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15-013-0041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(第四十一集)  2001/7/15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5-013-0041

  诸位同学,大家好!请掀开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》第十二面,经文倒数第二行看起:

  阿难复白佛言。人不自手杀者。不自手杀为无罪耶。】

  从这地方看起。这一小部经,我们细心去观察,好像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学问答一样,阿难提出一些问题,世尊来为他解答。前面一个问题是问事佛吉凶,就是学佛到底是吉还是凶,问这一个问题。第二个问题提出来问的是杀生,可以说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学佛同修常常有的问题,难得阿难尊者替我们问出来,我们听佛开示。他问的意思很清楚,他是说人没有亲手去杀生,不是亲手杀生有没有罪?下面佛跟我们开示:

  佛言。阿难。教人杀生。重于自杀也。】

  佛说话非常简单,没有委屈婉转,直接的答复我们,教人杀生,重于自己亲手杀生。杀生的念头是下达命令的人,执行的人是自手杀,是奉命行事,是谁杀的?下达命令的人杀的,不是执行的人。所以下达命令的人有罪,执行的人有过,罪跟过要辨别清楚。执行的人如果有意让被杀的人多受一些痛苦,那他就有罪;如果他能够用他的技术减少被害人的痛苦,他只有过,没有罪,这地方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。下面佛就举个例子来说:

  何以故。】

  为什么?

  或是奴婢愚小下人。】

  古时候作奴婢的,「奴」是男性,「婢」是女性,多半是犯了罪,或者是父母长辈犯了罪,他的儿女被发配,也是受到惩罚,做这些官吏家里面的佣人,这两种人都没有自由,要听主人命令行事,主人天天要吃肉食,杀生吩咐他们去做。杀猪杀羊、杀鸡杀鸭,谁杀的?主人、下达命令的人他杀的,这些奴婢只是奉命行事而已。『愚小下人』,或者是家里面小孩不懂事。

  不知罪福。】

  奉命行事的时候,他没有慈悲心,他无知,很欢喜很高兴的去做,这心不好。佛在经论上,对于这些果报讲得非常非常之多,后面还有说到。戒经上告诉我们,不杀生的果报得健康长寿,不偷盗的果报得大富,不邪淫的果报得家庭和睦、眷属和睦。什么样的因,有什么样的果。不妄语的果报是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、尊敬,五戒里头不饮酒的果报是得聪明智慧。反过来,杀生的果报是什么?多病短命。偷盗的果报,起心动念都想侵占别人的财物,损人利己,得贫穷果报。我们一定要把因果报应的道理跟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后才真正知道自求多福。现在社会,五戒十善没有人讲了,我们仔细观察,一般确确实实家不像家,国不像国。为什么夫妇不能好合,常常闹离婚?我们晓得是邪淫的果报;子女不听教诲,作奸犯科,你仔细去观察他的因由,都是造的不善业。

  佛在经上讲得很好,我们这一生果跟报是前世所造的,这一生中所造的,来世果报,这一生我们在造因,来世要受果报,经论上讲得很多、讲得很明白。「欲知前世因」,我们希望知道前世我们造的是什么因,佛说「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当中所受的就是的。「欲知来世果」,我要想到我来生的果报怎么样,「今生作者是」,我们这一生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就是!这一生我们过得很不自在,过得很辛苦,就晓得前世造的业不善。希望来生比这一生更好,那我们就要懂得这一生当中努力断恶修善,来生的果报肯定殊胜,这是真学问,这是真智慧,《无量寿经》上教我们「住真实慧」、「惠以众生真实之利」,我们学几部经教,有缘常常为大众宣讲,普遍劝化社会大众,这是真正的惠以真实之利,这果报殊胜!以这功德求生净土,肯定往生,不求生净土,来生必定得人天福报。但是我们读历史,看现前的社会,我们会觉悟到人天福报不是好事情,确实是佛在经上讲的三世怨。

  譬如我们这一生明白了、觉悟了,努力断恶修善、破迷开悟,来生享人天福报,可是一享福人就迷惑了,官做大了,地位高了,发大财了,一般人在你面前不敢讲话、不敢讲真话,处处怕得罪你,用尽心机来巴结你、讨好你,换句话说,你是一句真话都听不到,你怎么会不造业?前世所修的福享尽了,这一生所造的罪业现前了,第三世必堕三途,所以佛讲这叫三世怨。真正聪明、有智慧的人,有福报不享,这是真有智慧。福报给大众去享,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众生,帮助他们,把自己的福报跟大众共享,这是真正的智慧。可是世间人迷的时候多,觉悟的时候少,我们学佛虽然是有一点善根,烦恼习气太重了,善根敌不过烦恼习气,有时候觉悟,境界现前马上就迷惑了,这现象就是善根薄、恶习重。有没有反省?有没有冷静去观察?所以我们修行,道业很难有进步,甚至于一年还比一年严重,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。要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,不能不在这上下功夫,时时处处起心动念,都要想到『罪福』,我这念头起来,我这话说出去,是在罪报这一边,还是在福报这一边?自己不能不清楚。下面经文说:

  或为县官所见促逼。不自出意。虽获其罪事意不同。轻重有差。】

  譬如说这犯罪的人,被判了死刑,古时候县官职责兼司法,判定这人死刑、杀头,他不是自己去杀,有刽子手去执行。刽子手杀人也不是他愿杀,也不是他有权力杀,他是『为县官所见促逼』,他的上司给他的命令,叫他去执行,所以『不自出意』,杀人不是他自己的意思。虽不是自己意思,这行业不是好的行业,世间谋生的事业很多,为什么去干这种行业?干这行业总是有罪过,但是这『事意』不一样。「事」是什么?造作,他去执行;「意」是什么?存心,县官是存心,刽子手是执行,这两个人虽然都有罪,但是不一样,轻重不相同。

  所以古时候做官,他有生杀之权,这人犯了死刑,好的官总想尽方法在法律里面去找,能不能减轻他的罪刑,或者改判有期徒刑、改判无期徒刑,不至于杀他。实在找不到,他犯的是极大的罪恶,非处死刑不可,他虽然判这案子,心里头有慈悲怜悯之心,这个官,那他的过失、他的罪就轻了。如果是粗心大意,诬陷良民,那罪就重,冤屈良民,这重了。所以在从前,说老实话,做官不容易。李炳南老居士做过县官、做过法官,他曾经告诉我,他在做官的时候,有没有判案子冤枉人?老师说良心话,免不了,哪一桩案子你能查得那么清楚?所以说免不了还冤枉人。虽然自己凭着良心做事情,尽可能教囚犯脱罪,凭着良心做事,依旧不免冤枉人。但是他也是个好大夫,他告诉我,他一生替人看病,处方下药,这有把握,没有害过一个人,这事情他做得很谨慎、很细心。

  『轻重有差』,我们现在一般讲犯罪的成分有五条:第一个他有这意思、有动机,第二个他有准备,第三个他有着手实行,第四个看他的结果,那个人确实被他害了,如果这几条统统都有,那罪就很重。如果没有前面两条,自己没有这意思,没有做预备,这罪就轻,也就是我们一般讲有没有预谋,有预谋罪就重。没有预谋是突发的,言语之间抵触冲动,那是没有预谋的,罪轻;蓄意预谋,罪重。「轻重有差」,佛是很讲理的,不是不讲理。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留意,趋佛的境界,要修自己纯净纯善之心,不但不能杀生,如果还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就错了,何况有行为?连伤害众生的意念都要把它拔除,养成自己纯善纯净,这样我们在一生当中,念佛求生净土,决定有把握,这一次来到世间就没有白来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