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19-014-0096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佛说十善业道经  (第九十六集)  2000/10/28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4-0096

  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五面,最后一行:

  四摄庄严故。常勤摄化一切众生。】

  这一条前面虽然讲过一次,意思还没有能够显示出来。因为四摄法对於世出世法都非常重要,我们多用一点时间来研究讨论有好处。四摄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这个关系要是能处好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这个关系要是处不好,不但是造成许多的困难,还必然会引起许多的灾害。天灾人祸是从什么地方生起来的?我们真的明了之后就晓得,四摄法能够消除一切灾难,所以这一条我们不能不重视。

 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,能将十善业道落实在四摄法里面,就能够消除世间许多的天灾人祸。四摄头一条是「布施」,昨天跟诸位说过了,今天我们从佛教的教义里,更深入一层去体会它。佛在经典里教菩萨,布施里又有四种遍施,佛学的名词叫「四悉檀」。「四」是数字,「悉」这一个字是中国字,「檀」是檀那、是布施,四种悉布施,「悉」是普遍。换句话说,完全用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去修这四种布施。这就讲得深入而且透彻。

  第一、「世界悉檀」。「世界」两个字怎么讲法?「世」是讲时间,「界」是讲空间,世界是我们今天一般人所讲的宇宙,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尽虚空遍法界。你看佛教菩萨的心量多大!你能够把心量圆满的拓开,真正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修这种布施,你得的利益是欢喜,佛家常讲的「常生欢喜心」。欢喜心从哪里生出来?一般我们在经论里常看到「法喜充满」,这个充满是充满宇宙,充满虚空法界,尽虚空遍法界一片祥和,法喜(欢喜心)是这样布施成就的效果,我们要学习。这个效果,在佛教化众生里面,就是普遍接引众生,佛经常讲「普度众生」。你没有这个心量,怎么能帮助众生?不但度不了众生,连自己也度不了。你没有这个心量,时时刻刻生烦恼,怎么会常生欢喜?所以我们要想想,如何将十善业落实在世界悉檀。

  第二、「为人悉檀」。这在布施里面有特定的一个对象,不是为自己,是为别人。「人」在此地,它引申的意思是「众生」,十法界里头,如果只为人这一法界,就还漏掉了九法界,所以我们懂得佛的意思,真的是举一,我们就知道十:念念为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。说有情众生,一定也包含到无情的众生,我们这个布施的心、布施的行为,才能达到究竟圆满,我们所得到的利益生善。念念为人不为自己,生善、纯善。为自己就生恶,就不是生善。为人才生善,为众生就生善。正如佛在本经前面给我们的开示,让我们昼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观察善法,佛这样教导我们,我们要怎样修成?四摄法就成就了。

  第三、「对治悉檀」。这四条愈来愈精细。第一条是讲你的心量,念念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拓开心量。第二条是念念为一切众生,不为自己。第三条就教导我们对於一切众生,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,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。

  首先帮助众生转恶为善。怎样帮助他们?自己做出样子给他们看,不做出榜样给他们看没有用。所以,古圣先贤的教学,都是做样子给人看。从前做父母的懂得,知道这个道理,所以父母在儿女面前,言谈举止都不违背礼。为什么?这叫家庭教育,做给儿女看,让儿女从小就看到听到。这是负责任的父母,是真正爱护子女的父母,绝对不给儿女有不好的印象。从前人懂得,现在人不懂了,所以现在有一些同修常常谈到儿女不听话,他们都没有想想,儿女为什么不听话?决定不能怪儿女,儿女年岁小,不懂事,只知道模仿,大人表现怎么样,他们就学习。由此可知,儿女不听话,学生不听话,责任在哪里?父母自己本身没做好,老师本身没做好,回过头来反省,原因就找到了。儒家所谓是「父不父则子不子」,你作父母不像作父母的样子,你的儿女当然也就不像作儿女的样子。

  《三字经》的前面: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四句话重要,是古圣先贤教育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我们不要讲太深,讲最浅近的,小孩生下来都是善良的,都是好的,怎么会变?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「习」是他所学的。婴儿睁开眼睛他就会看,那个印象深刻,你给他看些什么,最初第一个印象,几乎就跟本性一样。现在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?所以一个人的成就,老师的教育是帮助他完成,他的根是在家庭教育。父母尊敬师长,做出尊敬师长的样子让子女看,子女看到父母对老师这么尊重,自然对老师就有信心,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。因此,布施里面,这两个是骨干:布施断恶修善,布施破迷开悟。实际上,对治悉檀所得的利益是破恶,为人悉檀所得的利益是生善。破恶就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,使我们的善能达到真纯。

  第四、「第一义悉檀」。这是布施的终极目标。第一义是什么?第一义是入理、契入,我们今天讲真理。「真理」这个名词很抽象,我们换句话说: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样布施才真正达到圆满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讲这些道理,我们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学习,为什么?在世间一切法里,你学不到的。这是四摄第一条「布施」,与四悉檀相应,布施波罗蜜才圆满。

  四摄第二条是「爱语」。「爱语」这个名词,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,爱语不是好听的言语,不是花言巧语,可能是责备他,可能是喝斥他、骂他、教训他,是真正爱护他的言语。打他、骂他是真正爱护他,不爱他就不管他了。所以,大家不要把爱语看作一定是很好听的,那就弄错了。一天到晚跟人家接触,花言巧语骗人,不是爱语。

  真正的爱护,爱语的摄受,都要以智慧为基础,绝不是感情。智慧为基础,你才能观机。你帮助别人、劝导别人,用什么方法劝导?在什么时候劝导?劝导到什么程度他能接受?你都能明了,你才真正能够帮助他。他要是不能接受,起反抗,我们的作法就有错误。佛菩萨度众生,不急於一时,非常有耐心,这一生他不能回头,等来生,来生不能回头,等后世,这是我们要学佛菩萨的。如果机缘成熟,一定要抓住,绝不失时。所以,我们赞叹佛菩萨说法「如海潮音」,海潮就是一定的时候涨潮,一定的时候落潮,取这个意思,能把时节因缘掌握得非常好。应当说的时候不说,时候失掉了。不当说的时候说了,起反作用,达不到效果。所以,这是要用智慧去观机。

  由此可知,与一切众生交往,摄受一切众生,大根大本就是真诚的慈悲。这里面不夹杂丝毫的恶意,是真诚纯善的爱心,爱护一切众生。这个心就是佛心,这个心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自己的本性。我们今天对於一些人没有这种爱心,是迷失了自性。要知道,这是性德,你能够契入这个境界,你的性德自然流露,不加丝毫勉强。你说:我要学。这个东西学不来的,必须契入境界,自然就流露了,佛经上常讲「法尔如是」。我们用这种心态、用这种行为处事待人接物,哪里不受欢迎?圆满真诚的帮助别人,别人怎么会不接受?他不欢迎、不能接受,还排斥,这就是迷失自性,迷失得太深太久,佛法里面讲业障太重。业障、迷惑可以化解,化解的方法就是教学,我们用教学的方法来化解。

  诸佛菩萨,古圣先贤,他们一生的行谊显示出无尽的慈悲,永恒的爱意,爱护一切众生,无微不至,这是我们应当要体会的,应当要学习的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这一条意思还没有讲完。