曾经做了一次钦差去赈济,这个事情是有的,证实了。
所以这个事情,他自己晚年想在佛门里面学佛来弥补他自己这个罪业,没有办法,还是补不过来,还是要堕地狱。可是要是真正转过来的话,那叫转识成智,是真正忏悔,他把他所得的那些贪污得来要全盘拿出去,去做善事才能弥补!这个贪污贪了一百万,拿了十万去作功德,这怎么行?不行,那就是行贿赂了,搞了一百万的好处,我拿十万块钱佛菩萨面前行行贿赂,请佛菩萨替我挡一挡这个罪业,这是不可能的事情,这是恶行太大了,所以还是要堕地狱。这是恶因必定得恶报,善因一定得善报,佛对于这一个定理决定不怀疑,他有那个智慧看得清清楚楚。
「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」。这一条是讲三世,过是过去世,现是现在世,未是未来世,就是三世因缘果报,果报通三世的。这一条跟前面一条不同的地方,前面讲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作善决定不得恶,作恶决定不会得善,前面是说这桩事情。这一条讲的是果报是三世的,有过去造的业现在受报,有现在造的业现在受报,我们讲现世报,有现在造的业来世受报,还有现在造的业后世受报。决定有报应,不会说没有报应。
因此经论上才说「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」。众生起心动念造作的时候他不在乎,他没想到将来有果报,或者虽然想到,果报还没现前,不怕不在乎,到果报临头的时候他害怕了,那时候害怕也没用处。菩萨聪明,他不迷,所以他在起心动念之处,他就有警觉心。晓得一个恶念,阿赖耶识里面就是一个恶的种子,这一个种子遇到现行必定受果报,没有法子避免的;起一个善念,这个善念种子起现行一定得善报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一生的际遇就不怨天、不尤人,晓得什么果报都是自作自受!知道自作自受,我们从前因为不晓得迷惑颠倒,造了很多恶那有什么法子?没法子,从今以后再不起一个恶念了。虽然有恶的习气种子,如果那个习气种子淡薄,力量不强,果报是强有力的种子先受报,这就是讲因要结成果当中一定要有缘,这个强力就是缘。过去所造的恶现在把恶统统断尽了,一个恶念都不起;换句话讲,恶的缘断掉了,虽有恶因不容易起现行,缘没有了。过去世也有善,现在是起心动念统统都是善,这善念里头加上善缘,善的果报要提前现前。
所以虽然这个三世因缘果报是不能改变的,可是哪一个先受报?哪一个后受报?这个还行,这个权利还在自己手上,自己可以控制。正因为有这么一个道理,佛法的解脱的理论才能讲得通。命确定是有,命是自己造的,命自己可以改。袁了凡那就是很好的例子,他改变了命运!我们这个道场一个同修他不常来,他现在年岁大了七十多岁不常来。刘渊武先生,过去跟我是同事,他一家就是依照《了凡四训》来修学,他的命运改了。这是我在台湾,我送他《了凡四训》,全家奉行,依教奉行,十年全部改过来了,真正不可思议!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例子。
他那个时候一家人几乎到了绝境,没有法子生活下去,得到这一本书的时候如获至宝,所以他遇到我说,他说《了凡四训》救了他一家。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的人多,哪一个依照这个方法来修,这命运决定可以改,正是佛法里所说的有求必应;求功名得功名,求富贵得富贵,求长寿得长寿。它有个道理在,有个方法在,如理如法的去修学、去改造,必定成功,何况是佛法!佛法的改变那个效果比那个更要大,更来得快。这个佛法的改变是两桩事情效果是非常之大,一个是弘法,一个是护法。护持正法这个功德不可思议!所以这是第二种智力。
我们明了之后对于造因不能不慎重,起心动念要利益一切众生,不要妨害众生,连一个众生都不要妨害,为什么?一个众生妨害,就跟一个众生结上冤仇,这一个仇人将来你自己在修行道路上他就是个魔障,他就障碍你。我们要想减少魔障,就不与人结冤仇,所以佛教给我们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这十大愿王这两条非常非常重要,恒顺不是短时候的随顺,常常随顺他,这很难做到,其实恒顺众生就与本经精神完全一样。这个经是戒经,在下一卷戒条里头说得很好「孝名为戒」。孝就是顺,孝顺就是戒。解释这个意思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来说明最恰当不过,就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也许你也会问那众生障碍我怎么办?障碍你,你的功德圆满了。你看看《楞严经》里面所说的「发意圆成,圆满功德」,没做,功德就圆满了,那是什么?不是你不做,因缘不成熟,你的功德圆满,就是个人造的业不相同,个人的业不一样!
我们有一个同修也是个佛教徒,很虔诚的一个佛教徒,他是公务员。有一天他来找我,他说我们学佛的人应当是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!对不对?我说对,没错。他说现在我们机关里头有一个空缺,那个地位比他高一层,他有资格(就是升官)他可以升一级,现在空这个缺,他说我可以争取,有很多人都想争取这个位子,那么我可不可以去争?可不可以争取?他来问我这个问题。我就问他发心,我说你想得到这个位子,你用的是什么心?他说我想如果我得到这个位子,那个位子是一个单位主管,我要得到这个位子,我可以贡献我的智慧为国家、为社会多做一点事情。我说行,你可以去争,这个心好心!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你能够以服务社会、报效国家的心,行!可以去争这个位置;如果你为了要升官发财,那就错了,那就有罪业了。结果过了一个多月,他虽然争了,也提了名,但没选上,位子给别人占去了。当时我就恭喜他,我说恭喜你,你发意圆成,圆满功德。为什么?你原来争到这个位置,你真正要去做到你的功德才圆满,现在你这个心发了位置没有得到,你的功德圆满了,你不要做就圆满了,确实如此不要做就圆满了。
所以佛门里修功德,有的时候是做到才圆满,有的时候不做就圆满,那个不做是什么?没有机缘做,不是他不肯做,真正肯做没有机会。这个没有机会做跟诸位说不是自己没有福报,是众生没福报,如果有这个机会,众生有福报,自己没有福报,自己什么?要心劳,要操心,众生没福报自己就有福报,念念圆满功德!不要说这个事情有障碍,那个事情有障碍,错了,念念圆满功德。所以众生有大福报的时候佛菩萨就出现,佛菩萨不出现于世间,众生没福。所以你要想修圆满功德,时时刻刻都可以修,圆满功德是没有人能障碍你的,念念圆满功德,念念的心具足清净平等,广大誓愿。这就是知道三世业报。今天时间到了,就只能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