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15-015-0007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八大人觉经  (第七集)  2002/11/4  日本知恩院和顺会馆  档名:15-015-0007

  诸位同学,请看本经最后一段,在这个本子第六十八页,倒数第三行:

  如此八事。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。】

  这句话非常重要。上面世尊所说的这八桩事情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们他们所觉悟的。我们虽然是凡夫,有缘接触到、听到、看到,应当向佛菩萨学习,也要有这样的觉悟。想想前面佛给我们讲的八桩事情,第一条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,肯定凡夫「心是恶源,形为罪薮」。换句话说,就像「忏悔偈」里所讲的,六道凡夫「往昔所造诸恶业」,古大德说:如果这个罪业要是有形相的话,形相再小,像微尘一样,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罪业,尽虚空都容纳不下。这个话是真的,决定不为过。罪从哪里生的?从心生,这个心就是妄想、念头,从这里生的;我们这个身体是造作罪业的工具,「形为罪薮」。我们一定要了解,这就是六道轮回、生死不断的第一个因素。妄念从哪里生的?从欲望里面生的,从多求里面生的。所以第二条跟第三条,佛教给我们「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」,这就是过诸佛菩萨的生活。「多求」确确实实是增长罪业,所以佛教我们要知足、要安贫、要乐道、要懂得求智慧。

  说到这个地方,使我想到我从前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一生过最低水平的生活,他的学生几十万人,学生有没有照顾他?学生照顾得非常周到,但是他并不接受,依旧过他清苦的生活。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,他做榜样、做示范给后学的人看,我看出他的门道,所以我向他学习,我学了八个月,我才向他报告。先从生活上下手,一天吃一餐。他问我:「你八个月了,感觉身体跟从前有没有什么差别?」「我觉得没有差别,很正常。」他把桌子一拍:「永远这样下去!一生不求人,人到无求品自高。」真正生活的营养是什么?各人不一样,营养是能量的补充。每一个人身体不相同,就像现在你们看到路上的汽车,有省油的、有耗油的,不相同。耗油的,你补充的能量少了,它就开不动;省油的,一点点能量,它就能用很久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

  能量的消耗,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耗在妄想上,妄念多的人、欲望多的人、贪求多的人,他必须要大能量去补充。心地清净、没有欲望、没有所求,心是清净的,他消耗的能量很少,所以一点点的饮食,他就能维系,就很正常,他活得很幸福、很快乐,这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。劳心、劳力消耗能量非常有限;「妄想」可不得了,从早到晚,昼夜不间断,尤其是自私自利、损人利己,这种念头消耗的能量最大。懂得这个道理,佛在经上教导我们「知足、安贫、乐道」,你才真正能体会得、你才真正能向往、真正想学著去做,对自己带来大利益。

  经上第四条教导我们「懈怠坠落」,这是一句非常严重的警告。佛劝导我们要精进、要断烦恼、要伏魔障,伏魔障就是决定不受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,劝导我们要广学多闻、要成就智慧辩才、要发心教化众生,行菩萨道。第六条教导我们「贫苦多怨」,我们肯定佛说这句话的意思著重在伦理道德、戒定智慧。「贫苦」并不指物质上的受用,而是著重在精神上的觉悟,不觉悟是真正的贫苦。所以佛陀为我们所示现的,我们能够体会得到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三衣一钵、树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他过的物质生活比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还要贫苦,颜回贫苦还有一间茅草屋,释迦牟尼佛连个茅篷都没有,树下一宿。由此可知,佛所讲的「贫苦多怨」不是指物质生活,而是指精神生活。物质生活再苦,精神生活乐,物质也就不以为苦。世间人以为苦,那是以世间人自己的标准,他不是觉悟人的标准,觉悟人的标准跟我们的标准不一样,觉悟人的标准是「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」,这里头有真乐。他看到我们世间人有房屋、有田宅、有妻子儿女,他认为这叫家累,这是累赘,这个苦!而我们世间人在苦里面,不知道这个是苦。

  我昨天从外面看到有一张醒世图,那个醒世图非常有意味。这幅画是在台南开元寺客堂里面,我早年到那边去参观,在客堂里面看到这张画,我用相机把它照下来,这是照下来的照片放大影印的,原本的这张画在开元寺。说这桩事情大概也有三十多年,三十多年我照的这张照片,很值得人去体会、去觉悟。佛菩萨眼睛里看这个情形,这是苦,这不是乐。所以佛教人「志愿出家」、「不染世乐」,世乐是苦之根源。世间哪有乐?佛讲乐是坏苦,因为它不能永恒的存在,到乐产生变化的时候,你的苦就来了。所以佛讲「世间苦」,有苦苦、有坏苦、有行苦,三界统苦,哪有乐!为什么会有苦?你贫乏,你贫於道德、贫於戒定、贫於智慧,所以你才会有苦。

  佛教导我们「当行布施」,财布施,财用不缺乏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,他一无所有,他每天衣食所需不缺乏。为什么不缺乏?他天天在修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释迦牟尼佛一分钱都没有,修什么财布施?修内财布施。内财是这个身体,「身体」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,这是布施;「口」为一切众生说法,这是布施;「念」,念念当中想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他身语意三业都在布施,这是内财布施,所得的功德(这不是说福德)超过外财的布施。他每天在做的就是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诸位仔细去观察、仔细去思惟,释迦牟尼佛每天是不是都干这些事情?财、法、无畏三种布施,所以他的果报:财用不缺乏、智慧天天增长、健康长寿,他的长寿是无量寿,确确实实自在快乐。九法界众生不能跟佛相比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他教我们布施,他带头做。布施要「等念冤亲,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,你的布施才能做到圆满。

  在第七条,佛教我们「不染世乐」,这个世间一切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享受,决定不能够贪染。在大乘法里面,菩萨示现,为了要接引众生,在形象上与众生和光同尘,那就讲到四摄法。心地染不染著?决定不染著。如果心地染著,是凡夫,不但度不了众生,肯定被众生度跑掉,这个现象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。我们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一再警告:你们到外面讲经说法,去度众生,要小心被众生度跑掉。我出家的时候,给我剃度的师父,年龄跟我差不多大,到第二年他就还俗了,被在家一个女徒弟度走了。这个现象多,太多太多了!所以,这个事情很不容易。你自己没有定力、没有智慧,非常容易染上名闻利养。最明显的是贡高我慢,自以为很了不起,别人都不如我。贡高我慢是烦恼,不是智慧,古来真正修行的大德都不能够避免。我上次讲《八大人觉经》后面有个故事,我不提了,诸位可以看看。

  我们同学都知道《慈悲三昧水忏》,你看看里面讲的悟达国师,十世高僧,相当不容易。十世,在轮回里头十次,他都没有迷惑,转世之后他还能够出家、还能够修行,而且都有成就,没有迷失本性,谈何容易!到第十世的时候,做了皇帝的老师,国师,皇上送他一个沉香宝座,他一念傲慢心起来,觉得这是非常光荣的,哪一个出家人也得不到!这一念傲慢心起来,护法神离开了。护法神是非常公正的,他没有情面好说,你真有道行,他就护持你;你稍稍有一点烦恼起现行,道行失掉,他就走了。护法神一走,他的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了。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,我们必须要了解,悟达国师这桩事情是我们最好的一面镜子。

  这个冤家对头跟了他十几世,因为他都有道行、都有护法神保护,没有办法贴近。这个机会来了,他傲慢心生起来,自己觉得很荣耀。护法神一离开,这个冤亲债主找到身上,害了一个人面疮,几乎把命送掉!你们看《慈悲三昧水忏》的缘起,你就晓得。现在一般人,我们道行比不上悟达国师,但是贡高我慢、造作罪业、跟众生结冤仇,超过悟达国师太多,可是你想:「悟达国师害了人面疮,我没有害,大概我比悟达国师要高多了,悟达国师不如我。」没错,悟达国师那是别业、别报,我们现在造作一切罪业,恐怕这几年老天爷要跟你算总帐,你无量无边冤亲债主统统一起来了,看你有没有能力招架?在今天的社会,不是个别来算帐,时节因缘到的时候,所有冤亲债主一起来算总帐,我们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。

  世间五欲六尘,那是诱惑,那是魔,财色名食睡没有一样不是妖魔鬼怪。你只要染上它,你绝对没有好日子过。菩萨有戒定慧,他可以利用这些世法来做佛事,就是利用这些因缘来接引众生、来启发众生、来教化众生、来觉悟众生,这是正确的。可以用它,不能够沾染。到什么时候可以利用五欲六尘来弘法利生?自己确确实实在五欲六尘里面断尽,决定不会起心动念,绝对不会起贪瞋痴慢,这个时候可以。在中国最著名的是济公活佛,济公活佛确实有这个人,不是假的。《高僧传》里面有济公长老的传记,他的传记还写得特别详细,有四卷,我们看许多高僧大德的传记短短的一篇,他有四卷。那种功夫,行!我们没有那种功夫、没有那种德能,那你得小心谨慎,你要是堕落了,没人救你!

  布施,最重要的是法布施。我们也有财布施,财布施那是做增上缘,不是主要的。因为跟一切众生接触,没有财布施,我们世间人讲人情,人情没有做到。所以财布施不是目的,是手段、是方式,这个要知道,这个不能够缺少。我们要不要去求财?你要有心去求财,用财布施跟大家结缘,你错了,你的心生了妄念。古大德教导我们,「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无事」,你何必多事!所以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。随缘是什么?我们需要用,它才来,我没有去求他,他送来了,这个要做。这个我们知道众生的福德现前,佛菩萨把钱送来,我们就应当要去做。没有人送钱来,我们去化缘,去这里找、那里找,找钱,错了!那叫造业,那个对於佛法的教诲,佛法教诲都是自性的性德,与性德完全相违背。

  我们到杭州去参观莲池大师的道场,现在这个道场已经变成观光娱乐的场所,殿堂都变成招待所,我们看了很难过。在古书里记载,莲池大师那个大殿叫「神运殿」,谁替他造的?鬼神替他造的。到你真正需要的时候,诸佛菩萨、鬼神感应替你统统都办好,用不著自己操一点心。这个事情可以做,这个事情应该要做,众生有感,佛菩萨有应,我们身为佛弟子,随顺佛陀教诲,一定要去做。如果缘不成熟,决定不能去做,为什么?对自己肯定有伤害;对自己有害,怎么能利益众生?所以古人讲,「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」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,一定是自己先修行证果成道,然后才教化众生。教化众生还是随缘,这是佛门里面有一句话: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缘不成熟,佛菩萨不会现前;缘成熟,自然就来了,随缘而不攀缘,非常重要。我们要向佛菩萨、向祖师大德去学习,自己成就了,你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;自己做好了,一切众生自然顺理成章。

  所以「愿」不能没有,愿要大、愿要深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从哪里度起?不是从众生,从自己,从自己度起。自己真正得度,什么叫得度?烦恼断尽、愚痴断尽、恶业断尽,自己度了,然后才能感化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里头,根熟的众生看到你这个样子,他立刻就觉悟、他就回头。善根没有成熟的人,给他种善根;善根成熟的人,自然就得度。所以一切法一定要反求诸己,往外面求,错了!那是心外求法。一定要懂得回头,向自己心性里面去求,这叫做内学,佛法是内学。然后你自自然然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你看得清楚,你能够了解,再也不会迷惑,再也不会颠倒。经上讲的「守道清白,梵行高远」,是自自然然成就的。

  这些年来,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讲的:心地纯净、行为纯善,像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说的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、不容毫分不净夹杂,我们就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。五十年前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他跟我说: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在这五十年当中,把他老人家这句话证明了!但是最高的享受自己清楚,外人不了解。外面一般人看我们很可怜,看我们很苦,肉也不吃,好的衣服也不穿,他们看到我们很可怜,我们这是最高享受,他哪里知道?佛菩萨知道,我们自己知道,有道行的人知道,世俗人是决定不会知道的。确确实实是最高的享受,心里面没有烦恼、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得失;再提升一点,跟诸位说,没有生死。心跟虚空法界合成一体,身跟刹土众生融合为一,这个经后面有一句话说:「乘法身船,至涅盘岸」。这个大乐,世间人他作梦也想不到,你给他讲,他也不会懂,入这个境界的人才清楚、才明了。下面经文:

  精进行道。慈悲修慧。乘法身船。至涅盘岸。】

  这个『道』就是指前面所讲的八条,佛在此地劝导我们要做到,前面八条你确实要觉悟、要觉知。『慈悲修慧』,佛法是以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你的慈悲心要能够扩充到虚空法界,对一切众生行大慈悲,修真实智慧。『乘法身船』,「法身」是法性身,法性身是我们自己的真身,这个身不生不灭。我们现在这个身不是真身,现在这个身是业报身,业报身是随业迁流,我们把法性身忘掉了,现在随顺业报身在六道轮回,非常苦!佛教导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法性身,恢复自己的真身,那你就证得如同诸佛如来无上的大涅盘。怎样恢复法身?只要「精进行道,慈悲修慧」就行了,这四句是讲我们自己修行证果的功德利益。再看下面经文:

  复还生死。度脱众生。以前八事。开导一切。令诸众生。觉生死苦。舍离五欲。修心圣道。】

  这段是讲菩萨自己成就了,自己成就的标准是要证得法身、是要证得涅盘,这才是真正成就,成就之后,不是没事,事情还很多,什么事情?再回到六道轮回、再回到九法界,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众生。用什么方法帮助?以前面八条来帮助,前面八条就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;如果细说,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。这八条是一切经教的总纲领,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以佛法开导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觉悟,第一个要觉六道生死轮回之苦,生死轮回从哪里来的?是贪恋五欲六尘而来的,只要能把五欲六尘放下、贪瞋痴慢放下,你就能成就圣道。我们看最后一段:

 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。於念念中灭无量罪。进趣菩提。速登正觉。永断生死。常住快乐。】

  这段经文千万不能够误会,要是依文解义你就错了。「若佛弟子诵此八事」,「於念念中」就能「灭无量罪」。好,我天天念念就好了,念念罪就灭掉了吗?灭不掉!第一句讲『佛弟子』,无论是在家出家,四众都包括在其中。『诵此八事』,你要能够诵这个经文,要能解其义,要能行其事。前面不是说得很清楚吗?你要精进行道、你要慈悲修慧、你要证法身、你要入般涅盘,不是讲得很清楚吗?这四句都是总结前面八桩事情,前面这八桩事情就能够帮助你慈悲修慧、帮助你证得清净法身、帮助你入如来的大般涅盘。不是单单把这个经文念念就算了,那个没有用处的。果然能够依教奉行,的的确确『灭无量罪』。何以能灭无量罪?这个本子后面,前一次讲的,我们举禅宗高峰妙禅师一段公案,诸位可以看看。罪灭了之后,你的道行才会有进步。『进趣菩提』,「进」是精进、进步,「趣」是趣向,你走的是菩提大道。「菩提」是梵语,翻成中文是「觉」,就是这八条里面讲的觉悟、觉知。『速登正觉』,「正觉」是果位,菩萨的果位是正等正觉,如来的果位是无上正等正觉。你能够快速的消除业障,圆满菩提,证得无上的佛果。

  『永断生死』,两种生死永远断掉了。在前面跟诸位提到过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断,换句话说,他还有一次变易生死;到证得无上菩提,这一分变易生死永远断了,才真正叫了生死。『常住快乐』,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一切苦,你永远断尽了,断尽一切苦,乐就现前。这个乐,不是苦乐的乐,这个乐,我们凡人、凡夫决定没有办法想像得到,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境界不相同,没有办法理解,等觉菩萨不知道佛的境界,十地菩萨不知道等觉菩萨的境界。正如同我们现前一样,你不知道我的境界,我不知道你的境界,同样的道理!在佛法里面讲,高层次的人知道低层次的境界,低层次的决定不能理解高层次的境界,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,提升自己的境界。这里头有大乐,我们常常讲:烦恼天天轻,妄想分别执著、忧虑牵挂天天减少,智慧天天增长,这里头有真乐,这里头是大乐。要不认真修学,这个乐趣你永远得不到;不但得不到,你永远没有办法想像得到。如果你真干、你真契入境界,你会生欢喜心,佛经里面讲「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」,这个欢喜、法喜会提升你的境界,会帮助你勇猛精进。你为什么能把世间舍掉?为什么对佛法这样勇猛精进?这里头有个力量在支持你,这个力量是「法喜充满」。

  《八大人觉经》到这个地方,我们讲圆满了。希望诸位同学珍惜这一次希有的机缘,我们能够在日本京都净土宗的总本山知恩院,在一起学习佛法里面最重要的纲领的开示。经文虽然不长,它的义理、境界确实是没有边际。正如同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真心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自性没有大小、没有浅深,所以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你看看,这个经上哪一句、哪一个字不是包括一切法?一切法在一法里头。这里说了八条、八法,每一法都包括一切法,一切法容纳在一法里,一法展开就是一切法,所以说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;一多不二」,这个才是真正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实法。谁的自性?是我们自己的自性。我们今天在迷,释迦牟尼佛觉了,释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的大法就是我们自己真心本具的佛法。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,生佛不二。我们了解这个道理,珍惜这个机缘,认真努力学习,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同成佛道,发菩提心,帮助一切苦难众生。今天讲到这里圆满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