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3-002-0023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 (第二十三集)  1990/12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3-002-0023

  请看一百七十二面,最后一行,「七观观正报」,这是「华座观」:

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。谛听谛听。善思念之。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。汝等忆持。广为大众分别解说。】

  这段经文里面,『谛听』是闻慧,『善思』是思慧,『念之』是修慧,闻、思、修三慧。经上明白的给我们说出来,『除苦恼法』,我们大家都感觉到很苦恼,「苦恼法」怎么样把它除掉?佛在这一章里面就教给我们除苦恼法。如果我们学会了,我们的苦恼也能够像韦提希一样的可以能够除掉。看经文:

  说是语时。无量寿佛住立空中。观世音。大势至。是二大士侍立左右。光明炽盛。不可具见。百千阎浮檀金色。不得为比。】

  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教阿难及大众,要想见阿弥陀佛,应当一心顶礼、称赞,阿弥陀佛就现前。在这个地方,前面是佛以神力将诸佛刹土示现给韦提希夫人看。经讲到这个地方,阿弥陀佛及观音、势至西方三圣在此地现身,这都是给我们证明这个法门的真实性。当时见到的,在《无量寿经》上,菩萨众不算,单单算与会的大众,天众都不算,只算人间众的时候,二万人参与这个法会。出家的比丘是一万二千人,包括居士、国王、大臣,二万多人。这个地方是在皇宫,是韦提希夫人被幽禁的时候,宫中只有五百宫女侍候侯皇后的,这个地方见到西方三圣,是阿难、目连、韦提希夫人及五百宫女。所以都不是一个人见的,大众见的,我们应当要相信。不要认为,经上这样写的,我没有看见,我们自己没看见的太多了。这么多人看见的,我们应当深信不疑,西方世界弥陀三圣决定不是假的。我们看经文:

 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。接足作礼。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今因佛力故。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。未来众生。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。】

  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三圣,立刻就顶礼,『接足作礼』是最恭敬的顶礼。注解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这不是礼拜西方三圣,是礼拜释迦牟尼佛,下面的话是对释迦牟尼佛讲的。她见到西方三圣了,未来众生怎样才能够像我一样有这个机缘得佛力加持,见到西方三圣?可见得夫人心量是不一样,自己才得利益,马上就想到一切众生。不但想到当时,还想到以后未来世的众生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、值得我们效法的。这叫做大乘心,这叫做菩提心。我们看经文:

  佛告韦提希。欲观彼佛者。当起想念,於七宝地上作莲华想。】

  这是教给我们观想佛菩萨的方法。看经文:

  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。有八万四千脉。犹如天画。脉有八万四千光。了了分明。皆令得见。华叶小者。纵广二百五十由旬。如是莲华。具有八万四千叶。】

  前面说的是观佛,现在是先从莲花想起,先观佛座下的宝莲,从这边观起。再看经文,一百七十六面。

  一一叶间。】

  这是莲花叶与叶之间。

  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。一一摩尼珠。放千光明。其光如盖。七宝合成。遍覆地上。】

  这是花体的庄严。花与叶两间交处,还有许多珍宝装饰,而且样样都放光。『一一摩尼珠』都放光,实在讲花也放光,是叶也放光。

  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。】

  这个前面我们看过,就是如意宝。

  此莲华台。八万金刚甄叔迦宝。梵摩尼宝。妙珍珠网。以为校饰。】

  『校饰』就是莲台上的装饰,『甄叔迦』,后面有个注解,是赤色的宝。再看经文。

  於其台上。自然而有四柱宝幢。一一宝幢。如百千万亿须弥山。幢上宝幔。如夜摩天宫。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。以为映饰。一一宝珠。有八万四千光。一一光。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。】

  从经文段落上来看,先给我们说明莲花的颜色、数量,然后再讲花间的宝珠光明,再观花台宝网,再看到台上面的装饰。莲台上面的装饰,有宝幢、有宝珠,都放光明。底下一段是讲它的作用,在一百七十八面。

  一一金色。遍其宝土。处处变化。各作异相。或为金刚台。或作珍珠网。或作杂华云。於十方面随意变现。施作佛事。是为华座想。名第七观。】

  这个地方有一句要特别注意。我前面讲的种种庄严,这还没有讲到佛像,只是看佛的莲花、莲座、莲台而已。『施作佛事』这一句很重要,佛事是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这叫做佛事。这是佛的莲座,这样的庄严,莲座也能够叫众生见色闻声、睹其光明都能够灭罪增福,都能够破迷开悟,这才显示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不可思议。下面经文,告诉我们这种种庄严的来由,请看经文。

  佛告阿难。如此妙华。本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。】

  所以结归到最后,还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成就的。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我们看到佛发愿,五劫修行,成就庄严的世界。在这部经上我们所读到的、所看到的,都是四十八愿的成就。看一百七十九面。

  若欲念彼佛者。当先作此华座想。】

  这个『念』就是观想念佛,在没有观佛像之前,先观华座。

  作此想时。不得杂观。皆应一一观之。一一叶。一一珠。一一光。一一台。一一幢。皆令分明。如於镜中。自见面像。此想成者。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。必定当生极乐世界。作是观者。名为正观。若他观者。名为邪观。】

  这一段注解里面有几句话,我们读了之后就明了,而且晓得修学专一的重要。「首句念,作观看」,就是观想念佛,「观想须专,一不可夹杂,少一不慎,观即不成」。经中所讲的境界实在太微细,想想古人讲的话,我们阎浮提众生心太粗,境界太细,观想很难成就。观想愈往后是愈精细,花台我们已经无法观想了,底下再讲到圣像,那就更不容易,就更难了!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一个原则,就是要专,决定不能夹杂。说实在话,我们今天修学犯了最大的过失就是夹杂,所以修学经历长时而不能成就。读经、读古大德的开示,虽然时时这样提示我们,我们都是很含糊笼统就看过,不晓得这句话的重要性关系我们一生修学的成败。

  念佛是十六观之一,此地讲不可夹杂,念佛一样的也不可以夹杂。所以我教给同修们的方法,你要真正肯做,说老实话功夫成就也不过是三年、五年就可以办到,办不到那是你自己错了。那就是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够间断,不能夹杂,三、五年是决定会成就。不夹杂这是真正功夫,起一个念头就是夹杂,夹杂必然中断,中断就夹杂,不是夹杂妄想,就是夹杂无明。这是心不能专一,就是此地所讲,『少一不慎,观即不成』,稍稍不谨慎,功夫就失掉。所以先劝诸位念经,把经念熟,念到能背诵,背诵得很熟,然后再开始修行。修行,那就是这部经从头念到尾,不能有一个妄想。这个经不长,我们选的是《无量寿经》,不长!念到能够背诵的时候,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也不过是半个小时。半小时里面不起一个妄念,这功夫就算不错了。起一个妄念就不算,这个经就不算,从头再念起,看看一天能念几部。

  如果一天能念个五部、十部都不起妄念,在五忍菩萨里面,你第一个伏忍就得到了,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。然后你不念经,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行,那是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功夫才得力!我们念佛号功夫不得力,就是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,夹杂了,所以「观即不成」,念佛也是观,也不能成就,道理在此地。如果念成功,就灭罪了,诸位晓得罪是什么?罪就是妄想,妄想没有了,罪当然就灭了。罪灭了心就清净,清净心是福,清净心起作用是慧,福慧都现前,哪有不生西方的道理?我们再看下面一段,底下一段重要,这是第八观「圣像观」。

  佛告阿难。及韦提希。见此事已。】

  『见此事已』是讲莲花花台。

  次当想佛。所以者何。诸佛如来是法界身。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。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。是心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。从心想生。】

  《观无量寿经》里面,这一段经文最好是要把它念背,前面的三福要念背,这一段要念背。三福,说实在话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,从凡夫修学成佛之道这个路要怎么走,你不记得还行吗?这一段是讲成佛的理论,为什么念佛会成佛?不管你是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、持名念佛、实相念佛,理论都在这一段,就是这三行经文,这个三行经文一定要把它念背过。你看古来祖师大德,注经、讲经常常引用这一段的经文,原文在此地我们看到了。底下『所以者何』,这要给我们说它的原理了。『诸佛如来是法界身』,诸佛如来有没有相?没有相;有没有身?没有身,『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』,诸佛如来的身是尽虚空遍法界,这是讲佛的法身,「法界身」就是法身。法身,梵语称为毗卢遮那,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,因为他遍一切处,所以才「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」,这个是原理。

  『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随形好』。想佛,你心就作佛。想佛如此,想菩萨就作菩萨,想天就生天,想人就人道,想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就变畜生、变饿鬼、变地狱,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心想生。『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』,「是心作佛」是讲修德,「是心是佛」是讲性德。本性里面就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,样样都不缺,你想什么变什么。『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』,这是十法界举一个,佛法界是从心想生,菩萨法界也从心想生,六道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。这个原理我们要知道。知道这个原理才晓得佛法里头没有迷信,佛法讲的句句是真实话,确实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们自己知道得太少了。

  这段注解里面有些重要的东西,我要跟诸位提示一下。我们看注。「钞云,欲想佛身须知观体」,观是修行的方法,体是依据,你这个观想你所依据、根据的是什么?「体是本觉,起成能观。」这个不假,本觉在哪里?本觉是自己,就是自己的本性。佛教给我们是顺著性成极善的果报,我们凡夫是违背了本性;换句话说,将你的本觉错用了,所以才有六道轮回,才有烦恼、恶报。底下给我们说明,「须知本觉,是诸佛法身」,我刚才提到的法界身就是法身,诸佛法身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,由此可知,我跟诸佛同一个法身。这经上讲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这个不假。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我们凡夫跟他同不同?也同。不但一切凡夫跟佛同一个法身,所有一切万物也同一个法身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统统是一个东西变现出来的,这个东西在佛法,这是不得已才给它起名字,实际上哪有名?叫做本性、叫做真如、叫做法性、叫做第一义,佛经这个名词有好几十个!

  我们要问,既然是一个东西,起一个名字就好了,为什么起这么多名字?起一个名字怕你执著,执著就错了。佛说种种名,意思就是不要执著,只要是一桩事情,你怎么说都可以;一执著就错了,就迷了。这是佛说种种名的意思,破执著,不要执著名字相。底下说,「以诸佛无所证,证於众生本性故」,这也是大经常讲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《楞严》上说的。到最后成佛了,成佛得到什么?《心经》上讲得好,成佛是「无智亦无得」,智是能证,得是所证,到那个境界上,能证的智跟所得的菩提涅盘都没有,那就真正证得了。只要是有智有得,还没离开能所,成了佛,那是什么佛?叫藏教佛、别教佛、通教佛。藏、通、别佛都是有修有证,圆佛没有。因为前面这三种佛,别教佛最高,别教佛在圆教里面相当於第二行位的菩萨。二行位的菩萨,上面还有三行、四行到十行,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那还远之远矣。所以他是有修有证,他真的是证得成佛。到圆教的佛是无修无证。

  底下这个话很重要。「若始觉有功,本觉乃显。」由此可知,要想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,十方、三世,过去现在未来,要知道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全在始觉有功,本觉就显,本觉是自性。本觉乃显这一句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,性就是本觉,显就是见性了。「故云法身从心想生」,我们现在是用妄心、是用妄想,就用妄想行,你就想一桩事情,永远一直想下去,到想尽还源就见性了。所以想不能乱想,不能多想,多想不行,还不了源,愈想愈远。要专想,想一桩事情,专想,「思尽还源」,这就成功了。所以,从心想生。

  「又弥陀与诸佛,一心一智,应用亦然,弥陀身显,即诸佛身,诸佛相明,即弥陀体,是故泛明诸佛身,以为观察弥陀观体。」在这一段里面,佛还没教我们,没有明著说想阿弥陀佛、想无量寿佛,只讲诸佛如来,任何一尊佛都可以。你要能够依照这个原理原则修,没有不成就的,念佛成佛,理、事都在这一段经文上。专想,心就清净,我们心怎么不清净?心是乱想。乱到什么程度?自己不能控制。自己不能控制,一会儿想东,一会儿想西,连晚上睡觉都不老实,胡乱作梦。梦从哪儿来?梦也是从想生的。所以从晚上作梦,能够勘验到自己心里面的净秽的程度。心稍为清净一点,就不会作恶梦,作梦不会很乱,有一点头绪,这也是念佛进步的现象。如果再进步,晚上作梦常常梦到念佛、梦到见佛、梦到听经,这是什么原因?阿赖耶里面薰习种子它起作用,自然现行,这个力量强大了。业习种子哪一个强大哪一个就会现行,控制不住的时候自然会现行。心如果真正清净,梦就少了,梦少是好现象。

  这一段文非常重要,所以祖师注解得也特别详细,这段我想同修们自己去看好了。请翻开一百八十六面第二行,这一行经文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,这是修法的总纲,非常重要。这个原理可以说三经一致,《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都不例外。

 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。】

  净宗修学的方法就是在『一心系念』。

  谛观彼佛。多陀阿伽度。阿罗诃。三藐三佛陀。】

  后面三号完全是梵文音译的。『多陀阿伽度』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如来。『阿罗诃』翻做中国的意思是应供。『三藐三佛陀』翻成中国意思是正遍知,或者翻做等正觉。这是如来十号里面的三号,是梵语音译的。因此我们晓得,一切诸佛他是一体,是一体随一切众生心念,所现各种不同的现象,於是佛就有无量无边。无量无边是本性的德用,性德的作用,那是本性起用。在我们众生分上,我们没有见性,纵然见性,没有圆满,都属於修德。圆满见性之后是性德,经典上凡是用佛的名号是显性德,凡是用菩萨的名号都是显修德。性修不二,性就是本觉,修就是始觉,始觉合本觉,始本不二,这是究竟觉。所以弥陀与诸佛不增不减,《华严》上说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即无量,无量即一。

  既然是这个事实,我念释迦牟尼佛不行吗?我念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,何必要念阿弥陀佛?理上讲得通,事上不如法。怎么不如法?不听老师的话。老师,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本师,他老人家叫我们念阿弥陀佛,偏偏不听!你想想前面三福,奉事师长这一条就做不到,奉事师长就是要依教奉行。依教奉行,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本师释迦牟尼佛,顺,顺性。如果反过来,我念释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弥陀佛,逆著性,理上讲没错,不顺师教,所以就难成就。你要找他真正原因之所在?不顺师教就是不顺性,不顺性就是顺烦恼、顺邪见、顺妄想执著,那怎么能见性?像水一样,水它能随顺,你给它装入圆筒,它的形状是圆的,装在方的盒子里面,水的形状是方的。它如果一定执著,我是方的,我决定不能圆,装到圆的里头我还是方的,这就不顺性。所以为什么不肯听老师的话?为什么不能接受老师的教导?这个很重要。

  『一心系念』就是天台家讲的一心三观,在注子里面有,在一百八十六面倒数第四行,最后两个字看起。「一心系念彼佛,即一心三观也。」我们不懂天台家的观法不要紧,只要一心,一心的确很不容易,一心就是没有夹杂,决无散乱。系念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挂念,心里面常常有,常常想著。这一句佛号叫你时时刻刻念,就是培养一心系念。古大德说,念佛的秘诀没有别的,就是生处换作熟处,熟处换作生处,就成功了。众生最熟的是什么?妄想、胡思乱想,你看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最生的是什么?这一句佛号,念念就忘掉了,很生疏!如何把那个佛号就像妄想那么熟,你一天到晚都不会忘记;把妄想就像佛号那么生疏,常常忘掉,就成功了。把生熟换一换就行了,那没有一个不往生的。所以教你天天念佛,天天听佛号不中断,天天看佛像不要离开,无非就是把生处换成熟处,就这么个道理。

  你知道这个道理,你就晓得一切无有障碍。佛像哪个地方不可以供?不供,我忘掉了,我生熟换不过来。所以,除了你家洗手间不要供佛像之外,哪里都可以供佛像。而这一句阿弥陀佛的音声,实在讲洗手间里也听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现在念佛机很好,愈做愈进步,这个功德很大。好,下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